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庫全書總目》對《國史經籍志》的利用與考訂

2021-01-06 14:12陳偉
圖書館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四庫總目國史

陳偉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1 《國史經籍志》述略

明代焦竑所撰《國史經籍志》(以下簡稱《經籍志》)一書在目錄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大學士陳于陛向明神宗奏請纂修本朝國史,“欲竑專領其事,竑遜謝,乃先撰經籍志,其它率無所撰,館亦竟罷?!保?]至于罷館原因,李劍雄先生在《焦竑評傳》中有所交代,萬歷二十五年(1597),“皇宮皇極、中極兩殿火災。明史館位于皇極殿西廡,文稿資料付之一炬。張位等以開史局事非由己出,憤之已久,遂奏停修史事?!保?]347因此,盡管國史終究未能修成,而焦竑所撰之經籍志卻得以留存,仍以《國史經籍志》名之。萬歷三十年(1602)陳汝元函三館首刻此書,書前陳汝元所作之序贊譽《經籍志》云:“轉相繕寫,而長安紙價為之騰貴”。

《經籍志》一書正文五卷,另附《糾謬》一卷。該書版本眾多,杜澤遜先生《四庫存目標注》著錄該書版本19種,可見流傳之廣?!督浖尽吩隗w例上與傳統的史志目錄有所區別。自《隋書·經籍志》以來,史志目錄都是四分法,帝王著作,冠各代之首,而《經籍志》則在四部之前冠以“制書類”,專收御制、敕修等相關書籍。四部之后又附《糾謬》一卷,對《漢書·藝文志》《崇文總目》等九種目錄書的著錄錯誤進行糾正,此又是傳統史志目錄所不具備者?!督浖尽吩谥茣?、經、史、子、集五大類之下共分52小類,類下再細分為屬。制書類有大序1篇,經史子集類有小序47篇,其中詩文評類無小序,可謂具備“辯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功效。所收書籍不限于有明一代,通記古今著述,且不分存佚與否,著錄書名、卷數、作者,亦有以上三者著錄不全的情況,偶有作者時代、著作方式及簡單注釋。

《四庫全書總目》(以下簡稱《總目》)在凡例中便對《經籍志》的分類體例有所詬病,認為《經籍志》“多分子目,頗以饾饤為嫌”?!犊偰俊肥凡磕夸涱惔婺恐洿藭?,然對其亦多有毀斥,曰:“顧其書叢鈔書目,無所考核。不論存亡,率而濫載,古來目錄,惟是書最不足憑。世以竑負博物之名,莫之敢詰,往往貽誤后生。其譎詞炫世,又甚于楊慎之《丹鉛錄》矣?!保?]744其中《經籍志》所載《沖虛至德真經》一書之卷數與《總目》所載有異,四庫館臣又譏之曰:“竑所著錄,大抵雜鈔史志書目,舛漏相仍,偽妄百出?!保?]1245除此之外,《總目》中還有《子略》《千頃堂書目》《新本白石山房稿》等書之提要對《經籍志》有所批評,或稱其“輾轉販鬻、徒搆虛詞”,或稱其“涎妄不足為憑”,或稱其“實鈔合諸史藝文志及諸家書目而成”。盡管四庫館臣對《經籍志》言辭苛責,但在清代仍然有諸多學者對《經籍志》贊譽有加。如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曾言:“予補撰《元藝文志》,所見元、明諸家文集、志乘、小說,無慮數百種;而于焦氏《經籍志》、黃氏《千頃堂書目》、倪氏《補金元藝文》、陸氏《續經籍志》、朱氏《經義考》采獲頗多?!保?]伍崇曜《粵雅堂叢書》初編第五集亦收入《經籍志》,且伍氏不同意四庫館臣批評《經籍志》“叢鈔書目”之言,并在書后撰跋曰:“蓋歷朝修經籍、藝文志,大都如是,未可專以詬焦氏一人也?!保?]此外,還有金門詔、章學誠、周中孚等知名學者皆對《經籍志》一書多有褒譽。清代對《經籍志》的評價之所以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乃是由于清初官方的學術意識形態所決定的。清人素來認為明人疏于學問且喜好篡改古書,《總目》中常有“明人學無根柢而最好著書”“明人傳刻古書,好意為竄亂”之類的論斷,所述雖屬事實,然亦排抵過激?!扒宄豕俜綄γ鞔鷮W術有意貶低,對頗有離經叛道之風的李贄及其友人刻意詆毀。焦竑與李贄交稱莫逆,《國史經籍志》受到四庫館臣等人的冷落,自是情理中事了?!保?]焦竑一生勤于著述,“署名焦竑撰著,或者注釋、整理、編輯的書籍約有50多種”[2]81,而《總目》著錄的不過16部而已,且其中13部被列入存目之中。由此亦可看出四庫館臣對焦竑并未持有積極肯定的態度,因為在館臣看來,存目之書往往是“尋常著述,未越群流”。毋庸諱言,《經籍志》一書也確實存在一些學術上的缺失,如“某些類目設置不甚恰當,有時不免過分瑣碎,頗有饾饤之嫌……既曰《國史志》,又通記古今圖書,不分存佚,名實相乖,而且有些書的歸類不甚恰當,缺乏考訂?!保?]盡管如此,《經籍志》也絕非如四庫館臣所言之不堪,對此我們應當有著正確的認識。

