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未成年人保護法》背景下校園霸凌現象的預防與干預

2021-01-21 21:39彭程楊紅文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校園欺凌法律規制

彭程 楊紅文

【摘 要】 近年來,校園霸凌現象引起社會輿論重視。校園欺凌的突發現象普遍存在于中小學的各個校園中,如何提出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并針對欺凌現象進行事后處理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文章擬從當前我國校園欺凌現象分析出發,對當前國內外應對霸凌事件發生的事前預防與事后干預措施展開分析,旨在進一步拓寬預防和干預各類霸凌行為的舉措,幫助學校、家庭采取積極措施,聯合行動降低霸凌事件的發生幾率。

【關鍵詞】 校園欺凌;法律規制;預防作用

【中圖分類號】 D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4102(2021)06-0042-03

一、概述

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是當下社會性質極為惡劣、公眾關注度極高的熱點話題。一旦出現學校霸凌事件,對于受害者的身心健康成長和文明法治社會建設,都將是一次嚴重的打擊。目前,國家法律已經逐步把刑事責任年齡段降低至十二周歲以下,但學校霸凌事件卻并不能真正遏制,或者說,遏制學校霸凌事件的出現還需要法制部門以及學校、家庭等社會各方的合力。通過多方研究發現目前很多學生的校內霸凌事件都出現在了相對隱蔽的校園環境中,而部分被霸凌學生出于恐懼、害怕心理,并沒有直接尋求法律的支持,這也間接地成為了學校霸凌事件愈演愈烈的導火索。即使在當前國家法律法規越來越健全的社會環境下,學校霸凌事件也依舊無法徹底遏制,其根源早已不僅是法制問題,而更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并且由于部分少年對于學校霸凌事情的認知還比較朦朧,因此他們采取暴力行為進行自我保護,但該類行為也會造成學校霸凌事件的發生,由于在實施行為時缺乏明確的意識,他們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在“自我保護”,這也是當下學校霸凌事情層出不窮的原因所在。有相關研究機構對我國近10個省份學校展開實地調查,調查樣本六千多個,結果顯示,高年級對低年級實施霸凌的占比為6.1%,而在高年級中女生被霸凌的占比為32.5%。馬志杰等學者從廣東省中小學校中選取298名低年級學生展開調查,其中有84%的學生表示至少目睹過一次霸凌行為;38%的學生則表示,所目睹的霸凌行為頻率較高,平均一次發生持續時間大約為1到2天,由此觀察到,校園的欺凌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

二、預防措施

(一)友好學校友好家庭計劃

該規劃由西澳大利亞學院Cross和Barnes共同提議,計劃根據為微觀體系中環境和成員人際關系對兒童發展的重大因素。家庭教育體系論指出,兒童的重要行動模型是在環境中習得的,成員之間以錯綜復雜的方法互相影響和反映。友善校園或友善家庭教育規劃通過采取改進家庭教育人際關系、創造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培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夫妻關系等舉措,來防止校園霸凌的出現。

在看待霸凌事件本身時,應充分考慮到被霸凌者所處的環境,尤其是在對相關問題處理方式的研究上,這類問題是必須要納入考慮范圍的。當前,不少研究者將青少年兒童在家庭生活中的不適應行為,與青少年兒童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的受欺凌情況聯系起來。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措施與青少年兒童遭受霸凌的情境之間有著密切聯系;父母的過分保護或者放任縱容與孩子在學校里被欺凌事件有著緊密聯系;父母的威權主義與青少年兒童產生欺凌行為的主觀動機密切相關,被父母采取了嚴格管教手段的青少年有可能會出現經常欺負其他人的活動。除此以外,與兒童、青少年的攻擊性行為聯系在一起的特征也可能包括父母進行懲罰性的教養、缺少家庭的溫暖、父母之間的婚內沖突、父母對孩子的暴力等。

其中的三項具體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1.和諧的家庭關系

父母在角色中履行好自身職責,多與孩子相處,加強與孩子間的溝通交流,從而讓孩子從心底感受愛,以此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提高孩子社會責任感與創造力。

