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錦發展保護方法的研究

2021-01-26 01:39楊鈞涵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200051
關鍵詞:黎族文化遺產物質

|楊鈞涵 陳 彬|東華大學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 200051

一、 黎錦特點概述

黎錦起源于中國海南,是一種黎族婦女手工織繡的傳統棉布,經紡、染、織、繡四步制成。黎錦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也被譽為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黎錦不僅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人類文明重要的文化遺產。

黎族聚居區主要分五個方言區,分別是哈方言區、美孚方言區、杞方言區、賽方言區、潤方言區,各方言區的織繡紋樣各不相同。因為黎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服飾上的圖案就成為大家認同的符號,也是區分各方言區的重要標志之一。黎錦的圖案紋樣取材廣泛,生動體現了黎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感悟,是黎族人民審美情趣、宗教信仰、民族風俗的反映。黎錦的圖案紋樣主要可以分為五大類,分別為動物紋(圖1)、植物紋、人物紋(圖2)、幾何紋(圖3)和漢字紋[1]。黎錦色彩鮮艷,清朝詩人程秉釗以“黎錦光輝艷若云”稱贊黎錦之美。傳統黎錦紗線的染色顏料多取自天然植物,其色彩風格以黑色、棕色等為基本色調,再配以紅、橙、白、青、藍等艷麗色彩??椩炖桢\所用的工具、原料、技藝基本相同,由于黎族各方言區的喜好、習俗不同,在色彩搭配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不同方言區的黎錦在圖案紋樣、色彩風格上各具特色[2]。

黎錦的色彩、圖案、工藝無不體現了黎族人民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由于其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工藝價值,黎錦在2006年被我國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 黎錦傳承與發展的困境

黎錦的傳承與發展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黎錦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度領先中原地區。隨著時代的進步,黎錦的外部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紡織品已實現機械化大生產,種類繁多、風格萬千,生產技術和規模遠勝于黎錦。使黎錦的外部生存環境越加惡劣的因素還包括:口傳身授的傳承方式加大了黎錦傳承的難度;傳承人數量的減少;供需不平衡;產品缺乏創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外來文化的沖擊;現代教育理念的影響;等等。

(一) 傳承的困境

因為黎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制造技藝缺乏文獻資料記載,黎錦的制造技藝以黎族婦女世代手口相傳的模式(圖 4)進行傳承,這種古老的模式加大了黎錦傳承的難度。

傳統的黎錦紗線采用植物染色法(圖5),染料就地取材,天然環保,色彩不拘泥于現代配色的法則,呈現出鮮艷生動的效果。天然染料為有機染料,取自自然,安全度高,但是天然植物染色法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原料的數量受植物產量的局限;另一方面,染料的制取工藝繁復、生產周期長、成本相對較高。天然染色的紗線幾乎已被化學染劑染制的紗線所取代,天然染色技法幾近失傳。此外,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黎族人民也有了更多樣性的出路。對年輕一代的黎族人來說,讀書、外出務工等成為了他們更好的選擇,黎錦技藝的傳承一度面臨后繼無人的局面。

(二) 市場發展的困境

市場上黎錦產品的用途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黎族人民自產自銷的生活用品,另一類是旅游紀念品。

黎錦多是由黎族婦女在農閑時織造,生產規模小、產量低,而且各家的產品類似。傳統模式下生產的黎錦生活用品價格低、利潤少、式樣單調,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隨著現代通訊業的發展,黎族人越來越多地接觸并接受了外來文化,大多數年輕的黎族人追求輕便和時尚,穿著打扮與漢族人無異,只有在節日或在旅游景點進行民族表演的時候才穿黎錦服飾。

黎錦旅游紀念品的情況也一度不容樂觀。普通商品價格低廉、品質粗糙;精品的價格雖高,但生產周期長、產量低,且品類單調,缺乏個性化設計,基本都是筒裙、披肩一類的常規服飾品(圖6),難以讓外來游客產生強烈的購買欲望。

三、 黎錦的發展保護之路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社會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文化交流傳播的趨勢越加明顯。放眼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已經不僅僅是個別國家和地區的事務,越來越具有全球性和國際性。對非遺的保護和發展,世界其他國家有著各具特色的方法和經驗,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國的非遺保護經驗,對我國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有著相當的啟發和參考價值。

