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干旱脆弱性評價

2021-01-15 10:18賈元童崔驍勇劉月仙劉雅莉冉沁蔚王艷芬
生態學報 2020年24期
關鍵詞:貢獻度適應能力內蒙古自治區

賈元童,崔驍勇,劉月仙,劉雅莉,許 聰,李 通,冉沁蔚,王艷芬,*

1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丹學院, 北京 101408 2 中國-丹麥科研教育中心, 北京 101408 3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1408 4 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北京 101408

干旱源自長時間(一個季節或更長時間)內的降水不足,通常的干旱定義是相對于某些被認為是正常的長期平均狀況而談[1]。干旱的定義最早可追溯到1894年,美國學者Abbe[2]提出干旱為長期積累缺雨的結果。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報告指出,干旱導致地表水短缺和地下水位下降,農牧業生產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威脅糧食安全、農牧民生計以及干旱區的可持續發展[3]。即氣象干旱會引起農業干旱和水文干旱,進而影響人類生活和社會生產導致社會經濟干旱[4]。

干旱脆弱性是指自然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中的多個因素受到干旱擾動,從而影響人地耦合系統應對干旱的能力,對生態環境、居民生計和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5]。目前國內外關于干旱脆弱性的研究,在研究尺度上,有針對農戶尺度的干旱生計脆弱性研究,研究方法主要為構建指標體系[6],實地走訪獲得調查數據進行分析。也有在省市、國家和更大的區域尺度上,通過氣象數據、遙感數據和統計數據,進行農業脆弱性評價以及城市脆弱性評價的研究[7- 8]。脆弱性評價為在社會、經濟和環境層面確定干旱影響的根源提供了一個框架,有助于了解哪些區域易受影響,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減少脆弱性。通過將干旱脆弱性進行空間可視化,可以有效地為應對干旱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因此,干旱脆弱性評價是制定干旱減緩政策的首要環節,也是可持續發展評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9]。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義干旱指數(Aridity Index,AI)在 0.05—0.65 的區域為干旱區,干旱區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9.7%。AI為降水量(Precipitation,P)與年潛在蒸發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的比值。根據該標準,Hulme將全球劃分為北非、西南亞、中東亞、薩赫勒、非洲之角、南非、澳大利亞、美國西南和巴塔哥尼亞等九大干旱半干旱區[10]。其中,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東亞干旱半干旱區,本文選取其為研究地點。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受干旱影響的農作物面積為16.77萬hm2,其中受災嚴重的有10.63萬hm2,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市、通遼市、烏蘭察布市和赤峰市等地。受干旱影響的牧區有26.40萬hm2,主要分布在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10個盟市中66個縣的434萬人的生活和生產受到干旱影響,造成13萬人和235萬頭牲畜飲水困難[11]。在過去的20年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開展了草地恢復、退化地區禁牧和生態系統服務保護等多項環境工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12]。內蒙古自治區有55個民族,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自然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的協調雙贏,也有利于地區的和諧穩定和民族事業的發展。本文根據IPCC提出的脆弱性概念與分析框架,構建內蒙古自治區干旱脆弱性指標評價體系,探討了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干旱脆弱性強弱和主要貢獻因子,并針對性地提出減緩干旱脆弱性的對策建議,以期促進干旱區的可持續發展。

1 研究區域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國北方,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總面積118.3萬km2。內蒙古自治區地形狹長,由東北向西南呈對角線延伸(圖1),區域內有高原、丘陵、山地、沙漠、平原、湖泊和河流等地貌。氣候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由西南向東北增加,年太陽輻射由東南向西北減小。年平均降水量在50 mm至450 mm之間,呈現出強烈的從東北到西南遞減梯度[13]。

圖1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圖Fig.1 Administrative map of Inner Mongolia

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地區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土壤和熱量條件適宜,生產力高,有利于農牧業生產。西部地區炎熱干旱,降水和地表徑流少,并且沙漠、戈壁分布廣泛,缺水嚴重,土地質量差,生產力低下。內蒙古自治區草原面積8666.7萬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73.26%,占全國草地總面積的22%,居全國各省和自治區之首。內蒙古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科爾沁草原等天然草原面積遼闊,牧草種類繁多,草質優良,家畜喜歡吃的禾本科和豆科優質牧草占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除豐富的草原資源外,內蒙古自治區還是中國新發現礦產最多的省份。

