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瀾滄縣大黑山鉛鋅多金屬礦礦石特征及礦床成因

2021-01-06 08:19王洪雨王炳華董詩位
四川地質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方鉛礦瀾滄閃鋅礦

王洪雨,王炳華,董詩位

瀾滄縣大黑山鉛鋅多金屬礦礦石特征及礦床成因

王洪雨1,王炳華2,董詩位3

(1.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五總隊,貴州 安順 561000;2.云南省地質調查院,昆明 650011;3.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楚雄勘查院,云南 楚雄 532301)

云南省瀾滄縣黑山礦區位于三江成礦帶南段,處于昌寧-孟連裂谷南段,成礦背景優越。通過地質詳查工作,大黑山礦區發現鉛鋅礦體3條,礦石礦物主要有氧化鉛、氧化鋅、閃鋅礦、方鉛礦、金、銀黃鐵礦、黃銅礦、軟錳礦、褐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富錳方解石等。礦石結構主要為它形粒狀結構,次為交代殘余結構、充填交代結構、交代星狀結構、它形填隙結構,礦石構造為角礫狀構造、浸染狀構造、脈狀構造。通過對大黑山礦床地質特征研究,成因為中低溫巖漿熱液礦床。

大黑山;熱液型;鉛鋅;多金屬礦

云南省瀾滄縣大黑山礦區位于云南省瀾滄縣城300°方向,平距約18km,地理坐標為:東經99°45′49″~99°47′41″,北緯22°37′29″~22°38′59″。行政區劃隸屬于瀾滄縣東朗鄉大平掌村所轄,研究區面積2.54km2。

1 區域地質

云南省瀾滄縣大黑山礦區位于保山微板塊(Ⅶ)、昌寧—孟連晚古生代裂谷帶(Ⅶ2)南段,昌寧—孟連裂谷是三江成礦帶南段的重要成礦段之一,主構造線總體呈近南北向(圖1)。礦區所在的滇西地區是一個世人矚目的重要構造帶和成礦帶,晚古生代以來區域構造環境歷經三次重大體制的轉變與演化:大陸裂谷期(D—P)→區域斷塊隆升與斷陷期或滇西新特提斯開啟與封閉期(T—K)→陸內碰撞造山期(Kz)。其中,礦區晚古生代處于瀾滄裂谷擴張軸部,新生代處于斷塊結合帶附近,三大有利成礦構造環境更替,尤其是裂谷和陸內造山有關的成礦地質作用表現強烈,是多種有利成礦的構造環境和多種重要成礦地質作用“同位疊加”和耦合的地區,具備大型-超大型礦床形成的地質背景條件[4]。區內皺褶不發育,主要發育北西向、北東向、南北向、東西向四組斷裂。礦區構造形態為一夾持于黑河與瀾滄—孟連兩共軛斷裂間的南北向弧形斷褶帶,是多種地質構造環境疊替演變的地區。巖漿巖分布廣泛,以火山巖為主,巖性較為復雜,以玄武巖、安山巖為主,并伴有相應的火山碎屑巖,侵入巖出露較少。黑山礦區緊鄰云南瀾滄老廠多金屬礦,區域成礦作用較好。

圖1 滇西瀾滄老廠、大黑山礦區大地構造位置圖

(據李峰等,2010;略修改)

2 礦床地質特征

礦區主要出露地層為石炭系下統南段組中段(C1n)砂泥巖、石炭系上統(C3)碳酸鹽巖、第四系殘積沖積物。區內褶皺不發育,發育SN向、NNE向、NW向、EW向四組斷裂,SN向斷裂為大黑山鉛鋅礦主要控礦構造。

大黑山礦區礦(化)體產于石炭系下統南段組中段(C1n)砂泥巖與石炭系上統(C3)碳酸鹽巖接觸部位的F1斷裂破碎帶及其旁側的碳酸鹽巖中,受構造控制特征明顯。共有Ⅰ、Ⅱ、Ⅲ(圖2)3條鉛鋅多金屬礦體及1條銀礦(化)體。銀礦體由ZK401鉆孔單樣控制,品位低、厚度薄。在此重點論述鉛鋅多金屬礦體特征。

Ⅰ號礦體:賦存于F1斷裂破碎帶中靠近碳酸鹽巖一側,含礦巖性主要為白云巖。礦體直接出露地表,礦體與圍巖呈漸變接觸關系,呈似層產出,產狀與F1斷裂基本一致(圖2),產狀為0~5o∠45~50o。由平硐PD1、PD2、PD3、PD4及鉆孔ZK001、ZK301等6個工程控制,地表沿走向控制長約200m,控制斜深約222m。礦體厚度0.74~5.14m,平均2.02m;鉛品位0.0%5~3.89%、平均2.12%,鋅品位0.20~1.76%、平均1.60%,金品位0.33×10-6~1.48×10-6、平均0.92×10-6,銀品位7.96×10-6~53.75×10-6、平均35.63×10-6。礦體厚度變化大、礦化不均,出露標高1636m。

