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參與視角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統研究

2021-01-21 21:39許子嬋仇兵奎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技藝文化遺產物質

許子嬋 仇兵奎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制定了多項政策,并做出了大量嘗試,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文章結合山西晉南地區“賈得手工麻紙技藝”“丁村民間傳統棉紡技藝”兩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對比研究,及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實踐路徑,從“主體角色”“階段任務”“運行方式”三方面提出社區參與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統。該系統對實施保護的不同主體進行角色定位,并提出長久互利的合作模式,以期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同時實現地方文化、經濟及社會多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社區參與;“賈得手工麻紙技藝”;“丁村民間傳統棉紡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統

【中圖分類號】 G1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4102(2021)06-0060-03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中,“社區”一詞曾被多次提及,是一個極具反思性的關鍵詞。尊重社區和社區參與是《公約》以及國家和地方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提和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于民間,具有多樣化、地方化和生活化的特點,尤其是城鎮化急速發展的今天,鄉村的生產關系、社會結構和空間都在急劇改變,那么脫離了民眾的參與和認同,僅僅依靠政府的統一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的宏觀治理是不可能完全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化傳承。

一、社區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蘊涵

結合國內外的文獻,本文中所提及的“社區”是建立在一定地域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通過某種互動交往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而建立起來的具有共同利益和認同感的人類生活共同體。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明顯的地域性特點,是其所在的社區中存在互動交往和文化維系的基礎。社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到社區的共同利益,也是社區民眾及個人認同的文化價值。

2005年,我國的政策文件中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這明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雖然在保護工作開展不同階段需要政府等外界力量的主導和參與,但非遺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化的工程,從保護工作整體過程來看,要想可持續、活態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還需要融入社區的發展,需要社區、群體及個人的積極參與。

二、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實踐看社區參與的必要性

(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路徑

目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路徑被廣泛認可的有“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等理念和方法?!皳尵刃员Wo”主要是依靠政府及社會相關組織和機構來完成。而“生產性保護”是繼“搶救性保護”之后,對傳統的技藝、民間美術和中醫藥的藥物炮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生產實踐,以產生經濟效益方式融入當代社會生活中。目前國家將“生產性保護”理念與鄉村傳統手工業相結合,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合的新趨勢?!吧a性保護”除了依靠政府、相關組織,還需要社區、群體及個人等“內部人”的參與。由“整體性保護”引出的我國“文化生態區保護”的設立和建設目前仍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叭绾握w性保護”一直是學者和實踐者們討論和爭議的話題。但是針對“整體性保護”內涵有一條是可以達成共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能脫離了其特有的“文化空間”,必須融入鄉村社區的發展,需要社區民眾的參與。

山西晉南地區的“賈得手工麻紙技藝”和“丁村民間傳統棉紡技藝”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發展就是最好的實證。

(二)山西晉南地區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個案對比研究

山西歷史悠遠,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齊全、數量眾多?!百Z得手工麻紙技藝”“丁村民間傳統棉紡技藝”都是晉南臨汾地區的民間手工技藝,均被列入第三批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且都曾在明清時被作為皇室“貢品”。二者在歷史淵源、文化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但與目前的傳承和保護現狀又有著很大的差別。

根據賈得村的村民回憶,由于手工麻紙成本太高,銷量不好,導致麻紙作坊不能維持生計,相繼倒閉。賈得村2005年之后就沒有人從事手工麻紙制作了,目前村里連制作麻紙的工具也都沒有了?,F在“賈得手工麻紙技藝”只能被陳列在當地博物館里供游人觀看。

“丁村民間傳統棉紡技藝”雖與“賈得手工麻紙技藝”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淵源,但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到目前為止,丁村有四五家關于丁村土布的小作坊和小微企業。發展較好,規模較大的有兩家。其中一家開辦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是丁村土布的傳承人李龍旺夫婦于2005年成立的襄汾縣丁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這些作坊與當地的旅游相結合,不僅給村里的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傳承發展民間土布紡織技藝。訪談中李師傅也提到目前發展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人手不夠,村里的年輕人都不愿意來作坊學藝,僅靠一些年邁的老人很難支撐起作坊的生產運營。

雖然目前“丁村土布”的發展也遇到了傳承難的現實困境,但從整體來看“丁村民間傳統棉紡技藝”還是在努力跟上當地社區發展的腳步,與當地的旅游業形成互利共生的實踐模式?!岸〈迕耖g傳統棉紡技藝”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政府等外界的支持,更離不開李師傅這些“丁村人”的艱辛付出。否則,“丁村土布”也會像“賈得手工麻紙”一樣,只能留在當地博物館里。

