?

“細胞生物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

2021-01-02 10:28張霞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46期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

張霞

[摘 要] 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教育教學的新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是高校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必然途徑之一?!凹毎飳W”是生命科學的專業主干課程之一,是探索細胞及其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亦是當前生命科學中發展最快的前沿學科。探討如何采用案例教學、翻轉課堂和討論式教學的方式將思政元素融入“細胞生物學”重要知識點中,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最終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課程思政;細胞生物學;案例教學;翻轉課堂;討論式教學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新疆農業大學教學質量提升項目“‘細胞生物學課程思政案例建設”(2021ZLTS04)

[作者簡介] 張 霞(1982—),女,安徽阜陽人,博士,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植物體細胞胚發生體系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46-0081-04? ?[收稿日期] 2021-04-15

雖然從小學階段開始,學校教育就提倡“德智體美勞”的教育觀念,并把“德”放在首位,然而,在真正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課程始終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并沒有融入教育的全過程。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要求我們在所有課程的授課過程中都融入思政元素。

正如生物學大師Wilson說過的那樣,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尋求答案。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和前沿學科,既是生命科學的發電車,也是生命科學的匯聚點?!凹毎飳W”課程內容與多門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等,共同承擔著重要的專業基礎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了“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弱化了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而僅針對該門專業知識點進行講授。如何加強專業課程的設計創新,在專業課程的視野、理論和方法基礎上,將專業內容轉化為其蘊含的生動化、具體化的有效隱性思政內容教學載體,在知識學習中“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是專業授課教師面對的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筆者通過案例引導、翻轉課堂、討論發言等多種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導入課程教學環節,探討采用“教—學—思”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契合細胞生物學研究進展,教知識、教方法、教應用,在課堂上以案例引導、翻轉課堂、討論式教學等多種形式進行“細胞生物學”課程案例的實施運用,以教促學;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問”題、學能力、學成長;在日常生活與學習工作中,要求學生,思創新、思進取、思人生,從而達到對其在行為習慣養成、環保健康理念、崇尚自然和珍惜生命的生命觀、道德和法律意識、服務他人和貢獻社會的價值觀、科研興趣激發和科學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一、教學環節明確培養綜合目標

根據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細胞生物學”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將細胞生物學各章節的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進行有機地統一,通過正確地科學引導,增強學生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體現“細胞生物學”的學專業、善應用、思科學,重育人的課程定位。

二、結合學生特點進行思政課件的設計和教學

明確授課群體,目前大學生多為95后、00后。針對這一代學生的思想特點,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用95后、00后能夠接受的語言、方式和手段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講授中,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由灌輸轉為對話,變“獨白”為互動交流,將教材中的理論內容與當前的社會熱點話題相結合,列舉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利用辨證思維方式觀察細胞世界中富含人文精神的一幕,共同探討“人生的意義”以及人類未來的發展,從而由理論講解轉為體驗式教育,切實將“細胞生物學”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融入教學設計。同時,針對95后、00后學生的思想特點,教學方法必須切實遵循教書育人的規律,用95后、00后能夠接受的形式,通過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認同,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

(一)案例教學法

在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精選專業課程案例,針對授課學生,教師要精密結合專業知識點,以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專業、具有廣闊視野、具有奮斗意識和具有健康人格等正確三觀的綜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了解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結合現有課程思政方案和課程內容,對“細胞生物學”授課的不同章節內容和授課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行為習慣養成、環保健康理念、崇尚自然和珍惜生命的生命觀、道德和法律意識、服務他人和貢獻社會的價值觀、科研興趣激發和科學精神等方面找到專業課程與社會現實、學生思想動態的契合點,挖掘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見表1)[2,3]。

