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的學者風度

2021-02-13 13:22趙凱寧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1年6期
關鍵詞:好老師風度讀書人

摘要:校長的優秀程度,決定著學校發展的高度。從《為品格而教》一書中品讀作者,可以全方位地欣賞到一位卓越校長的學者風度。新時代蓬勃發展的教育事業,呼喚著更多優秀的校長。他們應該是自有高尚品格的讀書人,應該是精通教育教學規律的好老師,更應該是甘當綠葉、樂于奉獻,能在教育事業中永不滿足,不斷追尋,引領廣大教師開拓前行的優秀教育者。

關鍵詞:校長;風度;讀書人;好老師;教育者

陶行知先生曾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碧招兄?陶行知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6。的確,校長的優秀程度,決定著學校發展的高度。

幸運的是,我所在的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小學,就有一位優秀的校長——周衛東。周校長全心奉獻的這所學校,被簡稱為“長小”。在我看來,他與“長”字十分有緣——教育科研,他專業特長;課堂教學,他博采眾長;學校發展,他計議從長;教育學生,他語重心長;關愛教師,他情深意長;學問修養,他日引月長……《為品格而教》這部周校長的新著,出版短短三個月,銷量便達五千多冊,足可被稱為“學術暢銷書”。我相信,隨著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這本書更會成為值得廣大教育同仁時常翻閱、多有裨益的“長銷書”。暢銷和長銷,恰與“長小”諧音,想必,這是周校長與長小更妙的緣分。

在這些日子里,系統地閱讀這部新著,更有許多感悟。我在書中品讀作者,從正面、側面和背面等多個角度,全方位地欣賞一位卓越校長的學者風度。正面:自有品格的讀書人周校長在《為品格而教》的“后記”中這樣敞開心扉:

工作33年,筆耕不輟33年,自詡“一介書生”的我,……在學問的道路上,算是一個步履不停的追夢人。在40歲不到的年齡便到達了“省特級教師”的幸福驛站。然而我也深知,若就此躺在這個榮譽簿上“吃老本”,或許會輕松許多,但這樣的快樂感來得容易,去得也快,不能帶來持久的幸福感。于是,不疾不徐間,有如我平常散步的速度,走得波瀾不驚,走得溫暖踏實,一直走進了“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的行列,一直走得自己的心也越來越寧靜、踏實了下來。周衛東.為品格而教[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1:263?!耙唤闀?,正是周校長最為看重的自我評價?!白x書人”,也是他帶給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在中國傳統社會里,“讀書人”,始終是人們對知識分子最親切的稱呼,表達了大眾對他們追求知識、追求真理、追求美好品格的推崇和贊譽。正因如此,人們能夠冠之以名的所有氣質中,“書卷氣”最是裝飾不出來的。因為書卷氣是一種高貴的氣質,是良好素質的外在流露,是長期書香浸潤、內化于心的積淀,是歷經實踐、外化于行的儒雅風范。

周校長對讀書可謂是“摯愛”。且不說他總是掛在嘴邊、天天對教師們念叨的那些讀書名言,就說一件小事便足以為證。大約六年前,秋天的一個周末,我到學校加班。周校長穿著一件白襯衫,外套一件藏青色毛線背心,邊捧一本教育雜志翻閱,邊在校園里踱步。我與他照面,忙打招呼:“周校好,周末您沒去玄武湖轉轉(那時他家就住在玄武湖畔),還來學??磿??”周校莞爾,似乎是在回答我的提問,又似乎是在自說自話:“難得周末時間寬松,不看書做什么好呢?”當時,他一定是在思考問題,說完后的下一秒鐘,便低頭,繼續瀏覽,留給我一個瀟灑的背影。

周校長的確是鐘情于研究的,并且是具備教育科研稟賦的學者型教師?!稙槠犯穸獭芬粫?,正是緣于五年前他申報江蘇省規劃課題“涵養小學生必備數學品格的實踐研究”。這本專著的“誕生”,我也算是個一路相隨的陪伴者。每當周校長需要“啟動”一項新思考,總會讓我先幫著搜集案頭文獻資料。這個過程,于我也是一種學習。周校長每次讓我查找的“關鍵詞”,往往都是我這個“埋頭耕地”的一線教師聞所未聞的概念。比如,與他的課題研究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課程思政”理念,便讓我耳目一新。豈止是我一人有此獲得感,得益于周校長在學校里大會小會上的傳道授業,現在我們學校,即便是剛工作的年輕教師,也頗能引經據典,脫口而出不少當下最受關注的“教育熱詞”。