結合上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實踐和個案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活動必須基于其生存的文化空間,強調要融入社區發展,以及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和自覺性保護。

三、社區視角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統構建

從社區視角分析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主體之間的角色定位與利益關系,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統,以此來提升社區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系統性、過程性的實踐活動。該實踐活動可以看作一個系統,不同的保護階段需要不同的主體參與實施,而且有著不同的任務目標。整個保護實施系統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系統內部,由“內部人”主導實施,在整個實施保護過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另一部分是系統外部,主要由“外部人”與“內部人”共同協作來完成。整個運行過程需要對保護的實施主體進行角色定位,使不同主體能協調合作,并能從中獲益,從而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如圖1所示)。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統的運行方式主要涉及“社區內部運作”和“組織間合作”兩大部分內容。

(一)社區內部運作

“社區內部運作”可以看做保護體系的“子系統”,強調通過社區自治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吧鐓^內部運作”主要包括:“非遺項目”“社區民眾”“社區其他產業”。

1.非遺項目

“非遺項目”是被本民族認可的文化,可以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其傳承和保護需要融入社區和社會發展。在“社區內部運作”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依托“非遺項目”建立作坊或企業,打造品牌,積極宣傳,帶動社區居民參與并創造盈利;

搭建傳習場所,制定傳承制度,保障傳承的常規化,而且可以將傳習場所部分公開化,建立技藝博物館或展覽館,供游人了解宣傳;

與社區其他產業建立合作互利模式,共同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帶動鄉村振興發展,比如:“丁村土布”與“丁村遺址”旅游業的互融。

2.社區民眾

“社區民眾”作為“社區內部運作”的主體,是非遺項目保護的“內部人”。而“社區民眾”中的“草根領袖”更是在非遺項目保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安莞I袖”可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人也可以是對本民族文化有著較高的認同感和自覺性的個人或群體?!安莞I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從精神上和行動上帶動非遺項目的技藝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呼吁社區其他民眾積極參與到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事業中,例如建立小作坊或企業,以盈利的方式吸引民眾加入;

能夠將非遺項目與社區內部其他企業建立共贏關系,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對外,促使非遺項目與外部政府和社會組織建立合作,促進社會發展。

3.社區其他產業

“社區其他產業”主要涉及農業、旅游業、傳統工藝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社區其他產業”融合可以推動文化旅游、農業發展、脫貧攻堅、傳統工藝等方面的振興,實現鄉村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

(二)組織間合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脫離不了外部組織間的合作,需要政府及社會組織提供支持和發展空間。

1.政府及相關組織

政府及相關組織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重要的“外部人”,是非遺項目“認可并納入保護”的關鍵人,主要從政治和行政手段推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具體工作包括:

呼吁民眾積極申請本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組織專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認定評審,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實施保護的非遺項目搭建長期、互利的合作平臺。

對非遺項目保護工作進行過程性和結果性評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完成比較好的社區、群體或個人給予獎勵。

當然,政府參與到非遺項目的保護過程中,并不是單向付出,也是互利共贏的。非遺項目的保護也會促進地方振興及政府政策的落實。

2.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包括學校及學術界、市場、媒體等相關社會組織,主要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起到了宣傳、弘揚和傳承發展的作用。這里重點講述非遺項目與學校的合作。

制定教育計劃。非遺項目所屬單位可以與有關學校建立定向委培項目,幫助其培養傳承人,同時也緩解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

成立實習、觀摩基地。非遺項目所在的社區需要為合作學校的學生提供實習、觀摩基地,相關技藝人需作為實習督導指導學生的實踐學習,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

建立雙向成長機制。非遺項目可以為相關院校提供科研素材,同時相關院校的教師也可以作為專家為非遺項目的發展提供管理經驗。

【參考文獻】

[1]巴莫曲布嫫.從語詞層面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基于《公約》“兩個中文本”的分析[J].民族藝術,2015(6):63-71.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4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32-233.

[3]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EB/LO].[2008-03-2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937.htm.

[4]張士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當代鄉村社區發展:以魯中地區“惠民泥塑”“昌邑燒大?!睘閷嵗齕J].思想戰線,2017,43(1):140-149.

[5]仇兵奎,許子嬋.政策視角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J].文化遺產,2020(3):19-22.

[6]邰琦.山西臨汾賈得村手工麻紙技藝傳承與保護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9.

猜你喜歡
技藝文化遺產物質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傳授技藝
Tough Nut to Crack
傳統技藝:匠心傳承 技精藝湛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質推斷題
抓物質特征 巧解物質推斷題
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
物質及其想象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