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晉刻書藏書考述(上)

2021-01-08 20:45鄭偉章
天一閣文叢 2021年0期

鄭偉章

提 要:明末汲古閣,綠君亭毛氏刻藏書聲震四百余年,蓋系有史以來中國最大之刻書家,亦是最知名之藏書大家之一??梢院敛豢鋸埖卣f,直至今日,凡收藏中國善本古籍稍具一定規模之圖書館,無不藏有其所刻書及舊藏之書。筆者不揣孤陋,近十余年來已試撰《毛晉毛扆父子年譜》數十萬字,即將由中華書局梓行于世。在此基礎上,掇述此篇,以就教天下方家,萬望不吝賜教。

毛晉原名鳳苞,字子九、東美,又名晉,字子晉,號潛在,別署霜杰、霜下杰、虞農、虞鄉老農、隱湖書隱、隱湖老農、篤素居士、汲古主人、戊戌生等。 清毛桂撰《東湖汲古閣毛氏世譜》(以下簡稱《世譜)第四世“鳳苞”傳云,毛晉系“虛吾公之子,由庠生入太學,通明好古,強記博覽,為牧翁入室弟子。 刻汲古閣書,風行海內。 生于萬歷二十七年己亥正月初五日申時,卒于順治十六年己亥七月二十七日戌時,壽六十有一。 配范氏,例封安人,誥贈宜人,貢士浚源公女,生于萬歷二十六年戊戌五月二十七日辰時,卒于萬歷四十七年乙未十月二十九日申時,年二十有二。 繼康孺人,例封恭人,重慶府司李南濱公孫女,太學(生)了予公女,生于萬歷三十有三年乙巳年三月十二日辰時,卒于崇禎元年戊辰五月十三日卯時,享年二十有四。 繼嚴孺人,誥贈恭人,文靖公(按即嚴訥,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曾孫女,中書舍人洞庭公(按即嚴治)孫女,太學生約庵公(按即嚴楠)女,生于萬歷三十五年丁未又六月初九日申時,卒于康熙九年庚戌閏二月初七戌時,壽六十有四。 合葬維摩寺后門主穴(原注:范氏、康氏及幼女、長子襄葬于華涇移字號。 子晉公同繼妻嚴氏葬于維摩寺后門)。 子五:長襄,范出;次褒、三袞、四表、五扆,嚴出。 女五:一適庠生陳又周,昌邑令君亮公子;一適庠生張溯顏(禹思),鄱陽令云翎公子;一適馮長武(竇伯),庠生,彥淵公子;一適顧宗達(上公),太仆卿伯欽公孫,司李玉出公子?!?/p>

一、汲古閣毛氏之緣起

據常熟市圖書館館長李樺先生所贈永思堂纂修之《無錫西河毛氏十三修宗譜》復印件及光盤可知,毛氏始祖為毛叔鄭,系西周武王姬發之同母弟,文王之第九子。 本姓姬,名叔鄭。 因從武王克殷有功,受封于毛(今山東東昌地區之堂邑、博平、館陶、冠縣等),授伯爵位,故又稱毛伯鄭,后世子孫以國為氏。 東周時隨周平王遷河南洛陽,其地有西河,故又稱西河毛氏。 這就是毛晉及子孫自稱為“叔鄭氏裔”或“西河毛氏”之來由。 經三十九傳,至西漢毛亨,傳《詩經》二十卷,以授其從子毛萇。 毛萇居趙之尊福鄉,為河間獻王博士,著《樂記》二十四卷、《毛氏詁訓》二十卷。 后世尊稱毛亨為大毛公,毛萇為小毛公。 東湖毛氏奉毛萇為先祖,故毛晉又刻“小毛公”白文方印一枚。 經六十傳至毛喜(伯武),為南朝陳兵、吏二部尚書,封東昌侯。 撰有文集。 其子毛處沖襲東昌侯。 處沖后約十二世,家譜失載。 至毛昌達(又名善安,字上林),生于北宋初乾德元年(963),卒于天圣八年(1030),官至樞密院參知政事。 毛氏所撰大宗世表即始自昌達。 傳至十三世毛祥(瑞卿)居河北真定府元氏縣之毛莊,元元統元年(1333)被派任常州路推官,始為蘭陵一世。 歷經五世至毛文定(彥卜),贅于無錫尤氏,由常州遷無錫。 又至九世毛階(希尚)挈子璽于明嘉靖年間由無錫徙居常熟縣之七星橋。 《世譜》以蘭陵十世毛璽(毛晉之曾祖)為遷常熟東湖毛氏之始祖,東湖二世系祖父毛圣為蘭陵十一世,東湖三世系父毛清為十二世,毛晉為十三世,以下依此類排。 毛晉之伯父毛溢之曾孫毛均逸(隱耕)于明清鼎革之時,由七星橋遷居南門外毛家坊。

