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環保理念下的服裝品牌可持續發展研究

2021-01-06 01:54
化纖與紡織技術 2021年5期
關鍵詞:競爭力紡織服裝

吉 哲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紡織服裝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中國紡織業的生產經營普遍依賴大量資產的使用和廉價勞動力的投入,但廉價的勞動力似乎不是機械進步的核心競爭力,成本優勢將被工業化取代。中國的服裝業正經歷著從高能量利用率、高污染、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向低能源利用率、低污染、高附加值和技術密集型的轉變。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中心應該是在高附加值的品牌上進行積累。加入WTO 給我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紡織服裝行業也加入了綠色環保潮流。在此背景下,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不僅要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還要接受企業的社會責任,制定有利于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貿易示范,以此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企業綠色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

在1972 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從那時起,各國就開始研究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發展。1987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一份《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將可持續發展描述為一種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又不會對未來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造成威脅的發展。這一定義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接受??沙掷m發展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全社會對自然安全和綠色發展問題的關注,進而使“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材料和服裝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壓力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總結:政策控制壓力、市場競爭壓力、供應商選擇壓力和來自消費者的壓力。

1.1 政策管制的壓力

紡織和服裝企業在商業加工中主要面臨兩種約束力度,首先是國家方面的約束,如我國提出的《材料染色和材料包裝行業水釋放措施》和其他安排,成功監督了紡織和服裝企業對水資源污染的處理。同時,對于紡織和服裝項目的貿易,各國要建立比較綠色的交流界限。紡織和服裝企業面臨的綠色交換障礙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產品在顧客使用過程中對購物者的影響,另一種是企業的整個生成和運行周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作為一個紡織和服裝貿易大國,綠色交換障礙對我國的服裝出口產生了較為突出的制約作用,同時,綠色指標已成為記錄材料和服裝公司評估的重要指標,記錄公司的發展不能與企業綠色競爭力的安排相分離。在展會上,許多紡織企業選擇與全球可持續發展聯盟等組織聯系,以推進企業綠色競爭力的提升和綠色品牌形象的生成。這樣一來,外部的自然控制就不會給企業的改進帶來壓力,也不會煽動他們進行綠色管理,而是成為推動企業經濟改進的重要驅動力。

1.2 市場競爭的壓力

隨著宣傳方式的改變和項目同質化的逐漸增加,紡織和服裝企業的競爭力正在從物品對比向綠色中心競爭力穩步轉變。企業的綠色競爭力主要由綠色資源、綠色生成、綠色文化、綠色創新、綠色利用和其他觀點組成。如今,紡織和服裝企業所面臨的展示競爭并不局限于物品與成本的競爭,而綠色能力的競爭促使廣告商創造一個未使用的競爭工具,并經綠色環境保證作為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1.3 供應商選擇的壓力

服裝質地和全球化的準備工作鏈,企業綠色環保能力和可支持性已成為供應商選擇其合作伙伴的標志之一。例如,中國的棉紡車間服裝生產商億達集團,基本上為耐克、李寧、安踏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提供處理服務。億達的年利潤在2017 年達到13 億美元,該集團將其服裝產品銷往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公司在2017年通過了7 項通用維護性認證,其中包括全球天然材料認證,STEP 可行材料生成認證等。億達的綠色投機和綠色發展,使公司與其他供應商相比,形成了有趣的綠色競爭優勢,如今,供應商的選擇不再是基于項目和成本的競爭,而是基于自然保護。

1.4 來自消費者的壓力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選擇綠色產品,擴大了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服裝公司的促銷活動并不局限于傳統的有限時間的手段,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并激發他們的熱情。例如,ZARA、優衣庫和其他快時尚品牌已經推動了舊衣再利用活動。一個美國快消品牌將其年營業額的1%捐給了自然協會,參與拍攝環保電影,并授權顧客進行明智消費。綠色和安全已經成為顧客購買商品的必要選擇前提,而公司的綠色形象也成為顧客對服裝企業的重要衡量標準[2]。

2 企業綠色發展的模式和綠色競爭力的形成

目前,綠色改進材料和服裝企業作為傳統的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的行業,著色、材料和其他生產形式會產生大部分污水、噪聲和其他污染。在綠色、環保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一個綠色經濟的生產和管理模式,已成為紡織和服裝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2.1 企業應對壓力模式