同時,“細胞生物學”課程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前沿課程,其研究內容涉及了歷年來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成果,以及發表在Nature、Cell、Science等生命科學頂尖雜志上的最新研究進展。一方面,通過介紹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進展,使學生了解到細胞生物學的前沿知識;另一方面,這些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所體現的科學家的科研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為社會、為國家所做的貢獻等方面,也是很好的課程思政素材,由此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意識和科學精神。

此外,案例還需要完善,通過學期末與學生溝通交流、教學效果問卷、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和行業專家參評調查等途徑,篩選經典案例、完善案例、淘汰落后案例。同時,專業授課教師還要通過報紙、期刊,以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關注與國際民生、社會建設、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里發生的重要新聞,并將這些內容中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內容不斷更新引入課堂,做到課程思政的與時俱進。例如,在講到干細胞生物學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最近的“明星代孕”娛樂新聞和青島農業大學2021年完成的“克隆森林貓”,讓學生在課下查找“干細胞生殖和體細胞生殖的原理和應用”,并探討科學與倫理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二)翻轉課堂教學法

長時間單一的課堂模式,勢必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的倦怠。在如今“互聯網+”背景下,借助中國大學、智慧樹、雨課堂等網上資源,學生完全有資源和能力實現對于某一章節知識的自學。同時也可利用小組授課競賽的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組內,由組長和組員協調,進行人員調整、整體規劃、任務分工和組內問題討論;在組間,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任務的側重點不同,進行知識內容的組間匯報和交流,這對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建立,以及自主學習、自主分析的能力也是一種培養。

(三)討論式教學法

針對“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結合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教師在課堂上發起話題討論,學生通過積極發言,辯論探討,觀點碰撞,最后由教師主導話題結論方向,修正學生不正確的價值觀。例如,針對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講授病毒類型、特點和傳播途徑時,可在課堂活動中設置主題研討: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細胞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生命體嗎?2019新型冠狀病毒侵染人體的過程是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精神狀態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防御有什么樣的作用等。通過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用專業的生物學知識去辨識新聞,如“新冠肺炎跟流感差不多”“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看了,在家挺一挺就過去了”“鹽水漱口防病毒?”“抽煙喝酒能預防病毒感染?”的真與假,學會辯證地看待各種新聞和事物。又如,在學習細胞凋亡和衰老時,可引導學生找出自古以來,國內外延緩衰老的各種嘗試。通過對“我國古代秦始皇的煉丹術、蓬萊仙島”“中世紀歐洲的吸血女伯爵”“現代社會的肉毒桿菌美容針”等方法的有效性進行專業的評判,培養學生的創新與批判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意識到:衰老是一種自然規律,應正確看待衰老現象,珍惜當下的寶貴時光和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三、結語

課程思政實質上是一種新的課程觀念,它不是增開的一門新課程,也不是增設的一項活動內容,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和過程,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最終效果。因此,如何從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一的角度發掘本科“細胞生物學”課程知識點中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內涵,同時如何將價值觀引導和塑造“滲透”于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使其不再是單純的、干巴巴的政治說教或宣傳,而是立足“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既能夠傳授學生生命科學的理論知識,又實現用學術和真理、邏輯和規律講思政的目的,是目前和未來“細胞生物學”授課內容和方式要解決的重點內容。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呂俠,趙文宇,董佩佩,等.細胞生物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8):64-66.

[3]卜慶盼,齊文靖,莫金鋼.以育人為核心的細胞生物學課程思政體系構建[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9(4):160-162.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ell Biology Course

ZHANG Xia

(Agricultural Colleg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Cell Biology, as one of the main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life science, is a discipline to study the rules of cells and their life activities. It is also also the fastest developing frontier discipline in the current field of life scienc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ase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Cell Biology, so as to make the course develop towards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ell Biology; case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猜你喜歡
細胞生物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
臨床醫學專業國際班《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EXCEL在《投入產出法》案例教學中的應用
《運籌學》教學模式探討
討論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討論式教學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
討論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
細胞生物學課程考試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運用智能手機實現細胞生物學實驗顯微成像互動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