東湖毛氏至毛晉之父毛清(字虛吾,一字叔漣)始昌大。 錢謙益撰其父《墓志銘》云,毛清“以孝弟力田世其家”,“毛于是始大”。 又撰《毛母戈孺人六十序》云,“子晉之父以孝弟力田稱為鄉老,而孺人以勤儉佐之?!笔捠楷|撰《毛母戈孺人墓志銘》云,“毛父義至高,佐楊忠烈堤水平賑,以能著”。 楊漣,字文儒,一字大洪,湖北應山縣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翌年來任常熟令,乃選十名長者為助手,首名即繆希雍(仲醇)所薦之毛清。 毛清賑災,以官粟并佐以私倉,使“數百室咸飽而安堵焉”。 又尚湖泛濫成災,毛清指揮于石塘以巨石堅堤四十五里。 毛清成為楊漣治常熟縣之重要助手。 天啟四年(1624)六月初十日毛清歿,時已在朝任左副都御史的楊漣,自千里之外的京城送來《寄奠虞山毛公》誄文,今尚存南京圖書館(GJ115126)。 因其為人“慷慨慕義,執直秉公”,遠近聞名,毛家乃昌大,為日后毛晉創汲古閣、綠君亭等藏書、刻書,打下堅實基礎。

二、毛氏刻書考述

毛晉童年即好讀書。 陳瑚《確庵文稿》卷十六《為毛潛在隱居乞言小傳》云:“子晉生而篤謹,好書籍。 父母以一子,又危得之,愛之甚。 而子晉手不釋卷,篝燈中夜,嘗不令二人知?!蓖昙捌浜蟮拿珪x,深受其舅氏戈國楨(興卿、度庵)、戈汕(莊樂、豈庵)之影響。 尤其戈汕“僻古好琴書,為一時高士”,毛晉“髫歲喜讀《離騷》,慕陶靖節之為人,與舅氏相得”(毛褒等撰《先府君行實》,以下簡稱《行實》)。 毛晉跋《李賀歌詩編》云:“余髫年從莊樂舅氏流憩舟中,見《李長吉詩》會稽本誦之,不能釋手,乞之而歸,二十年來出入懷袖?!?/p>

毛晉自稱其刻書之昉,為萬歷四十六年(1618)以綠君亭名號所刻之“屈子七卷評一卷楚譯二卷參疑一卷”(國善15515,按:以下國圖善本所藏均簡稱國善,國圖普通古籍簡稱為國普),該書署款即為“漢劉向(子政)編集,王逸叔師章句,明東吳戈汕(莊樂)、毛晉(子晉)參定”,可見戈汕為重要幫手。 后此書與天啟五年(1625)綠君亭毛氏刻本《陶靖節集》六卷(國善13499)合為《屈陶合刻》一書。 后戈汕參與汲古閣刻書、校書及手錄序跋之書甚多。 崇禎十五至十七年(1642—1644)七星橋華嚴閣所刻佛典數萬種,戈汕校字者尤多。

毛晉所刻之書尚有一種比《屈子》更早一年,即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丁巳八月,毛晉十九歲時,為舅父戈汕試刻《蝶幾譜》不分卷(國善8893)。 后汲古閣毛氏所刻《山居小玩》十種十三卷,即收入此書。 該書前有戈汕《蝶幾譜說》云:“余甥毛子晉請《譜》刊木,公凡天下韻士,俾有是幾家各有其《譜》?!焙蟛恢稳藢⒋似兜麕鬃V說》截去后半部分,而綴以明嚴澂撰《蝶幾譜題辭》之后半部分,文末署款也變成“萬歷丁巳九月朔天池山樵嚴澂道徹甫書于鮮云榭”。 后至清乾隆年間,四庫館臣不察,遂將此書作者誤成嚴澂。

