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亞洲減貧貢獻中國實踐

2021-02-01 07:56郭玲
小康 2021年3期
關鍵詞:減貧貧困縣貧困村

郭玲

參考經驗 中國的減貧實踐為許多國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功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累計脫貧人口接近歐洲總人口數,對于亞洲乃至全球減貧事業作出的貢獻最大。這一數字來自近日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發布會。

為了梳理亞洲減貧的形勢和進展,總結亞洲減貧過程中的成就和挑戰,為發展中國家的減貧事業提供借鑒和參考,從2019年開始,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同中國農業大學李小云教授團隊合作,推出《亞洲減貧報告》。2020年的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特別聚焦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亞洲貧困人口的沖擊,以及疫情之下中國的最新減貧進展。

報告中指出,盡管疫情大大增加了中國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的難度,但面對挑戰,中國政府采取了果斷措施,加大了對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的支持,在“戰疫”的同時堅定推進“戰貧”,在2020年底前將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使最后的551萬貧困人口清零,歷史性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

亞洲國家的典型代表

“中國的減貧實踐作為亞洲國家的一個典型代表,為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辈梺喼拚搲秮喼逌p貧報告2020》發布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表示,中國的減貧實踐提供了重要的三點參考經驗,第一,經濟增長是減貧的基礎,但只有經濟增長具有益貧性時才能真正推動減貧,中國的減貧呈現出全部門益貧增長推動的特征,其經驗可為許多處于經濟增長階段的國家提供參考。第二,中國減貧實踐的重要特點是國家對減貧進行強有力的干預,從而將政治承諾落到實處,這一經驗對許多處于經濟社會快速轉型并面臨不平等加劇問題的國家具有借鑒意義。第三,從技術層面看,中國識別和瞄準貧困人口的機制可以向許多希望消除極端貧困的國家分享。

脫貧攻堅戰啟動開展以來,中國的農村和農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從事了30年扶貧工作的中國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蘇國霞親身經歷并見證了這一過程?!拔沂?991年進入扶貧系統工作的,接近30年了,經歷了農村扶貧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訪問過400多個貧困縣,經常吃住在貧困村,直接感受到了貧困地區人口生活的變化。最直觀的感受,所有貧困村都通了硬化路,所有貧困家庭都有了安全住房,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上了學,所有貧困人口都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多數農戶通了自來水。所有的貧困縣都接入國家電網,所有貧困村都通了光纖。過去老百姓計算收入是以百、千為單位,現在以萬為單位。過去走進貧困村,多數老百姓的眼神是愁苦、呆滯、無奈的,現在他們的表情是快樂、輕松、自信的?!?/p>

蘇國霞表示,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作為底線任務,舉全黨全國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她看來,中國的脫貧攻堅戰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

抗疫扶貧的實踐經驗

《亞洲減貧報告2020》指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亞洲各國貧困變化的最直接因素。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轉型國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僅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最早重啟了全國經濟引擎,更有效化解了疫情對2020年底全面實現消除絕對貧困計劃的負面影響,創造了抗疫扶貧的中國實踐經驗。

數字顯示,2019年末,中國還有551萬貧困人口未脫貧,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根據2013年至2019年期間年均減貧1300萬人口以上的速度推算,2020年底,中國實現消除現行標準農村絕對貧困的目標并非難事。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的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沖擊,給中國的農業農村發展特別是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大大增加了中國到2020年末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難度。

貧困人口以及剛脫貧人口的外出務工收入,影響了貧困人口的經營性收入,疫情防控造成大量扶貧項目停滯,這些都是疫情對減貧工作的重要影響。此外,疫情對貧困邊緣人群也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從當時情況看,疫情不僅影響到未摘帽的貧困縣,對已摘帽的貧困縣也影響很大;不僅影響到貧困農戶,也很大程度上沖擊了貧困邊緣群體,包括已經脫貧和一直處于貧困線之上的,但生產基礎相對薄弱、生活較為困難,存在較高返貧和致貧風險的農民。

報告指出,雖然疫情在2020年中國即將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的最后節點上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但中國政府在“戰疫”的基本戰線上持續推進“戰貧”,通過實施多渠道推動貧困群體務工和就業;以消費扶貧的形式推動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問題,幫助貧困群體恢復及增加經營性收入;針對貧困人口和邊緣貧困群體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及針對性的幫扶機制等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直播帶貨在2020年成為一個熱詞,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扶貧在這一年的力度?!秮喼逌p貧報告2020》指出,政府機構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的政府采購模式,利用東西部協作扶貧機制推動西部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至東部較發達地區的東西協作模式,以及激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主要通過各類網絡平臺銷售貧困地區產品的市場參與模式,是2020年“戰疫”扶貧中的三大消費扶貧模式。各地還不斷推陳出新,抗疫中社會各界群體參與直播帶貨、以及貧困地區產品成為網紅產品的現象比比皆是??偨Y中國抗疫扶貧的經驗,《亞洲減貧報告2020》指出,首先,中國政府減貧的政治承諾及實踐沒有因為疫情的發生而動搖。第二,中國在疫情背景下以保民生、促就業為工作重心,將應對疫情的經濟影響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在就業扶貧和消費扶貧兩個領域形成了抗疫扶貧模式的創新。第三,疫情中暴露出的農村社會保障薄弱等扶貧短板得到更多關注,并開啟了防止返貧和應對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建設。

因地制宜探索地方發展模式

四川省阿壩自治州汶川縣縣委書記張通榮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報告發布會。災后重建、扶貧脫貧、新冠疫情,如何在眾多挑戰之下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發布會上,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介紹了汶川縣的經驗。

在張通榮看來,各個地方的社會發育程度不一樣,老百姓的素質不一樣,基本條件和資源的分布不一樣,因此選擇一個地方發展模式的時候,要因地制宜。

“經歷了大地震,汶川人民更加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可貴。為此,我們堅持將災后重建、綠色發展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在具體過程中注重‘四個協同,就是將災后重建與扶貧工作的規劃協同、項目協同、資金協同、產業協同,堅持把災后重建作為扶貧開發的基礎抓牢抓實?!?/p>

在張通榮眼里,2016年是汶川縣跨入發展振興階段的關鍵年份,當地率先在全國提出創建“全民健康示范縣”,開啟邁向全民創造健康的實踐之路,將“讓老百姓住進好房子、擁有好身子、過上好日子”作為奮斗目標,并把“大健康”理念融入到治縣理政全過程,圍繞“發展健康經濟、營造健康環境、培育健康文化、倡導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五大體系,以發展生態農業、綠色工業、康養旅游業為切口,將智慧汶川、衛生縣城、生態鄉鎮和鄉村振興建設等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確保了災后重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把產業變成產品,去完善它的市場體系,是未來產業實現穩定發展的關鍵一環,也是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破解問題?!皬埻s對于未來的思考,也代表著很多縣域脫貧之后的道路。

猜你喜歡
減貧貧困縣貧困村
福建省農村金融減貧的路徑研究
貧困村開通“網上大集”
山西省58個貧困縣產品將陸續走進84所高校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由“貧困村”變成“百萬村”
理解發展和減貧
一個貧困村的“暴富”——寶豐村的農業也能讓人“吃撐”
山西已實現4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關于減貧的可持續性問題的探討
發展方式轉變與減貧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