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經》《難經》 “三陰” “三陽” 的指代和含義研究*

2021-01-08 22:15余佳蓓李慧珊梁傢銘丹禹欽古繼紅楊忠華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21年3期
關鍵詞:三陽太陰脈象

唐 利,余佳蓓,李慧珊,梁傢銘,丹禹欽,古繼紅,楊忠華**

(1.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 廣州 510405;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廣州 510405;3.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廣州 510006)

三陰三陽屬于陰陽學說的陰陽三分法,現存最早記載三陰三陽的典籍只有《黃帝內經》[1]。除此之外,早期記載三陰三陽的中醫經典還有《難經》和《傷寒論》。以三陰三陽六經辨證體系為主的《傷寒論》是古今公認的中醫臨床經典,在《傷寒論》原序提及的古訓中,現存的唯有《素問》《九卷》和《八十一難》,即《內經》《難經》。當前三陰三陽在六經辨證、經絡辨證、五運六氣等多方面均有廣泛應用,但其概念仍尚未明確。早年也有學者基于《內經》總結過:《素問》六經有三種不同意義:①人體十二經脈的經穴線路;②十二經脈(主要是足六經)的病證;③五運六氣的運行和交錯?!鹅`樞》的手足三陰三陽指十二經脈[2]。不過近年鮮有人從經典本身去尋求其含義,多是總結后世醫家的見解。筆者在此背景下重新回歸經典、溯本求源,力求通過內難原文總結出三陰三陽更全面、真切的含義,進一步完善理論概念并指導臨床實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分別在《素問》《靈樞》和《難經》中檢索 “三陰” “三陽” “三陰三陽” “三陽三陰” ,《素問》中 “三陰” 檢索到12篇29個結果, “三陽” 檢索到15篇38個結果,其中 “三陰三陽” 相連出現的有4篇8個結果, “三陽三陰” 相連出現的有1篇1個結果;《靈樞》中 “三陰” 檢索到5篇7個結果, “三陽” 檢索到6篇10個結果;《難經》中 “三陰” 檢索到4篇9個結果, “三陽” 檢索到5篇9個結果,其中 “三陰三陽” 相連出現的有2篇3個結果, “三陽三陰” 相連出現的有1篇1個結果。

1.2 研究方法

將上述檢索結果所在語句按篇章整理成Word文檔(包括篇章中對理解三陰三陽有幫助的上下文);再結合篇章主旨及上下文總結出三陰三陽在該語句中的指代和含義,根據指代和含義的明確程度大致可分為明確(一個指代和含義)和不明確(不止一個指代和含義);最后將相同含義的三陰三陽所在語句分篇匯總,主要對指代、含義明確的三陰三陽進行歸納總結,并結合不明確的進行討論推測。

2 結果

2.1 《素問》關于三陰三陽的論述

2.1.1 脈象

《素問·陰陽別論》解釋道: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說明本篇所論陰陽指的是脈象,泛指3個屬陰的脈象和3個屬陽的脈象,即去靜遲為陰脈,至動數為陽脈,而非特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又有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也說明這里的陰陽是指脈象。那么本篇其余各處的三陰三陽也就不難理解: “三陽結,謂之隔;三陰結,謂之水?!?“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三陽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素問·大奇論》幾乎全篇論脈象,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二陰急為癎厥,二陽急為驚” 的三陰三陽當不例外。

2.1.2 經脈

《素問·熱論》: “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臟者,故可汗而已” 。由上文 “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 可知,這里的 “三陽” 包括了太陽、陽明、少陽,從 “經絡” “其脈” 以及主癥與經脈循行的關系明確 “三陽” 指經絡。篇末 “岐伯曰: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 ,可知熱論篇雖只言三陰三陽而未分手足,看似六經,卻屬十二經脈范疇。不過從三陰三陽所述癥候看是屬于十二經脈中的足六經[2]?!端貑枴つ嬲{論》言: “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此三陽與足并稱,又有下行上行之言,故足三陽應指足陽明、足太陽、足少陽經的總稱,當屬十二經脈?!端貑枴ご摊憽冯m只描述了足三陰三陽瘧,其余六瘧由五臟瘧和胃瘧代之,然治療亦有刺手三陰三陽者,故 “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 的 “三陽” 也屬十二經脈范疇。