毛晉初刻書時,得其母戈孺人之強力支持。 陳瑚《為毛潛在隱居乞言小傳》云:“蓋自其重髫時,即好鋟書,有《屈》《陶》二集之刻。 客有言于虛吾者曰‘公拮據半生以成其家。今有子不事生產,日召梓工弄刀筆,不急是務,家殖將落’。 母戈孺人解之曰:‘即不幸以鋟書廢家,猶賢于樗蒲六博也?!顺鲩抑薪鹬芍?。 書成,而雕鏤精工,字絕魯亥,四方之士購者云集。 于是向之非且笑者,轉而嘆羨之矣?!?/p>

(一)毛氏所刻叢書

天啟七年(1627)秋,毛晉至南京應秋試,一夢再夢“登明遠樓,中蟠一龍,口吐雙珠,各隱隱籀文,仰見兩楹,分紅牌金書十三經、十七史六字,遂寤”。 至翌年正月初一日,“元旦拜母,備告三夢如一之奇。 母欣然曰:‘夢神不過教子讀盡經史耳。 須亟還湖南舊廬,掩關謝客,雖窮通有命,庶不失為醇儒?!?見汲古閣所刻十七史書首載毛晉撰《重鐫十三經十七史緣起》)毛晉受其母訓之啟發,“遂誓愿自今伊始,每歲訂正經史各一部,壽之梨棗”,刻成十三經、十七史及其他各書。 此為毛晉后來成為偉大文獻家之最關鍵一步。

從崇禎元年(1628)正月十五日起,開雕唐房玄齡等撰《晉書》一百三十卷,至十七年(1644)二月十五日開雕晉陳壽撰《三國志》六十五卷,每年刻一史,合為“十七史”一千五百七十四卷,二百二十四冊(國善09752)。 后又自順治五年(1648)起至十三年(1656),以差不多每年兩部的速度為書版補雕脫簡。 書首有錢謙益、侯于唐所撰序及毛晉于清順治丙申(十三年,1656)年丙申月丙申日丙申時所撰《重鐫十三經十七史緣起》。 《十三經注疏》三百三十三卷,一百二十七冊,系崇禎元年開雕,首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四十二卷,又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十一卷,以后平均每年一種遞增。 至十二年(1639)開雕的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六十三卷,書末鐫以“皇明崇禎十二年歲在屠維單閼古虞毛氏繡鐫”篆書牌記。 清陳征芝《帶經堂筆記》稿本云:“汲古閣舊刻十三經、十七史,真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無也,當廣購而藏之?!背绲澥闹潦迥?常熟地區酷旱,蟲災嚴重。 陸貽典有詩句云“我生胡不辰,饑饉苦多難。 引領望逢年,憂蝗復憂旱。 漫密如飛雪,隨風聚還散”,又說“旱魃更肆虐,驕陽恣灼爛。 炎風日夕吹,毒云等焚炭”,可見當時災情之慘毒。 毛晉刻書亦大受影響,其于《重鐫十三經十七史緣起》云,“不意辛巳、壬午兩歲災祲,資斧告竭,亟棄負郭田三百畝以充之”,即靠賣田方才刻完這兩部大型叢書。

《津逮秘書》(國善A02842)一百四十五種七百四十九卷,一百六十五冊,是汲古閣所刻另一規模大、名聲響之大型叢書,大約刻于明崇禎三年(1630)至清順治六年(1649),前后歷時近二十年。 毛晉于崇禎三年庚午七夕后一日撰《序》云,“邇鹽官胡孝轅氏復以《秘冊》二十余函相屬,惜半燼于玉林辛酉之火。 予為之補亡,并合予舊刻不啻百有余種”。按:胡孝轅即胡震亨,輯刻有《秘冊匯函》二十七種,惜天啟元年(1621)遭火厄,燼余版片被毛晉所購,有十七種被收入《津逮秘書》,另一種宋陸游撰《南唐書》十八卷,被收入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

