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學

2021-01-03 07:34何亞鯤周杰
教育文化論壇 2021年6期
關鍵詞:西班牙語漢語一帶一路

何亞鯤 周杰

摘 要:在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因此,中國與以英語、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國家,在經貿和文化等方面往來日益頻繁,外國人士來華學習交流日益增多。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語言和文化傳統,值得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關注。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它們不僅擁有不同的表達習慣,還包含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在與以英語和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學習和交流中,更好地掌握不同語言和文化異同的規律,進而更好地了解漢語的語言結構特點,減少在實際交流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顯得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對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的詞匯結構和含義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規律,并對其分析、歸納和總結,旨在幫助漢語學習者更好掌握學習的方法,減少交流中的信息衰減和誤解,促進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

關鍵詞:漢語;西班牙語;英語;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21)06-0119-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6.017

英語、漢語和西班牙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三種語言。近年來,隨著中國與以英語、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國家在經貿、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這三種語言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來,來華學習和交流的各界人士日益增加。為了讓漢語學習者高效掌握漢語并在不同場景中正確使用漢語,對外漢語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少學者致力于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對漢語詞匯教學研究作出了許多貢獻,但從漢語(象形文字)和西班牙語、英語(拼音文字)在詞匯結構和詞匯含義上的異同,以及語言詞匯學結構的對比分析,進而幫助漢語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漢語的相關研究還不多。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漢語和英語進行了對比分析。例如,有學者從時間隱喻的角度,對漢語詞語和英語詞語進行對比,認為漢語的時間隱喻在縱向維度上比英語更豐富[1]。也有學者對英語和漢語的否定結構進行對比,分析了兩種語言否定詞綴和否定詞的不同,從而在英語實踐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對比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語言[2]。還有學者從漢語和英語的詞匯結構和詞匯語義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梳理了兩種語言的共同性和差異性[3]。同時也有學者對漢語和西班牙語的不同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例如,有學者從詞匯中所蘊含的文化特點的角度,對比兩種語言中動物詞匯的文化伴隨意義,發現這些詞匯體現了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內涵和特點[4]。還有學者從翻譯學的角度指出,由于不同文化的差異,造成表達的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值得關注[5]。也有學者將漢語和西班牙語詞匯中所包含的文化特征進行對比分析[6]。本文在現有研究基礎之上,將漢語和英語及漢語和西班牙語在詞匯結構學方面的異同植入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幫助漢語學習者更好地了解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中詞匯結構學的一些異同,幫助學習者更便捷地學習和掌握漢語。

一、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派生詞結構對比

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是象形文字,英語和西語是拼音文字,可謂差別巨大。每一個漢語詞語由不同的漢字組成,每一個漢字又由不同的表意部分組成[7]。此外,每一個漢字通常擁有多個含義,而且同一個漢字可以和其他漢字搭配在一起組成新詞語。例如,漢語詞語“玫瑰花”由漢字“玫”“瑰”和“花”組成,漢語詞匯“花費”由漢字“花”和“費”組成。漢語中“花”不僅可以作為名詞指代某一種植物,也可以作為動詞指代消耗錢財的過程。當漢字“花”“玫”和“瑰”組成詞語“玫瑰花”,此時的“花”指代一種植物;而“花”與“費”組成詞語“花費”,這時的“花”指代一個具體的行為。因此,漢字“花”具有多個含義,在不同的詞語中,其體現的含義也不相同。與此相反,由于西班牙語和英語屬于拼音文字,它們的每一個詞語由不同的字母組成,并且每一個字母沒有獨立含義。例如,英語單詞teacher(教師)由字母“t-e-a-c-h-e-r”組成,這個單詞中的每一個字母同樣沒有獨立的含義。西班牙語單詞“profesor”(教授)由字母“p-r-o-f-e-s-o-r”組成,組成這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本身沒有獨立含義。此外,通過進一步分析三種語言的文字形態和發音,不難看出,每一個漢字猶如一幅幅圖畫組成,我們不能在一個漢字的書寫形式和它所對應的發音之間建立聯系。例如,組成漢語詞匯“森林”的漢字“森”是由三個“木”字組成,我們不能通過“森”這個字的發音書寫出這個漢字。與漢語相反,英語和西班牙語屬于拼音文字,每個單詞由不同字母組成。雖然每一個字母沒有獨立含義,但這些字母組合在一起會形成一些相對固定的音節。因此,可以在字母組合和單詞的發音之間建立一定聯系。例如,當我們看見西班牙語單詞“profesor”(教授)時,可以通過觀察組成這個單詞的字母,拼讀出這個單詞。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這三種語言在書寫形式和發音上都有自身特性。

