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水城相宜的河道綜合整治及生態景觀建設

2021-01-14 20:38竹耄倫
四川水利 2021年1期
關鍵詞:水區河道河流

竹耄倫

(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四川 都江堰,611830)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崩献觾汕灏倌昵熬驮凇兜赖陆洝分薪沂玖顺鞘信c水的關系,即城市常常處在江河的下游,又是經濟、人文、思想的薈萃之地。這說明,如何做好城市與水這篇文章,自古以來就受到有識之士的關注。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對水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時代的治水工作中,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治水工作的成效要以人民滿意度作為評價標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保障人民對治水工作的滿意度,就是要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起點,這就意味著新時代治水工作不能再僅以防洪泄洪為總目標,而要充分考慮人民的生活、生產和精神文明需求。為此,要把打造人水城相宜的生活環境作為新的治水目標,重視自然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理念作為指導思想,以整治現有河道、建設生態景觀為手段,構建具有生態、美學、文化、經濟價值的城市水系公共空間。

1 城市河道治理現存的問題

1.1 對城市河道建設思想認知不充分

經濟發展帶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劇了人類的需求與自然資源承載力之間的矛盾。在中國源遠流長的“人定勝天”思想體系下,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常以解決現有問題、預防短期風險為主要目標,旨在通過工程手段改造自然,滿足短期內的發展需求。其結果就是等到上一輪的改造手段不再滿足現有的發展需求時,再采用新技術、新手段來進行改造,長此循環。造成這種非可持續的建設理念的關鍵因素就是規劃者過分相信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忽視了自然規律。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帶來城區面積的不斷擴張,加劇了原有工程手段對環境變化的應對負擔,無論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條件引起的環境變化超過了原有工程手段的承載力,人與自然的沖突便會立刻凸顯。而在運用新一輪的工程手段進行改造時,往往所付出的成本和面對的困難會遠大于上一輪,目前頻發的城市內澇、水體黑臭、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就是最好的例證。

1.2 人與自然關系脫節

在以“解決問題、防范風險”的建設理念下,工程建設常以經濟、實用為核心標準,帶來了許多潛在問題。傳統的城市河道治理僅從河流防洪排澇、排污等直觀功能上考慮,在治理施工過程中為了保障河道工程的穩定性常以澆混凝土護堤、磚砌、石砌護堤、預制混凝土塊結合植草護堤等方法進行建設,使河流完全人工化、渠道化。水泥襯底和護襯割裂了土壤與水體的關系,使水系與土壤、微生物環境相分離,地下、地表水的連通性被削弱,自然環境下的河流自凈能力消失[1]。此外,河流的硬化、渠化以及河岸護堤的不斷加高使人類自動放棄數百年來的親水環境,造成地面與水面相隔離,人與水的關系被斷絕。人工與自然的比例不協調的工程手段忽略了對環境和河岸生態的保護,也忽略了社會對河流生態景觀功能的需求。

1.3 河岸濱水區公共屬性不足

城市人口的劇增造成城市土地越發稀缺,這使得城區面積不斷外擴、河道面積不斷縮減。天然河道的公共屬性已然被人工護堤所隔絕,河岸成為了市民唯一得以靠近水流的途徑,即便如此,其公共屬性也難以得到保障。由于缺乏政府統一規劃,河岸濱水區產權不一,或歸于私人、或歸于公眾。這導致政府在對公共河岸進行建設時,往往因其空間分布上的不連續性而難以形成片區化、規?;?、標志化工程,只能簡單地將河岸空間設立為人行道。這樣的建設方式并不能充分發揮河岸濱水區的地理優勢,人類天生的親水性難以得到滿足,這無疑降低了市民的生活幸福度。

2 城市河道治理應該把握的原則

2.1 整體性原則

事實證明,以短期發展需求為目標的治理手段是非可持續的,要想讓城市河流長治久安,首先要將“人定勝天”的建設理念更改為“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規律,從流域角度出發治理城市河道,這就意味著不能再將城市河流看作是孤立的水文單元,而應該充分考慮其與上下游之間的聯系性、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性。這要求建設者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2 防災減災原則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思想體系下,進行城市河道治理的首要條件是以人為本,即保障市民對城市河流的功能需求、滿足市民對城市河流環境的預想。在這樣的原則下,城市河流治理要以生態宜居作為基準點,從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兩方面入手,增強對降水驅動力時空變異性的應對能力,減少人類活動對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負面影響。

2.3 多樣性原則

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模式下,城市河流治理方向要從解決人與自然突出矛盾轉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依托自然條件,打造城市特色。歷史遺留的河流硬化、景觀單調等問題[2]使得城市河流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河岸景觀缺乏美感、河流文化與城市水系特色更是無從談起。當今的城市評價體系不再僅僅以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為標準,城市特色也正成為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理城市河流需要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以生物多樣性、景觀空間和文化多樣性為目標建設生態景觀。

