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血清應激激素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2021-01-12 04:12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21年1期
關鍵詞:開腹肌瘤腹腔鏡

翟 潤 曉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婦產科 鄭州 450000)

子宮肌瘤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疾病,是一種主要由結締組織與平滑肌組成的良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多發于育齡女性群體[1]。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因其創傷性小、精準度高等優點逐漸在子宮肌瘤治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正確評估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的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56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行開腹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56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7.43±6.28)歲;病灶直徑3.2~8.7cm,平均直徑(5.40±0.83)cm。對照組年齡24~52歲,平均年齡(38.71±6.46)歲;病灶直徑為3.1~9.0cm,平均直徑(5.51±0.87)cm。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下一步分析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取仰臥位全麻后,常規鋪巾消毒于腹部正中線做入路口,充分暴露盆腔,仔細探查腹腔情況。根據患者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與數量,切除病灶后,常規縫合關腹,術后進行抗感染治療。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取膀胱結石位全麻后,于患者臍兩端以三孔法置入腹腔鏡與套管仔細探查盆腔與子宮肌瘤情況,并建立12 mmHg的二氧化碳氣腹。首先于子宮肌瘤周圍注射垂體后葉素,而后分離包膜剔除瘤體,采用電凝刀止血至病灶完全剔除,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后縫合包扎等處理,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手術前后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的CRP(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IL-8(白細胞介素-8)等炎癥因子水平以及SP(P物質)、COR(皮質醇)、NE(去甲腎上腺素)、DA(多巴胺)等應激指標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方法參照試劑盒說明書。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與CRP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NF-α、IL-6、IL-8與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應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中SP、COR、NE與DA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P、COR、NE與D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應激指標比較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發于30~50歲女性,其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且趨于年輕化發展[2]。開腹手術雖操作簡便,但切口過大、疼痛明顯、術后并發癥較多。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逐漸引起重視,手術視野清晰,創口較小,出血量較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是有生育需求患者的最佳選擇。研究發現,患者血清中的炎癥因子水平可影響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釋放,調節各組織代謝活性,同時參加免疫應答過程,因此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影響著機體的損傷程度[3]。COR、DA、NE等均是十分常見的應激激素指標,SP是傳遞疼痛的信號,其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應激程度,對于評價患者的整體康復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TNF-α、IL-6、IL-8與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SP、COR、NE與D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能明顯緩解術后的應激反應與炎癥反應,優于傳統開腹手術,有利于患者恢復。

猜你喜歡
開腹肌瘤腹腔鏡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3D腹腔鏡下肝切除術在治療肝臟腫瘤中的應用
海扶刀對比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效果
子宮肌瘤和懷孕可以共存嗎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米非司酮聯合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分析
腹腔鏡下肝切除術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腹腔鏡與開腹改良直腸前切除術治療成人重度直腸脫垂的對比研究
腹腔鏡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