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鵬扶搖:國學選人用人智慧》系列之二十五難任之重:玉碎與沉思

2021-01-14 15:21蔣青林
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李牧袁崇煥趙王

蔣青林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古以來,中國就不缺敢于擔當與勇于犧牲的仁人志士,越是在國家危難之際,越會涌現出一批代表性人物。在某些時段,由于特定人物的橫空出世,歷史進程甚至會發生相當程度的改變。然而,在很多時候,歷史并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以一己之力扶大廈之將傾,往往只是出現在浪漫主義幻想之中。事實上,組織到了需要依靠個人力量才能勉強維持,其命運實際上已難以持久。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是對暮氣日重的組織必將迎來玉石俱焚結局的生動描寫。對照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們應如何理解?其實,如果組織與個人理念一致,同心同德,共度時艱,那么扭轉乾坤是有可能的。而在真實歷史中,組織與個人之間常常存在分歧,組織掣肘個人,個人能力之強也難以補足組織制度之弱。結果,能力超強之人也難以挽救組織的沒落。翻閱那些沉積在歷史塵埃里的故事,常常讓我們掩卷深思。

先來看一下戰國后期時的趙國。在群雄爭霸、風起云涌之際,趙國一直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因“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強如秦國也不能將趙國怎么樣。趙孝成王即位之后,原先的一批重臣慢慢式微,趙奢已死,藺相如變成重病號,只剩下老將廉頗在苦苦支撐。秦國趁機攻打趙國,兩軍在長平對峙。趙軍屢吃敗仗,廉頗便采用防御戰術,固守不出。秦軍沒法制服廉頗,于是派出間諜,四處放風,說秦國只擔心趙國讓趙括當統帥。孝成王居然信以為真,讓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走馬上任之后,將廉頗原有做法大加改變,軍吏也換了一茬。秦國名將白起得知消息后,大為驚喜。他假裝敗走,然后偷偷截斷趙軍糧道,并將之切割包圍。趙軍沒有了吃的,軍心渙散,很快喪失了戰斗力。四十多天后,趙括親率精銳部隊拼死突圍,結果被射殺。數十萬大軍投降,結果全部被活埋。長平之戰,趙國前前后后損失了四十五萬人。戰敗對趙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讓人感覺到趙國末日差不多要來臨了。作個類比,好比家里頂梁柱倒了,只剩下老弱幼少,而且外面還有強人虎視眈眈,隨時會進來燒殺搶掠,那么這個家庭的未來在哪里呢?悲觀一點,可能只有任人宰割了。然而,趙國還有廉頗。面對燕軍趁火打劫,趙國只得再次任命廉頗抗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廉頗上任,將燕軍打得大敗。到了悼襄王時期,廉頗失去信任,逃到魏國大梁。后來,當趙軍三番五次不敵秦軍之后,趙王再次萌生了起用廉頗的念頭。然而,寵臣郭開又從中做了手腳,賄賂出使魏國的使者,讓他詆毀廉頗。此時廉頗仍念念不忘繼續為趙國出力,所以他特地表現了一番:一餐飯吃了一斗米,外加十斤肉,之后披甲騎馬。使者回去后,將相關情況都作了匯報,不過特意強調了一個細節:老將軍在不長的時間里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還是老了,于是放棄了原來的想法。廉頗后來去了楚國擔任將軍,也難有作為。廉頗始終懷想能再去指揮趙國士兵,可惜只是一廂情愿,最終他在楚國壽春落寞地死去。

廉頗之后,趙國的能人應首推李牧。李牧在雁門郡一帶防御匈奴,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他設置官吏,善待士兵,苦練內功,廣搜情報,積蓄力量。當匈奴來犯時,他讓軍隊退回堡壘固守,堅決不與對方硬剛。匈奴雖然搶奪了一些財物,但對趙國邊境的軍事力量沒有造成什么影響。后來,趙王認為李牧膽小,改換將領。替代者很勇猛,每次都與匈奴死磕,但回回都被對方胖揍,結果邊境失去安寧,耕作放牧也沒法繼續了。趙王只好再請李牧,李牧以病堅辭,直到趙王答應他提出的條件才去上任。李牧故技重演,一切又回到以前的狀態。幾年下來,士兵們覺得過意不去了:天天接受賞賜但不打仗,怎么也說不過去啊。李牧見時機成熟,就著手下一盤大棋。他挑選了一千多輛戰國,一萬多匹戰馬,五萬名驍勇戰士,十萬名優秀弓箭手,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一切準備就緒,李牧再次放出一顆大煙幕彈。他讓百姓隨意放牧,誘導匈奴來戰,隨后佯敗,任由匈奴掠走好幾千人。最后單于上鉤了,大軍進犯,結果十余萬匈奴騎兵被殺。此后十余年,匈奴不敢窺視趙國邊境。李牧由此一舉成名,成為趙國最為出色的將領。趙悼襄王元年,李牧攻下燕國的武遂和方城。之后李牧又率軍抗秦,在宜安、番吾兩次擊敗秦軍。但趙國為什么還是被秦所滅呢?其中重要原因是沒有了李牧。秦國派出其名將王翦進攻趙國,趙王也不示弱,讓李牧、司馬尚率軍對抗。王翦知道李牧不好對付,按照秦國的老套路,使出離間計。秦國用重金賄賂趙國寵臣郭開,唆使他向趙王說李牧等意圖謀反。趙王信以為真,改派趙蔥、顏聚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李牧得到消息后,驚訝不已,不愿離開工作崗位。趙王竟然將李牧抓了起來,直接處死。得知李牧已死,王翦再無顧慮,發動猛攻,并最終滅了趙國。趙王所作所為,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只是可惜了李牧,竭盡全力挽救趙國,沒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尸而還,卻倒在本國同胞手下。名將冤魂,千百年后仍在北方大地縈繞不散。