2 研究方法

2.1 脆弱性的量化模型

根據IPCC提出的脆弱性概念與分析框架,脆弱性由暴露度、敏感度和適應能力三個維度組成。暴露度是系統遭受外部自然環境或社會政治壓力的程度,是外部壓力施加于系統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14]。干旱是研究區域的中心風險,因此選擇干旱作為暴露因子,可利用干旱指數等氣象指標來反映氣候的時間變化及其空間分布。敏感度是系統受擾動或壓力影響的程度,它是受到擾動前人類和環境耦合系統的固有特性。適應能力是系統應對實際或預期壓力的能力,受許多因素影響,包括教育、收入、技能、信息、基礎設施和管理實踐的能力等。根據脆弱性的概念及其三個維度,脆弱性是由兩個正向影響維度(暴露度和敏感度)和一個負向影響維度(適應能力)構成。因此,最脆弱的盟市的特點是干旱暴露程度高,對環境波動的敏感度高,并且適應能力低。脆弱性指數(Vulnerability Index,VI),通用定義為:VI=EI+SI-AI[15]。其中,EI(Exposure Index)為暴露度指數,SI(Sensitivity Index)為敏感度指數,AI(Adaptive Capacity Index)為適應能力指數。但是在本研究中,為了后續的指標貢獻度計算,需要保持所有指標的同向性。于是將適應能力指標進行了逆向標準化。因此本研究中使用的脆弱性計算公式為VI=EI+SI+AI。

2.2 構建指標體系

本文選擇了6個暴露度指標,7個敏感度指標和6個適應能力指標,用來反映各盟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生態環境狀況。數據主要來源于《內蒙古統計年鑒2017》[16]和《2016年內蒙古水資源公報》[17]。蒸散量數據提取自MODIS全球地表蒸散發產品(MOD16A2)2016年的月尺度數據,空間分辨率為1 km。降水量基于中國氣象數據網(https://data.cma.cn/)2016年的臺站降水數據,通過空間插值獲取。

在暴露度指標中(表1),干旱指數可以代表各盟市的干旱程度,它決定著氣候是否適合農作物生長和畜牧業發展。人口密度是一種人口分布的度量方法,等于常住人口數量除以盟市行政面積,用于反映人口作用于土地和水資源的壓力。草地面積、牲畜頭數和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可以反映居民生計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傆盟糠磻耸械木C合用水需求。

表1 干旱暴露度指標體系及權重

在敏感性指標中(表2),城鎮化率可以代表從傳統的以農業為主的農村社會向以第二、第三產業等非農業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步轉型的進程。第一產業GDP比例和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可以代表盟市對第一產業活動的依賴程度。自來水受益村數比例直接反映了農村人口生活用水對干旱的敏感度。人均GDP可以代表整個盟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代表居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農田有效灌溉率是指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設施配套,一般情況下能進行正常灌溉的農田面積占總農田面積的比率,可作為代表水利化程度和農業生產穩定性的指標[18]。

表2 干旱敏感度指標體系及權重

在適應能力指標中(表3),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比例代表了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完成程度,該比例越低的盟市,經濟發展狀況越好。公路網密度代表了盟市與市場和其他地方接觸的能力,公路網密度越高,更有利于農牧產品的運輸以及旅游業的發展。利用通信費和交通費在總支出中的占比代表通信水平,更高的通信水平意味著人們在干旱發生時有更多的途徑來獲得信息和幫助。教育水平反映了人口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較高的人通常有更好的經濟收入和更廣泛的獲取信息和其他類型資源的能力,使其面對干旱有足夠的風險管理策略。醫療水平是衡量地區向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程度的一項指標,該指標以盟市的總醫生人數除以1萬名居民來表示。人均儲蓄高的居民,在遭受干旱風險時,有更好的經濟能力用于應對生活和恢復生計。

