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脫貧時代傳媒學子的思考與實踐

2021-01-11 12:32趙祥露
青年文獻·理論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

趙祥露

【摘要】為更好了解國家推普脫貧政策,真正理解語言工作重要意義,助力語言扶貧,推廣普通話。2020年7月26日至28日,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以國家語委“后脫貧時代西北典型地區語言扶貧的路徑與模式探究”項目調研為依托,組建“語言扶貧調查”社會實踐團,在迭部等地開展實踐調研活動,旨在調研語言與貧困、社會觀念、社會參與的關系、推普脫貧在當代的重要意義等。

【關鍵詞】精準扶貧 ?語言扶貧 ?后脫貧時代

一、“精準扶貧”背景下語言扶貧的前進性

近年來,在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中國的語言扶貧工作進入后脫貧時代。

中國不僅將民族地區推普助力脫貧攻堅的情況納入2020年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指標體系,還將推普脫貧攻堅有關情況納入教育部與13個省區簽署的《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合作備忘錄》。而全國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了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任務書、路線圖,采取多種舉措,推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二、當前貧困地區在后脫貧時代的用語現狀

迭部縣是甘肅省藏族自治州的下轄縣,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總土地面積約五千一百零八平方千米。下轄一個鎮十個鄉,常住人口5.4萬人。有藏、回、蒙等少數民族,其中藏族3.6萬人,占總人數72%,處于安多地區,與東部漢文化和北部阿爾泰文化聯系密切。他們在歷史變遷中相互融合交流,逐步形成了今天獨特的安多文化。2020年7月,語言調研小組來到迭部,探究在普通話在迭部地區的應用情況。

作為迭部獨有的“文化符號”,尕巴舞彰顯了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作為弘揚迭部藝術的重要機構,迭部縣藝術團的尕巴舞表演一直享有盛譽。格桑九巴是迭部縣藝術團的副團長,因工作需要,他在日常生活經常中與外地聯系、溝通,深刻體會到對于普通話的掌握程度不夠而對工作產生的阻礙。

實踐隊員們在迭部東大街上進行調研時,遇見一名當地的勞動監察人員。作為迭部本地人,她竟然也會遇到聽不懂本地方言的問題,她認為在她工作的的川甘地區,當地人民不能夠用普通話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造成了雙方難以達成共識的情況。

迭部縣于2019年4月正式摘掉“貧困縣”的帽子,這里的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經商、務工,少年兒童的的普通話教育主要由由學校承擔。隊員們采訪到了一名在西安務工的迭部人。這位女士從小在迭部長大,卻也時時會有聽不懂迭部的語言的情況。

在我們實踐走訪過程中,無論是在本地居住的人還是通過勞務輸出到外地的人,他們的談吐中都透露出他們對于普通話的認可和接受。推廣普通話可以讓貧困地區人們掌握與外界溝通交際的技能,有助于脫貧攻堅,又能推進鄉村振興。貧困地區群眾學習普通話,汲取新信息,形成新觀念,語言敲開一扇窗,讓“春風”吹進來,讓黨和政府提倡的好風氣在當地蔚然成風。

迭部之行,讓作為推普脫貧一份子的我們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推普脫貧政策,真正理解語言工作的重要意義。學到很多課堂上所無法學到的知識,拓寬了視野。

三、當前貧困地區在語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現狀

在扶貧攻堅階段,語言扶貧不能僅僅停留在普通話的推廣階段,而應該進一步加強方言資源和少數民族語言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在精準扶貧時期,如何保護和開發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將語言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是目前扶貧攻堅戰的重要課題之一。

缺乏科技手段,語言扶貧效果差。一些貧困地區的語言扶貧工作如:在我們實踐走訪的過程發現,作為甘肅典型貧困地區的馬彥莊小學只能依靠課堂教學或者學生自學書本內容等形式展開,學習手段較為單一。

缺乏長期有效的語言扶貧機制。首先,語言能力的獲得和鞏固具有長期性,成年人特別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成年人要想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僅需要專業的教學人員進行教學,更需要專業人員對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進行長期有效的評估和監督。其次,語言能力轉化為經濟能力不具有必然性。就我國的扶貧脫貧戰略而言,貧困人員獲得普通話的語言能力以后,將這種語言能力轉化為經濟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因素綜合作用,,這就造成貧困群眾和基層干部對語言扶貧不重視,因此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促進語言扶貧政策落實。

文化水平低制約整體發展。絕大多數貧困人口文化水平低,很難獲取和理解與時俱進的信息,不能及時與社會發展接軌,就無法與發達地區進行經濟往來。同時,普通話能力差、觀念落后,導致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都存在匱乏現象。

四、傳媒學子在語言扶貧中可發揮的作用

教育賦能,健全幫扶機制,推動“智志雙扶”。發揮專家學者智囊團、教師學生支教團作用,“將普通話教育與朗誦藝術結合,對孩子進行德育、美育上的培養教育”,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系副主任、副教授馬成鳴這樣向馬彥莊小學的師生介紹普通話教育的新思路。聚焦貧困地區需求,激發內生動力,著力完善“培訓+教育”長效幫扶機制,選派優秀師生深入語言貧困地區,開展長短期支教相結合、基礎教育和藝術教育相融合的幫扶工作,打造具有傳媒特色的支教方法,激發各民族的藝術潛力,實施“農村網紅”培育計劃,結合大型直播帶貨活動,培訓近貧困家庭群眾。

產業賦能,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穩定脫貧。廣泛調動文化產業管理、廣告、經濟管理等優勢資源,從“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轉變,推動語言工廠產業鏈建設,在推動產業升級、精準脫貧的同時兼顧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及時挖掘和保護傳統各地本土文化。協助保護傳承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在參觀與拍攝嘉峪關市逸夫小學殷曉華老師主持的非遺項目“紙藝制作技藝——衍紙畫”教學課堂、邵建波老師主持的非遺項目“口技表演技藝”、孫艷萍老師的傳統手工鞋墊刺繡技藝等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遺技藝時,我們也看到了本土文化在新時代散發的獨特魅力。

踐行校企合作理念,推進校企產學研一體化發展,8月18日,我也作為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校企合作文化傳播實踐團隊”的一員走進甘肅省隴南市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挖掘金徽酒悠久的產業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與企業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我也認識到,產業推廣需要在傳媒學子的影響下發揮本土特色與創新的結合。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
精確理解“精準扶貧”
淺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精準扶貧問題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普惠金融視角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論高?!爸菐臁狈鲐毠こ痰膶嵤┘巴茝V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