以上這些差異給來華學習漢語的學習者造成一定困難,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以英語、西班牙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對比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的區別,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和使用漢字。我們通過表1詳細說明: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選擇與學生母語單詞意思相近的漢字幫助學生對比,并找出差異,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漢語詞語。例如,將漢語詞匯“樹”和西班牙語單詞“árbol”、英文單詞“tree”這幾個具有相同含義的詞語同時放在一張表格中進行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漢字作為象形文字不同于西班牙語或者英語這樣的拼音文字,每一個漢字由部分組成。例如,“樹”這個詞匯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分別由左邊的部分“木”,中間的部分“又”和右邊的部分“寸”組成。也就是說,在教授漢語詞匯或漢字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區別,英語和西班牙語是通過單詞的發音記憶詞匯的拼寫形式,而漢語詞匯是通過記憶漢字的組成和構造來記憶詞語的書寫形式,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漢字的結構。

另外,漢字作為象形文字,通常有一個以上含義。例如,“花”既可指代植物,也具有花費的含義。并且,一些漢字在不同的詞語中所表現的語法功能也是不同的。例如,“樹”在詞語“樹敵”中作為詞根,此時“樹”的含義為“建立”或“樹立”。而“樹”與“桃”搭配成新詞語“桃樹”時,“樹”的含義則指代“樹木”。此外,有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獨立意思的詞語。例如,漢字“花”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獨立含義的詞語。然而,在西班牙語和英語中,詞根和詞綴的語法功能則相對固定,不同于漢語的變化多樣。例如,西班牙語的后綴“-dor”只能作為后綴,不能作為詞根,更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使用在句子中。在英語中,“-ist”也只能作為后綴。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對比西班牙語和漢語在詞的結構與句子的結構中的差異,歸納一些既可以作為詞根又可以作為詞綴的漢字,同時分析這些漢字的含義以及特點,從而幫助學生擴展一定的詞匯量。例如,當學生知道“樹”作為詞綴時含義是“樹木”,以后再遇見以“樹”結尾的詞語,便可以根據漢語的特點推測該詞語指代某一種類型的樹。

與此同時,通過對比三種語言的詞匯分類以及詞匯含義,我們發現三種語言在詞語的組成上存在一定相似性。西班牙語的單詞可以分為簡單詞、派生詞和合成詞[8]。英語的單詞同樣也可以分為簡單詞、派生詞和合成詞[9]。隨著漢語研究的發展,很多學者認為漢語中也存在著大量的派生詞和合成詞,部分學者還根據含義對漢語詞綴進行分類、研究[10]。將以上這些相似性應用到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擴展一定的漢語詞匯量,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漢語詞匯的特點。我們通過表2詳細說明。

通過表2分析發現,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都存在名詞派生詞、形容詞派生詞、副詞派生詞和動詞派生詞。在三種語言中,派生詞的基礎詞的詞性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它們的派生詞都可以通過名詞和動詞派生而來。通過分析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的詞匯結構相似性,可以掌握更多漢語詞匯。讓學生了解漢語詞匯與其他拼音文字一樣,可以通過一個基礎詞加上一個詞綴派生成一個新詞語。例如,漢語中的名詞派生詞“吸煙者”是由動詞“吸煙”派生而來。西班牙語中的形容詞派生詞“industrial”是由名詞“indutria”派生而來,英語中的名詞派生詞“smoker”是由動詞“smoke”派生而來。以此幫助學生分析漢語中的派生詞結構,歸納總結可以作為詞綴的一些漢字,分析這些派生詞以及派生詞詞綴的特點和含義,進而幫助學生擴展詞匯量。例如,學生在學習漢語動詞“吸煙”以及漢字“者”以后,還應分析“吸煙者”這個漢語派生詞的結構和含義,讓學生知道“者”這個漢字可以作為詞綴并具有用來表達某一類人群的含義,具體所表達的人群則要看這個詞綴所搭配的動詞或者名詞。在“吸煙者”這個派生詞中,詞綴“-者”搭配了“吸煙”這個動詞,派生詞“吸煙者”指代具有吸煙習慣的人群。因此,應該讓學生能夠應用漢語詞匯結構學的知識,了解漢語詞匯和英語詞匯或者西班牙語詞匯的相似性,從而掌握更多的漢語詞匯。