2.4 經濟性原則

當前城市河流水岸區域的建設仍以景觀建設為主,主要服務于市民的生活和精神文明需求。要使河岸景觀充分發揮效用,除了在規劃、建設時期要遵照多樣性原則外,還應在后期的使用和養護階段以發展環境友好型經濟作為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一方面,發展合理規范的水岸經濟可以反哺水岸公共區域設施修繕和養護;另一方面,水岸經濟的發展可以有效提升市民對水岸公共區域的參與度與認同感,而人流量的提升又反過來促進水岸經濟的發展,形成良好循環。但允許水岸生產、經營仍要以不損害自然資源承載力為前提,需要制定詳細、完備的經營規范。

3 人水城相宜的城市河道及生態景觀建設方案

3.1 提高城市河湖水面率,強調人水和諧

近年來逐漸流行的海綿城市概念為城市河道治理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這種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3-4]。已有研究表明,對于水面率較低或因擠占而減小的區域,合理提高河湖水面率可以顯著提升雨洪蓄滯能力[5-7]。因此,在城市河道治理過程中,應對歷史資料進行充分調研,按照城市內澇的發生頻次及程度劃分區域等級,對地勢低、蓄排能力差的區域進行集中整治,適當增大區域內河湖水面率,減緩內澇。此外,人文觀念的轉變也應與工程手段并行,“人定勝天”的觀念已不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不意味著一味滿足人類短期需求,而是應該秉持辯證、長遠的目光來進行建設。在城市內澇同樣多發的歐洲國家,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理性地認知到,地勢低的區域,在強降水作用力下,內澇是自然結果,因而他們以不影響生活安全和出行需求為目的,設置了多級步行區,允許在極端天氣下出現短時間雨水滯留。這樣的治理思路或許可以給予我國現行的治理方案一些啟發,即允許部分低洼區作為洪水蓄洪區,并將其納入城市景觀重要組成部分。

3.2 通主脈、保供給、建支脈,保障河道流動性與生態需水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打造水清、水美的城市河流環境,保障河水流動性是先決條件。對于存在河道堵塞的區域要及時對河道淤泥、各類垃圾雜物等進行清理,并加強保護,減緩、防止二次堵塞;對于豐、枯流量在時間尺度上的不均衡,可以修建、完善上下游各級水庫,對河道流量進行調蓄,降低洪峰流量、保障枯季河水流動性。同時加強對現有水體、水系的保護,輔以新修城市水系,建成“河—湖—濕地”交織的水網結構,提升水網密度?!耙鞍镀缴澈?,連山遠霧浮”。人類對美好山水的向往是天性使然,要讓城市河流美起來,還需要在水清的前提下,保障生態需水量,滿足河道、河岸中的生態群落發展需求,將其作為環境友好型的更高整治標準。

3.3 建設以人工濕地、生態河岸帶為主要形式的城市生態景觀

3.3.1 人工濕地景觀建設

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城市污水主要經過污水處理廠進行初步處理后再由尾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后排入河中。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濕地在污水廠尾水處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尾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人工濕地系統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基質,能夠起到對尾水中的磷、氮和大腸桿菌等污染物的良好處理效果[8-10]。同時,采用人工濕地系統進行尾水處理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污水廠對尾水處理的資金成本,通過對污水廠的達標尾水進行處理、再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相對于常規的物理、化學處理技術,具有投資運行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的特點。此外,人工濕地相較于其他尾水處理系統的獨特優勢在于其生態造景的能力,可以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市民滿意度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濕地在河道與城市污水尾水處理系統間“連通器”作用進行整體化景觀建設,以資源節約型發展模式實現城市水資源循環。

構建人工濕地自然景觀時,應在滿足尾水處理要求的工藝設計基礎上耦合串聯垂直潛流、水平潛流、表流等多級濕地,通過高程、植物、水體形成變化之美。應做好防滲、防堵塞設計,選用多種填料,選擇易于種植與存活的本地植物輔以定期植物殘體收割,以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增強系統的抗逆性[11],使系統長期穩定運行。構建人工濕地人文景觀時,注重打造亭臺樓閣、廊柱燈塔、銘牌雕塑等微景觀,并結合微景觀設計,構建濕地動物棲息地,以最大化發揮人工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11-12]。另外,人文景觀的設計還應該注重考慮寓意設計美感,如成都活水公園就在整體形態上仿生魚類,設計將府南河水提升進入魚嘴,經過濕地后排入河中[13],既實現了水體凈化,也構建了生態景觀公園,同時在設計形式上體現了寓教于樂的理念,值得借鑒。

3.3.2 河岸帶景觀建設

廣義的河岸帶是指水陸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帶,具體指河流水陸交界兩側的植物群落、動物、微生物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一般隨河流形態分布而延展。在前期的城市建設中,一味以工程手段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得河道、邊坡護岸被硬化,河道被水泥護欄圍擋,河岸帶失去了原有的生態、自然景觀功能,人類的親水需求也得不到滿足。為此,應該從多層級角度來改善現有局面,建設河岸帶生態景觀。