表3 干旱適應能力指標體系及權重

除了基于暴露度—敏感度—適應能力模型的指標體系外,本文還將上述19個指標按照其影響干旱脆弱性的維度,分為生態與水資源因素(干旱指數、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草地面積、牲畜頭數、總用水量、自來水受益村數比例和農田有效灌溉率),社會因素(固定資產投資/GDP 、公路網密度、醫療水平和通信水平),金融與經濟因素(第一產業GDP比例、人均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儲蓄)和人口與人力因素(人口密度、城鎮化率、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和教育水平)這4個準則層。

2.3 數據標準化

首先將19個指標進行標準化,使其數值范圍都在0到1之間,以便比較各種變量[19]。根據式(1)和式(2):

對于與干旱脆弱性呈正相關的因子:

(1)

對于與干旱脆弱性呈負相關的因子:

(2)

式中,Xij為某一特定因子j在盟市i中的值,Xjmin、Xjmax分別為該因子在當年各盟市間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4 賦權方法

熵值法根據數據的離散度反映數據的信息熵,從而確定指標的權重。它不僅克服了隨機性假設的問題,而且有效地解決了多個指標變量之間的信息重疊問題,在許多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熵值法的具體計算步驟如下[20]:

(1)由于熵值法采用對數運算,標準化值不能直接計算。為了解決負數或0對運算的影響,標準化的數值轉化為:

(3)

(2)將各指標按相同尺度量化,計算第i個樣本占第j個指標指標的比例:

(4)

(3)計算指標信息熵:

(5)

(4)計算指標的差異系數:

gj=1-ej

(6)

(5)將差異系數歸一化,計算指標權重:

(7)

2.5 綜合指數計算和聚類分析

采用綜合指數法,根據得到的標準化值和權重計算各盟市的暴露度指數、敏感度指數和適應能力指數:

Vi=∑wjZij

(8)

利用脆弱性評價方程計算各盟市的干旱脆弱性:

VI=EI+SI+AI

(9)

使用SPSS軟件中的系統聚類分析法[21],對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干旱脆弱性進行分類。

2.6 指標相關性分析

運用SPSS軟件對各指標與干旱脆弱性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對于指標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變量采用Person相關分析方法,不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

2.7 因子貢獻度計算模型

脆弱性評價不僅要明確脆弱性的空間格局,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影響脆弱性的關鍵因素。識別出干旱脆弱性的主要貢獻因子,對提出降低脆弱性的策略和增強干旱適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依據因子貢獻度計算模型[22],分析導致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干旱脆弱性的主要貢獻因子:

(10)

Ur=∑Cj

(11)

式中,Cj表示第j項指標因素對脆弱性的貢獻度;Ur表示第r準則因素對脆弱性的貢獻度;Fj為單項指標因素對總目標的權重,Ij為單因子指標占脆弱性結果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Fj=wr×wj

(12)

式中,wr為第r準則層因素的權重;wj為第j項指標的權重;wr、wj分別按照上文數據標準化與指標權重確定方法計算。

3 結果

3.1 脆弱性分析

圖2 干旱脆弱性分布圖Fig.2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vulnerability 綠色代表干旱脆弱性等級為低,顏色從淺到深依次為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藍色代表干旱脆弱性等級為較低,即阿拉善盟;橙色代表干旱脆弱性等級為中等,顏色從淺到深分別是巴彥淖爾市和烏蘭察布市;紅色代表脆弱性等級為高,顏色從淺到深以此為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興安盟、赤峰市和通遼市

各盟市的干旱脆弱性指數及聚類結果分布如圖2所示。從脆弱性分布圖可以看出,脆弱性高的五個盟市均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脆弱性中等的盟市分布在中西部,脆弱性等級為較低的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邊的盟市。脆弱性最低的4個盟市分布在西部,與脆弱性高的盟市相比,這些盟市的草地面積、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牲畜頭數較低,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和第一產業GDP占總GDP的比例更低。

3.1.1暴露度

干旱暴露度最高的赤峰市和通遼市(圖3),干旱暴露度分別為0.197和0.195,兩個城市的地理位置相近,并都擁有很高的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牲畜頭數。緊隨其后干旱暴露度較高的呼倫貝爾市和錫林郭勒盟,干旱暴露度分別為0.171和0.161,這兩個盟市都擁有較大的草地面積。在干旱暴露度高的盟市中表現出數值較高的指標,都與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程度有關。在干旱暴露度中等的盟市中,烏海市的干旱暴露度為0.141,呼和浩特市的干旱暴露度為0.121,兩個城市分別作為重要的工業城市和自治區首府,擁有很高的人口密度。巴彥淖爾市擁有最高的總用水量,干旱暴露度為0.132,接近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干旱暴露度水平的平均值0.136。各盟市之間暴露度的標準差為0.037。

