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瑾詩詞的倫理解讀

2021-01-16 16:12王友良康萃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秋瑾婦女詩詞

王友良,康萃

(湖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秋瑾(1875—1907),初名閨瑾,字競雄,號旦吾,別署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秋瑾出生于世代官宦的書香門第,幼年在塾師有“過目成誦”之譽,加之秉性聰慧,十幾歲即能吟詠,“偶成小詩,清麗可誦”[1]117。1896年,在隨父宦居湖南湘潭期間,經曾國藩長孫曾廣鈞介紹,20歲的秋瑾被許配給湘鄉荷葉富商王黻承的次子王子芳為妻,后跟隨丈夫北上進京。在新思想、新文化以及一批具有維新思想的先進人士的影響下,秋瑾的思想逐漸發生變化,視野也日漸開闊起來。1904年,秋瑾典質簪珥,離家別子,只身東渡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她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結交革命好友,組織了婦女團體“共愛會”,加入了光復會和同盟會,后被推為浙江分會主盟人和評議部議員。1906年,秋瑾回國后,先在湖州南潯鎮潯溪女學任教,后奔赴上海進行革命活動,并開始籌創《中國女報》,開展民主革命與婦女解放運動。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人組建光復軍起義,徐錫麟不幸殉國,秋瑾為了保存浙江數千義軍的革命實力,從容被捕。1907年7月,秋瑾英勇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年僅33歲。

秋瑾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又是一位杰出的近代女詩人,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生活于文化轉型時期的秋瑾,以舊時代最后一位女文學家和新時代第一位女文學家的姿態,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詩詞的成就與她短暫但輝煌的人生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她將對時境的悲憤、對國家堅貞不渝的愛和對理想的追求都融入到了文學作品中,既柔情旖旎又豪邁凌厲。她詩詞中的豪氣、奔放、激進繼承了東坡、稼軒之文風,猶如公孫大娘舞劍,光芒奪目,不可迫視。

在近代女性作家中,秋瑾的詩詞屬于產量較多的,但由于尋求救國之道,為革命事業奔跑,其詩詞流失者甚。她留下來的詩詞雖然僅100來首,但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與推崇。自1907年秋瑾犧牲后,學界對秋瑾詩詞的研究一直綿延至今,涌現出眾多成績斐然的學術成果。如秋瑾之女王燦芝所編的《秋瑾女俠遺稿》(上海中華書局,1929),就輯錄了秋瑾詩篇一百一十一首、詞三十八闕、歌三首、斷句十一句、雜文八篇、譯文一篇,它是了解和研究秋瑾不可或缺的史料。又如郭延禮的《秋瑾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和夏曉紅的《金天翮 呂碧城 秋瑾 何震(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兩本書也收集了秋瑾的詩詞作品,且根據體裁對秋瑾的作品進行了劃分與系統考察。這兩本書內容豐富、色彩鮮明,是了解秋瑾的思想發展和文學創作全貌的重要選本。此外,還有不少學者將秋瑾的詩文與其思想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這方面主要以沈祖安的《拼將頭顱換凱歌——從秋瑾詩文看她的革命思想》(《杭州大學學報》,1979)、劉紅星的《從作品中解讀秋瑾婦女解放思想的最高層次——追求自由》(《時代文學》,2008)和龍文祥的《從秋瑾詩文看其婦女解放思想》(《安慶師范學院學報》,1999)為代表。依據秋瑾的革命詩篇探尋其革命思想的成因,解析其婦女解放思想形成的根源,是秋瑾詩詞研究的重要理論成果。秋瑾的詩詞物象硬朗,內涵深厚,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筆者出于對秋瑾的崇敬與對其文學作品的喜愛,以倫理學視角介入其詩詞作品,感悟那個時代的風云激蕩與革命先烈的萬丈豪情。