2 《四庫全書總目》對《國史經籍志》的征引情況

據筆者統計,《總目》中除卷首凡例、《子夏易傳》提要后之案語、《經籍志》本書提要之外,另有112條書目提要涉及《經籍志》,這些提要于《經籍志》或存而不論,或參資利用,或糾謬正訛,具體征引數目如下:

經部:易類4條、書類3條、詩類3條。共計10條。

史部:別史類1條、詔令奏議類存目1條、傳記類1條、地理類3條、職官類存目1條、目錄類2條。共計9條。

子部:儒家類1條、兵家類存目1條、農家類1條、醫家類6條(其中醫家類存目2條)、天文算法類1條、術數類11條(其中術數類存目8條)、藝術類存目2條、譜錄類3條、類書類1條、小說家類2條(其中小說家類存目1條)、釋家類存目1條、道家類3條(其中道家類存目1條)。共計33條。

集部:別集類58條(其中別集類存目2條)、詩文評類2條。共計60條。

綜上可知,盡管《總目》對《經籍志》多有批評之言,但《總目》對其進行征引、采摘利用之處亦復不少,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經籍志》一書確實是有其價值所在的。

3 《四庫全書總目》對《國史經籍志》的利用

《總目》對《經籍志》的利用是多角度的,筆者大致從五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茲分類進行介紹:

3.1 利用《經籍志》考書籍之真偽

余嘉錫先生曾在《目錄學發微》一書中提出了目錄學的六種功用,其第一種便是“以目錄著錄之有無,斷書之真偽?!保?]四庫館臣亦曾利用《經籍志》做過這樣的工作?!犊偰俊沸g數類存目中著錄了《乙巳占略例》一書,舊本題唐李淳風撰,然此書不見于尤袤《遂初堂書目》,亦不見于焦竑《經籍志》,《永樂大典》又“絕無一字之征引”,因諸多目錄于此書皆不著錄,故館臣綜合考訂以后,認為此書乃是后人參互成書,而托名于李淳風者。

