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排及8排移動CT多中心臨床應用對比分析

2021-01-27 09:07張志強張遠晨露蔡金輝王松葉于炎冰王海峰張通陳隆益彭兆龍鄭全樂0張洪鈿代秋聲徐超栗志利于強徐如祥
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 2020年6期
關鍵詞:急診室顱腦頭部

張志強 張遠晨露 蔡金輝 王松葉 于炎冰 王海峰 張通 陳隆益 彭兆龍 鄭全樂0 張洪鈿 代秋聲 徐超 栗志利 于強 徐如祥

小型移動CT 的發明,推進了CT 臨床應用技術的創新發展[1-3]。移動CT 可以推至急診室、重癥監護室 (intensive care unit,ICU) 及手術室進行床旁檢查,無需轉運患者,避免了因患者轉運導致意外醫療事件的發生[4-8]。移動CT、監測儀器及移動視頻通信傳輸系統與救護車融合,構建“移動創傷救治單元”、“移動卒中單元”等,將顱腦創傷、急性腦卒中的CT診斷及救治前伸到院前,贏得救治的“黃金”時間。移動CT 床旁檢查建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新模式,改變了既往以機器為中心的傳統模式,顯著提升了顱腦急重癥患者的救治效率,成為神經疾病救治發展的新方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原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于2010 年8 月首家引進了美國CereTom 8 排移動CT,截至2020 年7月,在ICU、手術室及急診室開展了90 059 例次顱腦患者的床旁頭部掃描。1997 年3 月,以徐如祥教授為首席專家的全國多中心團隊,應用自主研制的16 排移動CT,自2017 年3 月至2020 年7 月已完成床旁、車載、機載、船載移動CT 進行頭部掃描10 969例次。本文對比分析2 種移動CT 的成像質量及性能特點、檢查耗時、人工成本及輻射安全性等,并以64排大型CT 作為對照?,F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8 排移動CT: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原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自2010年8 月至2020 年7 月采用CereTom 8 排移動CT 進行頭部掃描90 059 例次,其中男性53 465 例次,女性36 594 例次,年齡最小出生1 d(產傷腦出血),年齡最大116 歲(自發性腦出血)。從中選取原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行頭部CT 掃描的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3 例,女性27 例,年齡范圍37~67 歲。

16 排移動CT:2017 年3 月~2020 年7 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原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牽頭,聯合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醫療中心、解放軍九三四二七部隊航醫室、解放軍六六二四二部隊醫院及中日友好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等13 家軍地單位聯合開展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應用國產MCT-Ⅰ型16 排移動CT 在床旁及車/船/機載頭部掃描10 969 例次,其中男性6581 例次,女性4388 例次,年齡最小10 d(產傷腦出血),年齡最大118 歲(慢性硬膜下積液)。從中選取廊坊愛德堡醫院腦病中心行頭部CT 掃描的60 例ICU 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年齡范圍39~69 歲。

64 排大型CT:篩選同期入住廊坊愛德堡醫院腦病中心行頭部CT 掃描的60 例ICU 患者為對照對象,其中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年齡范圍39~69歲。采集從ICU 轉送患者到放射科進行頭部CT 掃描的時間、人工成本(陪護檢查員工的累計耗時)及輻射劑量等,作為16 排及8 排移動CT 的對照。

8 排、16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頭部掃描所篩選患者的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CT 掃描參數

(1)8 排移動CT:供電為220 V/50 Hz/15 A,管電壓120 kV,管電流7 mA,層厚2.5~5.0 mm,行頭部軸位水平斷層平掃。

(2)16 排移動CT:供電為220 V/50 Hz/10 A,管電壓120 kV、管電流8 mA、層厚2.2~4.4 mm,行軸位水平斷層掃描(平掃+增強),以及螺旋掃描腦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及腦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

(3)西門子64 排大型CT:供電為380 V 高壓電,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50~400 mA,軸位斷層掃描層厚2.5~5.0 mm。