一、凸顯家國情懷的政治倫理底蘊

一個民族之所以成為民族,在于她自身所擁有的精神特質。家國同構、天下一家構成了中國傳統政治倫理理念的核心,個體與國家的“倫理同一性”將作為個體的“人”與作為實體而存在的“國家”之間所內蘊的“倫理精神”關聯起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觀念中,捍衛自己的民族,將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品質。置身于政治倫理的視野中,愛國是指公民基于對國家的政治認同,志愿維護并服務于國家利益,在國家危難時愿意犧牲個人生活甚至生命的一種忠誠,秋瑾就是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個理念。在秋瑾的詩詞作品中,絕大多數作品充滿著濃烈的愛國情感,成為她當時宣傳革命的一種武器。她將愛國激情落實在行動上,將革命與文學真正地結合在一起,以實際的革命行動激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早在中法戰爭之際,秋瑾就曾目睹外國列強對我中華兒女的霸凌,到庚子事變后,秋瑾對帝國主義和清朝政府的憎恨以及對祖國的擔憂比以前更強烈了。為了尋求治國之道,秋瑾孑身航海,東渡日本留學,重興“共愛會”、登臺演講、創辦《白話》報,傳播革命理念,直至1907年不幸被捕犧牲,這一時期是秋瑾政治熱情、革命激情最高漲的時期,此時的秋瑾是一位具有真摯情感的愛國主義者,是一名堅強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戰士,為了革命,不惜“盧梭文筆波蘭血,拼將頭顱換凱歌”。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她這一階段的作品可以說是篇篇都是革命者獻身革命的錚錚誓言,表現著她與反動勢力勢不兩立的堅強意志以及獻身革命而至死不渝的忠貞精神。

秋瑾赴日留學期間,日本正值明治時代,其富國強兵、文明興化,已經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霸權道路。與此同時,隔海相望的滿清政府卻是內憂外患,國內百姓民不聊生,國外更有列強虎視眈眈。在這種國情下,秋瑾悲憤不已,寫下了很多愛國詩篇,詩詞中頻繁出現“軒轅”“憂國”“破碎江山”“祖國沉淪”等詞。如《感時》中所寫:

煉石無方乞女媧,白駒過隙感韶華。瓜分慘禍依眉睫,呼告徒勞費齒牙。祖國陸沉人有責,天涯飄泊我無家。一腔熱血愁回首,腸斷難為五月花。[2]130

這首詩創作于1904至1905年間,此時秋瑾僑居日本。當時的日本和俄國為了瓜分中國,爭奪地盤,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了戰爭。腐朽的清政府無恥地宣布“中立”,放棄東北領土的主權。秋瑾雖然飄泊異國,卻時刻關懷著祖國的命運,她借“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來發出對祖國危亡的感嘆,只恨空有雄心壯志卻又救國無術,想呼喚民眾,但應者寥寥,到最后不免發出“一腔熱血愁回首,腸斷難為五月花”的哀傷。此詩乃感傷時事而作,雖國已蒙難,內心充滿憂慮,但通篇讀下來,仍能感受到到詩人堅定的愛國壯志與積極昂揚的斗志。又如《感憤》:

莽莽神州嘆陸沉,救時無計愧偷生。摶沙有愿興亡楚,博浪無椎擊暴秦。國破方知人種賤,義高不礙客囊貧。經營恨未酬同志,把劍悲歌涕淚橫。[2]148

光緒三十三年(1907),秋瑾面對革命失利的局面和嚴峻的斗爭形勢,心情極其沉重,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詩人感嘆中原大地浩瀚無涯,但如今卻面臨著國土沉淪的境遇,她急于救國卻無力回天。頷聯引用“摶沙興楚”“博浪擊秦”的典故表明自己興復中華的愿望與救國無術的遺憾。國家沉淪,國民備受欺凌,革命同志以匡時救國為己任,出生入死,義無反顧。只是反清救國事業困難重重,斗爭到現在也沒有好消息報告給同志們,讓人不禁把劍悲歌,涕淚縱橫。全詩直白自然,以變化有序的情感節奏將秋瑾無畏的膽略和力挽乾坤、收復國土、獻身革命的愛國情感蘊于古典嚴謹的律詩中。

秋瑾的詩詞極具浪漫主義風格,流宕著濃烈的慷慨激昂之氣,它們與滿腔愛國之情交融一體,成為那個時代特有的一抹亮色。如《鷓鴣天》所寫: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2]184

這首詞作于1905年,當時的滿清政府已岌岌可危,秋瑾有感于當時時政,寫下此詞。開篇道明自己的出國原因及理想,表現了秋瑾積極尋求革命同志,不惜以身殉國的英雄氣概。龍泉寶劍夜夜鳴叫,更是展示出一位愛國女英雄熱血沸騰的感情與報國之志。這一情懷在其它詩詞中也有體現。如:

萬里乘風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2]132

此詩作于1905年秋瑾第二次離日歸國途中。見到日俄兩國爭占我國領土,秋瑾內心極其悲憤,全詩所寫,皆飽含著詩人關心祖國,力圖以行動來拯救民族危亡的愛國熱情?!叭炭础薄翱鲜埂薄捌磳ⅰ薄绊毎选钡仍~充分表現了詩人不惜犧牲生命,用鮮血來力挽乾坤的崇高志向,讓人不禁聯想到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她不畏犧牲的豪情壯志較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義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

