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爾文化,海爾轉型升級的靈魂

2021-01-14 05:10張雪峰袁文龍
醒獅國學 2021年1期
關鍵詞:張瑞敏海爾文化

張雪峰 袁文龍

編者按:海爾集團創立于1984年,從一家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至今,已經在全球擁有28個工業園、122個制造中心和24萬個銷售網絡,深入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對于如此巨大的跨越式發展,海爾集團原黨委副書記王安喜有著自己的看法。

專家簡介:王安喜,1968年入伍,1989年轉業,曾任海軍某部組織科科長。1998年4月任海爾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在海爾集團,王安喜成為分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專職副書記?!捌渖碚?,不令而行”,從部隊走出的王安喜,以他特有的軍人作風把控影響著海爾的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為海爾這個龐然大物武裝著思想。

記者:王書記您好,今天的研討會上,很多的企業都在強調一種“和”文化,您是怎么看待這種思潮的呢?

王安喜:“和”文化和海爾的一直提倡的“三心”原則是相通的?!昂汀蔽幕v了很多內容,但是,它內部精髓就是“和諧”。我想起季羨林大師講過的“和諧”,他講的三個“合一”,一個是“天人合一”,第二個是“人人合一”,第三個“個人合一”。第二個這方面很多企業都做到了,具體我就不重復了,海爾有什么東西呢?就是一創業就提出的的“三心”原則:熱心、誠心、知心。熱心,生活上關心員工;誠心,對員工心要誠;知心,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員工在想什么。在這個原則下,海爾怎么做的呢?我們的工會每個月開展職工懇談會,另外還有員工信箱等等多種網絡途徑幫助員工將想說的反饋給公司。

我記得剛到海爾去,先到的工廠,我是98年4月份到海爾去的,去的時候已經52歲了。到了工廠后,印象最深刻就是工會主席給我們介紹:我們這有一個年輕員工,身患絕癥,那時候剛剛20歲,還是個學生。張瑞敏作為廠的領導去看望她,問她:“你對企業有什么要求嗎?”她說只有一個要求:希望她去世以后,載著她尸體的靈車,從單位門口再過一下,讓她最后再看一眼單位的廠房,看一眼她的同事。張瑞敏跟我講的,在海爾這么多年,他最感動的事就是這個,這是對員工關心、愛護、照顧的結果。張瑞敏創業初期直到現在經常這樣講,要讓員工心里想著企業,企業始終心里要裝著員工。

那么再后來企業不斷發展呢,張瑞敏說,在海爾三十多年,他的體會就八個字:“企業即人,人即企業”。企業這個“企”字,上面一個人“人”,下面一個“止”字,如果沒有人,企業就停止不前了。在海爾有一個“三才”工程,一個是“木材”的“材”,第二個是“才干”的“干”,第三個是“財富”的“財”。員工到海爾來之后素質有高有低,但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影響和他個人的努力,“木材”得以加工成為“人才”,能獨當一面,再經過提升是什么呢?是“財富”的“財”,這就成為企業的寶貝了。到現在,我們說“人人都是小老板”。人即企業,成了老板之后他自己要做的工作就是辦這個企業,現在小微很多呀,人人都是企業家。張瑞敏有一年他講到,海爾員工大概3萬多,他說,以后海爾成功在什么地方呢?三萬個員工有三萬個張瑞敏, 人人都是張瑞敏。這就是海爾的“和”精神和“三心”原則。

講到這兒,我想起來我剛到海爾去,和張瑞敏有一些交談,張瑞敏給我講過一件事情。89年參加閱兵觀禮,在觀禮臺上,分管企業的領導袁寶華,問這些企業家說:“你們誰看過《資治通鑒》?”張瑞敏看看大家都不說話,就說,他看了,看了還不止看了一遍。袁寶華問他:“你看了以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話?對你企業有什么幫助?”張瑞敏回答,里邊講的最深刻的話,就是:“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德是才的統帥,那么才能是德的支持。我們海爾是怎么做的呢?就是八個字:“同心同德,獨當一面”。

這個剛才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我覺得海爾創業以來,對員工、對高中級管理人員素質不斷提出新要求,但是根本上呢,還是這八個字:“同心同德,獨當一面”。這是“和”在我們海爾體現的八個字。

記者:“同心同德,獨當一面”這八個字,讀出來的確是擲地有聲。也難怪海爾能一直制造出家電中的精品了。

王安喜:在海爾呢,我們一直是堅持把“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線,在生產過程中提出了很多要求,這還是歸根到了這個“誠”字上來,我們一直提“真誠到永遠”,從創業就提出。張瑞敏有一次答記者問:“海爾創業以來,成功靠什么呢?”“第一是質量,第二是質量,第三還是質量!”