三、試驗數據采集

分別采集16 排、8 排移動CT 及大型64 排CT的掃描時間、人工成本(陪護檢查人員的累計耗時),以及輻射劑量值,包括容積CT 劑量指數(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為整個掃描容積范圍內的平均輻射劑量;劑量長度乘積 (dose length product,DLP),為受檢者一次完整CT 掃描總的輻射劑量;有效劑量或吸收劑量(effective dose,ED),代表X 射線積在受檢者單位質量組織或器官中的能量。

四、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多組間CT 掃描時間、累計掃描時間(人工成本)、輻射劑量等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8 排、16 排移動CT 檢查結果

8 排移動CT 組:累計床旁頭部掃描90 059 例次,其中在急診室檢查82 843 例次(91.99%)、ICU檢查7090 例次 (7.87%)、手術室檢查126 例次(0.14%)。8 排移動CT 利用安裝在底座的橡膠履帶直接在地面滑動掃描,如遇地面有溝槽或凹陷,易引發自動停機,加之該機無減振器,易產生運動偽影。

16 排移動CT 組:累計頭部掃描10 959 例次,其中在急診室床旁檢查8601 例次(78.41%)、ICU 床旁檢查879 例次 (8.01%)、手術室檢查31 例次(0.28%)、車/船/機載狀態下頭部掃描1458 例次(13.29%)。16 排移動CT 由精密機械導軌控制掃描,不與地面直接接觸,同時還安裝了減振器,很少產生運動偽影,成像質量良好。

對同一腦出血患者同時行8 排和16 排移動CT檢查,顯示兩種移動CT 的成像質量基本相同,均清晰顯示右側丘腦區出血(圖1)。同時,16 排移動CT還具有CTA 和CTP 功能(圖2~3)。

二、移動CT 診斷疾病分類

移動CT 主要應用于急診室、ICU、手術室進行床旁頭部掃描,常見疾病包括腦梗死(急性腦梗死、陳舊性腦梗死等)、腦出血(基底節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腦損傷、腫瘤(腦腫瘤、囊腫)及三叉神經痛術后復查等(表1)。

圖1 右側丘腦出血同時應用8 排及16 排移動CT 頭部掃描;圖2 16 排移動CT 腦血管造影檢查

圖3 左側額葉腦梗16 排移動CT 腦灌注成像

表1 16 排及8 排移動CT 頭部掃描疾病診斷分類

三、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檢查耗時比較

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的掃描時間、人工成本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的耗時比較(±s)

表2 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的耗時比較(±s)

與16 排移動CT 比較,aP<0.05;與8 排移動CT 比較,bP<0.05

四、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的輻射劑量比較

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的CTDIvol值、DLP 值、ED 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的輻射劑量比較(±s)

表3 16 排、8 排移動CT 及64 排大型CT 的輻射劑量比較(±s)

與16 排移動CT 比較,aP<0.05;與8 排移動CT 比較,bP<0.05;CTDIvol:容積CT 劑量指數;DLP:劑量長度乘積;ED:人體吸收劑量或有效劑量

討論

大型CT 體積及質量龐大,購置及使用成本大,機房需要遠離振動源及高功率電器,建鉛屏蔽房,使用380 V 高壓供電及專門掃描床,所有患者必須到放射科做檢查,對于危重患者轉運風險大、耗時多,而移動CT 體積及質量小,購置及使用維護費較低,移動便捷,操作使用靈便,輻射劑量低,精密導軌控制掃描以及減振器使成像更穩定,減少運動偽影[8-10]。多中心臨床試驗應用移動CT 總計完成101 028 例次檢查,這是目前全球例數最多的報道,其中應用8排移動CT 在急診室、ICU 及手術室完成床旁檢查90 059 例次,16 排移動CT 在急診室、ICU、手術室及車/船/機載移動掃描10 969 例次,顯示移動CT 在顱腦重癥患者床旁救治及創傷救治方面,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