3.2 利用《經籍志》考書籍之亡佚

余嘉錫先生還提出過“以目錄考亡佚之書”的主張。四庫館臣在這方面利用《經籍志》的例證極多。如宋李流謙有《澹齋集》八十一卷,《總目》所載僅十八卷,乃是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而焦竑《經籍志》及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則俱載此書八十一卷,據以上二目記載,可知此書“明世尚有傳本,今已湮沒無聞”。又如明謝肅《密菴集》一書,《明史·藝文志》《經籍志》及《千頃堂書目》俱載該書十卷,而館臣僅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八卷,據此可知其“傳本久稀”。以上書籍的存佚情況是根據《經籍志》等目錄書的著錄得以確定的,還有一些書籍的存佚情況則是憑借《經籍志》未予著錄得以確定的。如宋王應麟所著《深寧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及《經籍志》俱不載其名,可知散逸久矣,《總目》所載王應麟之《四明文獻集》則是明鄭真、陳朝輔所輯也。元胡行簡《樗隱集》一書,“焦竑《經籍志》所列元末明初諸集,為數最夥,而獨無此集之目,是明代傳本亦尠?!保?]1461此外,宋舒岳祥《閬風集》、元魏初《青崖集》、明錢宰《臨安集》等書,館臣皆依據《經籍志》及其他目錄書是否記載,據以判斷是否流傳,以上書籍或“世亦無傳”,或“漸就亡佚”,或“行世已稀”,今《總目》所載皆是館臣自《永樂大典》中重新輯出,厘定卷數,進而收錄,以存梗概。

3.3 利用《經籍志》考書籍之名稱

《總目》與《經籍志》著錄之書往往有名稱相異者,四庫館臣因此憑借《經籍志》之著錄確定了某些書籍的名稱。如《總目》著錄宋劉荀《明本釋》一書,且書中有作者自注,而楊士奇《文淵閣書目》、焦竑《經籍志》則皆載此書名為《明本》,因此館臣考之曰:“疑其書原名《明本》,或后人因其注而增題‘釋’字歟?”[3]783《總目》術數類著錄《玉管照神局》一書,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并認為是南唐宋齊邱門客撰集而托名于宋齊邱者。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稱此書為《玉管照神》,而《宋史·藝文志》及《經籍志》所載書名則與《永樂大典》合,館臣又以書籍內容核之,終以《宋史·藝文志》及《經籍志》所載為是。

3.4 利用《經籍志》考書籍之作者

《經籍志》一書盡管著錄極簡,但書名、卷數、撰人三個基本要素往往俱全,因此其所載書籍之作者于四庫館臣而言,便具備了參稽考核的作用?!犊偰俊沸g數類存目著錄《六壬開云觀月經》一書,而不知作者為誰,四庫館臣考《經籍志》載有蔣日新《開云觀月歌》一卷,且“《六壬大全》所引亦與此合”,因此判定《六壬開云觀月經》亦是蔣日新遺本?!犊偰俊沸≌f家類存目所著錄之《雙溪雜記》同樣不著撰人名氏,館臣考之以《經籍志》,推知作者當是王瓊,又證之以《續說郛》及《雙溪雜記》文中所述,更證作者為王瓊不誤也。此外,《總目》詩文評類有《文章精義》一書,“惟《永樂大典》有之,但題曰李耆卿撰,而不著時代,亦不知耆卿何許人?!保?]1789此書世無傳本,而《經籍志》則載有李塗《文章精義》二卷,館臣據此推斷“耆卿”或是李塗之字。四庫館臣認為《文章精義》“不見于諸家書目”,而實則又見于高儒《百川書志》,《百川書志》成書在《經籍志》之前,該書載“《李性學古今文章精義》一卷,元益都子欽錄,元國子助教臨川李塗老卿論古今文章之語凡百條?!保?]據此可知,館臣所考李耆卿即為李塗當不誤也。還有《陳秋巖詩集》一書,館臣也是利用《經籍志》之記載,知其作者是陳宜甫。

3.5 利用《經籍志》考書籍之卷數

《總目》對于《經籍志》所載書籍卷數的利用是最為全面的,茲從以下四個角度分別介紹:

有些書籍的卷數是根據《經籍志》的記載得以確定的。如《總目》職官類存目所收《館閣漫錄》一書無卷數,亦無撰人名氏,四庫館臣據《經籍志》之記載而知其作者為張元忭,知是書為十卷。宋李昭玘有《樂靜集》三十卷,該書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及《宋史·藝文志》俱未著錄,葉盛《菉竹堂書目》雖載之而無卷數,惟《經籍志》所載為三十卷,且館臣考訂之后發現一一相合,可見《經籍志》著錄不虛。