海爾從00年以來開展“畫與話”的活動,讓所有的員工不斷結合實際來畫畫,畫一幅畫要寫上一句話,這句話代表你的理念。有一個員工畫那個質量的“質”字。這個畫,他把“質量”的“質”里面的“人”,讓它掉下來,放在下面,和其他部分分開放。他寫了一句什么話呢?“抓質量,不能忘掉人”。高質量的產品是由高素質的員工制造出來的,因此要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

說到這個,就想到了85年砸壞76臺不合格冰箱,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妒紫瘓绦泄佟纺莻€電影里砸冰箱的那個鏡頭,就是對當時海爾的一個真實的寫照。這個大鐵錘在09年3月27號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為國家文物,還給海爾發的證書。當時我們去送這個大鐵錘的時候,國家博物館的領導怎么評價的呢?他這樣說:“這個大鐵錘不會說話,但是它活生生地反應了,在當時那個年代,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家抓質量的歷史,為后來的企業、行業樹立了典范,是劃時代的文物?!?/p>

有一年,青島市包括駐軍,投票評“感動市民的十件事”,結果海爾砸冰箱的故事排在第一名。當時,青島市委宣傳部和電視臺還特地舉辦的活動,讓我和一位當時參與砸冰箱的老職工代表,我們兩個通過現場直播,解答為什么砸冰箱、砸冰箱帶給海爾的發展。以后再到海爾去的時候,看到文化展廳的那個大鐵錘,其實現在是一個復制品,原件在國家博物館。

記者:海爾砸冰箱的故事真的是耳熟能詳了。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為了產品質量,海爾真的是拼了。

王安喜:是的,不過說到拼,海爾也有自己的的拼文化。這個“拼”,可以看一下我寫的:“下定決心往前沖,要成功,先把風,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拼??!習總書記總是講,奮斗!從國家到企業單位,做得好就是奮斗出來的。剛才我看他們講的那個“崛”字,一個“山”,一個“尸”,底下一個“出”,“出”是兩個“山”。這讓我想起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狈^一座山,還有另一個山攔著你。

在海爾中心大樓里,從南門進去,一進大廳,你就能看到一個雕塑—鳳凰涅槃。它代表說海爾每天都是新的長征,要求大家不斷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直到鳳凰涅槃般的重生。拼??!我看到過一篇文章里講到,01年到臺州來的時候,那時候縫紉機廠有200多家,但是現在呢,不知道上哪去了。我想到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一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好多企業,比如說其他縫紉機廠,成了病樹,成了沉船,沉了。

杰克為什么發展起來了呢?拼,拼出來的,所以他們這些老員工都說,那些宣傳材料中展示說的,杰克能有今天,是阮氏三兄弟帶領大家拼出來的,奮斗出來的。

海爾再一個就是追求卓越,不斷地提出新的目標。有一年應該說發展不錯,下一步怎么干呢?海爾就在《海爾報》上提出問題?!逗枅蟆肥钱敃r我們報刊的名字,現在不用這個名字了,原來叫《海爾報》,現在叫《海爾人》。這份報紙大家都要報,員工都要參與報紙的編輯。

文章引用了陸游的一句詩作為大標題:“能追無盡景,始見不凡人”。我們的目標,當時要成為白電第一,現在已經是十幾年都排在世界第一了。那時候你離第一太遠了,先成為第三,你要達到這個目標,每一個員工都是不想等的。怎么達到這個目標呢?那么下一期報紙就提出《中庸》里的一句話:“致廣大而盡精微”,“致廣大”是指海爾創世界名牌的目標,怎么達到呢?“盡精微”就是要把細節做到位。要把細節做到位肯定有很多困難,對于困難怎么認識呢?再一期《海爾報》又引用了《尚書》里的話作為大標題“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忱則不艱”。就是你知道這個東西不困難,要做好的話困難很大。忱則不艱,“忱”是“滿腔熱忱”的“忱”,你只要用心去做,一切困難都能夠克服。用這個理念帶領員工,員工也知道企業關心他,愛護他,真的把他當做家人,我們大家就會不斷為企業發展拼搏,盡心盡力。

記者:今天的研討會主題是“企業文化”,對比海爾與杰克的話,您覺得兩家企業有什么共通之處嗎?