2.提出正確的方式

家長對待子女采用正面權威方式,對待子女時要進行無要求的正面關心,可以鼓勵子女,但要不過分縱容,也不能打罵虐待子女,必須處罰得當。

3.注意培養良好的夫妻關系

當夫妻間產生矛盾時,應當盡可能回避子女,不要讓子女目睹夫妻間的矛盾。發生沖突后,夫妻雙方都要選擇正確的沖突管理方式和正確的溝通技巧,而不要采取毀滅性的處理方法,如言語攻擊和行為粗暴虐待。

(二)ABBL反霸凌計劃

ABBL反霸凌計劃由馬戈爾扎塔提出,該計劃主要指通過開展相互認識了解、增強團隊意識等活動,從而達到預防霸凌事件發生的效果。該計劃根據微觀體系中學校對青少年影響的水平,且考慮到環境因素對青少年所帶來的影響,將青少年的心理變化置放與時間、環境等因素之間進行權衡。計劃主要面向初轉高的學生群體,盡管初轉高這一過程學生心理可能會因為學業階梯的上升出現變化而形成阻礙,但這一阻礙也可能產生積極后果,因此重新構建同伴關系可以給校方創造與陌生伙伴積極聯系的好機會。而初轉高過渡發展階段的這些心理情感悖論活動,是學校教師提出積極心理干預對策的極好機會。

具體措施包括:

1.共同認識

這一措施能夠幫助學生之間在群體中找到共同與差異,并意識到雙方承諾的利弊,從而通過這一活動使得學生們找到共同話題,幫助他們敞開心扉,開展進一步交流。

2.整體團隊建設

這部分的主要研究活動在于建立符合權責平衡的綜合協調組織、良好團隊氛圍等。教師可以協助各個團隊設定共同的目標、任務等。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列舉他們自身所認為的最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言行,同時讓學生公開地描述這些言行,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諷刺、辱罵等惡意言行會受到強烈斥責。

3.對被歧視個體的共情理解

調查結果表明,學習者共情能力的增強能夠為學校反霸凌行動與預防霸凌事件起到一定作用。教師站在引導層面幫助學生展開觀點采擇的訓練,使學習者學會贊賞,并讓學習者嘗試對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言行舉止做出歸因,有助于學習者把積極行動和可能產生的消極結果聯系在一起。

(三)課前體育活動計劃

課前體育活動計劃是指通過體育活動使學生練就強健體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霸凌事件發生概率。Physical activity英文簡稱為PA,其與霸凌發生行為有著緊密聯系。有學者指出,PA水平是導致霸凌事件發生的關鍵因素,據此,課前體育活動計劃被提出。該計劃前期實施的結果顯示,課前體育活動計劃的施行明顯降低了參與計劃的學生在言行方面易遭受霸凌的影響。

該計劃在每天體育課之前實施,通常每天0.5小時,每星期完成五次,連續八個周期。每個教學活動都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且活動內容也會有專門手冊進行具體說明。該活動由科研小組進行策劃,由不直接參與科學研究的專家負責輔導,并供給干預的訓練,以干預有規范的教學活動過程。干預服務項目通常包含符合參與者年齡段的運動游戲、游樂場游戲等項目,以及有合作性的教學活動。每個教學活動主要部分的強度變化一般為中度至劇烈。該計劃的意義不局限于提升運動技巧,還囊括教會學生該體育活動的相關知識,使他們學習并通過特定的戰略實施社會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體魄、社交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三、事后干預

在校園霸凌事件發生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事后干預是極其重要的,干預結果的處理情況與受欺凌者今后身心發展有著密切聯系,以下具體介紹當前較為適用的三種事后干預措施。

(一)運用結構式家庭治療

結構式家庭療法由薩爾瓦多米紐秦所開創,把干預工作重點放到與家庭關系的交互上,并運用于與家庭關系交互模型的改造上來協助人們解決家庭問題。具體的干預方法包括:

剖析了被霸凌者的家庭構成以及社會當前出現的問題,了解家庭成員對待被霸凌者問題的態度,提出了聯合目標與措施,該目標要和被霸凌者的心理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