有些書籍四庫館臣雖知曉其具體卷數,而再以《經籍志》之記載加以核定。如宋楊士瀛《仁齋直指》一書,《總目》所收該書為明嘉靖庚戌(1550)刻本,二十六卷,而書前佘鋟所撰《新刊仁齋直指序》則曰:“景定時,楊仁齋以濟人利物之誠,得心通意曉之學,著書總括,爰修《直指》,列為二十八卷,拓(案:當作“析”)之七十九條,刻以遺世?!保?0]館臣詳考則發現“七十九條之數與序相符,而其書實止二十六卷?!保?]868再證以《經籍志》,則所載正是二十六卷。另有宋錢易《南部新書》,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此書五卷,而《經籍志》則作十卷,館臣考訂之后發現“自甲至癸,以十干為紀,則作十卷為是。公武所記,殆別一合并之本也?!保?]1189因此,《總目》之著錄最終采用了《經籍志》的記載。又如元陳旅《安雅集》一書,《元史·陳旅傳》載是書十四卷,《經籍志》載是書十三卷,《總目》所收為兩淮馬裕家藏本,館臣考其目次與《經籍志》所載相合,認為“殆本傳筆誤,以三為四歟”,最終依《經籍志》著錄為十三卷。此外,《總目》著錄宋陳思《海棠譜》、宋劉安上《劉給事集》等書亦是如此,館臣對其卷數之著錄皆參照了《經籍志》的記載。

有些書籍因是后人輯本,殘零不全,但通過《經籍志》之記載則可知曉原書卷數。如《總目》所收宋李呂《澹軒集》一書,由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故止八卷。周必大在《平園續稿》中有《澹軒李君呂墓志銘》一文,文中稱:“嘉泰癸亥秋,邵武軍光澤縣進士李閎祖袖書過予,繼示其父隱君《澹軒集》十五卷?!保?1]考《經籍志》所載此書十五卷正與墓志相合,可知《經籍志》記載翔實,原書卷數亦據此可證。同理,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宋員興宗《九華集》二十五卷附錄一卷,輯得宋史堯弼《蓮峰集》十卷,而參照《經籍志》之記載,則知原書當分別為五十卷、三十卷。有些書籍罕見甚至不見于諸家書目,而《經籍志》則收入其中,《總目》對此類書籍往往特別指出,從中可見《經籍志》囊括之全面,且原書之卷數僅賴《經籍志》之記載才得以明晰。如《經籍志》著錄宋陳元晉《漁墅類稿》十卷、宋華鎮《云溪居士集》一百卷、元朱晞顏《瓢泉集》四卷,這些書籍后世稀見,或僅存輯佚之本,經《經籍志》著錄之后,在睹窺原書卷數的同時又不至湮沒于世,書籍賴書目以存,誠非虛言也。

利用《經籍志》所載卷數,知書籍之裒合或續增。如宋魏了翁《鶴山全集》一書,《經籍志》著錄為一百卷,而《總目》所收乃后人裒合諸本,厘為一編者,館臣詳查,知其中十卷有“新增”字樣,知其為書坊刊版續增,且又有遺佚、合并、竄亂等現象,最終館臣重加校訂,定為一百零九卷。又如《經籍志》僅載《孔天胤集》三卷,而《總目》則著錄孔天胤(案:“胤”,《總目》避諱作“允”)《孔文谷文集》十六卷《續集》四卷《詩集》二十四卷,并言:“相其詩集版式,蓋隨作隨刻,故傳本多少不定也。焦竑《國史經籍志》載天允集僅三卷,是即多所續增之明驗矣?!保?]1586

綜上可知,《總目》從多個角度利用了《經籍志》所載書籍之卷數,且例證極多,其他如宋戴栩《浣川集》、元趙孟頫《松雪齋集》、元楊載《楊仲弘集》、明龔敩《鵝湖集》等書,在書籍卷數上,《總目》或是沿用其記載,或是指出其區別,不復一一贅列。

