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厘島,領略印度教的文化魅力

2021-01-04 13:55林涵
中國-東盟博覽(旅游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印度教巴厘島當地人

林涵

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穆斯林信徒占全國人口的87%左右。不過,印尼的巴厘島卻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印度教信徒占了全島總人口的90%左右。在巴厘島,印度教神廟總數近1.5萬座,島上無論商店還是政府機構,各種神廟隨處可見,一年中與宗教有關的節日將近200個??梢哉f,千百年來,印度教文化對巴厘島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印度教傳入巴厘島的往事

要想了解印度教是如何影響巴厘島人的日常生活的,先要從印度教是何時傳入巴厘島說起。

關于印度教傳入東南亞各國的時間問題,中外學者各執己見,并無一個統一的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元前后的幾個世紀里,印度掀起了向東南亞移民的浪潮,其中有不少僧侶主動前往東南亞國家。據考證,公元4~5世紀左右,印度教傳入了印尼的爪哇島,從印度來的僧侶,不管是婆羅門教徒,還是佛教徒,都成為了印度宗教文化的有力傳播者。美國學者拉爾夫·林頓也認為:印度人來到東南亞,是充當殖民者和傳教士,不論是印度教徒還是佛教徒,在活動過程都包括了傳教活動。

隨著印度教在印尼的傳播,到了公元8世紀左右,東爪哇國王在巴厘島南部建立起了一個印度教國家。在此之前,巴厘島原住民的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論。而當印度教與巴厘島的土著文化相碰撞后,產生了獨具特色的融合結果。印度教文化中那種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同巴厘島盛行的萬物有靈信仰有許多相同之處。印度傳入的新宗教容納和融合了巴厘島當地原有的古老信仰和習俗,易于為當地人所接受。

印度教傳入巴厘島后經過“本土化”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巴厘印度教”,并在當地取得了根深蒂固的發展,甚至在13世紀伊斯蘭教傳入東南亞海島各國,且印尼大部分地區都成為伊斯蘭教信仰之地時,巴厘島依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而且,據史料記載,公元16世紀,爪哇島的滿者伯夷王朝被信奉伊斯蘭教的馬打藍王朝所滅。大批信奉印度教徒為躲避伊斯蘭征服者,從爪哇島逃往相對獨立的巴厘島。這些人多為貴族和上層人士,他們的到來,使得巴厘印度教進一步發展繁榮。

歷經坎坷,依舊是獨特的存在

隨著16世紀殖民時代的來臨,印尼也遭到了西方殖民國家的侵略,被荷蘭人殖民長達300多年。

不過,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尼,以及信奉印度教的印尼巴厘島并沒有跟隨荷蘭人信仰基督教。這與西班牙統治菲律賓之后,天主教成為菲律賓的主要宗教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其中原因除了荷蘭的一些統治政策外,發生在巴厘島的登巴薩慘案,對巴厘島乃至印尼的歷史和文化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0世紀初,荷蘭殖民者決定把巴厘島徹底荷蘭化,其中也包括宗教。但是遭到了信仰印度教的當地人的激烈反抗。

在武力抗爭上,巴厘島人并不是荷蘭殖民統治者的對手。后來,當地人選擇了玉石俱焚的抗爭方式——大規模集體自殺。這場集體自殺就在巴厘島的登巴薩廣場進行,一批又一批的巴厘島人,面對著荷蘭士兵,在集體自殺中死去,其中包括大量的王室成員和貴族成員。

該事件傳到歐洲后,輿論一片嘩然。于是,迫于壓力,荷蘭殖民者被迫改變政策,采取比較“溫和”的方式對當地實行殖民統治,巴厘島傳統的印度教也由此被保留下來。

從印度教傳入巴厘島,與當地傳統信仰融合,形成獨特的“巴厘印度教”以來的一千多年時間里,印度教文化對巴厘島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但巴厘印度教與印度本土印度教有很大的不同,巴厘印度教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巴厘島風俗習慣的結合,有著獨特的鮮明個性。

印度的偉大作家泰戈爾在20世紀初訪問印尼時,仍看到許多這一類似印度教文化的現象。他在《爪哇通信》中寫道:“不時了解到印度教徒的情趣和習俗與爪哇人生活結合的情況,感到十分驚奇。然而,印度教在爪哇并非處于非融合狀態。爪哇人在自然的懷抱里形成獨特的形體,肢體自然是他們自己的,但姿態是印度教的?!?/p>

巴厘島的文化靈魂

沒人能抗拒巴厘島那迷人的海灘和稻田風光,以及那些充滿藝術和宗教氣息的藝術畫廊、傳統集市、印度教廟宇。從各路明星到普通游客,人人都愛巴厘島?!耙涣鞯木频?、二流的風景、三流的沙灘”或許是一些人對巴厘島略帶戲謔的評價,但其實這并不能概括巴厘島的所有,它那獨一無二的印度教文化,成為了許多人的心靈之旅。

巴厘島總人口約有423萬,印度教信徒占了總人口的90%左右。全島神廟總數近1.5萬座,有“千廟之島”之稱。在巴厘島,無論商店還是政府機構,各種神廟隨處可見,一年中與宗教有關的節日將近200個。在島上,當地人的一切活動都以神的意志為宗旨,因此做什么事都有一定的規矩。

巴厘島人堅信藝術可以與神無限接近,所以在巴厘島,許多藝術形式都與宗教有關。而受印度教文化影響比較明顯的文化藝術有傳統古典舞蹈以及哇揚皮影戲等。

信奉印度教的當地人將創造的一切藝術都奉獻給了神靈,以取悅神靈,舞蹈也常常成為祭祀的一部分。在巴厘島,傳統古典舞蹈不是為了娛樂,而是一種與神溝通的形式。巴厘島的女孩子5歲開始習舞,此后,舞蹈就成為她們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說每個巴厘島女性都是舞者。巴厘傳統古典舞蹈大多與印度教的題材有關,不過隨著巴厘島旅游業的發展,舞蹈題材也逐漸拓展,不再拘泥于宗教。

在巴厘島眾多的宗教節日中,幾乎所有的慶典都會上演哇揚皮影戲。皮影戲的本質是娛神的,同時也是老少咸宜的表演。皮影戲的表演時間通常比較長,小孩子們經常是戲到中途就睡著了,而聲勢浩大的打斗情節和小丑登臺經常把小孩子們從熟睡中驚醒。在迷糊中醒來的小孩子們隨著聲樂的起伏,興奮地模仿戲中情節打鬧起來。

相比起小孩子們的活潑好動,大人們則是肅穆的,那些年長的觀眾往往沉浸在古老而神圣的宗教哲思之中。而臺上那搖曳的燈盞帶來的光影變化,仿佛瞬間賦予了皮影生命,在當地人看來,像極了萬物神靈在人間的“影子”。

猜你喜歡
印度教巴厘島當地人
印度尼西亞·巴厘島
印尼·巴厘島
印尼·巴厘島
喜迎春天
游客沒了
看到和走到
大工程
信一半
看到和走到
印度教領袖要求一家生10個孩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