王安喜:第一個就是都重視黨建工作。剛才我看到了杰克的黨建展示,到目前,這些年我看的黨建展示屬于民營企業的,這是第二個。第一個是廣州立白集團,它是民營企業,它的文化展示面有一個板塊是黨建展示。杰克是整個展示面黨建的占幅還很大。比立白那個更集中,更有代表性,體現了整個黨建是一個系統抓著,這個更突出。

實際上海爾的黨建,創業這么多年以來,企業文化是靈魂,那么黨的建設呢?是政治靈魂。它引領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作為靈魂讓大家都能接受。

黨建在海爾實實在在地讓黨的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落地。84年到91年,名牌戰略階段,貫徹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引進了一波海爾電冰箱,當時創出了第一個冰箱品牌;多樣化戰略階段,貫徹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當時貸款買800畝地,建設海爾工業園,兼并了18個企業。這些被兼并企業長期虧損,面臨破產。被海爾兼并以后呢?三到五個月都能夠扭虧為盈。那么后來到國際化全球化戰略階段,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海爾的三步走:走出去,創名牌;走進去,產品獲得用戶的信任;再走上去,成為當地的世界名牌。那么最后,海爾全球化起來了。

十八大以來呢,貫徹中央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F在海爾組織把企業由大做小,化解為中小微。特別是十九大以來呢,我們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根本目標,海爾通過我們的產品。做到了更好,質量服務更好,給用戶帶來享受。

另外一個就是,這兩家公司的主要領導都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特別是都專門設立文化中心。杰克叫文化部,海爾叫文化中心。這個部長呢,海爾也是輪崗制度,三五年都要輪崗一次,但是唯一例外的是文化部長。我們當時那個文化部長,從到海爾一直干到退休。退休以后,又緊接著管文化中心的那個人,到現在十五六年了,還是一直在做?,F在這個文化中心做大了,原來就是出出報紙、報報新聞、寫點文章?,F在呢,把文化中心變成公司,一百多個人,把文化當成產業來做,這是一個共識。

海爾張瑞敏做到了什么程度呢?他叫我們幾個主管的領導,一個人給我們送來了一份,都看了以后才能印。張瑞敏有一年上黨校學習四個月,那么電子版發給張瑞敏,在中央黨??戳艘院?,最后他們才能印。你看,首席執行官連《海爾報》他都要看一下,有時候還要求返工。

我覺得,兩家公司在企業文化上都達到了文化自覺這個程度。企業里大家都能夠自覺按照企業領導布置的任務戰斗、落實。這讓我想起了德魯克這位管理大師說的話:“什么叫創新呢?創新不是電光火石、剎那間的靈感,它是系統的工作,而這些努力,即是企業上上下下,每個單位、每一個管理層級都算做一份子?!边@就是文化自覺帶來的效果。

要達到這個自覺,那么海爾是怎么做的?一個是繼承,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借鑒,這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借鑒外來人口的優秀成果;參與,讓所有的員工都來參與企業的建設;實踐,在實踐當中來檢驗這些理念,再提升,最后呢,這些理念轉化成基因,這樣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我們有一年對春聯,這一年的企業發展比較快,員工中有驕傲自滿情緒,怎么避免這個東西呢,文化中心做了一個對聯的橫批和上聯,在海爾報紙上登出來。橫批是“外王內圣”,本來儒家講的是“內圣外王”,我們把它顛倒過來,先“外王”然后“內圣”。那這個對聯怎么做的呢?上聯:“大資源大訂單稱雄國際大市場,爭用戶爭朝夕爭創世界大平臺”,這是集團的上聯。各個單位要對照集團的這個對聯,結合你單位實際,也要寫出一個下聯來。讓他們在寫的時候不是找一個博士搞定它就行了,而且讓每一個員工都來寫出一個,也就是說結合你自己的實際,對照著集團的對聯要怎么寫?那么到最后限時提交的那一天,如果有員工還沒交上,無論是機關辦公室還是下面的各個車間,門口都放一個桌子,放一個凳子,沒寫出來,要寫出來。寫出來之后直接刷卡,一刷卡呢,就知道了你寫出來的時間。寫不出來呢,耽誤了上班的時間就不好看了。

不是逼迫大家都來寫,而是“應該怎么辦?”這個問題,不能光領導想,所有員工都要想,想出一個思路來,那是員工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是文化自覺,通過員工都來做,都來參與,達到文化自覺的目的。這是我想說的文化自覺。

記者: 人人都要寫出一副對聯來,這樣看來,做一個海爾的普通員工也挺不容易的。員工不容易,企業也不容易,關于企業的發展歷程,你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嗎?