毛氏所刻其他叢書有:前述綠君亭所刻《屈陶合刻》兩種十七卷;天啟五年始刻之《詩詞雜俎》十六種二十六卷;《詞苑英華》七種四十五卷;《山居小玩》十種十四卷,約刻于萬歷四十五年至崇禎三年,《山居小玩》版片后歸于蘇州李玙(惠時),李氏加入汲古閣原刻之《畫繼》一卷、《采菊雜詠》一卷,于清順治十一年印為《群芳清玩》十二種十六卷;崇禎元年所刻《唐人選唐詩》八種二十三卷;三年三月刻《唐二大家》二種四十七卷(包括國善9030《李太白詩集》二十五卷,上圖T21308—21319《杜工部集》二十二卷),書前有毛晉撰《李翰林集紀略》及陳繼儒撰《壽唐二大家敘》;《三唐人文集》三種三十四卷;《唐人四集》四種十二卷;《五唐人詩集》五種二十六卷;《唐六名家集》六種四十一卷;崇禎十二年(1639)刻《唐人八家詩集》八種四十二卷;汲古閣刻《宋名家詞》六十一種九十卷(國善06669),是書分為六集,除六集十一種外,余皆每集十種,二集首有“庚午(按即崇禎三年,1630)夏之朔海鹽胡震亨遁叟識”敘,第一集有夏樹芳序,未署年月①毛扆《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著錄:“《宋詞》一百家,未曾裝釘,已刻者六十年,未刻者四十家,俱系秘本,細目未及寫出,容俟續寄精抄。一百兩?!庇帧啊对~》二十家,精抄尚未裝釘。十兩?!奔彻砰w未雕宋詞流傳后世者有清彭元瑞從謙牧堂藏本傳鈔之“汲古閣未刻詞二十二種”,黃丕烈有“景汲古閣抄本宋全詞七種”。彭元瑞跋云,其所見汲古閣舊藏宋元人未刻詞六十二家,當包括元詞二十家在內。。 又刻《繡刻演劇》(一名《六十種曲》)六十種一百二十卷;匯刻《寶晉齋四刻》四種五冊十八卷,包括綠君亭刻本《離騷》(一名《屈子》)十一卷、《陶淵明全集》四卷、《月泉吟社》不分卷《谷音》二卷,有崇禎五年十二月釋正止(衍門)序;《元人集十種》六十一卷(國善17149),前有著名福建藏書家徐于崇禎十一年(1638)總序,各種均有毛晉跋,已收入潘景鄭先生所輯之《汲古閣書跋》,而毛晉與馮武同訂之《薩天錫詩集》集外詩、《倪云林先生詩集》集外詩、《句曲外史集》集外詩及補遺,毛晉有四跋,《汲古閣書跋》則漏收;《元詩四大家》四種二十七卷(國普79957、吉林省圖書館集13/1643),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五至十九日,毛晉與長婿陳至江陰訪周榮起,周氏勸刻此書,至九月刻成,每種末均有毛晉所撰跋,亦為《汲古閣書跋》所漏收;《四書六經》十種一百十七卷(遼寧省圖書館22163),其中《詩經集注》末有“崇禎十有四年孟春上日(按即正月初一日)海虞毛晉訂正本”牌記一行。 元楊維楨撰《楊鐵崖先生古樂府》三種二十七卷(包括《古樂府》《復古詩集》《麗則遺音》(國普XD2992),汲古閣大約亦刻于此時。 又清陳秉鑰輯《汲古閣所刻書目》有《楊鐵崖樂府》十卷、《樂府補》六卷、《復古詩集》六卷、《麗則遺音》四卷為四種二十六卷,當即此書。 又大約于天啟四年秋至崇禎三年五月刻《陸放翁全集》七種一百五十七卷,另汲古閣尚刻《放翁題跋》六卷、《放翁詞》二卷,均未入《全集》之中。