進行家庭心理干預的具體步驟,包括加強家庭對社會問題的意識建構、探討與被霸凌者家人在不同時間的交流方法,以及指導被霸凌者家人積極地改善自身認知。

培育成員勇敢正視霸凌事件(從家庭角度);幫助成員正確理解霸凌事件;打破原家庭關系瓶頸,幫助成員融合家庭體系(加強與兄弟姐妹互動等);使用脫敏技能,幫助被霸凌者恢復自信。而如果要將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手段運用到實際遭受過霸凌事件的家庭中時,應摒棄歧視心態,以積極審慎的態度與被霸凌者溝通,客觀評價被霸凌者。

(二)開展朋輩輔導活動

兒童、青少年時期還未成熟,較易受朋輩群體影響,因此當出現霸凌事件后,被霸凌者常常會害怕遭到其他同學的取笑,因而也會和同學們產生疏離關系。朋輩輔導更易于深入被霸凌者的心里,協助他們去體會其情感、思想。朋輩也能夠就霸凌者事情的原因、心理體驗等相關方面與被霸凌者進行交流,使被霸凌者通過傾訴方式,把內心的極度情緒釋放出來。

除在學校日常生活中更多關注并陪伴被霸凌者之外,老師們也可以協助朋輩們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對被霸凌者提供心理引導。如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戲,協助與被霸凌者重新建立信任關系。

(三)參與校園心理劇

心理劇也可采用話劇的表現形式,學生們把現實中的心理問題、矛盾等,以人物裝扮、情景對話等多種形式表現,具體包括:

由學生根據周圍霸凌事件自發撰寫劇本,同時鼓勵霸凌方與被霸凌方也加入劇本撰寫過程,而老師作為引導人可協助學生一起完善劇本。

進行戲劇排練。以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作為主人公,引導學生主動投入,身臨其境。同時,也提倡學生開展角色互換,開展正式表演。在排演過程中,可以邀請幾個同學來當聽眾,觀看表演。

由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按照劇本共同出演。通過雙方參與可以進一步提高交流機率,并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而增進共情。當心理劇還原霸凌場景時,會引發參與者與觀看者的共同反思。

四、啟示

綜上所述,當前人們對學校霸凌事件進行預防與干預的切入口較小,僅針對微觀層面,針對其他層面對策較少。因此可以從其他系統入手,為防范與干預學校霸凌行為獻策獻力。比如,在中間層系統,需要重視父母、教師、學校三者合作,同時也可設立反霸凌組織,由父母直接介入其中,以更好形成家園共育格局,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外層系統需要更加重視對社會的影響,如可在小區或街道辦成立專門心理咨詢中心,重點面向學校霸凌問題。而在宏觀層面,國家還應該加強對學校霸凌者的教育處罰力度,積極推動對學校霸凌的立法工作,將對學校霸凌問題的防范與解決工作標準化、法律化。

【參考文獻】

[1]孫曉冰,柳海民 . 理性認知校園霸凌:從校園暴力到校園霸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31):26-29.

[2]Olweus D ,Limber S P . Bullying in School:Evaluation and Disseminationof the 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2010,80(1): 124-134.

[3]馬志杰,陳伊唯.小學校園霸凌的社會心理學探析和解決策略[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78-84.

[4]White J,Bandura A,Bero L. Moral disengagement in the corporate world[J]. 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2009(16): 41-74.

[5]韓婷芷,沈貴鵬 . 芬蘭校園反欺凌項目 KiVa:內涵?路徑及其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9(2):15-20.

[6]楊軍,王學棟 .英國反校園霸凌之經驗與啟示[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8):13-15.

[7]鐘玲. 美國“站起來反對霸凌”教育活動及我國校園霸凌預防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267(5):122-125.

[8]王飛飛. 臺灣地區青少年校園欺凌防治政策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8,357(6):75-81.

[9]傅寧榕. 朋輩心理輔導對校園霸凌行為的干預策略[J].江蘇教育,2017(40):19-20.

[10]張引.向校園霸凌 SAY“NO”:校園心理劇在關系霸凌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35):34-36.

猜你喜歡
校園欺凌法律規制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共享經濟環境下空間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規制
探析網絡預約車類共享經濟平臺的法律保護
商業預付卡經營行為的法律規制
我國網絡經濟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
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壟斷行為的法律規制
論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專項治理“校園欺凌”
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