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芯”定義X86

2021-01-20 23:21
微型計算機·Geek 2021年12期
關鍵詞:代酷線程制程

作為處理器市場的霸主,英特爾近年來感受到了來自隔壁不小的壓力。但是客觀地說,無論是10代酷睿,還是上半年推出的14nm的最終形態—11代酷睿桌面端,英特爾依然憑借對工藝制程的持續優化,展現出了處理器在單線程性能上恐怖如斯的實力。其實早在11代酷睿之前,英特爾就預告了下一代酷睿桌面端將從工藝到架構上,都將迎來一次重大改變。這也讓消費者早早就將眼光關注到還未正式發布的12代酷睿處理器上。如今12代英特爾酷睿終于正式與消費者見面,我們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首發12代酷睿處理器其中兩款—i9-12900K和i5-12600K。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這一代酷睿處理器的全面表現究竟是否令人滿意。

新制程+新架構:真正革命級的處理器升級

12代英特爾酷睿最直觀的改變,來自它采用了全新的外形。從最早的PGA接口處理器,英特爾在處理器桌面端的保護蓋設計上,一直沿用了經典的正方形外觀。而此次12代酷睿保護蓋變為長方形,隨著而來的改變是,12代酷睿的封裝接口也從上兩代通用的LGA1200更新為LGA1700,多出的接口也提供給了更多核心。但由于12代酷睿采用了全新10nm工藝, CPU核心面積實際上要比上代更小。

和上一代代號“RocketLake-S”的11代酷睿命名規則略有相似,12代酷睿同樣帶“S”后綴,代號為“Alder Lake-S”。盡管看起來命名類似,但12代酷??梢哉f是英特爾近十年來最具革命意義的一個處理器系列,因為Alder Lake-S在制程工藝和核心架構上均有非常大的改變。

首先12代酷睿是第一款采用“Intel 7”制程工藝的桌面處理器?!癐ntel 7”制程工藝基于10nmEnhanced SuperFin技術,可以看作是對10nmSuperFin制程工藝的全面升級。通過對FinFET晶體管優化,10nm Enhanced SuperFin每瓦性能提升了大約10%~15%。具體來說,“Intel 7”制程工藝實現了更高的應變性能、更低的電阻材料、新型高密度蝕刻技術以及升級了流線型結構,并且憑借更高的金屬堆棧實現了布線優化。并且英特爾還透露,將在接下來2022年和2023年相繼推出Intel4和Intel 3。英特爾公司CEO帕特·基辛格,在闡述命名規則改變時提到,“(在芯片制造領域)摩爾定律仍在持續生效。對于未來十年走向超越‘1納米’節點的創新,英特爾有著一條清晰的路徑?!?/p>

核心架構方面的改進,則是在制程工藝進化之后,12代酷睿帶給我們的又一大驚喜。12代酷睿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混合架構設計的x86桌面級處理器,對英特爾來說同樣意味著這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這個被英特爾定義為“高性能混合架構”的新框架下,包含兩種不同的CPU核心。一種被稱為“性能核(PerformanceCore)”,而另一種則被稱為“能效核(Efficient Core)”。其中性能核(簡稱“P-Core”)采用了全新的Golden Cove架構,進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對單線程的處理能力,而能效核(簡稱“E-Core”)基于Gracemont架構,可以很好地擴充整個處理器對于多線程的吞吐和承載能力。換言之,12代酷睿的混合架構可以在不更多占用負載的前提下,同時滿足處理器對單核性能和多線程性能的混合需求。

而為了讓P-Core和E-Core可以得到實時且最優的性能分配,12代英特爾酷睿還增加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部件,叫作硬件線程調度器 (IntelThread Director)。硬件線程調度器可以有效管理不同核心和不同線程。在硬件層面實時監控處理器內核狀態,并且反饋給操作系統,實現對不同功耗、不同性能要求指令的實時調整。為了實現這一功能,硬件線程調度器擁有納秒級的反應速度,在12代酷睿全球發布會上,英特爾也通過實時演示,展示了硬件線程調度器在實際應用執行中,可以智能應對不同負載狀態下,系統對處理器的實時要求。