然而,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畢竟屬于不同語系,雖然三種語言都存在派生詞,但三者在由動詞或者名詞派生成新的詞匯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差異性。漢語屬于非曲折語言,在派生的過程中不需要基礎詞結構和形式變化,直接把后綴放在基礎詞后面即可。而英語和西班牙語屬于曲折語言,在派生過程中,往往基礎詞的結構和形式會變化。例如,在漢語名詞“現代”后直接加上后綴“化”派生成新詞“現代化”的過程中,基礎詞“現代”的形式和結構在新詞“現代化”中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在英文基礎詞“industry”派生成“industrial”的過程中,是將基礎詞“industry”的詞尾“y”變化成“i”再加上詞綴“-al”;

在西班牙語基礎詞“moderno”派生成新詞“modernizar”的過程中,不難看出是將“moderno”中的詞尾“o”去掉并加上詞綴“-izar”。也就是說,在派生過程中,基礎詞“moderno”的拼寫形式發生了改變。換句話說,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對比三種語言的派生過程,讓學生發現漢語的派生過程比英語和西班牙語的派生過程簡單,從而通過漢語詞匯學的知識擴展詞匯量。

綜上所述,在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漢語的介紹和傳播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因此,當向以母語為英語、西班牙語的人介紹漢語的時候,可以利用和借助上述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的相似點,讓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在漢語和母語之間建立相應的橋梁,從而更好地理解漢語,進而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此外,也要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的結構同英語詞匯和西班牙語詞匯之間的區別,幫助學生正確地書寫漢字,正確地使用漢語。

二、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名詞派生詞含義對比分析

留學生能夠通過三種語言的對比,將漢語的詞匯結構和母語的詞匯結構建立一定聯系,從而更好地掌握漢語詞匯的結構。然而,通過三種語言的對比發現,三者在派生詞的結構及含義方面有一定相似性,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相似性幫助留學生更好地理解漢語詞匯。通過表3,我們以名詞派生詞的種類分析為例,說明三種語言在派生詞含義方面的共性。

由表3可知,從語義學的角度看,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名詞派生詞可以分為職業、習慣、性格特征等。引導學生進一步對表達職業的名詞派生詞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讓學生發現三種語言都有表達不同領域職業的名詞派生詞。如表達文學領域的職業名詞派生詞:小說>小說家,novel(小說)>novelist(小說家),novela(小說)>novelista(小說家)。又如表達科學領域的名詞派生詞:數學>數學家,biology(生物學)>biologist(生物學家),biología(生物學)>biológico(生物學家)。再如表達藝術領域的職業名詞派生詞:畫>畫家,paint(畫畫)>painter(畫家),pintar(畫畫)>pintor(畫家)。換句話說,學生只要掌握一些表達漢語職業詞匯的規律和特點以后,便可以利用這些規律和特點自行組合一些詞語,而不是機械地將每一個漢語詞語拆分成獨立的不同的漢字進行記憶。也就是說,學生看見“數學家”這個詞匯的時候,可以把它拆分成基礎詞“數學”和后綴“-家”,進而通過分析基礎詞和詞綴的特點,判斷出這個派生詞指代的是在數學領域具有一定造詣的人。不僅如此,知道詞綴“-家”的特點以后,學生還能把這個詞綴和其他表達學術領域的詞匯組合在一起,從而組成新的派生詞,如文學家、音樂家、化學家等。

另外,通過對表3中的名詞派生詞進一步分析和對比發現,在三種語言中,同一個基礎詞可以和不同的詞綴搭配派生成不同的名詞派生詞。在漢語中,“教育”一詞可以和詞綴“-廳”搭配派生成表達機構的名詞派生詞“教育廳”,也可以和詞綴“-家”搭配派生成表達職業的名詞派生詞“教育家”。在英語中,“social”(社會的)一詞不僅可以和詞綴“-ism”搭配派生詞“socialism”(社會主義),也可與詞綴“ist”組成派生詞“socialist”(社會主義者)。

