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組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

2021-01-06 15:18馬玉婷王廣廣喬夠梅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關鍵詞:群組哮喘依從性

馬玉婷,王廣廣,喬夠梅

(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0 引言

由于人口老齡化和疾病的日益復雜,人們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增加。全球醫療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和不斷增加的赤字,有可能削減基本服務。因此,迫切地尋求在減少醫療成本的同時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的新模式,其中一個創新是共享醫療預約(shared medical appointments,SMA),也稱為群組管理(group visits)[1]。群組管理是一種集診療與管理、集群體健康教育和個體化治療為一體的新型模式,它是將患有相同或不同疾病的個體組織在一起,然后由衛生服務人員對其實施健康教育和個體診療的疾病管理模式[2]。當前群組管理模式主要分為以病人為中心的群組管理模式和以醫生為中心的群組管理模式[3]。

1 群組管理模式的類型

1.1 以醫生為中心的群組管理

以醫生為中心的群組管理是Noffsinger[4]1996年創立的自愿參與的群組診療(Drop-In Group Medical Appointment,DIGMAs)。醫生將自己管理的患者分為一組,患者同時還可以得到護士、心理師及家屬和藥劑師等的幫助。每周一次活動,每組10-15人,時間90分鐘不等?;顒拥膬热菘梢愿鶕颊叩男枨髞碇贫?,包括:轉診、開藥、隨訪、檢查結果的解釋和預約化驗檢查等[5]。

1.2 以患者為中心的群組管理

以患者為中心的群組管理是Scott[6]在1990年建立的合作衛生保健門診部(Cooperative Health Care Clinics,CHCCs)。兩種模式的區別是CHCCs以患者的特點進行分組,把具有相似的慢性病患者按各個年齡段進行分組,有醫生、護士及其他專業醫療人員參與,20-25個患者為一組,時間為2-2.5小時不等,有1小時的個體診療?;顒又饕ǎ簾嵘?、問題互動、健康教育、個體診療[7]。臨床中多以此模式應用最多。

2 群組管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群組管理的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將群組管理主要用于慢性病患者中[8]。研究顯示,群組管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良好成效,通過小組健康教育改善其有氧能力[9]、肌肉力量、健康狀況[10];將群組管理用于高風險小兒哮喘患者[11]中,增加了患兒與他們的護理團隊、伙伴相互交流的時間,并教他們的父母學習哮喘藥物的使用、識別哮喘的誘發因素、哮喘的自我管理、藥物的依從性、哮喘發作時的照顧等,減少了急診次數,提高了父母親對哮喘管理的信心、對群組管理的滿意度及患兒對于哮喘發作時的正面心態。Tunay M等對肥胖患者[12]進行群組管理活動,結果發現患者心率和血壓明顯下降,平均體重顯著下降,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對于心力衰竭患者[13]實行群組管理的研究方案中,從評估患者的需求開始,然后是基于主題的疾病自我管理教育、再到患者發起疾病管理討論、最后以個體化疾病監測和藥物病例管理分組會議結束,去觀察患者心臟健康狀況、自我護理能力、B型利鈉肽水平等。在加拿大[14]、美國[15]、歐洲[16]等國家將群組管理已廣泛應用于糖尿病病人的管理中。Randa[17]等以家庭為中心讓患者參加群組管理健康活動。12組患者每月參加一次,進行12個月。結果表明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參加過群組管理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相關風險因素在6個月減少了15%。群組管理在預防和減少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方面是一種創新且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Katherine[18]等建立了由護士主導的群組健康教育活動,以檢驗護士對穩定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在共同決策(SDM)中的影響。研究表明,護士主導的群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及心血管病相關知識。Joanne[19]等在乳腺癌患者中應用群組管理模式,活動分四周進行,每周一次,有172例患者參加。第一周患者分享自己的經驗,醫生和護士提供后續治療;第二周有癌癥經歷特別是在思想、情感和行為改變的患者,群組管理成員幫助這些患者了解這些改變的原因并讓患者們相互分享感受及經歷;第三周解決疾病及復發帶給患者的心理負擔,心理壓力和焦慮也包括在內,團隊人員通過頭腦風暴全面知道疾病相關的體征和癥狀,討論如何管理的焦慮及應對策略;第四周重復前三周的內容,隨時關注患者的變化同時突出新的關注重點。研究顯示,患者通過參加群組管理的活動不僅可以獲得支持、安慰,而且相互之間分享經驗并獲得積極的經驗,社會支持也會提高。