4 《四庫全書總目》對《國史經籍志》的考訂

《總目》不僅從多個角度利用了《經籍志》的相關成果,同時對于《經籍志》中的一些錯誤條目,也進行了考辨與訂正。筆者仍從書籍之真偽、存佚、名稱、作者、卷數五個方面進行總結,現一一進行介紹:

4.1 考訂《經籍志》所載書籍真偽

上文提到四庫館臣曾利用《經籍志》未予著錄《乙巳占略例》一書而辨該書之偽,其實對于《經籍志》所錄之書,館臣亦有考訂,并甄別出偽書若干種。如《總目》著錄《將苑》一書,該書題為諸葛亮所撰,在該書提要中館臣指出,《經籍志》所載《孔明心書》《六軍鏡心決》《武侯兵機法》諸書皆是托名于諸葛亮的偽書,并指出“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托于亮”。另有《畫學祕訣》一書,舊本題唐王維撰,《經籍志》亦著錄,而館臣以為“句格皆似南宋人語,王縉編維集亦不載此編”[3]973,當是后人依托。

4.2 考訂《經籍志》所載書籍存佚

《總目》中共有112條書目提要涉及到了《經籍志》,這其中絕大多數情況下,館臣都言及了所收書目的存佚情況,這個過程即是對《經籍志》的利用,其實也是對《經籍志》的一種補充和考訂。除此之外,對于《總目》未收而見于《經籍志》的某些書籍,其存佚情況,館臣也進行了相關考訂。如《總目》收錄元陳繹曾著作兩部,即《文說》一卷、《文筌》八卷附《詩小譜》二卷。而《經籍志》則又載陳繹曾有《古今文矜式》二卷,《吳興續志》還載陳繹曾另有《科舉天階》,四庫館臣指出此二書,“今未之見”,并懷疑《文說》即此二書中的一種,然無確證?!犊偰俊匪d又有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李虛中命書》三卷,而《經籍志》于是書之外又別出《命書補遺》一卷,館臣在提要中也順便指出此書“世間傳本久絕”。

4.3 考訂《經籍志》所載書籍名稱

《經籍志》所載書名亦有錯誤之處,《總目》于此亦有所訂正。如《總目》著錄宋李杞(號謙齋)《用易詳解》一書,是書焦竑《經籍志》作《謙齋詳解》,朱彝尊《經義考》作《周易詳解》,而館臣考此書李杞自序知焦竑、朱彝尊二人皆誤矣,序曰:“故吾于易多證之史,非以隘易也。所以見易為有用之學也,因取文中子之言,而以用易明編?!保?2]《總目》所載《急救仙方》一書,乃自《永樂大典》中輯出,而《經籍志》則名之曰“救急仙方”,并注云“見道藏”,館臣考之以白云霽《道藏目錄》,則目錄所載為“急救仙方”,正與《永樂大典》合,據此可知《經籍志》誤倒“急救”二字矣?!督浖尽酚谒翁K轍《欒城集》外又別出《黃門集》七十卷,館臣以為“至竑所載《黃門集》,宋以來悉不著錄,疑即《欒城集》之別名,竑不知而重載之?!保?]1328又《總目》收錄元蕭?《勤齋集》,而《經籍志》則作《蕭?勤齋貞敏集》,四庫館臣考訂蕭?遺稿經蘇天爵裒輯并于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刊版,其后刊版久佚,惟《永樂大典》尚存崖略,“然姚廣孝等修輯《永樂大典》,距至正刊版時未遠。其所據本,當即天爵所編,不容有誤。殆焦竑誤增其文也?!保?]1439另有《經籍志》所載宋徐道符《六壬心鑑歌》,館臣考之其名當作《六壬心鏡要》。