1905年,日本頒布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陳天華蹈海殉國,秋瑾憤然回國?;貒蟮那镨獙⒏锩鳛樽约旱氖姑c擔當,她的詩詞也更加雄健磅礴,充滿著戰斗性與鼓舞性?!安粦殖鹑藲庋娓?,頻頃赤血救同胞,誨人思潮燦花舌,化作錢塘十丈濤?!脤⑹f頭顱血,一洗腥膻祖國塵?!盵2]139在這首詩中,秋瑾以欽敬的心情對蔣鹿珊的革命精神與英雄氣概進行了贊美,同時又宣告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反清起義勢在必行。自維新變法后,不少人受到了西方科學民主以及民權思想的影響,國內革命形勢蓬勃發展。他們雖來自不同階級,派別不一,但革命、起義等活動在全國各地都朝著共同的民族使命而展開。民族的深重災難使秋瑾有著深沉的社會責任感,她將對革命理想的熱切追求與獻身祖國的愛國激情融入詩詞中,以磅礴雄壯的氣勢、高昂悲壯的基調,表現著革命志士不屈不饒的戰斗豪情與力挽狂瀾的偉大氣魄。

二、展現豪俠英雄的社會倫理品格

依據宋希仁先生的看法,“社會倫理”是以社會倫理關系為研究對象,以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為核心,以人的自由為目的的關于社會和諧秩序及其實現條件的社會公正的理論[3]。近代中國,面臨國破家亡的境遇,不少英雄志士挺身而出,意在構建拯救時弊的社會倫理思想體系。先秦時期,諸侯割據,列強爭霸,武力成為統治階級鞏固權力的重要手段,“尚武”成為當時社會倫理價值的主流,也由此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俠文化。禮崩樂壞的環境對原有的社會秩序、社會階級的沖擊,使得原有軍隊中的世襲武士流散各地,成為最初的“游俠”。他們主張平等,反對侵略戰爭,為社會正義而戰。在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中,“俠”不像“士”階層那樣處于中心位置,他們通常游離于社會邊緣,而其存在與作為,常暗示著正統統治的無力與失序。因此,春秋至兩漢時期游俠興起,但隨著君主專制的加強又逐漸消散,直到晚清民族危亡之際,游俠思想又得以復興。別林斯基說,詩人比任何人都更應該是自己時代的產兒。秋瑾以凌厲豪邁的筆風,在詩詞中塑造了一個個英勇無畏的豪俠形象,展現著她在激昂動蕩時代里的仗劍俠義情懷。

秋瑾自幼追隨舅父和表哥學習劍法、拳術與騎馬,且十分熱愛閱讀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尤其是戚繼光、鄭成功等民族英雄的書籍。所以,在她心中從小就埋下了反抗尚武、重俠重義的種子。進京后,看到八國聯軍的野蠻行徑和封建地主階級的軟弱無能,秋瑾義憤填膺,將自己的滿腔熱血融入作品中,“革命”“尚武”成為她這一時期的詩詞主題。閱讀秋瑾的作品,能直觀地感受到她那欲化身刀劍奮勇殺敵的豪俠精神。如《劍歌》:

若耶之水赤廑鐵,鑄出霜鋒凜冰雪。歐冶爐中造化工,應與世間凡劍別。夜夜靈光射斗牛,英風豪氣動諸侯。也曾渴飲樓蘭血,幾度功銘上將樓。何期一旦落君手?右手把劍左把酒。酒酣耳熱起舞時,夭矯如見龍蛇走??弦蚱蛎紫蚝??誰識英雄困道途?名刺懷中半磨滅,長歌居處食無魚。熱腸古道宜多毀,英雄末路徒爾爾。走遍天涯知者稀,手持長劍為知己。歸來寂寞閉重軒,燈下摩挲認血痕。君不見孟嘗門下三千客,彈鋏由來解報恩![2]61

此詩創作于秋瑾居京時期,是她前期作品中思想性較高的一篇。詩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闡述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發出救國無術的感慨。詩歌前四句通過名水、名鐵、名爐講述寶劍的非凡,后半部分以寶劍為寄托、知己,表達自己的偉大理想與遠大志向。在詩詞中經過千百年文人的刻畫,刀劍已成為俠客們建立功勛的寄托與高尚品質的象征。俠之大者,以追求道德行為和倫理精神上的正義為宗旨。秋瑾詩詞中的刀劍意象常代表其偉大的革命斗志與革命精神。在當時的社會,秋瑾清醒地看到了民主革命的萌芽,其詩句中常體現出自己的政治傾向:主張民主革命。

