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輿情語境下大學生安全意識影響因素研究

2021-01-04 07:05羅悅綺馬佳敏
科技傳播 2020年22期
關鍵詞:輿情輿論大學生

羅悅綺,袁 菊,楊 怡,周 然,馬佳敏

1 網絡輿情泛化下大學生安全意識研究現狀

信息時代到來,現實擬態環境交織,形成多元信息交互模式,網絡交流衍生更多事件討論。媒體通過議程設置,借助微博微信平臺報道,引發網民熱點關注,復雜社會環境及大學生“半社會”角色,引發了關于安全意識研究。

近年來大學生安全事故頻發,其生命健康權遭到侵害,社會各界引發了大學生人身安全教育的輿論熱潮,大學生安全意識缺失成為社會問題,2018年10月19日,中國青年報發布一篇《害怕!多名大學生國慶期間離奇失蹤……》為題的報道,報道中提到了“甘肅女大學生失聯10天”“五名大學生誤入江西傳銷組織”“某大學生因抑郁跳樓”等類似大學生安全輿情事件枚不勝舉。上述案例中表現出部分大學生脆弱的心理狀況及淡漠的自我安全意識,引發學生對于自我安全意識思考。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等期刊數據庫檢索“大學生安全意識”“網絡輿情事件” “安全教育”等關鍵詞,文獻呈現出百花齊放局面,但應用與基礎理論基礎結合較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較少,一定程度上束縛該該類議題更多維度探索。

本文以西北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融入本地區學生民族多樣性,定量定性方法相合,采用相應輿論觀及傳播效果三層面環境認知效果、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社會行為示范效果理論,從大學生心理狀況、防護意識及能力方面著手,最后通過文獻研讀及調查結果為高校、家長以及學生提供相應建議,為該類研究提供新視角。

2 大學生安全意識影響因素數據解讀

研究假設個人性格、大學生安全輿情、具體防護行為、家長及學校安全教育是安全意識影響因素。從個人基本情況、大學生安全輿情事件、安全意識與行為、家庭及學校以下部分,采用分層抽樣、半結構訪談配合數理統計進行數據解讀。

2.1 數據總體描述分析

問卷采用分層抽樣,從調查對象的性別,大一至大四年級、理工文史專業進行分層,有效問卷樣本總量為400,被調查者在年級、專業、性別上占比平均,均為可控變量。

數據分析發現,由于學生對安全事件關注度不夠高、沒有了解足夠負面案例、沒有建立起自我安全防護意識、以及學生個人成長的經歷和獵奇心理驅使作用等原因易被騙。65%的大學生安全意識非常強而35%僅為一般,16%的學生在外出住宿時會首先考慮旅店治安。由此可知,并非每個大學生都有較強安全意識以及面對問題時會考慮到更為安全措施,部分大學生安全意識亟待加強。

大學生獲取遇害事件等輿論信息主要依靠網絡的比重為80%,網絡信息傳播范圍擴大,大學生群體在網絡用戶中占比也增高。但是在網絡交友中選擇考慮見網友的比例占55%,高于會選擇現實交往的大學生比例,說明大學生具有獨立的在網絡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對于網絡信息的篩選以及網絡社交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在網絡中的自我防范意識較弱。

2.2 相關性分析

表1采用皮爾遜相關系數檢驗,在95%的置信水平下認為大學生安全意識程度受到性格內外向度、安全輿情事件知情度、人際交往形式、父母安全意識程度口學校安全教育度這些因素影響(圖1),且呈弱級正相關,相關性分別是0.200、0.179、0.106、0.116、0.133、0.128,以下是對五個影響因素的解讀。

圖1

表1 斯皮爾曼 Rho相關性

2.2.1 性格內外向度影響

性格外向者個人安全意識于內向者較強,人際交往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選擇面對面交往為主要人際交往方式比網絡交往的人個人安全意識程度高,在自我測評中認為自己的安全意識非常強和一般般的比例是13:12,幾乎持平,排除自我認知能力等影響因素外還有近一半的同學的安全意識不強,這與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在教學和生活中,老師和家長除了對學子知識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性格的塑造,窺一斑而知全豹,安全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鼎力支持。

2.2.2 安全輿情事件知情度影響

數據分析得出,安全輿情事件對學生心理行為有影響且呈正相關,大學生對遇害事件知情度越高,對其心理行為影響越大;他們對這類事件知情度為有所了解而關注度不高,大學生是與網絡接觸頻繁的群體,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獲取輿情信息,部分學生甚至參與其中。傳播最直接的效果產生于信息的目標受眾。受眾是信息通過信道后直接到達的要素[1]。網絡輿論的衍生效果來自受眾參與、反饋、由網絡輿論引發的情緒變化、以及因為輿論中心事件做出的種種行為。在接受輿情信息的過程中,會受事件影響產生情緒和態度的變化,并對他們的行為和心理產生影響。

