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固定架治療創傷骨科四肢骨折的臨床效果

2021-01-09 08:35孫明東
中國傷殘醫學 2020年24期
關鍵詞:固定架骨性出血量

孫明東

(大連市普蘭店區中心醫院骨科,遼寧 大連 116200)

四肢骨折主要指橈骨、脛骨、肱骨等骨折,是骨科常見骨折類型,其可引起劇烈疼痛并導致患者正常生活不能,發生后通常都須行以固定,以促進骨折愈合。骨折固定方式一般可分為內固定與外固定,而外固定架即為一種常用外固定方式,其具有操作便捷、創傷小、良好性促進骨折愈合等顯著性優勢,故深受患者及骨科醫療人員青睞[1]。本研究將98例具體創傷骨科四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探討外固定架治療創傷骨科四肢骨折的臨床效果,旨在提出實踐性術式建議,以供相關醫療人員參考?,F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以2017年8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行有關治療的98例創傷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之分為對照組(n=49)與觀察組(n=49)。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6.12±5.2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處墜落12例,機械損害8例;其他9例,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7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46.01±4.49)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處墜落13例,機械損害10例;其他7例,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7例。2組患者一般材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納入標準:所有患者被確診為創傷骨科四肢骨折;年齡18歲;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及其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在后期隨訪中可予以配合。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患有骨質疏松癥;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罹患惡性腫瘤。

2 方法:全部患者在被收治入院后,均予以其相應生化指標常規檢查,并對有關不良情況進行醫學處理,且須予以其全方位用藥護理,并予以飲食及生活方式指導。術前,相關醫生應依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適宜性麻醉方式,在行切口及復位后,對對照組施以內固定,對觀察組施以外固定架,具體操作方式如下所述:(1)對照組采用骨板、螺釘之類金屬性材料于斷骨處行內部聯合及固定,此時須在X線透視下進行手術或針拔復位,待復位良好后,予以患者克氏針內固定。(2)觀察組術前使患者保持仰臥位,而后行骨折部位牽引,在X線透視下將2枚固定螺釘分別置于骨折近遠端,待復位良好后安裝組合式外固定架(生產廠家:天津市新中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批準文號:津食藥監械(準)字2006第2100004號),并依據患者骨折傷情調整相應壓力,且對傷口予以清創及縫合。(3)手術過程中,應予以患者相關護理,且2組患者均在康復過程中用X線觀察骨折愈合情況,并據此指導患者進行適宜性運動康復鍛煉。

3 觀察指標:(1)記錄2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時間、切口長度及住院時間;(2)隨訪6個月,統計2組患者的骨不連、骨畸形、切口感染發生例數;(3)以johner-wrhu評分標準及臨床骨性愈合標準評估治療效果,且將其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優、良、中、差。骨折部位愈合性良好、無畸形、無感染、愈合時間短于8周、骨性愈合時間短于3個月、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則為優;骨折部位基本愈合、無畸形、皮膚輕微感染、愈合時間短于12周、骨性愈合時間短于4個月、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則為良;骨折部位愈合延遲、輕微感染、愈合時間短于6個月、骨性愈合時間短于9個月、膝踝關節部分功能受限,則為中;骨折部位未愈合或加重、重度感染、骨性愈合時間長于9個月,則為差。計算2組患者的優良率。

5 結果

5.1 2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為(394.21±31.05)ml,骨性愈合時間為(6.03±1.04)個月、切口長度(6.75±0.71)cm、住院時間為(26.59±2.69)天。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為(271.45±29.58)ml,骨性愈合時間為(4.05±0.89)個月、切口長度(2.13±0.56)cm、住院時間為(19.26±3.01)天。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骨性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術中出血量=87.512,P術中出血量=0.000,t骨性愈合時間=13.327,P骨性愈合時間=0.000,t住院時間=19.017,P住院時間=0.000,t切口長度=45.594,P切口長度=0.000)

5.2 2組患者的骨不連、骨畸形及切口感染發生率對比:觀察組骨不連及骨畸形發生率為2.04%、0.00%,低于對照組的14.29%、12.2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4.08%,低于對照組的16.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骨不連及骨畸形及切口感染發生率對比(n,%)