圖3 干旱暴露度分布圖Fig.3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exposure

3.1.2敏感度

干旱敏感度低的4個盟市是烏海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分別為0.014、0.050、0.074和0.083(圖4)。這4個盟市的共同特點是,第一產業GDP占比和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比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當面對干旱風險時,以工業為主要產業的經濟對水資源依賴度低,盟市整體經濟的敏感性低,更多居民的生計敏感性低。干旱敏感度較高的盟市中,自來水受益村數比例低,例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和錫林郭勒盟,敏感度分別為0.255、0.213和0.210。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干旱敏感度的平均值為0.153,各盟市之間敏感度的標準差為0.076,高于盟市之間干旱暴露度的標準差。

3.1.3適應能力

為了進行后續的因子貢獻度分析,前面對適應能力指標進行了逆向標準化,即適應能力指數低的盟市,實為適應能力高。其中,適應能力最高的盟市是呼和浩特市和烏海市,適應能力分別為0.063和0.064(圖5)。這兩個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低,人均儲蓄高,說明盟市的整體經濟發展較好。適應能力最低的盟市是烏蘭察布市和興安盟,適應能力指數分別為0.163和0.159。烏蘭察布市有著較低的教育水平、醫療水平和通信水平。興安盟有著最低的教育水平和人均儲蓄,和較高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干旱適應能力的平均值為0.110,各盟市之間敏感度的標準差為0.035,與盟市間干旱暴露度的標準差相近。

圖4 干旱敏感度分布圖Fig.4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sensitivity

圖5 干旱適應能力分布圖Fig.5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adaptive capacity

3.2 指標相關性分析

各指標與干旱脆弱性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圖6),第一產業GDP比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干旱脆弱性的相關性最強,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大于0.8。其次相關性較強的指標是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人均儲蓄和城鎮化率,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在0.7和0.8之間。城鎮化率、人均GDP、牲畜頭數和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干旱脆弱性的相關性也較為顯著,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均大于0.5。

圖6 各指標與干旱脆弱性的相關性Fig.6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indicator and drought vulnerability

3.3 因子貢獻度分析

3.3.1準則層因子貢獻度分析

除烏海市外,生態與水資源因素是各盟市共有的脆弱性主要貢獻因子(圖7)。在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錫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生態與水資源因素對干旱脆弱性的貢獻度分別為80.7%、81.8%、83.6%和90.4%,均超過80%。在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除了生態與水資源因素外,干旱的主要貢獻因素還有人口與人力因素,二者的的貢獻度分別為43.7%和42.7%。包頭市的生態與水資源因素的貢獻度為53.4%,人口因素的貢獻度為30.1%,較顯著的低于生態與水資源因素的貢獻度。在烏蘭察布市、興安盟、巴彥淖爾市、通遼市和赤峰市,生態與水資源因素對干旱脆弱性的貢獻度分別為52.9%、58.0%、60.6%、69.3%和72.1%,均超過50%。其次,這些盟市的干旱脆弱性還受地方經濟水平和收入這些金融經濟因素的影響。烏海市的干旱脆弱性主要受人口與人力因素的影響,貢獻度高達85.1%。社會因素對內蒙古自治區干旱脆弱性的影響最低,在各盟市的貢獻值均未超過10%。其中,社會因素對干旱脆弱性貢獻最高的是包頭市,為9.9%,最低的是呼倫貝爾市和阿拉善盟,分別為2.5%和2.4%。

圖7 各準則層對干旱脆弱性的貢獻度Fig.7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criterion layer to drought vulnerability