2.2.3 人際交往行為影響

結果看出安全意識程度與人際交往形關系屬于正相關,大學生對網絡媒體的依賴性強烈,自我意識的主動思考逐漸降低,網絡信息便捷性使大學生缺乏主動思考。拉扎斯菲爾德認為現代大眾傳播將人淹沒在表層信息洪水中,每日接觸媒介花費大量精力進行“被動知識積累”,缺乏對于現實生活的社會實踐[2]。在面對網絡危險時仍缺乏自保力,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流可有效建立與他人的社會協作關系,增強自我認知及滿足人社會性的精神心理需求。

調查中還發現大學生安全意識與陌生人相處行為(面對陌生人求助做法、陌生網站或者陌生人索要個人信息告知情況)、以及獨自出行做法存在正相關性,懂得在大數據環境下保護個人的隱私權,減少私人信息的泄露。獨自出行時時刻注意身邊環境,能通過環境的變化分析自己的當下處境,提高個人在外的安全性。

2.2.4 父母及學校安全教育影響

父母經常了解子女生活狀態,常進行安全教育的學生個人安全意識強。對于子女的安全意識防護教育形式主要以“無實際示范但有深度交流、加以案例警示”兩個方面為主。大部分學生認為家長采取親自示范和以身作則的措施,更有利于增強其安全防護意識。

學校開設安全教育相關課程影響學生的個人安全意識程度。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開設安全意識教育相關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開設頻率為每月一次。學校開設安全意識教育相關課程對學生有影響,但是不夠大。對于如何加強高校學生安全能力,可開設安全教育選修課,增加校園安全教育活動的頻率,增強安全教育的形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來影響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及自我防護意識。

3 反思及建議

此次調查及訪談反映出老師對學生教育形式單一,局限于說教,未付諸實踐;家長和學生關于安全防護問題溝通少,家長和學生空間距離遠,教育作用弱;學生自我安全的認知程度不夠等問題,基于上述提出幾點建議。

3.1 “把關”原則的媒體輿論引導

網絡媒體在對社會產生影響時,亦須承擔相應社會責任,充分運用其強大影響力,網絡輿論對受眾產生的衍生效果兼具積極消極性[3]。媒體對輿論引導所要達到的目的在于擴大輿論正面效果而削弱負面效果。網絡時代下活躍著大學生弱勢群體,與大學生安全有關的事件總是能在網絡之中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媒體需要做的就是對相關輿論信息進行把關,傳播真實的、正能量的信息。從而使信息傳遞到受眾后,對其心理及行為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3.2 加強自我內省性思考及社會實踐力

過度的沉溺網絡媒體會減少大腦機能活力,被動信息接收只會讓自我思考能力逐漸降低。當代大學生群體提高信息甄別,避免“子彈論”的出現,而沉浸于“信息繭房”;加強對自我的內省性思考,在平時生活中應做到防微杜漸,保證自我意識的活躍度,從而提高自我在面對危險時的判斷及選擇的正確性?,F實生活中的人際交流可以有效地建立起與他人的社會協作關系,增強對自我的認知以及滿足基于人的社會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將人際關系從網絡中脫離至現實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對于他人的辨別能力,減少網絡社交遇害的可能性。

3.3 合理利用傳播技巧,加強傳播效果

如今多數孩子為獨生子女,事情多屬于家長包辦制[4],對新鮮事物等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遇事不知如何有效處理。父母對孩子安全教育時配合警鐘效果、訴諸理性和一面、兩面提示等傳播技巧,灌輸危機意識,營造富有良好安全意識的氛圍,對于加強子女安全防范意識作用明顯。家長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程度,給孩子起示范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自我防護意識。世界不斷變化,知識內容,為人處世之道應均用辯證發展的眼光和態度對萬事萬物。

3.4 安全教育形式多樣化

傳統純說教已不適合當代教育,保證受教育者參與的積極性,達到真正的教育宣傳作用。邀請專業人員進行相關安全的講座和報告會,30分鐘之內的時長學生最能接受;開設安全教育選修課,增加校園安全教育活動頻率,增強安全教育形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來影響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及自我防護意識;開展校園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過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學生抵御各種危險的最終所障。

3.5 安全教育主體權責明確

高校保衛部門應當成為高校中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責任單位。大學生的安全素質、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與政治素質、法律意識等一樣,應當被列入大學生課程中,并配給適當的學分[5]。各個崗位教職員工各司其職,根據各自的職能和特點,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終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3.6 健全相關法制,強化安全管理機制

要真正安全消除隱患,必須抓住安全問題根源,采取強有力措施;增大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學生法制觀念,加強治安工作綜合治理,為學生的生命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強化安全管理機制。不要讓學生求告無門、申訴無門,使學生的權益得到多重保護。

4 結語

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代表著祖國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安全關乎整個民族的安全。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保障學生人身安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學生急需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增強信息甄別能力,嚴格使用法律維權;家長也應重視子女在校狀況及心理狀況;相關部門加強治安工作的綜合治理和有效落實,高校、家長、社會多方重視、雙管齊下為學生創造一個干凈健康的社會環境。

猜你喜歡
輿情輿論大學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輿情
輿情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輿情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微博的輿情控制與言論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