(一) 教育傳承

海南的一些中小學現已開設了黎錦課堂(圖7),將黎錦的傳承融于學校的教育體系之中,對青少年從小進行黎錦文化的宣傳教育和織造技術的啟蒙,增強少年兒童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保護傳承意識。但是,目前我國黎錦文化的宣傳教育范圍主要集中在海南地區的中小學,存在局限性。應進一步擴大宣傳教育范圍,讓全國人民都能有機會感受黎錦的魅力。許多西方國家非常重視對非遺文化的廣泛宣傳。在法國,每年九月的第三個周末是“文化遺產日”,當日所有的公立博物館免費開放,私立博物館門票減價,吸引國內外游客了解法國的文化遺產。意大利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周是“文化遺產周”,屆時也會有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項目。我國可借鑒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經驗,設立特定的教育日或教育周,進行全民教育和推廣,對包括黎錦在內的珍貴非遺文化進行全國性的普及。

海南地區一些中職院校開設了黎錦專業,黎錦專業班內除了應屆學生還招收成人學生。黎錦專業班的優勢在于匯總整理了黎族不同方言區的黎錦技藝,有助于學生全面地學習黎錦技法。但是中職院校的黎錦專業,在授課內容中未設置與市場營銷相關的內容。具有手藝的黎族女性始終處于產品生產鏈的低端,并不懂得如何將技術轉化為財富,這就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課程設置??梢酝ㄟ^實習、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與市場緊密對接,避免與社會需求脫節。實際上,如何開展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是各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共同面臨的議題。法國大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等教育是比較成功的例子,主要采取兩種模式組織教學:設置職業型學位專業和開設獨立課程。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側重于培養學科背景多元化、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兼具的綜合性人才。同時重視尋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積極開拓非遺教學的第二課堂,要求高校學生進行三至六個月不等的全日制實習,讓學生通過實踐更加深入了解非遺的特性,以便其日后更好地服務于法國的非遺保護事業。[4]

(二) 法律政策及相關制度的完善

近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政策正在逐步完善。我國于2011年頒布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地方非遺保護政策體系也逐步健全: 2009年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2011年又制定了《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辦法》,其中對黎錦傳承人的認定、黎錦傳承村的命名等作出了規定。目前,海南省黎族聚居的各市縣都設立了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習所,由國家級和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收徒授藝,教授傳統的紡紗、染色、織布、刺繡等技藝。但是一些黎錦傳習所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應付演出活動和新聞采訪成了一些非遺傳承人的主要工作,根本無暇收徒傳藝。政府對于非遺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還有待完善。

一些國家在非遺保護的法治建設方面起步早,經驗豐富、體系完善,值得我國結合具體國情借鑒參考。日本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就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1950年頒布的《文化財保護法》第一次提出了“無形文化財”即非物質文化的明確概念,標志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式開始。日本將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保持者稱作“人間國寶”,相當于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段幕敱Wo法》中明確規定了“人間國寶”稱號的認定及取消認定的權限和程序,還規定了 “人間國寶”的權利和責任義務?!叭碎g國寶”在傳承技藝時必須有記錄并保存、公開,而具有高超技藝和社會地位的“無形文化財”傳人,如果不招收弟子傳承技藝是無法取得“人間國寶”資格的。非遺大國意大利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重要的政府工作,在制度上由中央政府垂直管理,意大利的遺產部會派遣代表到各地,代表接受中央的直接管理。

我國在利用中央立法的同時,還可以適度加強地方立法以保護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立法、執法、司法等多方面強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治建設保護。

(三) 旅游開發與非遺保護的結合

海南的黎族聚居區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在特色的民俗節日,比如農歷三月三的迎春節、農歷六月二十的軍坡節等,黎族人民都會穿著黎錦盛裝,載歌載舞游行表演。傳統黎族手工藝除了黎錦還有藤編、制陶、編席等,也可作為旅游資源進一步開發。然而,目前我國非遺保護與旅游資源的結合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游客的參與度不強、當地居民的參與度低、知識產權制度不完善、創新旅游商品少、缺乏科學規劃管理等。

非遺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相結合,國外已有不少成功經驗。2004年韓國的江陵端午祭,除了舉行核心的祭祀儀式外,還衍生出一系列豐富的旅游活動,例如開設韓國民俗館、開展民俗節目表演,還有各種體驗類活動如做糕點、畫端午扇等,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參與度,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英國的愛丁堡也是個成功的例子,每年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上都會有愛丁堡軍樂隊的演出,演員身著蘇格蘭裙吹奏風笛,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英國借舉辦國際藝術節的契機向世界人民傳播非遺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 黎錦產品的創新