圖2 大黑山鉛鋅多金屬礦典型勘探線剖面圖

Ⅱ號礦體:賦存于F1破碎帶中,礦體直接出露地表,礦體與圍巖呈漸變接觸關系。礦體呈似層產出,產狀與F1斷裂基本一致(圖2),產狀為0~5o∠45~50o。由平硐PD1、PD2、PD3、PD4及鉆孔ZK001、ZK301等6個工程控制,走向控制長約180m,控制斜深約222m。礦體厚度1.16~5.23m,平均2.54m;鉛品位0.65%~4.32%、平均1.95%,鋅品位0.38%~2.84%、平均1.39%,金品位0.32×10-6~4.23×10-6、平均1.16×10-6,銀品位5.58×10-6~336.40×10-6、平均91.10×10-6。礦體厚度變化大、礦化不均,出露標高1636m。

Ⅲ號礦體:產于F1破碎帶中,靠近破碎帶底板一側,為隱伏礦體,礦體與圍巖呈漸變接觸關系。礦體呈透鏡狀產出,由ZK301孔單工程控制,厚度1.06m,鉛品位0.096%、鋅品位0.029%、金品位1.63×10-6、銀品位98.4×10-6。

3 礦石特征

3.1 礦石礦物組成

礦物主要有:氧化鉛、氧化鋅、閃鋅礦、方鉛礦、金、銀黃鐵礦、黃銅礦、軟錳礦、褐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富錳方解石等。

3.2 礦物的生成順序

由礦石光片(圖3、4、5、6)可以觀察出,它形粒狀結構中黃鐵礦與閃鋅礦顯示共生邊結構,應為同時生成,交代結構中黃鐵礦被方鉛礦交代,侵蝕(星狀)結構中,被交代的黃鐵礦呈港灣狀,交代物方鉛礦呈星狀,交代殘余結構中顯示方鉛礦為交代物,被交代的閃鋅礦無明顯棱角狀。在礦石構造照片中,脈狀黃鐵礦穿插于方鉛礦、閃鋅礦中,方鉛礦、閃鋅礦被方解石膠結,認為是構造活動使礦化圍巖或已經成巖的礦石破碎形成角礫,被后一時期形成的方解石或同一時期礦物共生組合所膠結,黃銅礦呈結晶狀晚于其他礦物,故區內礦物生成順序大體為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方解石→黃銅礦。

圖3 它形粒狀結構(光片10×10)

粒狀閃鋅礦(Sp)和微粒狀黃鐵礦(Py)呈不規則粒狀

圖4 交代殘余結構(光片10×10)

方鉛礦(Gn)交代閃鋅礦(Sp),閃鋅礦在方鉛礦中呈孤島狀殘留結構

3.3 礦石結構構造

鉛鋅礦石光片中大多為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并含有少量黃銅礦,閃鋅礦呈灰色,與方鉛礦共生,呈粒狀、島弧狀、脈狀散布;方鉛礦呈純白色,與閃鋅礦、黃鐵礦共生,呈粒狀、脈狀、星狀散布;黃鐵礦呈淺黃色,顯示草莓狀、自形晶或棱角狀幾何體;少量黃銅礦呈銅黃色,呈浸染狀,鏡下觀察主要為它形粒狀結構(圖3),其次有交代殘余結構(圖4)、充填交代結構(圖5)、交代星狀結構、它形填隙結構。鉛鋅礦石構造為角礫狀構造、浸染狀構造、脈狀構造(圖6)、氧化礦石多呈塊狀構造。

圖5 交代充填結構(光片10×10)

方鉛礦(Gn)充填于草莓狀黃鐵礦(Py)之中

圖6 脈狀構造黃鐵礦(黃色)

呈稠密網脈充填于方鉛礦(灰黑色)中

3.4 礦石類型

按容礦巖石不同,將本次探獲的鉛鋅金銀礦工業類型劃分為碳酸鹽巖型鉛鋅礦。

3.5 礦體圍巖和夾石

區內鉛鋅、金、銀等礦(化)體產于F1斷裂破碎帶中,含礦巖性主要為白云巖,白云巖既是含礦層、也是圍巖,礦(化)體與圍巖呈漸變接觸關系。

3.6 圍巖蝕變

區內圍巖蝕變主要有鐵錳碳酸鹽化(圖7)、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硅化、方解石化、白云巖化、泥化、綠泥石化等,其中與礦化關系密切的為鐵錳碳酸鹽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

鐵錳碳酸鹽化:主要是深灰色、棕褐色網脈狀鐵方解石脈,主要沿斷裂破碎帶膠結碎裂狀、角礫狀灰巖、白云巖。黃鐵礦化主要以粒狀、散點狀、浸染狀沿破碎帶及旁側的灰巖中分布。硅化主要分布于破碎帶中及破碎帶下盤巖石中。方解石化以純白色細脈狀—粗晶方解石大脈為特征,在碳酸鹽巖中多見于斷裂帶內和靠近斷層面的張性裂隙、節理中。白云巖化在礦區內較為普遍,以白云巖交代、包裹灰巖為特征。泥化多見于F1破碎帶中。綠泥石—綠簾石化呈黃綠色片狀、散點狀發育于亮晶白云巖顆粒間及裂隙面上,區內僅局部可見。