南宋末年,文天祥也高奏了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救亡圖存之歌。然而,文天祥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卻是通過殺身成仁才體現出來的。蒙古大軍擴張時期,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摧枯拉朽之勢。面對文弱的南宋朝廷,蒙古人估計奪取南宋應該是手到擒來之事。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南宋居然成為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最后軍事上勝利了,但也未能折服其堅硬的價值文化。南宋最后的守護者,當以文天祥為代表。面對氣勢洶洶的蒙古鐵騎,南宋朝廷一籌莫展。德祐初年,形勢愈發嚴峻,長江上游眼看保不住了?;实厶栒俑鞯亓α壳谕?,各方勢力猶豫不定,遲遲不見行動。文天祥看不下去了,拉起了一支萬人隊伍,準備保護皇帝免受蒙古軍隊的蹂躪。周邊之人聽說后,要么友善地勸阻,要么認為這位文先生可能是中邪了。文天祥卻是認真的,他說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皇上有難,竟然沒有一人前往,本人自不量力,但愿以身殉節。文天祥講出來的是理想,是常識,是大實話,許多人會有類似認知,但能付諸行動的就寥寥無幾了。文天祥看似書呆子的言行,卻像一根火柴,將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引爆了。一路上,不斷有人被感化,紛紛加入到勤王隊伍當中。從當時形勢來看,文天祥舍身取義的行動更像是飛蛾撲火的獻身之舉,注定是失敗式英雄的精神救贖。文天祥被元軍所俘,應是早已注定的結果。忽必烈是元朝當中最為理解漢文化的皇帝之一,認為如果能將文天祥為新朝所用,必將發揮出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忽必烈給予了文天祥足夠的尊重,也付出了最大限度的耐心。然而,忽必烈還是失望了,因為文天祥選擇了堅守,只有為舊主殉身才能完成其精神升華。忽必烈理解并尊重文天祥,同意其結束生命。文天祥之死,形成了特別的反諷:他可能并沒有被南宋大部分遺民所了解與敬重,卻在死敵那里得到深刻認識,并獲得了比較體面的告別方式。

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悲劇有可能重復。明朝末期,袁崇煥使出渾身解數,為朝廷鎮守遼地,使得清軍多年來難以西進。很遺憾,崇禎皇帝因對臣下忠貞不夠相信,中了清兵的離間計,竟然將袁崇煥肢解。

參見《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袁崇煥》,我們大致可以概括袁崇煥為人處世的幾個特點。首先是勇于擔責。袁崇煥是萬歷四十年的進士,一介文人,但對軍事情有獨鐘,希望有朝一日能為朝廷鎮守邊關。為此,他利用一切機會搜集邊塞情報,為將來一施身手積極準備。后來,他在兵部謀得職方主事的官職。當時,清軍正在謀劃入主關內,關外戰事頻繁。明軍在廣寧潰敗,山海關告急。袁崇煥聽到消息后,一個人就跑出去了,到關內外實地察看,兵部與家里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貋碇?,他詳細地匯報了調研情況,并承諾只要配備錢糧兵馬,他可以率軍守住山海關。朝廷也相信了他的話,派他去關外監軍。袁崇煥早期的行事風格大致如此,其實也是他一生的縮影:主動挑重擔,哪怕拼死也要一試。到崇禎即位之后,袁崇煥也有類似舉動。那時他已擔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面對皇帝詢問,袁崇煥說差不多用五年時間可以將遼地全部收復。其實,他對此并沒有太多把握,只是想盡力減輕皇上壓力而已。