了解完混合架構的概念,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兩種核心的性能:P-Core的最高頻率可達5.2Ghz;而E-Core最高頻率則達到了3.9Ghz,等效于11代酷睿上普通核心的計算性能。因此兩種核心并非如傳聞所言有著“大小核”那樣明顯的性能差距,更直觀可以理解為大核和“大大核”,又或者普通核和加強核的概念。以12代酷睿的旗艦處理器i9-12900K為例,它的8個P-Core和8個E-Core的混合架構(其中P-Core支持超線程技術),讓處理器總共擁有了16核心24線程,相比上一代i9-11900K,在整體IPC方面提升了19%。12代酷睿處理器上還升級到了最高30MB的L3緩存和14MB的L2緩存,帶來了更大的內存容量和更低延遲,對于加快游戲加載速度和提升幀率都有很大幫助。

性能無瓶頸:12代預示雙“五”時代到來

12代酷睿與上一代的性能差距,還不僅限于此,也體現在對DDR5和PCIe 5.0的支持上面。雙“5”新技術的加入,也意味著12代在性能上有了更大的飛躍。12代英特爾酷??商峁?0個處理器直連通道(包括16個PCIe 5.0和4個PCIe4.0),可以通過更高帶寬的接口打造更強悍性能的顯卡以及存儲設備。而與DDR4相隔了6年推出的DDR 5內存,擁有4800MHz起步的高頻率,在讀寫性能上已經和上代產品拉開了非常大差距。盡管PCIe 5.0和DDR 5的硬件配置暫時都不太成熟,但對于新技術的支持,我們還是不能簡單地以代際作為劃分依據。這就好比英特爾過去幾年一直在大力推動雷電3技術普及(如今已進化為雷電4),如今我們在酷睿本上就切實感受到了它高傳輸、可擴展帶來的輕薄優勢。另外,由于DDR5防呆口升級,在同一款Z690主板上,并不支持DDR4和DDR5混用(目前大多數Z690都擁有兩個版本的型號),但是對于DDR4的向下兼容,也多多少少能讓消費者減輕換代的壓力。

另外從12代酷睿起,英特爾還開放了對未鎖頻版處理器一鍵超頻的玩法。也就是說在官方的XTU軟件中,可以一鍵打開Speed Optimizer。并且對于DDR5的超頻,12代酷睿也有著豐富的功能支持,不但可以開啟傳統的XMP 3.0一鍵超頻,還包括了在XTU中對動態內存加速(Dynamic Memory Boost)功能進行調整。在超頻選項上,除傳統控制選項以外,還支持PLL控制、外頻適應性電壓等新的功能。針對12代酷睿,XTU還加入了E-Core超頻和DDR5的超頻控制,并且集成了XTU Benchmark 2.0,方便我們在投入使用前,對超頻穩定性做預檢。當然這些功能中,還包括了對配置文件操作的支持,用戶可以在最新的XTU中隨時重寫自定義配置文件以及內存超頻調優配置文件。

伴隨著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臺式機處理器的發布,英特爾還將推出全新英特爾600系列芯片組,在新一代芯片組上不僅增加了芯片組到處理器的吞吐量,從DMI 3.0升級到了DMI 4.0,而且它還同時支持高達28個PCIe 4.0和PCIe 3.0通道,集成的 USB 3.2 Gen 2x2 則可將帶寬擴展提升一倍。此外,英特爾卷管理設備(VMD) 首次被引入到了PC芯片組中,支持英特爾快速儲存技術的VMD,通過PCIe Express直接控制和管理NVMe SSD,無須額外的RAID控制器或其他硬件適配器,就能實現對RAID功能的設置。值得關注的還包括690芯片支持英特爾Wi-Fi 6E(Gig+)解決方案,以及2.5G網絡接口(可選),為PC提供了更加高效快速的網絡連接。

豪橫Z690搭檔:ROG MA XIMUS Z690HERO主板

Maximus Hero系列主板憑借平衡的設計常年發揮穩定,并且保持著簡單易用的特點。無論是DIY老手,還是剛剛接觸硬件知識的菜鳥,都可以輕松玩轉Maximus Hero系列主板。因此在連續幾代英特爾酷睿超頻處理器的測試中,GEEK都搭配了這一系列作為基準測試主板。ROGMAXIMUS Z690 HERO這款全新的“人氣王”,采用了大面積暗黑鎧甲包裹,整體風格上可以明顯能看出對上一代Maximus Hero主板的借鑒,同時又有創新元素的加入—顆粒排布的散熱裝甲和亮白顆粒組成的“敗家之眼”協調統一,并且與Polymo燈效構成的“ROG”LOGO遙相呼應。這里不得不提一句這款采用微架構LED設計的全新VRM散熱區“顏值擔當”,它的燈效足夠豐富,通過深色背景的襯托,可以呈現一種賽博朋克風格夜景的夢幻變化效果,對潮流的把握相當精準,也讓整個主板顏值在ROG產品普遍較炫目的基礎上,提升一個檔次。與之對應的,Polymo燈效下方則安排了一枚超大的一體式裝甲,用來覆蓋I/O+VRM部分,這枚霸氣十足的裝甲內置L形熱管,與導熱墊搭配干活,為I/O+VRM部分預留了非常充足的散熱空間,可以在超頻和運行大型應用和游戲時,讓主板保持較低的溫度。