《素問·厥論》的 “三陰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是對上文太陰、少陰、厥陰之厥逆的總結,故 “三陰俱逆” 即太陰、少陰、厥陰三陰經脈都厥逆。之所以指經脈,是因為諸厥逆的描述都是對黃帝 “愿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 問題的回答,這里明確提出了 “六經脈” 。六經脈可能是十二經脈的雛形,分手足即為十二經。但六經脈不同于六經,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傷寒六經是對《內經》十二經脈體系的繼承發展[3]。

還有不明六或十二經脈之處?!端貑枴ぬ庩柮髡摗罚?“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溢,故太陰為之行氣于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于三陽?!?后兩處應指經脈,但第1個三陰指代不明確,若理解為足太陰屬于三陰,則太陰不完全等同于三陰,推測太陰指更具體的經脈,三陰指更抽象的概念?!端貑枴に疅嵫ㄕ摗罚?“三陰之所交結于腳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沖。凡五十七穴者,皆臟之陰絡,水之所客也?!?從 “交結” “腎脈” “陰絡” 推測, “三陰” 當指經脈。

2.1.3 六氣

《素問·天元紀大論》里黃帝問 “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表明三陰三陽的劃分依據是陰陽之氣的多少,這里的 “三陰三陽” 即五運六氣之 “六氣” 。后文能說明, “帝曰:其于三陰三陽合之奈何?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辰戊之歲,上見太陽;已亥之歲,上見厥陰……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素問·至真要大論》中 “帝曰:善。愿聞陰陽之三也。何謂?岐伯曰:氣有多少異用也?!?又表明陰陽之三的劃分依據:根據氣的多少和作用差異,可以概括為性質和功能兩個因素。另外, “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 的 “三陰” 指五運六氣中的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和太陰濕土。這里又將三陰三陽與脈象相聯系,是六氣在脈象上的反映,氣動于中,象形于外,身體外部現象能反映體內氣血陰陽狀況[4]。

2.1.4 開闔樞

“三陰三陽” 在《素問·陰陽離合論》中出現了兩次。黃帝問 “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這里即指出,陰陽數之可十,推之可百,三陰三陽雖不應一分為二之陰陽,但是應一分為三之陰陽,道理是一樣的,總不離乎一。接著, “帝曰: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由此可見,開闔樞為陰陽離合的六種狀態,或者說是一分為三之二的一氣的六種運動狀態,即太陽、太陰為開,陽明、厥陰為闔,少陽、少陰為樞。三陽的開闔樞不失其常,則為一陽搏而勿浮的和合狀態;三陰的開闔樞不失其常,則為一陰搏而勿沉的和合狀態。那么,陰陽的開闔樞都不得相失,則為 “陰陽沖沖,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 的和合狀態,實為一氣。類似于《道德經》所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p>

2.1.5 其他

其他篇章里三陰三陽的含義并不明確,上下文的證據不足,不過幾乎不逃乎以上四方面,主要不明確的在于指經脈還是脈象。如《素問·陰陽類論》 “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游部” 、 “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三陽脈至手太陰,弦浮而不沉……所謂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 。 “三陽者,太陽為經” 說明三陽不等同于太陽, “二陽者陽明也” 、 “一陽者少陽也” 雖不能斷言等同,但說明二陽與陽明、一陽與少陽的關系密切。從整句話和 “三陽脈至手太陰” 來看 “三陽” 指脈象,那 “三陽為經” 的 “經” 就不能理解為經脈而應與 “維” 相對。后文還有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于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陰至肺,其氣歸膀胱,外連脾胃。一陰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鉤而滑。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并,繆通五臟,合于陰陽?!?整句話仍在描述脈象,那 “六經之所主” 就得理解為三陰脈(與二陰、一陰并列)為六經脈之所主, “六脈” 理解為六脈象,不過脈象能否 “交屬相并” ?緊接著 “雷公曰:臣悉盡意,受傳經脈” ,為何受傳的是經脈而非脈象?或理解為經脈的脈象。后面回答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軟而動,九竅皆沉。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為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只有 “軟而動” 較明顯在描述脈象,又可以看出二陽不等同于陽明、三陽不等同于太陽。后還有 “二陽三陰……浮為血瘦,沉為膿附” 、 “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看似在描述脈象。但整體上沒有足夠的依據說明指脈象還是經脈。