又,康熙五十二年(1713)曹培廉城書室刻本元倪瓚撰《清閣全集》十二卷,其《凡例》中累次提及此書有汲古閣毛氏本、毛本等,惜今已未見此刻本。

又,《古今萬姓統譜》三種一百六十卷(包括《統譜》一百四十卷、《歷代帝姓氏統譜》六卷、《氏族博考》十四卷),此書原為明凌迪知輯并于萬歷七年(1579)所刻,后書板歸入汲古閣,有“汲古閣藏板”牌記。

(二)毛晉所刻零種書

據清陳秉鑰輯《汲古閣所刻書目》(國善02846)著錄:《史記索隱》三卷、(宋)陶岳《五代史補》五卷、(宋)王禹偁《五代史闕文》一卷、《四書》(包括《三元四書》、《高頭四書》十九卷)、《孔子家語》十卷、《讀易便解》二卷、《春秋左傳》三十卷、(宋)真德秀《大學衍義》四十三卷、《小學析疑》三卷、《漢隸字原》六卷、(宋)陸唐老《陸狀元增節音注精議資治通鑒》一百二十四卷、《玉臺新詠》十卷、《松陵集》十卷、《嚴維詩》一卷、《郭茂倩樂府詩集》一百卷、《唐詩紀事》八十一卷、《倪云林遺事》一卷、《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列朝詩集》七集一百卷、《李善文選注》六十卷、《琴川志》十五卷、《吳郡志》五十卷、《外科正宗》四卷、《痘癥新書》、(宋)洪興祖注《楚辭》十七卷、《廣筆記》十五卷附《用藥凡例》一卷《炮灸大法》一卷、《說文解字》十五卷、《中吳紀聞》六卷、《滄螺集》六卷、《江東白苧》二卷續二卷等①《江東白苧》二卷續二卷,按:國普95025號,此書為仇池外史梁辰魚撰,第二冊封面題:“遺八經齋所藏《江東白苧》,汲古閣??薄凹彻砰w刻本續集”,刻印甚精雅。。

《家塾藏板目》著錄:(明)丘?!洞髮W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毛詩微言》、(宋)輔廣《毛詩童子問》八卷、(明)胡世安《大易則通》六卷及《禊帖總聞》十五卷、《左概》六卷、《國概》六卷[國善T00771,(明)劉鳳撰]、顧麟士《十一經考》二十卷、《諸理齋通鑒集要》十卷、《吳郡圖經續記》三卷、(唐)陸廣微《吳地記》一卷《后集》一卷、《指掌圖》三卷、攝香居士《種玉寶言》二卷、(宋)晁補之《雞肋集》七十卷等。

陶湘《明毛氏汲古閣刻書目錄》著錄:(宋)文同撰《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年譜墓志銘》一卷《附錄》二卷、《云林題畫詩》附逸事一卷;陶氏知而未得者《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明方輿勝覽錄》、《天潢世系圖》、《指月錄》三十二卷、錢謙貞《未學庵詩集》十三集、《隱秀集》、《閨秀集》等。

尚有綠君亭刻毛晉輯《蘇未志林》二卷、曾舅祖繆希雍撰《神農本草經疏》三十卷、(唐)韋莊輯《浣花集》十卷補遺一卷、(明)朱有燉撰《元宮詞》一卷、《董彥遠除正字謝啟合疏》一卷等。 《鐘惺評杜林〈春秋左傳合注〉》三十卷、(明)盧世《讀杜私言》一卷、錢謙益《讀杜小箋》三卷、《讀杜二箋》一卷及崇禎元年以世美堂名義刻明楊漣《楊大洪先生忠烈實錄》一卷、《附錄》一卷等。

明崇禎十五年(1642)前后,毛晉已預感到明朝前景堪憂,乃遍搜前代遺民之書刻而廣之,竭力闡揚忠君愛國思想。 如刻《谷音》二卷、《月泉吟社》一卷、《河汾諸老詩》八卷、《忠義集》七卷、《宋遺民錄》一卷、《西臺痛哭記》一卷等。 陳瑚云,毛晉搜集這些書,并刻而廣之,“未幾,遂有申、酉南北之事。 毎自嘆人之精神意思所在,便有鬼物憑依其間。 即余亦不知其何謂也”。 這也許是三百余年來,人們為什么習慣把毛晉當作明代人物,而把其師錢謙益(長毛晉十八歲)作為清代人物原因之一。