“除卻干將與莫邪,世界伊誰開黑暗,斬盡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職。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盵2]63“主人贈我金錯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鐵主義當今日,百萬頭顱等一毛。沐日浴月百寶光,輕生七尺何昂藏?誓將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賴武裝?!瓕毜秱b骨孰與儔?平生了了舊恩仇。莫嫌尺鐵非英物,救國奇功來爾收?!盵2]67“干將”和“莫邪”是寶劍的代名詞,秋瑾希望借助寶刀劈開黑暗的籠罩,澄清神州。秋瑾所提倡的拯救祖國,不是口頭與精神的反抗,而是要付出實踐的“赤鐵主義”。

刀劍作為俠客們的標配,不僅是因為其外在的威力,更是因為它所代表的掌握命運、實現人生理想的精神依托。秋瑾通過“刀”“劍”等物的構想,抒發內心的英雄豪氣,在詩詞中多次引“太阿”“巨闋”“湛盧”“干將”“莫邪”等名劍的典故,幻想自己化身豪俠,執寶劍、立戰功,重建巍巍中華之雄姿,再現泱泱大國的壯麗。對俠義精神的推崇與身為中華兒女的民族使命感,使她堅信寶刀出匣終將斬破混沌,迎來光明。如《日本鈴木文學士寶刀歌》:

寶刀如雪光如電,精鐵熔成經百煉。出匣鏗然怒欲飛,夜深疑共蛟龍戰。入手風雷繞腕生,眩睛射面色營營。山中猛虎聞應遁,海上長鯨見亦驚?!袈勎覈ノ?,叱咤軍前建壯圖。摩挲肘后有呂氏,佩之須作王肱股。古人之物余未見,未免今生有遺憾。何幸獲見此寶刀,頓使庸庸起壯膽。萬里乘風事壯游,如君奇節誰與儔?更欲為君進祝語:他年執此取封侯。[2]124

除此詩外,具有同樣豪情的還有《寶劍歌》:“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杰。饑時欲啖仇人頭,渴時欲飲匈奴血。俠骨崚嶒傲九州,不信太剛剛則折。血染斑斑已化碧,漢王誅暴由三尺。五胡亂晉南北分,衣冠文弱難辭責?!盵2]64該詩不禁讓人想起南宋岳飛的詩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秋瑾雖身為女子,但詩里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其詩的豪情與大氣不輸岳飛。她的詩歌盡顯俠義者的豪邁桀驁,“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撒去猶能換碧濤”[2]133?!扒Ы鹳I刀”“貂裘換酒”“鮮血化碧”歷來是文人豪士之趣談,秋瑾在這里引用李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和周朝“萇弘化碧”的典故,頓時一個輕視金錢、殺身成仁的豪俠形象躍然于紙上。

三、呼喚平等獨立的女性倫理精神

女性倫理學是建構在女性主義視角上審視古今的倫理理論,主要內容是在倫理領域中呼喚女性及女性主義意識,討論女性的道德體驗,重塑女性的道德形象與道德發展,喚回女性應有的利益、價值與地位,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審視社會的倫理發展[4]。自母系氏族解體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私有制的產生,婦女在生殖和生產領域的特殊地位開始滑落且逐漸喪失,男子在物質生產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自此,兩性作為不同的歷史主體所經歷的是一段長達數千年的畸形發展史。在公共的社會生活領域中,婦女的地位日益邊緣化、屈從化。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流傳了數千年的“男尊女卑”觀念早已取得了不怒自威的至上性、不言自明的合理性與不可移易的永恒性[5]?!袄p足”“貞潔牌坊”“三妻四妾”等惡習千百年來摧殘著無數婦女的身體,麻痹著她們的心靈,限制了她們的活動范圍。出身資產階級的秋瑾親眼目睹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以及封建婚姻對婦女的迫害,由于極度厭惡封建禮教的束縛,因此,她寫過較多的倡導女性敢于跳出封建制度泥坑的詩句,向“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發起挑戰。

第一,提倡男女平等,批判封建陋習。作為封建禮教的受害者,秋瑾深知封建陋習對婦女的迫害罄竹難書。她認為,婦女要想獲得解放,首先要團結起來,勇敢地將自身的解放訴求于社會實踐;其次在思想上要改變男女身份等級之別的觀念,勇于對封建陋習說不,反對封建制度對婦女的迫害。秋瑾在少女時期,就常寫詩痛斥封建禮教,為女性抱不平,這一時期的詩歌能明顯地看到一位閨閣小姐對封建禮教的不滿以及對崇高理想的追求。