2.2 《靈樞》關于三陰三陽的論述

2.2.1 經脈

當三陰三陽與手足并稱時,應屬十二經脈范疇: “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于手者也?!?(《靈樞·本輸》) “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靈樞·逆順肥瘦》)三陰三陽未與手足并稱但可以根據上下文推出屬十二經脈范疇: “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氣在太陽,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行與陰分?!?(《靈樞·衛氣行》) “人氣行三陽行與陰分” 是對人氣在太陽、陽明、少陽、陰分的總結。上文對衛氣運行的路線闡述更詳細,有分足手太陽、陽明、少陽。故可推測此 “三陽” 指太陽、陽明、少陽,且包括手足,應屬十二經脈。

其他各處雖指代不甚明顯,但總不離乎經脈。根據句意可推測 “脹取三陽,飧泄取三陰” (《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取當為經脈?!鹅`樞·小針解》中 “取五脈者死,言病在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瀉其諸陰之脈也。取三陽之脈者,唯言盡瀉三陽之氣” ,取 “三陽之脈” 指經脈,根據前句以 “五脈” 代指 “諸陰之脈” ,推測 “三陽之脈” 可代指諸陽脈?!鹅`樞·四時氣》 “飧泄補三陰之上,補陰陵泉,皆久留之,熱行乃止” 的 “三陰” 不能確定是指足三陰經或足太陰經?!鹅`樞·寒熱病》: “皮寒熱者……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陰。肌寒熱者……取三陽于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骨痹……取三陰之經,補之?!?“三陽” 當指經脈,指三陽經的總稱或單指足太陽經,其余兩處同。

2.2.2 其他

《靈樞·通天》雖無三陰三陽的字跡,但提出陰陽五人,即太陰、少陰、太陽、少陽、陰陽和平之人,并釋道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于五,人亦應之,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 ,可謂與《素問·陰陽離合論》的 “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然其要一也” 相照應。

2.3 《難經》關于三陰三陽的論述

2.3.1 脈象

“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四難》)此三陰三陽如《素問·陰陽別論》,泛指三個屬陰和三個屬陽的脈象,浮滑長為陽,沉短澀為陰。

“經言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少陰之至,緊大而長;太陰之至,緊細而長;厥陰之至,沉短而緊。此六者,是平脈那?將病脈耶?然:皆王脈也……此三陽三陰之王時日大要也?!?(《七難》)這里的脈象不同于上,指的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脈,是對《素問·平人氣象論》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 的繼承發展。

2.3.2 十二經脈

《難經》中三陰三陽和手足連用,屬十二經脈范疇: “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二十三難》) “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為候?……足少陰氣絕,則骨枯……足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口唇……足厥陰氣絕,即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陰者,肝脈也……手太陰氣絕,即皮毛焦。太陰者,肺也……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三陰氣俱絕者,則目眩轉、目瞑……六陽氣俱絕者,則陰與陽相離?!?(《二十四難》) “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則名厥頭痛?!?(《六十難》)

3 《內經》《難經》三陰三陽的特點外延及其傳承創新

3.1 《內經》《難經》三陰三陽的特點及外延

3.1.1 《素問》

《素問》中三陰三陽的含義較廣:①其中脈象和經脈最不易區分,當三陰三陽與二陰、二陽、一陰、一陽并列時多指脈象,當三陰三陽專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時則多指經脈;②三陰三陽與手足并見時基本上屬十二經脈范疇;③ “三陰三陽” 相連出現大概率指六氣或六部分,三陰三陽指六氣主要出現在七篇大論;④三陰三陽指開闔樞僅見于《素問·陰陽離合論》,但其應用廣泛、影響深遠。

3.1.2 《靈樞》

《靈樞》的經脈、經別等篇對十二經脈的循行、病候等描述已相當完善,《靈樞》中的三陰三陽幾乎均指經脈,多屬十二經脈,進一步推測六經脈可謂是十二經脈的雛形,分手足即為十二經。有研究表明,手足同名經之間 “同氣相求” ,在結構循行上相連或相通,在功能氣化上運動規律相同[5]。

3.1.3 《難經》

《難經》中三陰三陽的含義明確,指脈象或十二經脈,是對《內經》的繼承發展。

3.1.4 補充

三陰三陽并不只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也可以是與一陰、一陽、二陰、二陽并列的泛稱;三陽與太陽、二陽與陽明、一陽與少陽、三陰與太陰、二陰與少陰以及一陰與厥陰不完全等同,但其關系非常密切,可以理解為標異本同。本文提取的是三陰三陽含義的單個要素,但是其各個含義之間并不是孤立的,有時可以相互聯系,如上述的三陰三陽六部脈[4]即是五運六氣與脈象的結合。