2.2 群組管理的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學者葉晶等[20]將群組管理應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隨訪管理中,結果顯示隨訪患者的心力衰竭相關知識、自我護理行為、NYHA心功能分級和BNP均有所改善。研究顯示[21],群組管理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疾病知識水平,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在支氣管哮喘患兒[22]中應用群組管理模式,通過集體宣教、小組討論、現場展示、小組授課等方式持續干預6個月,能有效降低患兒負性情緒,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改善。呂月娣、耿在香等[23,24]將群組管理模式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結果顯示患者的生活技能、自我能力發生了明顯改善。研究顯示[25],群組管理對慢性乙肝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結果有積極的影響,包括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滿意度、服藥依從性。范國榮等[26]將群組管理模式應用于產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尿失禁程度、盆底肌肌力及依從性得到明顯改善。韓斌[27]在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后患者中應用群組管理,組建團隊,共同制定標準管理方案,于患者入院后的每周四下午進行,每次50min,包括用藥指導、對患者及其照顧者的自我管理方法、病友互動等內容,出院建立微信群定期答疑,隨訪3個月,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韌性水平、用藥依從性、華法林用藥達標率,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對行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患者[28]行群組管理可以提高檢查成功率、圖像質量、冠心病健康知識,縮短檢查時間。群組管理應用于胃癌術后患者[29]中,其營養相關指標水平升高,相關并發癥例數減少,營養知識-態度-行為水平提高。針對腸造口術后患者[30]也有良好效果,群組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適應、和生活質量。

3 群組管理與其他干預方式比較

國外大量研究[31]表明比起說教式的健康教育,群組管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群組管理由醫生、護士、心理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協作團隊從不同的專業領域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知識指導,包括一些小游戲、運動等拉進彼此的距離、群組健康教育、經驗交流、問題討論與解決、同伴支持等給予患者情感支持,認識、傾聽患者的需求并鼓勵其說出自己的經歷、對抗疾病的經驗,加強患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患者體會到來自同伴、群組成員的鼓勵及樂趣,提高接受治療的信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焦慮和抑郁情緒;群組管理[29]強調在制定促使行為改變的過程中,鼓勵患者參與,教會患者把大困難化解成一個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使患者獲得成就感,積極性提高,逐漸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并且每次活動講授一個主題,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及減輕記憶負擔;照顧者參與活動,能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于患者日常生活中,隨時監督,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群組管理更加注重醫生、護士、患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和個體化健康教育相比[32],群組管理模式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群組管理模式也減少衛生資源的占用,降低患者住院率及再住院率[33]。

4 小結

群組管理通過組建專業的隊伍,全方位的評估患者的需求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活動,并采用多種方式為患者進行健康指導,讓患者們互相交流經驗同時進行個體化的指導,讓患者與醫療團隊面對面的交流,有助于增加患者的信心,對于不良心態進行了全面的消除,還減少了衛生資源的占用,降低了患者的就診次數,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更加注重患者、家屬及醫務人員的交流,從其他參與者中獲取經驗。因此,群組管理應不斷歸納和總結經驗并在臨床中推廣,充分發揮醫務人員特別是護士在群組管理中的作用,開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與實踐。

猜你喜歡
群組哮喘依從性
了解并遠離支氣管哮喘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如何治療難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療難治性哮喘(下)
計劃行為理論在藥物依從性方面的應用
中藥藥學服務對患者依從性的干預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對改善癲癇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效果
Boids算法在Unity3D開發平臺中模擬生物群組行為中的應用研究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