5.3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對照組優23例,良15例,中9例,差2例,治療效果優良率為77.55%。觀察組優31例,良16例,中2例,差0例,治療效果優良率為95.92%。觀察組治療效果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7.184,P=0.007)。

討 論

創傷骨科四肢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多發的一種骨折類型,并大多由劇烈外力導致,其一旦發生,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的關節及肢體功能,且若在發生當下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方式,還會引致多種并發癥,進而致使患者出現不可逆轉的肢體殘廢,因此臨床上不僅對該癥的初期手術相當重視,還對后期恢復也同等重視,而有研究發現骨折固定方式可對初期手術效果與后期恢復效果產生顯著影響,故應于臨床上選用適宜性、優質性固定技術,以確保整體手術效果,保障骨折部位愈合的良好性及短時間性[2-3]。內固定與外固定架是創傷骨科四肢骨折可選用的2種固定方式。

內固定術是骨折治療的常用方式,其可將錯位骨折斷端有效恢復,并以螺釘、鋼板固定力促進斷端愈合,保障骨折斷端的良好穩定性,但內固定術可引發多種術后并發癥,尤其可明顯提升感染發生率,進而拖緩患者恢復進程[4]。外固定架是一種應用良久的固定方式,具有甚佳固定效果,且不會對骨折端血運產生任何消極影響,并從生物學及力學角度分析,其可為患肢提供良好的骨折愈合環境,進而可保障手術效果,促進患者預后恢復,進而縮短骨折及骨性愈合時間,有效避免骨不連、骨畸形及感染,故于臨床上具有相當的應用前景[5]。外固定架之所以具有上述功用,可從下述幾點分析:(1)外固定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有效避免因患肢活動而出現的移位現象;(2)外固定架可產生斷端生理應力,提高愈合應力,而后加快骨折愈合;(3)外固定架可發生斷面剪力效應,此效應的產生是由于外固定架與骨針創造的兩個斷面剪力為平行力,此時若患者輔以功能訓練,則斷面剪合力不會增大,進而肢體早期功能訓練得以在有利環境下進行[6-7]。同時,外固定架可分為單臂外固定支架與組合式外固定支架,其中前者抗扭曲力較差、患者應用體驗不佳,后者是三維立體空間構型,可有效避免外支架斷裂,患者應用體檢較好,故在固定支架選擇上通常會優先考慮組合式外固定支架。本研究便是基于此點,將組合式外固定支架作為觀察組的固定方式[8]。本研究將98例患者作為具體對象,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后,予以其不同固定方式,而后對2組患者的有關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骨性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切口長度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此可說明外固定架具有操作便捷、創傷小的特點;觀察組骨不連及骨畸形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切口感染發生率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此表明外固定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及安全性;觀察組治療效果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此主要由于外固定架具有固定穩定性,并可在應用過程中產生斷端生理應力、斷面剪力效應。術中輸血量越少,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切口長度越短,骨不連及骨畸形發生率越小,治療效果優良率越高,臨床應用效果越佳,即外固定架治療創傷骨科四肢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經研究及臨床實踐總結,可得出在應用外固定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應注重肢體負重及功能鍛煉,這是由于斷端生理應力需要通過此種方式出現或加強,進而進一步提升骨折愈合速度;(2)若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使連接桿避開骨折線處,以免在術后拍片時連接桿擋住骨折線,進而影響閱片;(3)無論是哪一類骨折患者在行相關手術后,都應盡早進行功能鍛煉,且鍛煉強度及方式應由弱及強、由簡單到復雜。(4)外固定支架的應用并不是必須的,若為骨膜完整、軟組織良好的患者,則可使用內固定。此是由于外固定對于患者而言畢竟非常之不方便,可對其生活及心理會產生較大影響,且此固定的術后護理也較為復雜。

綜上所述,于創傷骨科四肢骨折治療中,外固定架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骨性愈合時間及術后切口長度,且可保障手術治療效果,同時有效避免骨畸形、骨不連及感染的發生,即可于臨床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固定架骨性出血量
從“痹癥有瘀血說”論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中醫護理干預在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究
外固定架應用于創傷骨科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稱重法和升級容積法并用對產后出血量的估算調查
關節鏡聯合開放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早期療效對比
同期雙側全膝關節置換術在雙膝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效果研究
綜合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的影響
常用脛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學性能測試
無天于上2035(一)
KD407:懸掛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