3.3.2指標層因子貢獻度分析

在各盟市的指標層中,選取3—5個貢獻度明顯高于其他指標的因子。從被選取的因子來看,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草地面積和牲畜頭數被選取的次數最多(圖8),在8個盟市中均為主要的指標層貢獻因子??傆盟亢妥詠硭芤娲鍞嫡急纫苍谳^多的盟市中成為主要貢獻因子。其中,總用水量對巴彥淖爾市的貢獻度達到33.0%,從各盟市的用水量分布圖(圖9)可以看到,巴彥淖爾市的第一產業用水量占比居內蒙古自治區首位,高達95.3%。在興安盟、烏蘭察布市和巴彥淖爾市這三個經濟較為落后的盟市,第一產業GDP占比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為了較為主要的貢獻因子。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和主要的工業城市包頭市、烏海市,高人口密度成為了干旱脆弱性的主要貢獻因子,貢獻度分別占38.4%、26.4%和83.4%。

圖8 各指標對干旱脆弱性的貢獻度Fig.8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indicator to drought vulnerability

圖9 各盟市用水量分布圖Fig.9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use for each city

4 討論

4.1 干旱脆弱性的空間格局

脆弱性等級為高的盟市全部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面積占內蒙古總面積的56.11%。脆弱性等級為中等、較低和低的盟市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中西部,面積分別占內蒙古自治區的10.12%、22.59%和11.18%。脆弱性指數最高的三個盟市通遼市、赤峰市和興安盟集中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南部,脆弱性指數最低的四個城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集中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研究結果與Liu等[23]對內蒙古干旱脆弱性的研究結果不同。由于Liu等的研究只在適應能力方面關注了人類活動的作用,在暴露度和敏感度方面選取的均為自然和氣候方面的指標。該研究用標準化降水指數(SPI)代表暴露度指標,在敏感度指標中選取了降水變異系數、溫度變異系數、海拔和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變異系數,得到了東部脆弱性低于中部脆弱性的空間格局。而本研究在敏感度指標中選取了較多的經濟社會層面指標,如城鎮化率、第一產業GDP比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研究旨在為制定針對干旱脆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4.2 指標與干旱脆弱性的相關性

通過對各指標和干旱脆弱性的相關性分析發現,與干旱脆弱性顯著相關的因子,都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生計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度相關。喻忠磊等[24]對關中城市地區干旱脆弱性評價的結果也表明,最脆弱的地區是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其次是城市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相關性結果表明,干旱區的產業結構對干旱脆弱性有著重大的影響。第一產業占比大的地區,居民生計和經濟發展受到氣候和自然資源的約束限制,環境因子的波動會對其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并且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人口素質的低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從農牧業中獲得的收入也較低,在滿足正常生活需求之余,沒有更多的積蓄和其他生計替代方式去抵御未知的、突發的和極端的干旱災害。

4.3 指標的因子貢獻度討論

從表4可以看出,對烏海市的干旱脆弱性貢獻度最大的是人口因素,烏海市的人口密度為335人/km2,遠遠高于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人口密度排名第二的呼和浩特市(140人/km2)。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及價值,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人口問題是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性、長期性和全局性問題,務必要最大限度地達到人口長期均衡的狀態。人口密度造成了烏海市的高生活用水需求(圖9),烏海市的生活用水占總用水量的比例是15.2%,居全自治區首位。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的干旱脆弱性類型為生態與水資源和人口與人力資源共同主導型,結合脆弱性等級分類可以發現,這些盟市的干旱脆弱性屬于低水平。干旱脆弱性受生態與水資源因素主導的盟市和同時還受金融經濟因素主導的盟市,脆弱性處于中等和高等的占大多數。例如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這些盟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低,又對自然資源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干旱脆弱性高。此類盟市在依靠自然資源發展經濟和帶來生計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其的合理建設和保護利用。王鶯等[25]對中國北方地區農業干旱脆弱性評價的結果顯示,內蒙古農業的主導因素是水資源、農業經濟和防旱抗旱能力脆弱性,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26]?!?/p>