(三)毛氏所刻佛典

毛晉崇佛,與佛門中人如釋正止、釋自扃(道開)、釋明河(汰如)、釋讀徹(苞雪)、釋道源(石林)、釋通門(牧云)、釋通云(石琦)、釋照渠(含光)等多有往來,并曾于順治七年(1650)八月結曹溪一滴庵,供如來香佛。 因此,他也好刻佛典。

天啟六年(1626)三月末,他無意中得紫柏尊者手書《梵川紀略》及唐釋齊己撰《白蓮集》十卷附《風騷旨格》一卷,乃將后者與唐釋皎然撰《杼山集》十卷、唐釋貫休撰《禪月集》二十五卷補遺一卷等三種宋本合刻為《唐高僧詩集》三種四十六卷。 又《唐僧弘秀集》十卷(國善499),宋李龏輯,亦系汲古閣所刻,但不知刻書年月。 是年他還曾發兩大愿,“一愿刊經史全部,以資后雋,二愿刊《大方廣佛華嚴經》,以報四恩”,“既而經史皆得善本,次第刊行。 而《華嚴》未獲舊刻,如鉤掛意”,乃于崇禎四年六月“長跪懇禱吳門開元寺石佛前”一日夜,終獲宋本,即迅速開雕,并于十一年十月望日刻竣。 茲經八十卷,唐釋實叉難陀譯。 《汲古閣所刻書目》載“梵本翻宋板華嚴經全部”。 《家塾藏板目》亦著錄之。 毛晉于設華嚴閣大規??谭鸬渲?尚于崇禎十二年刻元釋圓至撰《牧潛集》七卷、明釋賢首撰《賢首集》二卷;十三至十四年明木增刻唐釋一行等錄、宋釋普瑞補注《華嚴懺儀》四十二卷附錄一卷;十四年十二月刻明釋載之《載之詩存》不分卷等。

崇禎十五年四月以后,毛晉以華嚴閣的名號,開始大規??绦!都闻d藏》(亦名《徑山藏》)。 華嚴閣設于七星橋之西,捐資刻經最多者即為明蕭士瑋(伯玉)和毛晉本人。 據刻書牌記,華嚴閣校書者主要為釋道源、毛晉及其舅父戈汕等;書寫上版者主要有黃銘、徐大任、羅章、王茝、于起龍等人;刻工有潘守成、李如科、楊可澮等人。 十五年刻117種,十六年刻107種,十七年刻56種,不知年份者3種,三年共刻283種。 其中包括梁釋僧祐撰《出三藏記集》十七卷,毛晉撰《明僧弘秀集》十三卷等。

又于入清以于后順治四年(1647)刻明釋汰如(明河)撰《補續高僧傳》二十六卷;八年(1651)刻劉宋釋法賢譯《曼殊室利菩薩吉祥伽陀》一卷;十四年(1657)刻明釋通門《懶齋別集》十四卷附《七會余錄》六卷《病游初草》《后草》《宗本投機頌》《病游初刃》等各一卷;十三至十五年底刻錢謙益撰《般若波羅蜜心經略疏小鈔》三卷。 毛晉生前發雕,歿后其子毛褒、表、扆等繼志刻行的有《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十卷及《佛頂五錄》八卷附錄二卷、明釋德清撰《憨山大師夢游記》四十一卷、明釋道源撰《寄巢詩》三卷等。 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毛晉已歿28年,毛表或毛扆仍以虞山華嚴閣名義刻姚秦釋鳩摩羅什譯《十二門論》一卷、《百論》二卷、唐釋玄奘譯《廣百論》一卷、《見造八百論》二卷等。

據筆者初步統計,僅以上所言,毛氏汲古閣、綠君亭所刻經史子集四部書,叢編511種、零種86種,華嚴閣刻佛典309種。 此處統計尚不包括毛扆等兄弟后來所刻、重刊之書,但已突破了過去關于汲古閣刻書600余種的成說。 且此外尚有毛晉自、代刻之書近200種,留待之后再做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