在西班牙語中,“flor”一詞不僅可以和詞綴“-ero”搭配派生成表達物品的名詞派生詞“florero”(花瓶),而且可以和詞綴“-ista”搭配形成表達職業的名詞派生詞“florista”(賣花的人)。

三種語言的基礎詞及其名詞派生詞,在含義上存在密切聯系。例如,漢語基礎詞“計算”指代一個具體動作,即是核算數目或者是根據已知量計算出未知的量;而派生詞“計算器”則指代可以完成這個具體動作的工具。

英語基礎詞“pancreas”(胰腺)指代具體的人體器官,而其名詞派生詞“pancreatitis”(胰腺炎)則指代這個器官的炎癥。西班牙語基礎詞“comer”指代吃飯這個具體的動作,而其名詞派生詞“comedor”則指代可以完成這個具體動作的地點。

進一步觀察還可以發現,在三種語言中,具有同一個基礎詞的不同名詞派生詞的含義之間同樣存在密切聯系。例如,在漢語中,名詞派生詞“教育家”和“教育局”都有共同的基礎詞“教育”,“教育家”指代和教育有關的職業人,而“教育局”指代和教育有關的具體政府部門。在英語中,名詞派生詞“socialism”和“socialist”都有相同的基礎詞“social”,前者指代社會主義,后者則指代社會主義者;前者指代的是一種具體的學說和主義,后者指代支持以及奉行社會主義學說和主義的人。

在西班牙語中,名詞派生詞“florero”(花瓶)和“florista”(賣花的人)都有相同的基礎詞“flor”(花),“florero”指代裝花的瓶子,而“florista”指代賣花的人,都與鮮花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利用三種語言的這些相似特點,幫助學生擴展漢語詞匯量,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漢語詞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不僅西班牙語和英語中的一個基礎詞可以和不同的詞綴搭配形成不同的派生詞,而且漢語也存在這樣的構詞規律。例如,在教授學生漢語詞匯“花”時,可以同時解釋“花匠”“花瓶”和“花園”這三個詞匯,并且讓學生知道這三個詞匯都與花這種植物有著密切關系。

然而,三種語言屬于不同語系,漢語的派生過程與英語以及西班牙語的派生過程存在不小差異,應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加以重視。在漢語中,同一詞綴通??梢源钆洳煌~性的基礎詞,如漢語詞綴“-匠”不僅可以和動詞“教書”搭配成派生詞“教書匠”,也可以和名詞“花”搭配成派生詞“花匠”;

在英語中,“-ist”通常和名詞搭配,形成不同的名詞派生詞;

在西班牙語中,詞綴“-ero”雖然和漢語的詞綴“-匠”一樣可以形成指代職業的名詞派生詞,但“-ero”通常是和名詞搭配,與動詞搭配的情況較罕見。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對比,學生可以減少漢語學習過程中來自母語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掌握漢語詞語的結構。

另外,雖然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都有表達地點的名詞派生詞,但英語和西班牙語屬于拼音文字,而漢語屬于象形文字。因此,漢語和英語、西班牙語在派生詞的含義上存在一定差異。在漢語中,同一個名詞或者動詞可以和不同的表達地點的詞匯搭配派生成具有不同行政級別但具有相似行政職能的名詞派生詞。如漢語動詞“教育”可以同時和詞綴“-局”“-廳”“-部”搭配派生成表達機構的派生詞“教育局”“教育廳”和“教育部”。在這三個名詞派生詞所指代的機構中,教育部的行政級別高于教育廳的行政級別,教育廳的行政級別又高于教育局的行政級別,但它們都具有相似的行政職能。在西班牙語和英語中,類似的情況則需要用不同的短語或詞語來表達。例如,在英語中,“ministry of education”指代教育部,而“department of education”指代教育廳;在西班牙語中,“buró de educación”指代教育局,“ministerio de educación”指代教育部。