4.4 考訂《經籍志》所載書籍作者

《總目》既利用過《經籍志》以考他書之作者,自然也對《經籍志》未載作者的情況有所考訂。如《總目》收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而《經籍志》著錄《移剌楚材湛然集》三十五卷,又著錄《耶律楚材集》十二卷,“移剌”乃“耶律”譯語之訛,而焦竑誤以為是兩人,因此《經籍志》中兩書互見,《總目》于此亦有考訂?!对托兆搿芬粫颂拼謱毸?,而《經籍志》則著錄為李林寶,此乃承襲鄭樵《通志》之誤也。館臣于此亦有考訂,曰:“鄭樵《通志》又稱李林寶撰,則因李吉甫命寶作是書,當日二名連書,傳寫脫去‘吉甫’字,遂并為一人。觀樵《姓氏略》中譏寶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則《藝文略》中作林寶可知也?!保?]1143此外,館臣還考訂了《經籍志》所載《毛詩集解》之作者為段昌武,而非段文昌?!督浖尽匪d《河朔訪古記》一書之作者為郭啰絡氏納新,同時對《經籍志》所載此書卷數亦有改正。

除了考訂書籍作者之外,于作者時代及所處時期亦有所考訂。如《經籍志》著錄衛宗武《秋聲集》八卷,歸衛宗武于元人。而館臣則考訂衛宗武卒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盡管已是宋亡后十年,“然宗武實未仕元,仍當從陶潛書晉例也”。[3]1445還有《劉氏菊譜》一書,其作者劉蒙,館臣考其為北宋徽宗時人,而《經籍志》則將劉蒙《菊譜》置于南宋范成大《菊譜》之后,顯系誤置。

4.5 考訂《經籍志》所載書籍卷數

盡管《總目》對《經籍志》所載書籍卷數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利用,但《經籍志》所載卷數亦有失誤之處,《總目》于此有所考訂。如《總目》所收有元朱倬《詩疑問》七卷,而《經籍志》著錄該書六卷,因館臣所見乃是劉錦文重編之本,故館臣給出了兩種猜測,其一可能是焦竑傳寫訛誤,其二可能是劉錦文重編之時析六卷為七卷。又《總目》道家類存目著錄《集仙傳》十五卷,為浙江巡撫采進本,而《經籍志》著錄此書僅十卷,館臣指出“竑書鈔本、刊本皆多訛誤,豈‘十’字下脫一‘五’字歟?”[3]1260從以上例證可以看出,《總目》對《經籍志》所載書籍卷數的考訂,往往帶有推測意味,因館臣不可遍覽眾本,實不必過分苛責。但是也有一些書籍的卷數,館臣是進行了翔實考訂的。如《總目》著錄的《曹子建集》為十卷,與《經籍志》所載不同,于此書之卷數館臣考訂尤詳,茲列于下:“《隋書·經籍志》載《陳思王集》三十卷?!短扑囄闹尽纷鞫?,然復曰又三十卷。蓋三十卷者,隋時舊本。二十卷者,為后來合并重編,實無兩集。鄭樵作《通志略》亦并載二本。焦竑作《國史經籍志》,遂合二本卷數為一,稱植集為五十卷。謬之甚矣?!保?]1273除此之外,《經籍志》所載宋丁易東《周易象義》、宋朱翌《灊山集》、宋王質《雪山集》、元滕安上《東菴集》、明王翰《梁園寓稿》等書之卷數,《總目》皆對其進行了細致的考訂,不復一一羅列。

5 結語

清代前期由于官方學術意識形態束縛,焦竑《國史經籍志》一書未能得到四庫館臣公允的評價。但是這并沒有妨礙四庫館臣對其進行利用和考訂,這些利用與考訂從書籍的真偽、存佚、名稱、作者、卷數五個方面展開。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略知《國史經籍志》一書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也絕沒有到“輾轉販鬻,徒搆虛詞”的地步,仍不啻為明代目錄學史上的一部杰作。

猜你喜歡
四庫總目國史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終南捷徑,帝王心事
總目次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第36 卷總目次
中國關工委138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網絡地圖
國史新記
四庫學研究專輯
銘記——山東省黨史國史教育活動薈萃 前言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開展黨史國史教育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