公司對外部壓力的反應有兩種基本的反應模式,即主動應對型和被動接受型。積極主動地企業將外界對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轉化成企業發展的動力,并通過發展形成綠色競爭力。不積極的企業主要是將外界安排的限制和買方的要求作為其運作的負擔,并只是剛好滿足綠色標準。這兩個應對機制的形成基本上受綠色概念和成本觀念的影響。綠色成本和企業效益之間的關系是迫使作為公司選擇生產者的最佳管理部門,采用綠色方法的變量之一,其分配的企業技術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導。傳統的以財務成本為導向的選擇生產者,接受企業對綠色觀點的投機行為,如廢水處理硬件,會對企業的運營產生浪費。

2.2 企業綠色競爭力的形成

一個公司的綠色競爭力的形成可以概述為以下方面,第一階段是綠色數據的收集與整合。綠色數據基本上包括綠色項目數據、綠色創新數據、綠色資產數據等。企業的綠色能力的形成應該通過外部數據的保障,信息的整合與轉化形成。第二階段,通過對綠色數據的整合和應用,安排企業擁有綠色產品計劃、綠色推廣和綠色供應鏈。第三階段,通過上述過程,綠色事業文化將在企業內部穩步建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的特殊綠色文化。第四階段,企業的綠色文化和綠色設計在企業的產生和運作過程中將會變成綠色數據,供其他企業保留和認可。在企業的綠色數據和綠色生成行為之間,綠色知識的整合和應用必須通過企業的綠色發展來完成。在塑造企業的綠色競爭力的整個處理過程中,企業的綠色管理是其重要部分。

3 國內研究綜述

家庭對綠色品牌的追尋更多是始于綠色觀念的進步性。在20 世紀90 年代初,研究人員開始接觸到綠色推廣的概念,并在香港舉辦的全球市場營銷會上開始進行探究,總的來說,中國研究者對綠色推廣的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開辦階段,主要是指1992—1994 年,通過網絡查詢,發現這個階段的綠色推廣主題有6 篇學術論文,內容只包括綠色營銷的概念和意義。1994 年,在《企業必須重視綠色展示》一文中指出,使用“綠色展示”不但是企業的責任,而是對企業的長期改進。

第二階段是發展階段,主要是指1995—1997 年,這個階段在過去的基礎上,對綠色推廣的基本假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顯示了從綠色推廣的展示技術、可實現性和綠色邊界對我國的影響等幾個角度進行的研究,并將經濟改善的假設納入綠色推廣的領域進行探究,將其明確為綠色展示的假說。

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基本上是指1998—2011 年。這一階段中,對中國綠色推廣的現狀進行調查,并討論了在安排和使用綠色推廣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研究人員似乎已經掌握了綠色推廣的重要理論和實施方法。無論如何,通過核對數據發現,盡管早在1995 年《綠色推廣與企業改進》一文中就提出了“綠色品牌”一詞,而且作者也接受了綠色推廣應該考慮綠色品牌的設置,但這并沒有引起學術界對綠色品牌研究的重視[3]。因此,目前關于綠色品牌的學術論文還不是很多,對實質內容的探究也僅限于對概念的闡述和對特征的調查。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綠色品牌的假設性調查審核,目前學術界對綠色品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因此,研究綠色品牌的判斷標準和發展模式,對推進綠色品牌研究框架和綠色品牌的磨合至關重要[4]。

4 結束語

貿易綠色管理有三個關鍵挑戰,即處理外部壓力、綠色信息管理和調整綠色投入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一個企業的綠色管理基本上包括了各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招募綠色勞動力,為一個企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示范方法,需要綠色專業人員的支持。此外,這也關系到綠色信息的管理。因此一個企業的綠色發展需要通過綠色信息的外部整合,綠色外部信息聯系,綠色創新的保障和確立綠色標準為基礎。

猜你喜歡
競爭力紡織服裝
澳洋紡織
讓人心碎的服裝
紡織屆的“兩優一先”
藍青松:讓競爭力武裝到牙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服務外包提升中國新的競爭力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服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