其次是經世致用。袁崇煥既有雄心壯志,也是難得的將才。他具有超越常人的戰略眼光,提出修建寧遠城作為穩定遼地的重鎮。同期絕大多數人認為,明軍不可能守住那么遠,即使是負責筑城的祖大壽,也只是草草應付了事。袁崇煥接管之后,立即大規模興建,之后寧遠成為關外舉足輕重的城鎮。通過袁崇煥等人的努力經營,明朝恢復了兩百里的國土。與此同時,袁崇煥也積極與朝廷溝通,爭取得到理解與支持。他向崇禎說明遼東之事面臨的困難,希望戶部發放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提供人才、兵部選將調兵,而且后方應充分信任,不要掣肘與推諉?;实勐爮牧艘庖?,并好言撫慰。袁崇煥為了爭取外部支持,也是能屈能伸。明熹宗時期,魏忠賢把持朝政,且魏不喜歡崇煥。為了取得魏忠賢的支持,袁崇煥壓按本意,隨大流請求為魏建造生祠。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此外,袁崇煥傾向于便宜行事。在一封給崇禎的上書中,袁崇煥闡明了他經營遼東的基本策略: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時局有著清醒的認識,只能以時間換空間,慢慢消耗清兵的力量。為此,袁崇煥不得不因地制宜,小心翼翼與各方周旋。努爾哈赤(后來的清太祖)逝世后,袁崇煥派出使者,名為吊喪,實則試探??紤]到清兵要攻打朝鮮,明軍可趁機修筑城池和修復失地,于是袁崇煥同清議和,以換取一段難得的時機。在作出決定之前,袁崇煥沒有事先向朝廷請示。后來補上此項工作,卻未獲同意,但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在理,就一再堅持??赡茉鐭ú⑽匆庾R到,他已經給自己挖了深坑了。再加上斬殺毛文龍一事,他已走到了深淵邊沿。毛文龍名為鎮守遼西大將之一,但實際上沒有起到多少實際作用。不僅如此,毛文龍還胡作非為,犯下了欺君罔上、冒功侵餉等重大罪行。袁崇煥在數落了毛文龍十二項罪名之后,用尚方寶劍將其斬首。朝廷得知消息后,非常震驚,鑒于木已成舟,只得認可并好言安慰。

袁崇煥同皇帝之間的分歧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而且越來越大。崇煥認為自己時時處處都在為全局著想,自身并無私念,但皇上對他慢慢變得不放心,覺得他在背后隱藏著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最后,隨著清兵發動對北京的進攻,矛盾大爆發了。清軍進入龍井關與大安口,袁崇煥立即帶兵入關保衛京城。城內傳出各種流言,認為崇煥與清議和,兩者之間有勾結。清軍巧妙地利用了輿論,使出離間計,佯說與袁崇煥有秘密協定,泄露給被捕宦官,然后讓其逃脫。魏黨余孽趁機挑起事端,欲置袁崇煥、錢龍錫等于死地,為魏忠賢報仇。崇禎到底還是年輕,入了清軍圈套,在市中心將袁崇煥生生裂了。事后搜查袁崇煥家里,發現其沒有余財,天下人認為袁崇煥死得冤枉。更為嚴重的是,袁崇煥死后,明朝再也找不到有能力的鎮關人才。大明就這樣自毀長城,加速了自身滅亡。

當然,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勇于任重卻被壓垮的悲劇人物,廉頗/李牧、文天祥、袁崇煥等讓人印象深刻,留給后人無盡的思索。類似情況往往出現在朝代衰微時期:格局不再恢宏闊大,君主不再雄才大略,氣氛不再信任融洽。當然,人才任何時候都有,衰世也不例外。但在此時,他們想盡忠朝廷、鞠躬盡瘁與扶大廈之將傾,愈發變得艱難。最后的坍塌與倒斃,大致也在預料之中。然而,失敗的英雄終究還是英雄。他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在一定程度上或在局部營造出了難能可貴的欣欣向榮小氣候,給社會和百姓帶來了一些福祉,所有這些都不應被抹殺。而從長遠來看,廉頗/李牧、文天祥、袁崇煥等已化為某種文化符號與價值取向,成為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精神不死,希望之火就會或明或隱地熱烈燃燒。

猜你喜歡
李牧袁崇煥趙王
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
——首屆“趙王杯”全國小小說征文啟事
袁崇煥:夸下的???,用性命買單
掬一捧光陰,握一份當下
有些事不可以試探
趙王骨折
崇禎皇帝與袁崇煥之間的死結
《將相和》縮寫
擰瓶蓋的男生
袁崇煥的籍貫
袁崇煥之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