意大利的制造企業中家族性企業占很大比例,這些小規模的家族企業代代相傳,有著豐厚的品牌文化底蘊和世代相傳的生產技藝。它們的生產規模小,產品品類豐富、質量上乘,即使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沖擊下,這些小型家族企業依舊保持著生命力。我國黎錦的生產技藝代代相傳,同樣生產規模小,目前顯著的不足是品類單調,大多延續生產著傳統生活用品,如筒裙、圍巾等,現代化設計不足,特別是旅游紀念品的開發還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海南黎錦的重拾生機之路,必然需要經歷傳統與現代的磨合。

目前國內一些設計師、企業和政府組織已經開始著手開發黎錦創新產品。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是海南省第一家集黎錦產品研究、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企業,目前已有百余種黎錦產品,除了傳統的黎錦服飾品,還有家居產品、文房用品、現代服飾品等[5]。服裝設計師吳虹從2013年開始從事黎錦旗袍的研發和創意設計,其作品被收藏于國家博物館旗袍展廳。海南省東方市政府和海南省黎族服飾文化交流協會也進行了“東方黎錦旗袍”產品的研發。2018年2月,東方黎錦旗袍作為外交部海南全球推介活動官方指定的專用禮儀服裝亮相外交部藍廳。2018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黎錦旗袍成主打迎賓服,禮儀小姐和引導員身穿黎錦旗袍,佩戴黎族傳統銀飾,向各國嘉賓展現海南傳統文化風情。2019年,東華大學與海南保亭非遺基地開展了深度合作,在斐濟時裝周發布“黎錦時裝”系列(圖8)。該系列服裝贏得了斐濟主流媒體、時尚評論家的一致好評,許多商家也對黎錦時裝產生了濃厚興趣,中國駐斐濟大使館代表和斐濟政府官員親臨現場表示祝賀。黎錦時裝通過斐濟時裝周的平臺,向外國人民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動了黎錦的傳承、發展和創新。2020年11月19日至11月24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谑腥嗣裾摵现鬓k了2020 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其間, “2020海南黎錦及紋樣服飾創新設計征集遴選活動” (圖9)以“黎錦傳承與創新”為征集主題,面向全球征集佳作,旨在推動社會各界對黎錦圖案紋樣的社會學研究和美學價值的傳播,讓亟需保護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織錦的紡、染、織、繡技藝得到傳承和保護,激發古老服飾文化和黎族紋樣在當代社會延續的生機活力。

(五) 數字化保護與媒體推廣

在新媒體時代,用數字化手段為廣大人民群眾甚至世界人民構建一個認識黎錦的空間,將極大推動黎錦文化的傳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開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字化項目作為發展網絡文化信息資源的主要內容,而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才剛剛起步。意大利數字圖書館門戶與文化旅游網就是一個為公眾服務的意大利文化遺產資源在線服務系統。英國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作,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及公共文化組織都積極參與其中。法國在2010年實施了 “加利卡”(Gallica)文化數字化工程,投資總預算達7億5 000萬歐元[6]。在媒體推廣方面,黎錦文化的傳播急需一個現代化的新窗口,可以通過專業團隊用音樂、影視等現代化的藝術形式,將黎錦之美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大眾面前,為其贏得更多的關注目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搭造一座溝通的橋梁,以一種當代人民樂于接受的方式去宣傳和保護黎錦。從2017年至2019年,由海南省黎族服飾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黎錦旗袍佳人大賽”,分別在??谑?、東方市(圖10)、三亞市成功舉辦了三屆,不僅為廣大女性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更為黎錦文化的宣傳開辟出新的途徑。

四、 結語

黎錦,源于過去,傳承至今,更要走向未來,黎錦技藝的傳承和黎錦文化的傳播任重而道遠。開展黎錦發展保護工作,需要政府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的非遺保護經驗的同時,因地制宜地完善各項政策措施。通過不斷提升黎錦文化的人文意識、重點保護傳承人和培養繼承人、開展多樣化的民俗活動、拓展現代化的傳播媒介、改進黎錦產品的市場營銷理念等方式,不斷深入挖掘黎錦的藝術、文化價值,傳播黎錦文化魅力,使黎錦得到科學、合理的保護與可持續的發展。

猜你喜歡
黎族文化遺產物質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黎族母親》等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設計方案》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