圖7 大黑山礦區礦石照片

c、d為大黑山礦區地表富錳碳酸鹽巖及礦石照片;e、f為大黑山礦區地表富錳碳酸鹽巖單偏光顯微鏡下照片,放大倍數:4*10

礦區圍巖蝕變在垂向上,從上至下大體可分鐵錳碳酸鹽化蝕變帶、黃鐵礦化—硅化蝕變帶、碳酸鹽化—硅化蝕變帶等3個蝕變帶:

1)鐵錳碳酸鹽化蝕變帶:分布于F1斷裂破碎帶上盤灰巖、白云巖中,與錳、銀礦化關系密切,蝕變強,錳、銀礦化也相對較強。

2)黃鐵礦化—硅化蝕變帶:主要分布于F1斷裂破碎帶及其旁側,與鉛鋅、金、銀礦化關系密切,蝕變強,鉛鋅、金、銀礦化也相對較強。

3)碳酸鹽化—硅化蝕變帶:主要分布于F1斷裂破碎帶下盤,目前與礦化關系不清楚,可能與金礦化有一定關系。

4 礦床成因分析

大黑山礦區礦(化)體產于F1破碎帶及其旁側碳酸鹽巖中,受構造控制特征明顯,F1正斷層為礦區的主要控礦及含礦構造。推測含礦流體沿深斷裂活動,上升到淺表,由于地、物、化條件改變,在成礦有利地段富集成礦。礦區硫、鉛、碳、氧等同位素特征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綜合分析,區內有用物質組分具有同源性,符合來自于深部推測。而礦區礦石呈現角礫狀、浸染狀、脈狀構造,符合熱液成礦特征。

綜所上述,礦床成因屬中低溫巖漿熱液礦床。

5 結語

1)大黑山鉛鋅多金屬礦控礦構造近南北向、東傾,破碎帶旁側的碳酸鹽巖性質活潑,易與含礦熱液交代成礦;

2)鉛鋅礦石的礦石礦物主要有:氧化鉛、氧化鋅、閃鋅礦、方鉛礦、金、銀黃鐵礦、黃銅礦、軟錳礦、褐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富錳方解石等。

3)礦區內礦石大部分為它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充填交代結構、交代星狀結構、它形填隙結構。鉛鋅礦石構造為角礫狀構造、浸染狀構造、脈狀構造,氧化礦石多呈塊狀構造。

4)推測大黑山鉛鋅礦為中低溫巖漿熱液礦床。

[1] 1∶20萬孟連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R].云南省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1982.

[2] 張仲亞,云南瀾滄大黑山鉛鋅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2017.

[3] 云南省瀾滄縣老廠東部大黑山銀多金屬礦普查報告[R].西南有色地質楚雄勘查院.1998.

[4] 云南省瀾滄縣瀾滄鉛礦接替資源勘查報告[R].云南省有色地質勘查院.2010.

[5] 劉瑛,呂鳳翔.我國鉛鋅礦床成因類型及其時空分布[J].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所刊,1983,4(1):73-84.

[6] 云南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M].云南省地質調查局.2010.

Or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Daheishan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Lancang, Yunnan

WANG Hong-yu1WANG Bing-hua2DONG Shi-wei3

(1- The 6th General Party, Guizhou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Uranium Geology, Anshun, Guizhou 561000; 2-Yun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Kunming 650011; 3-Chuxio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Yunnan Bureau of Geology of Nonferrous Metals, Chuxiong, Yunnan 532301)

The Daheishan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consists of 3 Pb-Zn orebodies. Its ore is composed of ore minerals such as lead oxides, zinc oxides, sphalerite, galena, native gold and native silver, pyrite, chalcopyrite, pyrolusite, limonite and gangue minerals such as quartz, calcite, manganese-rich calcite. The ore has xenomorphic granular texture, metasomatic relict texture and infilling-metasomatic texture, brecciated structure, disseminated structure and vein structure. The deposit should be a meso-low temperatu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deposit.

Daheishan; hydrothermal type; 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2020-06-15

王洪雨(1986-),女,湖北赤壁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相關工作

P618.42、43

A

1006-0995(2020)04-0597-04

10.3969/j.issn.1006-0995.2020.04.015

猜你喜歡
方鉛礦瀾滄閃鋅礦
西藏甲瑪斑巖成礦系統閃鋅礦礦物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鐵含量對含鐵閃鋅礦浮選影響的研究
某復雜銅鉛鋅多金屬硫化礦石工藝礦物學研究
Cu-X(X=C,Si,Ge,Sn,Pb)摻雜對閃鋅礦ZnS 可見光吸收的影響研究
亞硫酸鈉在乙硫氮-方鉛礦浮選體系中的作用及機理研究
氧化劑在刺槐豆膠浮選分離方鉛礦和閃鋅礦中的作用及機理
浮選方鉛礦精礦中鉈的脫除工藝
瀾滄縣蔗糖產業發展的思考
1988年瀾滄—耿馬地震前震源區應力狀態分析
關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瀾滄基督教調適及發展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