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離子體破裂期間逃逸電流平臺的研究?

2021-01-27 03:34竹錦霞李林芯
關鍵詞:托卡馬克等離子體電場

竹錦霞 涂 樸 李 強 李林芯

(四川文理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0 引 言

托卡馬克中等離子體破裂是常見的快速失控事件.逃逸電子、暈電流和熱沉積是等離子體破裂的3種危害源.逃逸電子是指等離子體中速度大的熱電子或者快電子受到環形電場的加速力大于粒子間的碰撞阻力后與本底等離子體解耦,自身處于一個穩定的約束狀態的電子[1].大量氣體注入和彈丸注入等破裂緩解手段能有效地緩解熱沉積和暈電流,但目前仍無法全部抑制逃逸電子的產生.等離子體破裂電流淬滅階段產生的逃逸電子及之后形成的逃逸電流是逃逸電子在等離子體中存在的主要階段.如何避免逃逸電子的產生以及探索有效的等離子體破裂期間逃逸抑制方案,避免逃逸電子轟擊裝置對第一壁的損害,是目前托卡馬克中研究的物理重點[2].因此等離子體破裂期間逃逸電子產生以及逃逸電流形成的研究成為聚變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3-6].近幾年,研究者利用各個裝置從理論和實驗2個方面對破裂期間產生的逃逸電子以及逃逸電流進行了研究[7-13].目前,使用HL-2A裝置對等離子體破裂期間逃逸電子行為進行了相關研究[14-15],但對逃逸電子形成的逃逸電流特性研究甚少.本文基于HL-2A裝置,利用不同模型擬合研究逃逸電流平臺形成的特性,并從實驗診斷角度分析了逃逸電流平臺的特征.

1 逃逸產生機制

初級、次級以及熱尾產生機制是托卡馬克中逃逸電子產生的3種主要機制.初級產生機制也稱Dreicer機制,是電子受到的環形電場力大于粒子之間的碰撞阻力而產生逃逸.電子逃逸的閾值能量關系式為

式中m0為電子的靜止質量,e為電子電荷,ne為電子密度,lnΛ為庫侖對數,Zeff為有效電荷數,ε0為真空介電常數,E為電場強度.

初級產生機制只要環向電場大于臨界電場就會發生.托卡馬克裝置在一定條件下,根據Fokker-Planck方程可得到逃逸電子的初級產生率[16]

式中υe是電子的碰撞頻率,λ是逃逸電子產生的速率因子.

次級產生機制是指等離子體中能量大約在10~20 MeV的逃逸電子和本底電子發生近距離庫侖碰撞,使其獲得高于逃逸閾值的能量而成為逃逸電子[17].這種最初產生的雪崩“種子”電子又和本底熱電子發生近體庫倫碰撞,逃逸數目呈現指數性增長,雪崩模式產生更多的逃逸電子.逃逸電子的次級產生率[15]為

式中E∥和Ec分別為平行于磁力線的環向電場和絕對臨界電場,φ=(1+1.46ε1/2+1.72ε)-1,ε=r/R,r和R分別為小環半徑和大環半徑,τ為相對論電子碰撞時間.

中型托卡馬克裝置上可用大量注入氣體的方式來緩解等離子體破裂帶來的3種危害[18-19].大量氣體的注入會產生快速冷卻的效果,但快速冷卻的結果只能冷卻電子分布函數中的低能部分,高能部分的電子來不及被低能電子碰撞冷卻,電子分布中的高能電子尾部被留下.等離子體破裂電流淬滅階段,電流迅速衰減感應出比外加電場要強的電場,在感應電場作用下高能尾部電子將會轉化為逃逸電子,這就是熱尾產生機制[20].

2 模擬結果以及實驗現象分析

等離子體破裂期間溫度降低,能量損失,等離子體破裂的典型特性如圖1所示.等離子體電流的快速下降引起高的感應環電壓,逃逸電子在高環電場的加速下通量和能量都急劇增加,并形成逃逸電流.

圖1 等離子體破裂的典型特征波形(a)等離子體環電壓;(b)等離子體電流

HL-2A托卡馬克裝置是我國第一個偏慮器實驗裝置(大半徑R=1.65 m,小半徑r=0.40 m,環向磁場Bt=2.8 T),根據裝置參數以及設定初始時刻密度為ne=2.0×1019m-3,擬合逃逸電流如圖2所示.可知,等離子體破裂過程中逃逸電流的形成過程呈指數增長,這是由于建立模型過程中不僅考慮到初級產生機制,雪崩過程也是逃逸電子形成的重要過程.

圖2 模擬逃逸電流波形

模擬過程對研究等離子體破裂過程很重要,這是由于等離子體破裂過程非???,通過實驗測定參數很難確定.為了多角度分析,根據式(2)和(3)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結合物理模型,利用麥克斯韋方程組以及逃逸電子初級和次級產生機制模擬等離子體破裂過程(圖3).顯示從等離子體破裂時刻開始,逃逸電流在1~2 ms內迅速急增至40.0 kA左右.與圖2結果相似,等離子體破裂過程中逃逸電流的形成過程也呈指數增長.此模擬過程與前面不同的是方法上利用有限差分法來進行擬合運算.

圖3 等離子體破裂期間逃逸電流演化

圖4是等離子體破裂期間電流隨時間演化曲線,在等離子體破裂過程中都形成了逃逸電流平臺.圖4(a)是破裂前等離子體電流為185.0 kA的放電波形圖,在放電到達548 ms時等離子體破裂,等離子體電流信號出現正脈沖后等離子電流驟然下降.破裂之后等離子體電流沒有迅速衰減為零,而是出現持續時間為25 ms的135.0 kA電流平臺,歐姆電流轉化為逃逸電流的轉換率高達72%.從圖4(b)可以得出,破裂大概是從930 ms開始,破裂前等離子電流為162.5 kA,與圖4(a)中電流信號相似,電流在破裂后幾毫秒內急劇衰減,形成了50.0 kA的逃逸電流平臺,盡管歐姆電流轉化為逃逸電流的轉換率僅為30%.但本次放電逃逸電流平臺持續的時間長達120 ms左右.

3 結 論

等離子體大破裂時,被環向電場持續加速的高通量、高能量逃逸電子會對裝置的第一壁等材料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理論和實驗上都需要對逃逸電子的產生機制以及逃逸抑制手段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從理論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模擬了逃逸電流演化過程,盡管擬合模型過程不同,但得出的電流平臺形成趨勢相同.實驗上通過診斷研究了等離子體破裂期間逃逸電流平臺的特性,為尋求抑制逃逸電子的產生提供基礎.

猜你喜歡
托卡馬克等離子體電場
英原型聚變堆ST40實現1億℃等離子體高溫
巧用對稱法 妙解電場題
求解勻強電場場強的兩種方法
連續磁活動對等離子體層演化的影響
聚變反應堆條件下等離子體中阿爾芬本征模的分析
不同稀釋氣體下等離子體輔助甲烷點火
共軸共聚焦干涉式表面等離子體顯微成像技術
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介紹
電場強度單個表達的比較
美國托卡馬克聚變反應堆打破世界紀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