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痛中心多學科協作診療管理模式與常規診療流程對STEMI 急診PCI 救治效果的影響

2021-01-08 10:04王巧凌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關鍵詞:胸痛急診科效果

王巧凌

(山西省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山西 陽泉)

0 引言

臨床上進行冠狀動脈綜合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疾病的臨床特征是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患者的有效急救時間短,常有患者因為救治不及時等原因而死亡,臨床上的死亡率較高[1]。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又被分為了不穩定性心絞痛與急性心梗死兩種,其中危害較大的一種為急性心肌梗死[2]。急性心肌梗死(AMI)可根據患者的心電圖檢測結果,按照其ST 段是否發生抬高的情況又可被分為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與(STEMI)[3]。STEMI 的心電圖變化較NSTEMI 的變化更具有典型性,因此更易在早期進行識別。目前臨床上針對STEMI患者的治療通常以早期開展急診PCI 救治為主[4]。但行PCI再灌注救治的主要問題是其具有極強的時效性,而由于許多醫學的資源分配不均,而導致目前的PCI 再灌注治療的及時性與實施率較低,對于STEMI 患者的急診救治效果較差。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啟動了胸痛中心認真工作。本研究就STEMI 急診PCI 診治下,胸痛中心多學科協作診療管理對救治效果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 取 我 院 于 于2018 年3 月 至2019 年8 月 收 治 的STEMI 患者213 例進行分析。其中2018 年3 月至2018 年11 月(未建設胸痛中心)收治的99 例作為對照組,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8 月(已建設胸痛中心)收治的114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114 例,女性32 例,男性82 例,年齡32~76 歲,平均(54.63±8.72)歲;對照組有99 例,女性27例,男性72 例,年齡33~77 歲,平均(55.03±8.68)歲?;颊呒{入標準為:①未患有精神類疾病,能進行良好溝通交流者;②經診斷符合STEMI 相關診斷標準;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處于哺乳期等特殊時期者;②發生肝、腎等臟器病變嚴重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胸痛中心通過整合現有各種人力、物力資源,優化診治流程,提高治療效率和效果,主動與社會急救體系建立聯系。調動不同的力量建立區域協同機制,完善和共享數據庫平臺,提倡多學科協同診療,推動行政干預。多學科協同包括120 急救中心、本院急診科、心內科、介入科、CCU、門診藥房、收費處、心電圖室、功能科、心理門診、康復科、科教科、保健科、門診辦公室等科室的協同配合,各盡其職。醫務科護理部定期質控并召開質控會及典型病例討論會。加強對120急救中心及本院急診科對STEMI 識別診斷培訓,要求接到胸痛患者的急救電話立即指導患者進行院前自救。首份心電圖及時上傳微信群。對需急診PCI 的患者立即進行知情同意,病情平穩的情況下進行雙繞。要求心內科術者,介入科立即啟動激活導管室,CCU 準備床位。若患者自行來院到達急診科立即開通綠色通道,急診科備溶栓藥,先使用后交費。藥房、收費處、功能科胸痛患者優先。對焦慮患者請心理醫生會診。對恢復期患者轉康復科進行心臟康復。門診辦公室、保健科、科教科廣泛開展公眾教育和宣傳活動。包括門診部安排院內候診區電視滾動播放,微信科普,文章推送,心肺復蘇培訓,胸痛中心故事,線下義診等活動從而倡導三全模式,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程管理。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治情況,包括患者轉入心臟監護病房及繞行急診率、FMC2B 與D2B 達標率與FMC2B 與D2B 時間[5]。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半年預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治療相關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 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治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轉入心臟監護病房及繞行急診率明顯比對照組高,觀察組患者的FMC2B 與D2B 達標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治情況[n(%)]

2.2 FMC2B 時間與D2B 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FMC2B 時間與D2B 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FMC2B 時間與D2B 時間(±s, min)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FMC2B 時間與D2B 時間(±s, min)

組別 例數 FMC2B 時間 D2B 時間觀察組 114 135.38±29.82 75.31±12.31對照組 99 187.28±35.71 121.45±21.39 t 11.557 19.599 P 0.000 0.000

2.3 并發癥及預后情況

觀察組患者院內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的半年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觀察組的預后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及預后情況[n(%)]

2.4 治療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醫療費用明顯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指標(±s)

表4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指標(±s)

組別 例數 醫療費用(萬) 住院時間(d)觀察組 114 4.35±1.07 6.79±2.43對照組 99 5.91±1.28 9.59±3.58 t 9.687 6.751 P 0.000 0.000

3 討論

胸痛中心模式是目前新興的一種的診療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肺栓塞、ACS、張力性氣胸及主動脈夾層等具有高危性的急性非創傷性胸痛疾病治療效果[6]。在該模式下,運用多學科協作診療管理模式,實現了診療程序的科學性,也使診療流程更加嚴格、規范[7]。其中利用了多學科技術力量以及現代化管理手段,為胸痛患者提供了更加優質、快速、規范的診療流程,使患者能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為患者爭取更多救治時間,提升臨床救治效果。在冠心病中,AMI 是危險度最高的一種,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8]。越早為AMI 患者開展治療,減少患者的心肌缺血時間,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若患者的心肌缺血情況超過了半小時,則會導致患者的死亡風險大大增加[9]。改善AMI 患者預后的關鍵在于最大程度地重建患者的血運,同時對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進行嚴格控制。目前臨床上治療AMI 常采用PCI 治療,其中D2B 時間與FMC2B 時間是影響患者行急診PCI 后的預后效果的關鍵。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轉入心臟監護病房及繞行急診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FMC2B與D2B 時間均比對照組患者短,觀察組患者的FMC2B 與D2B 達標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低(P<0.05);半年內觀察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的醫療費用、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

綜上所述,在胸痛中心多學科協作診療管理模式下,能大大縮短STEMI 患者的D2B 時間與FMC2B 時間,救治效果明顯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也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胸痛急診科效果
超聲技能提升對急診科住院醫師能力提高的影響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繞行急診科直達導管室的應用與探討
急診科護士分層培訓的實踐與探索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經常性胸痛,你了解過嗎?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有些胸痛會猝死
抓住“瞬間性”效果
胸痛未必都是心臟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