“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馬家婦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薄澳啬袃罕∨畠?,平臺詩句賜蛾眉。吾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盵2]93此詩作于秋瑾少女時代,通過對女英雄秦良玉、沈云英英勇事跡的歌頌來倡導男女平等,號召婦女擺脫對男子的直接依賴,努力提高自身地位,勇擔救國救民的使命。

留學日本前,秋瑾帶頭放了足,因為她認為欲興女學、振女權,又必先自放足始。如她在《滿江紅》所宣傳的:

自由香,常思爇;家國恨,何時雪?勸吾儕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須思安種類,繁華莫但夸衣玦。算弓鞋、三寸太無力,宜改革。[2]188

這首詞不僅是秋瑾女權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號召推翻封建統治、倡導婦女解放的詞作。她在詞中不僅倡導婦女應團結起來共同反對綱常倫理,而且對纏足這種封建陋習提出批判。纏足限制了婦女的自由,危害著女性的身體健康,摧殘著婦女的精神,因此,婦女要站起來,首先應放足,走出家門,參與到民族解放運動中去[6]。她用濃墨酣筆控訴了封建綱常倫理對婦女的壓迫與摧殘,將數千年被女性同胞視為金科玉律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看作是荼毒女性的邪說,鼓勵廣大女性奮發圖強,改革束縛女性的封建陋習,爭取自身的發展和解放,重振女界之威風。與秋瑾同時代的中國女權運動的先驅唐群英也對纏足陋習提出批判,“奉勸姐妹們,再勿把足纏。放足行千里,自強正女權”[7]72。纏足的積年惡習使得女性的個體自主意識在萌芽階段被悄然扼殺,只有改變身體上對婦女摧殘的陋習,才能讓婦女的精神意識得到喚醒。

第二,主張女權革命與政治革命相結合。秋瑾深知,要使廣大婦女從閨房中覺醒和行動起來,需要一個能夠表達婦女愿望和團結她們進行斗爭的陣地,于是,在她的努力下,《中國女報》創立起來。正如它的宗旨所說:“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接團結,并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學會之基礎?!盵8]10秋瑾在上面刊登了眾多白話文作品,主張女權革命與政治革命相結合,《勉女權歌》便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內容如下:

吾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后?愿奮然自拔,一洗從前羞恥垢。愿安作同儔,恢復江山勞素手。舊習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馬偶。曙光新放文明侯,獨立占頭籌。愿奴隸根除,智識學問歷練就。責任上肩頭,國民女杰期無負。[2]200

秋瑾熱切希望廣大女性勇于站起來,不僅要從思想上、精神上擺脫男性附庸的角色,還要以實際行動參與到女權革命中來,革除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她所主張的男女平等并非僅僅只是權利的平等,同時也是義務的平等。她認為,女子應承擔和男子同等的國民責任,共同挽救祖國的危亡,擔負起拯救祖國危亡的神圣職責,成為革命戰爭中建功立業的中堅力量,投身到時代革命的激流中去,成為新時代具有革命色彩的女國民。她在《贈語溪女士徐寄塵和原韻二首》中寫道:“欲從大地拯危局,先向同胞說愛群。今日舞臺新世界,國民責任總應分?!盵2]143從該詩中可以直觀地看到,秋瑾認為婦女要得到解放,必須把婦女群眾組織團結起來,一起聯合抗爭,拯救祖國危亡。秋瑾將婦女的解放與政治革命緊密結合的思想,為后來的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開啟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新篇章。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我國最早的無產階級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述了中國婦女問題,認為“真正覺悟的中國婦女,必然要一面參加政治改革運動,一面參加婦女解放運動”[9]139,從而將婦女解放與全人類解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是對秋瑾婦女解放思想的超越,同時也代表著近代中國婦女解放思想得到了升華。

秋瑾的詩歌在近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其豪邁文風跳出了傳統女性作家感風傷月的小圈子。她以熾熱的愛國情感、豁達激昂的詩詞以及勇于抗爭的革命精神為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運動做出了杰出貢獻,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帶來了星星之火,為女性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的文學作品充斥著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由于時代的局限,其個別章句雖有激進、不成熟之處,但瑕不掩瑜。她用犀利筆鋒寫出了時代的風云變化,推動著中國近代文學的發展。

猜你喜歡
秋瑾婦女詩詞
信仰的真與執著——讀《秋瑾集》
作品集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一株“靈芝”——一位貧困婦女的脫貧自述
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年3期)2017-03-12
當代婦女的工作
詩詞之頁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