王安喜:都不容易!唉,我就想,干什么都不容易,干哪個企業都不容易。剛才講了三兄弟在東北補鞋。我也補過鞋,我是在連隊當兵時,他們去訓練去,我要求我們連部的司號員等等,輪流值班。值班干什么呢?買了一套補鞋的工具,誰在值班的時候,到各個單位、各個班里去看一下,有沒有需要補的鞋?大家都補鞋,我也補過,有時候一扎手,把手扎破,那疼一天,很費時啊。

三兄弟在東北那更苦啊,三個兄弟一塊住在棚子里多遭罪啊,但是他們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那么海爾呢,更苦。84年創業的時候,虧空147萬元,沒有一分錢的家底。那時候張瑞敏84年12月26號到了單位,去了以后呢,到那一看,一坐,辭職報告、員工的辭職信,幾十封辭職信。到春節了,人家都發年貨,張瑞敏說怎么辦呢?咱可沒錢,工資用貸款,但是這個你給員工發年貨不能貸款了啊。最后向一個大隊書記借的錢,他們是朋友,這個大隊書記也有企業,向他借款。當時書記就說:“老張,咱這個樣,你來借錢,我有一個條件,你得喝酒,平時你不喝酒,今天你得喝酒,喝了酒才能把錢借給你?!碑敃r好像開拖拉機過去的,借了錢,出了門到路上就吐了,因為他平時不喝酒。用這個(錢),每個員工發了五斤鯉魚,就算是年貨。

那時候窮到了什么程度呢?冬天啊,有窗戶,但是一看窗戶,光有洞沒玻璃,就一個窗戶框。窗戶門沒有了,干了什么呢?天冷,沒有暖氣,員工把窗戶拆掉,玻璃砸碎扔掉,把木頭拆吧拆吧點火了,就這個樣。

這個我覺得確實都不容易,我想起了汪國真有一首代表詩作,叫《山高路遠》。他后面有一句話:“如果遠方在呼喊我,我就走向遠方;如果大山在召喚我,我就走向大山。雙腳磨破,干脆再讓夕陽涂抹小路;雙手劃爛,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绷暯娇倳浻幸淮卧趪H會議上,引用了后邊這兩句:“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闭f真的,我們企業到現在著實都不容易,參加本次研討會的企業也一樣,都不容易,都不容易。

記者:或許是因為經歷夠了苦難,所以海爾才熱衷于慈善吧?

王安喜:是的?;貓笊鐣?,海爾在這方面一直有在努力,扶貧救災,特別是建希望小學。我們從1995年開始,每年300萬元投資,建10所希望小學。這幾年投資更大,每年建20所希望小學,到現在建了300多所希望小學。

回報社會,那么你建了之后,對你的回報呢?社會對你的評價呢?

我們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萊西市武備鎮海爾希望小學。他們有一年,這個校長作詞,征求老師意見作了首校歌。因為05年那一年海爾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海爾黨委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青島電視臺去采訪我們建設的海爾希望小學。他們去了,去的比較早,正好趕上了小孩們唱校歌,他們覺得這個校歌不錯,就錄下來了,當天晚上青島電視臺就放了。那么第二天了,海爾的午間新聞就放了。我印象比較深刻啊,這個歌詞怎么說的呢?“海爾的名字多么響亮,我們對海爾充滿希望。今天我們是海爾的幼苗,明天是祖國建設的棟梁。團結活潑、誠實勤奮,全面發展、天天向上,美麗的海爾,我們在你溫暖的懷抱中茁壯成長?!蹦憧?,這些小孩,現在知道他們上學的地方叫海爾,參加工作以后,他為什么能有今天呢?海爾在默默幫助他。我們把歌詞登在海爾報紙上,讓員工都知道這個歌詞,就是要大家積極的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編輯/徐? 展

猜你喜歡
張瑞敏海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張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學知識
海爾卡奧斯:時代面前,當仁不讓
誰遠誰近?
張瑞敏:2017,“人單合一”進入全球化應用元年,要遍地開花
海爾變革
張瑞敏:《致創客的一封信》
海爾:世界新標
張瑞敏:海爾要建生態圈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