3.2 《內經》《難經》三陰三陽的傳承創新

三陰三陽在《內經》《難經》中指經脈和脈象的含義較多,現在的經脈體系仍是以《靈樞·經脈》十二經絡為主體,還有頭針、腹針等結合全息理論或現代醫學知識的新針灸體系。不過當前鮮有將三陰三陽運用于脈象方面,還值得進一步發掘創新。當前三陰三陽運用于開闔樞和六氣方面方興未艾,其特點在于三陰三陽不同方面含義的結合,并通過六經氣化學說與六經辨證相聯系。這些傳承創新都離不開三陰三陽為一分為三之二的一氣的六部分。六部分雖為泛稱,卻正好成就了其含義之靈活廣泛,其理論層次之高,屬于無所不包的哲學的方法論[6],在應用上也有很大發展空間。

3.2.1 三陰三陽開闔樞的傳承創新

《素問·陰陽離合論》中的開闔樞強調了一分為三之二的一氣,陰陽沖和,積傳一周,可謂是一氣周流理論的重要源頭。顧植山教授根據《素問·陰陽離合論》指出,三陰三陽是陰陽的六分系統,表述陰陽離合的六種狀態,在此基礎上提出三陰三陽六氣說,將其與五運六氣結合[7]。還有學者將開闔樞與經脈相聯系,提出經絡別通理論[8];或將開闔樞與六經氣化相結合[9],認為傷寒六經與三陰三陽六氣一脈相承[10],已是跳出《素問·陰陽離合論》中三陰三陽本義的進一步延伸。

3.2.2 三陰三陽六氣的傳承創新

氣化與運氣相互聯系,氣化活動源于日月星辰的運行,形成了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從而形成運氣學說[11]。運氣學說又反映著氣化狀態,如太陽寒水之氣, “寒” 屬六氣, “水” 屬五運, “太陽” 屬六部分之一的屬性,它們雖象不同,但都反映著共同的氣化本質[12]。六經與運氣也可以有聯系,六經為太陽出入地面形成的六條恒常不變的法線,如太陽寒水代表天之陽氣多時(太陽)地面多寒氣流行,其余三陰三陽同理[13]。而六經氣化學說是運用標本中氣理論研究傷寒六經病證的方法[14],劉渡舟認為,氣化學說有機地與六經辨證結合,反映六氣陰陽的幽微玄妙變化難極,其是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六氣人體的辨證法[15]。

4 結論

4.1 《內經》《難經》三陰三陽的三個指代

①太陽、陽明、少陽和(或)太陰、少陰、厥陰的總稱;②單指太陽或太陰;③泛指3個屬陰的脈象和3個屬陽的脈象。

4.2 《內經》《難經》三陰三陽的四類含義

①脈象,包括特指的6種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脈和泛指的六種脈象,即浮、沉、長、短、滑、澀六脈(其中浮滑長為3種陽脈,沉短澀為3種陰脈),以及去、至、靜、動、遲、數六脈(去靜遲為三種陰脈,至動數為三種陽脈);②經脈,包括六經脈和十二經脈2種;③五運六氣之六氣,即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和太陽寒水之氣;④開闔樞——陰陽離合的3種狀態,即太陽、太陰為開,陽明、厥陰為闔,少陽、少陰為樞。

4.3 三陰三陽對《傷寒論》六經辨證的意義

《傷寒論》繼承了《內經》《難經》三陰三陽的部分內容,如《素問·熱論》的三陰三陽主要是經脈循行與病癥的結合,而《傷寒論》中三陰和三陽含義更廣泛,除了指太陰、少陰、厥陰病證和太陽、陽明、少陽病證以外,還融合了經絡辨證、八綱辨證和臟腑辨證等,其六經傳理論也與運氣學說密切相關[16]。將六經辨證與開闔樞、六氣、氣化學說以及經絡和三陰三陽脈法等相聯系,促進了后世對六經辨證理論體系的豐富,應用空間的拓展,值得不斷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三陽太陰脈象
罪惡聊天群
基于時間序列和時序卷積網絡的脈象信號識別研究
探索脈學的學習方法
宇宙間的四種基礎物質
瞬時波強技術對人迎、寸口脈象研究的意義探討
Thirty-Six Stratagems (1)
大土三陽書畫作品
解讀太陰病本證辨證論治體系※
三陽發布新款索尼E卡口85mm F1.8 ED UMC CS鏡頭
黃帝內經:著至教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