當然,除了外觀變得更加耐看,由于12代英特爾酷睿采用了全新的架構設計,不同以往的多線程任務處理方式,對主板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主板供電電路部分,必須能夠實現對負載變化更及時的響應,才能讓12代酷睿同樣重要的能效核和性能核,同時發揮優勢,實現高效的多任務接力工作。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ROG MAXIMUS Z690 HERO主板上,搭配了用料十足的豪華陣容,可以承載90A的20+1供電模組陣容與雙8Pin的ProCoolⅢ供電接口一起,為用電部分提供了穩定的電源支撐。為他們服務的還包括了ROG超合金電感和10K優質電容,這樣扎實的供電設計為12代酷睿處理器實現快速大電流響應,提供了優質的性能支撐。保證了處理器日常穩定運行以及超頻的易實現。

與電源解決方案的性能保障思路不同,ROGMAXIMUS Z690 HERO主板上面的其余部分則更加強調易用性。比如對NVMe接口的散熱裝甲設計就在這一方面有很好體現。不僅每個NVMe接口都有單獨的熱背板,而且非常有意思的Q-Latch固定方式,從此再也不用滿地找螺絲找到腰酸背痛了。ROG MAXIMUSZ690 HERO主板為玩家預留了3個全尺寸的PCIe×16的擴展插槽,其中主插槽和順位的第二插槽與處理器直連,可以自由分配PCIe5.0×16或者PCIe 5.0×8+PCIe 5.0×8兩種模式。并且為顯卡預留的主插槽,還設計了一枚Q-Release 按鈕。玩家在拆裝顯卡時,只需按下這枚按鈕就可以將顯卡接觸固定然后順利取下。另外隨主板還附贈了一塊ROG M.2擴展卡,其上的兩個M.2插槽,可以與Z690更多的PCIe通道相連,為大容量需求玩家提供更多的擴展支持。

內存模組方面,ROGMAXIMUS Z690 HERO擁有4個DDR5 DIMM插槽,并且為了兼顧DDR4的過渡,在內存模塊上ROG MAXIMUS Z690HERO增加了PMIC 電壓調節器,從而可以在兼容不同電壓的DDR4和DDR5內存。I/O背板接口部分,ROGMAXIMUS Z690 HERO主板不僅保留了非常好用的CMOS清除鍵以及BIOSFlashBack升級按鍵,而且提供了非常豐富的I/O接口,由于篇幅所限,這里我們就不一一展開列舉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接下來的主板評測內容。

強強聯手:12代酷睿性能測試平臺

本次我們為12代英特爾酷睿搭建測試平臺用到的硬件包括:ROG MAXIMUS Z690 HERO主板(DDR 5版本)、美光Crucial英睿達DDR52×32GB4800內存、WD_BLACK SN850 NVMeSSD、長城獵金部落G11金牌全模組電源(額定1100W)以及ROG 龍神 Ⅱ 360水冷散熱器。GPU我們則選用了今年6月最新發布的NVIDIARTX 3080 Ti,作為NVIDIA最新發布的旗艦級游戲GPU,在各種光追和光柵化的DirectX和Vulkan游戲中,RTX3080 Ti都擁有絕佳的性能,4K分辨率下的游戲畫面渲染速度是RTX 2080TI的1.5倍。因此選用這款GPU可以讓基準性能平臺在生產力和游戲測試中,在GPU部分都不構成瓶頸,發揮出12代酷睿處理器最佳的性能。