(1)設計親水性河岸空間。在年內流量較為穩定的河段可將河岸改造成復式斷面,建造近水平臺、廊道和下水階梯,拉近人與河水之間的距離。斷面的形狀可根據河段水位與路面基準面的具體情況而決定,如自然緩坡式、下沉廣場式、多級平臺式等。同時,在保障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修建入水平臺,進一步滿足人類對自然水體的向往。

除了設計人類主動親水的途徑外,還可以采取引水入陸的創新方式,在條件適宜的河段將水元素引入岸上,以靜態水景或動態噴泉的方式創造更為靈活的河岸景觀。

(2)綠化、美化邊坡護岸。為了降低河流沖刷對河岸的沖蝕破壞,使用工程澆筑的方式來改造河岸無可厚非,單純以這樣的簡單手段進行建設雖然延長了河岸的使用期限,但使得河道景觀過于單調、缺乏美感與設計感。為了滿足人對自然的向往,應當充分考慮河岸帶的生態、景觀效應,結合工程澆筑與土體、植物相結合,建造適合生物生長的仿自然狀態護坡,使護坡綠起來、美起來。要充分利用本土植物的優勢,體現城市特色與鄉土情懷,并在生態景觀中點綴人文景觀,體現景觀的多樣性。此外,還可以通過亮化工程增強河岸景觀的視覺效應,依托庭院燈等燈具布置,使水景設計和綠化設計相互協調、明暗相間,增強河岸的縱深感,烘托出河岸的幽靜與溫馨。在具體規劃中要根據河岸景觀設計的特征、風格、結合當地社會歷史背景及環境等因素來設計亮化工程,并將植物水岸生長的自然選擇規律融入其中,塑造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景觀。

3.4 依托城市生態景觀構建城市水系公共空間,引導濱水區經濟發展

城市濱水區是城市中與河流、湖泊、海洋相毗鄰的特定區域,它是城市生態與城市生活最為敏感的地區之一,具有自然、開放、方向性強等空間特點和公共活動多、功能復雜、歷史文化因素豐富等特征[14]。作為城市中最重要的開放空間,城市濱水區是形成城市景觀的重要地段,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因此,在城市濱水區的開發過程中,要在保護或改善濱水區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協調好開發商與公眾的利益,滿足濱水區整體空間環境的提高,引導濱水區經濟發展,延續濱水區歷史文化。針對城市濱水區現存的視線不通暢,景觀不統一、經濟發展多依靠工業企業、城市歷史文脈在翻新過程中失去傳承等問題[15-17],在社會經濟正從工業化轉向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濱水區改造需要改變原來的經濟結構,形成以商業辦公、文化娛樂、居住、觀光旅游等多種功能結合的綜合體[18-20],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在改造過程中充分做到“兩手發力”,即要充分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是從總體上講的,不能盲目絕對講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而是既要使市場在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p>

一是加強水利管理,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首先,建立健全涉水領域的相關制度,充分發揮政府主導水治理的宏觀謀劃和統籌指導的作用;其次,創新水利管理手段和方式,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教育等手段規范涉水社會行為,調節涉水利益關系,化解涉水社會矛盾;最后,提高水利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增強水利公共服務和產品的有效供給。

二是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要打造水經濟品牌,創造地區價值,推動經濟綠色化、生態化發展,將“水經濟”作為城市綠色發展的強大引擎,實現“以水引資,以資養水”。

為此,可以深入挖掘文化、民俗、經濟社會演進、城市發展、主河道變遷等史料,做足做活河道文章,激活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產業升級;完善親水設施,合理組織水上游覽線路,增加市民參與度,發展休閑娛樂、旅游經濟;合理配置基礎服務設施與游憩設施,提升濱水游憩空間環境品質,增強濱水游憩空間活力,構建以水系為重點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遵循“以水定產、以水興城”的發展思路,優化調整濱水游憩空間功能布局與產業結構,開發水上交通、水上旅游、水上運動等產業,推動濱水游憩空間涉水經濟發展。在這一點上,國內外的許多成功案例如武漢漢口江灘、南京秦淮河風光帶、上海外灘、波士頓的查爾斯頓海軍碼頭、加拿大格蘭威爾島等都可以提供改造經驗。

4 結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在打造人水城相宜的城市河道景觀時,要堅持廣大人民群眾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從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五大綜合治水理念入手,聚焦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強調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超大城市發展之路。

猜你喜歡
水區河道河流
關于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思考
生態修復理念在河道水體治理中的應用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區玩具
河道底泥脫水固化處理處置技術的研究
對共享城市濱水景觀的設計研究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當河流遇見海
城市濱水區規劃原則與設計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