一、移動CT 的臨床應用價值

移動CT 的發明,解決了患者只能到放射科進行CT 檢查的限制,為顱腦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便捷的技術支撐。8 排移動CT 與16 排移動CT 不同之處在于,8 排移動CT 體積(153 cm×134 cm×73 cm)及質量(438 kg)較大,加之利用橡膠履帶直接在地面滑動掃描,沒有減振器,掃描速度慢,易產生運動偽影,主要用于床旁頭部軸位平掃,運載掃描成像不穩定。16 排移動CT 體積(130 cm×110 cm×90 cm)及質量(270 kg)較小,裝配了精密導軌控制系統和三向多排減振器,不僅適用于床旁掃描,也可以裝配小型藍牌救護車(整車長<6 m,整車質量<6.5 噸),在市區及鄉村自由通行,實施移動掃描成像,為顱腦重癥及戰創傷患者院前或戰地移動救治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11-13]。該移動掃描速度快,運動偽影少,成像質量好,不僅可以進行軸位平掃及增強掃描,還可以實施CTA、CTP 檢查,提升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水平[14,15]。

二、16 排移動CT 性能優勢

移動CT 主要在急診室、ICU、手術室為重型顱腦損傷、急性腦卒中及術中急危重癥患者提供頭部掃描檢查,及時了解顱內變化,確定有無發生顱內血腫或原有的血腫增大、腦水腫加劇、腦中線移位等危急情況[16-18]。16 排及8 排移動CT 檢查的診斷陽性率均高于60%的國家標準,表明使用管理規范[19,20]。移動CT 床旁掃描無需轉運患者去放射科,可以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顯示:16 排及8 排移動CT 床旁掃描平均時間明顯短于64 排大型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移動CT 檢查耗時短,可贏得救治“黃金時間”。16 排及8 排移動CT累計掃描時間(人工成本)顯著少于64 排大型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使用移動CT 的人工成本低,降低醫護人員勞動負荷。同時,移動CT 床旁掃描顯著降低了因轉運患者引發的意外醫療事件,減少醫療糾紛隱患[10,21,22]。

三、移動CT 的輻射風險

不同人體器官對射線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器官包括眼晶體、甲狀腺、乳房、生殖腺和造血系統等[23,24]。在受到不必要的或過量的放射線照射時,人體發生白內障、甲狀腺癌及乳腺癌的概率會增加。移動CT主要在開放的環境下使用,要求在滿足臨床影像診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輻射劑量,減小輻射傷害風險。近年來,國家對輻射安全要求極為嚴格,規定頭部CT 掃描的CTDIvol≤50 mGy,ED≤2 mSv[25]。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顯示:16 排移動CT的CTDIvol、DLP 及ED 值最小,其次為64 排大型CT,而8 排移動CT 的各項輻射檢測值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檢查結果表明,16 排移動CT 的CTDIvol、ED 值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具有良好的輻射安全性,64 排大型CT 的CTDIvol 值稍高于國家規定標準,ED 值達標。8 排移動CT 的CTDIvol、ED值均明顯高于國家規定標準,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的輻射風險。導致8 排移動CT 各項輻射值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該移動CT 是利用橡膠履帶直接在地面滑動掃描,受地面條件的限制,掃描速度慢,累計曝光時間長。而16 排移動CT 安裝有精密導軌控制掃描和減振器,不與地面接觸,消除振動干擾,掃描速度快,累計曝光時間短,加之內外有多重鉛防護,輻射劑量顯著低于8 排移動CT 和64 排大型CT,輻射風險性很小,因此,在急診科、ICU 及手術室掃描時,無需另外安裝鉛屏蔽室,只要求操作人員離開機器5 m 以外遙控掃描即可。

綜上所述,移動CT 移動靈便,檢查便捷,解決了顱腦重癥患者快速有效救治的關鍵技術問題。特別是國產16 排移動CT,安裝了精密導軌和減振器,成像質量優良、掃描速度快、檢查耗時少、人工成本低、輻射劑量低,可以實施床旁及車/船/機載移動掃描,具有軸位平掃+增強、CTA、CTP 多種成像功能。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急診室顱腦頭部
優化急診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中的應用
自動駕駛走向L4 企業頭部效應顯現
多腦池溝通技術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的進展
對在急診室接受治療的急性胸痛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觀察
火箭的頭部為什么是圓鈍形?
老年危重患者急診室留院觀察時存在的護理問題及對策
打的
基層醫院顱腦損傷的救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蠔殼巧制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