在漢語中,同一個職業可以用不同的職業名詞派生詞來表達,但每一個詞語都體現人物不同的特點。在西班牙語和英語中,通常用同一個職業名詞派生詞搭配不同的形容詞或者副詞來體現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例如,派生詞“畫匠”和“畫家”都可以形容以繪畫為職業的人,但繪畫對一個畫匠而言是一門專業技能,畫匠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粉本,抑或重復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難看到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而畫家是指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在英語和西班牙語中,類似的情況則需要用不同的表達法來表達。在英語中,“artist in painting ”指代畫家,而“artisan-painter”則指代畫匠;在西班牙語中,“artista de pintura ”指代畫家,而“pintor-artesano ”指代畫匠。

漢語和英語、西班牙語的差異,值得關注和重視。首先,要讓學生知曉,漢語屬于象形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當這些漢字與其他的漢字組合在一起形成詞語時,這個漢字本身在新的詞語中通常具有一定的語義功能和語法功能。因此,在解釋具有相同基礎詞的派生詞時,要幫助學生區分它們的詞綴在含義上的差別。在向學生解釋“教育局”“教育廳”“教育部”時,需要讓他們知道雖然三個詞語都可以指代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門,但因為漢字“局”“廳”“部”之間的差異,三個詞語指代的行政部門的行政級別便有所差異:“部”指代中央政府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級別比“廳”高)。另外,在解釋“畫匠”和“畫家”時,同樣也要幫助學生了解:雖然這兩個派生詞都可以表示以繪畫為職業的人,但因為“匠”和“家”的自身含義上的差別,導致“畫家”和“畫匠”含義上的差別。也就是說,在幫助學生區別漢語詞語“畫家”和“畫匠”時,不僅要區別這兩個詞語在含義上的不同,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匠”“家”在含義上的區別。通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學生不僅可以規范地使用漢語,同時可以透過語言文字了解到漢語背后的文化習慣和語言習慣。

綜上所述,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雖然屬于不同的語系,在名詞派生詞的含義上存在一定差異,但也有一定相似性。正如上文所說,不同的語言反映著自身的文化特點和文化習慣,但透過語言本身的分析,我們能夠發現不同語言所反映的一些文化習慣的相似性。中文、英語和西班牙語雖然屬于不同的語系,但語言表達習慣方面也存在共通性。透過這些相似點的解釋,可以幫助更多留學生了解到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同一個世界,我們在很多方面雖然存在差異,但也有很多共同點,從而讓更多的留學生對漢語和中華文化產生興趣。留學生畢業后,可以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三、結語

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在語言結構上有著不小差異。漢字作為象形語言,通常有多個含義,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一個漢字具有多個語法功能,但漢字的發音和字形之間沒有任何聯系。英語和西班牙語屬于拼音文字,雖然組成單詞的每一個字母沒有獨立含義,但字母的組合與單詞的發音之間存在緊密聯系。以上種種差異導致漢字的記憶方式和英語、西班牙語的詞匯記憶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幫助學生分析漢字的結構規律以及漢字的結構和含義之間的關系,值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引起關注。與此同時,每一種語言不僅反映自身的用法和習慣,更反映了自身的文化內涵。因此,通過語言文字的對比幫助學生發現一些文化差異,同樣值得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加以重視??偠灾?,在語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漢語知識,還要將學生的母語和漢語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異同,幫助學生更好地使用漢語。同時,還要進行文化對比,幫助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只有他們真正了解中華文化,走出校園后才能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搭建友誼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張建理,丁展平.時間隱喻在英漢詞匯中的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31-34.

[2]胡璇.英語和漢語否定結構的對比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9):128-129.

[3]邵斌.英漢詞匯比較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49-106.

[4]付彩艷.漢語和西班牙語中動物詞匯的文化伴隨意義對比分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12):100-104.

[5]張振山.西漢文化詞匯翻譯方法探析[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9):31-34.

[6]王琦.漢語、西班牙語詞匯的文化差異[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5(6):81-83.

[7]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1-11.

[8]Espaola RA. Nueva gramática de la lengua espaola[M].Madrid:Espasa, 2009:5-11.

[9]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29.

[10]潘文國,葉步青,韓洋.漢語的構詞法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4-96.

(責任編輯:蒲應秋)

猜你喜歡
西班牙語漢語一帶一路
學漢語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與拼音
淺談漢語學習中的“聽”與“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