拼多“核”戰力:基準和應用性能大幅提升

從基準測試的結果來看,12代英特爾酷睿桌面端的制程工藝提升和混合架構的加入,讓它如同虎添雙翼。對比全部的基準性能測試結果后,你會發現無論是單線程,還是多線程性能,12代酷睿都全面超越了上一代,取得了明顯的性能提升。特別是在CINEBENCH R20和CINEBENCH R23這兩項“必選題”的小考中,12代酷睿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以目前最強酷睿i9-12900K為例,在R20和R23的兩項單核性能測試中正如官方所言,i9-12900K取得了19%和20%的性能提升;而R20和R23兩項多核性能測試的結果則更為夸張,性能提升分別為70%和68%。甚至i9-12900K與16核32線程的AMD銳龍9 5950X對比,i9-12900K在線程數少了四分之一的情況下,依然幾乎追平了銳龍9 5950X的多核性能分數。

而在應用性能測試中,擁有更多線程的酷睿i9-12900K和酷睿i5-12600K,同樣在渲染性能方面發揮了巨大優勢,例如在V-RayPerformance渲染中,i9-12900K相比上一代的渲染能力幾乎成倍數關系增長,而在體現渲染時間的blender渲染測試中,同樣的寶馬汽車模型渲染,i9-12900K的用時僅為i9-11900K的61%,而在更大的classroom模型渲染上,i9-12900K在用時方面幾乎節省了3分鐘。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期待12代酷睿在創意應用上發揮出前所未有優勢,為創意內容生產者帶來更強大的性能。當然從測試結果來看,在對多線程要求很松散的生產力工具應用中,12代酷睿的性能提升較為一般。甚至在PCMark 10的常用基本功能使用場景下,兩款12代酷睿處理器的測試分數都要略低于上一代處理器。這可能與12代酷睿加入了硬件線程調度器有很大關系。不過常規應用的切換、開啟等操作的反饋時間,其實從用戶層面是很難感知到的。反而我們更應該看到,12代酷睿在具體應用性能上的提升。

游戲性能測試:當之無愧的游戲王者

接下來我們也為游戲玩家帶來了多款熱門游戲的測試,并且我們對i9-12900K進行了比較初級的手動超頻,將i9-12900K的P-Core提升至最高5.2GHz,而E-Core則全核超頻至4.1GHz,來看看在超頻狀態下,i9-12900K將會取得怎樣的突破。

從測試結果來看,12代酷睿在游戲性能方面表現非常優秀,無論是對于單核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全面戰爭:特洛伊》,還是其他性能追求全面的游戲大作中,i9-12900K的幀率表現都稱得上表現優異。特別是目前很多游戲,依然非常依賴處理器的緩存性能。擁有更大更快緩存的12代酷睿桌面端處理器無疑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發揮。而在超頻運行游戲方面,i9-12900K在最高功率310W左右依然發揮穩定,從幀率統計來看并沒有遇到撞功耗墻致使幀率波動的情況。不過在《古墓麗影:暗影》這款游戲上,我們也遇到了一些狀況,一方面超頻反而致使幀數下降,另一方面在i5-12600K處理器的對比測試中,這款游戲多次無法正常開啟。因此我們認為,在我們手頭這套測試平臺上,這款游戲數據的可參考性不強。在《全面戰爭:特洛伊》《荒野大鏢客2》《全境封鎖2》三款游戲上,我們也與上一代酷睿進行了對比,三款游戲在1080P最高畫質下的幀率表現,i9-12900K和i5-12600K均比上一代處理器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DDR5內存延遲較高,并且PCIe 5.0通道也未利用起來,因此理論上來說,12代酷睿的實力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寫在最后

總體而言,12代酷??梢苑Q得上是誠意滿滿的全新一代英特爾力作。無論是IPC性能的巨大提升,還是在DDR5以及PCIe5.0接口的使用上,12代酷睿都可以看作是一款跨世代級的產品。特別是10nm的Intel 7工藝加入也讓12代酷睿終于拋開桎梏,在架構設計上引入全新思路,放開手腳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性能體驗。無論是i9-12900K還是i5-12600K,在測試中均發揮出了混合架構和高性能的優勢,為我們帶來了令人驚喜的渲染能力和游戲能力表現。目前兩款處理器的市場價格也均已公布,單從處理器角度來看性價比非常高,2299元的i5-12600K可以預見地也將成為新一代的游戲PC非常具有性價比的處理器搭配。

猜你喜歡
代酷線程制程
實測第12代酷睿H處理器性能提升——最高45%!
Intel 10nm初顯威力,AMD還得看明年
Intel“火箭湖”來了!全新架構性能起飛第十一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技術解析
效率提升 英特爾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上市
臺積電又推先進制程增強版本N7P和N5P
Java多線程產生安全問題及對策分析
采用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執行定時重試任務時內存溢出的分析及解決
Java的多線程技術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