表4 各盟市按干旱脆弱性主導類型分類

4.4 降低干旱脆弱性的對策建議

在生態與水資源因素對干旱脆弱性貢獻度高的盟市中,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地方規章制度,合理保護、建設和利用草原,優化草畜結構,并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草地資源保護,實現干旱區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草地資源一樣,水資源也是一種不可代替的自然資源,尤其是在干旱區匱乏的自然資源。內蒙古自治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是其社會、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應大力開展針對水資源現狀、時空分布、產業結構和供需平衡關系的研究,合理開發、利用和配置水資源,增強自治區抵御干旱風險的能力[27]。在農作物播種面積較大的盟市應發展節水農業,高效利用現有水資源,采用及推廣節水灌溉方式,例如雨水匯集利用技術和滴灌技術等,提高農田有效灌溉率,從而提高干旱區農業產量,并在開展灌溉過程中需注意對地下水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28]。

在草地面積遼闊且現階段主要依靠第一產業發展的經濟的盟市中,可嘗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和改善包括交通在內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農牧民的生計方式可由單純依靠自然資源向從事服務性經營活動轉變,實現牧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把牧民增收同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戰略相結合,增強他們面對干旱風險時的適應能力。同時,在草原旅游的開發建設實踐中,要注意合理規劃,避免過度開發、隨意建設和游人過度踩踏等加劇草原退化的行為。生活污水和固體垃圾也要合理排放丟棄,避免引起地表水污染和視覺污染等新的環境問題。

在呼倫貝爾市和錫林郭勒盟兩個草原遼闊的盟市,自來水受益村數不足50%。用水便捷與安全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和面對干旱風險時的社會敏感度。應結合當地實際及發展需求,加強農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設,政府參與補償成本,綜合水質條件及人口數量等進行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建設安全用水工程,滿足農村居民的安全用水需求,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9]。

在高人口密度的盟市,應采取一系列的生活節水措施,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居民的節約用水意識,開發并應用節水器具,在家庭范圍和社區范圍內實現循環用水。合理規劃城市,避免人口的過度集中分布。這些人口密度大的盟市同時也是以工業為經濟支柱產業,政府應積極主導推動耗能大的產業轉型,發展節水型工業,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強污水排放監管,提高單位水量工業產值和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

居民的教育水平對其職業選擇、生計能力和策略有著重要的影響,教育水平高的人在面臨干旱風險時有著更強的適應能力。通過全面落實義務教育,保障居民的基礎科學文化素養,加大教育資金投入,鼓勵更多人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提高人口素質。積極實施人才引進政策,擴大盟市發展人才儲備隊伍,推動干旱區的經濟發展[30]。同時也要注重對干旱區農牧民勞動技能的培訓,幫助他們更好的從事農牧業并提高應對干旱擾動的能力。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有助于農戶從事除體力勞動之外的其他二、三產業活動,增加農戶的收入,實現生計的多樣化與可持續性。這些可以通過職業教育、技校培訓以及農業技術講座等實現。在由人均儲蓄低導致干旱適應能力差的盟市,例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烏蘭察布市等地區,需要提高信貸服務,通過培育創新符合當地居民生產經營的信貸產品,在信貸期限、信貸周期以及資金供給配額等多方面與實際需求相符合,幫助他們進行資金周轉,改善生計[31]。

5 結論

(1)由干旱脆弱性指數和空間分布圖可以看出,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的干旱脆弱性在整體上呈現西部低,東部高的分布。

(2)在選取的指標中,與干旱脆弱性相關性強的前三位指標是第一產業GDP比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均為經濟社會層面的指標。

(3)對烏海市干旱脆弱性貢獻度最大的指標層為人口與人力因素,人口與人力因素和生態與水資源因素對首府呼和浩特市干旱脆弱性的貢獻度較為一致。其他盟市中,干旱脆弱性貢獻度最大的指標層均為生態與水資源因素。

基于上述結論,減緩內蒙古自治區干旱脆弱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應加強草原保護建設和管理,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合理規劃盟市建設,減少人口的集中分布并完善基礎設施服務,降低干旱暴露度。其次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更多的非農牧就業崗位,降低居民生計和地方經濟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度,從而降低干旱敏感度。同時應提高教育水平,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完善金融服務和醫療服務,增強干旱區居民生計的適應能力,促進干旱區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貢獻度適應能力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全區統戰部長會議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探索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充分把握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基于貢獻度排序的腎透明細胞癌串擾通路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室內樂比賽成功舉辦
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征歌評選終評
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民增收貢獻度研究——南疆三地州例證
武器裝備體系能力貢獻度的解析與度量方法
沙漠里的精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