其實,周校長的治學精神深得我們長小數十年來積淀下的“和諧教育思想”之精髓。他從不閉門造車,也不孤芳自賞,而是很樂意傾聽其他學科教師的意見,虛心接受不同研究方向和各個層次的教師給出的建議。因為他深知,“君子之道,和而不同”,讀書人做學問的胸襟正在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如此,方能夠“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為品格而教》的第一章中,周校長對“品格的內涵”做了追根溯源的理論辨識。記得當初,他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便曾問我對“品格”的理解。我依據自己的閱讀經驗,給出一個很“文學化”的解釋:“人有人的品格,文章有文章的品格。這品格是什么?我以為就是‘不繞’。一篇文章如果能夠直面難題,不罔顧左右而言他,努力給出答案,那就是文章的品格。同樣,一個人的品格體現在他遇到困難時,不躲不讓,也能像鑿隧道一般勇于突進,那就最能見出他的品格來了?!?/p>

聽了我這番信口說出的“一家之言”,周校長竟然連連點頭:“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數學必備品格有哪些?如何在課程和教學中得到落實?如何總結出經驗加以推廣?我們一定能夠把這個課題琢磨明白?!睔q月如歌,荏苒前行。周校長帶著團隊苦心孤詣,孜孜以求,經過幾年來的探索,“數學必備品格”已成為他閃亮的研究品牌,也已成為了長小數學團隊研究的“金字招牌”,在全國范圍內也已引起廣大同行的高度贊譽。

五年一個周期,在課題高質量結題的同時,一并榮獲了江蘇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和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的佳績?!稙槠犯穸獭愤@本書的出版,與其說是凝結了周校長的智慧心血,倒不如說是他研究道路上踏歌而行的足跡,是他作為一個特級教師、一個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學者,水到渠成的收獲,步履穩健的充實,如約而至的快樂,瓜熟蒂落的甘甜。側面:精通規律的好老師周衛東是一位站在兒童立場,以立德樹人為宗旨,掌握了教育教學規律的好老師。

《為品格而教》這本著作呈現了周校長在全國教學論壇上展示過的15節經典課例。不論什么教學內容,都體現了他率先提出的“高觀點、低結構、中溫度”的“品格課堂”教學樣態。

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我不敢做太多的評論。但我堅信,無論哪一門學問,琢磨到本源處,其領悟到的智慧都是可以相互融通的。我曾經觀摩周校長執教的《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一課,便聯想到了散文創作的規律性結構。讀這本書時,聯系平常周校長對我的口傳心授,也很自然地對“高觀點、低結構、中溫度”的教學思想,生發出一些獨具個性化的解讀。

在我看來,周校長提出的“高觀點、低結構、中溫度”課堂樣態,因為站在兒童立場,關注教學現場,直抵學科本質,契合學習規律,因而平易親切,指導性強,極具生命力?!案哂^點”旨在立意高遠,思想深邃;“低結構”旨在貼近學生思維特點,助力有序發展;“中溫度”則強調教學中師生的溫情脈脈,生趣盎然。這也和我心中好文章的特征“不謀而合”。我對好文章有三個層次的追求:第一層次是“文從字順”,第二層次是“語工意新”,第三層次是“言近旨遠”。此三者的關系拾級而上、逐步進階。兩相對照,“高觀點”即對應著“意新”“旨遠”,“低結構”對應著“文從”“字順”,而“中溫度”則大致對應著“語工”“言近”。

細看周校長的“品格課堂教學”,每一節課例都具備著“好散文”的美感要素。周校長的教學和好的散文一樣講究要“言之有物”——有知識能力,要“言之有序”——有結構布局,要“言之有趣”——有童真情趣,最好還要“言之有味”——融人生體驗、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于一體。

聆聽周校長的課,你會感覺到“簡約而不簡單”,這也是只有那些散文大家才能營造出的“精心打磨后的隨心所欲”。沒有深厚的理論修養,沒有數十年躬耕課堂的磨礪,沒有志存高遠的教育追求,如何能夠抵達這高遠的境界?我想,這應該就是好老師所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吧。用最質樸的話來表達,就是“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精一行,通百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背面: 走近綠葉的教育者周校長無疑是卓越的教師,是優秀的校長——這也是成尚榮先生對他中肯的評價。他的榮譽很多,除了著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的“光環身份”之外,他最自豪的榮譽當屬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在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家”,舞蹈家、歌唱家、書法家、科學家……但對“教育家”這個稱謂,似乎格外“吝惜”。官方認定的當代“人民教育家”稱號,只有于漪、衛興華、高銘暄三位先生,且都已年逾九十。整個基礎教育界,更是只有于漪老師一人獲此殊榮。

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這應該是源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思想情懷,即對“教師”這個職業身份附加了太多的道德要求。其實,我們完全不必那樣“厚古薄今”。不妨來看一看華東師范大學沈玉順教授對“教育家”的定義(此定義,也被影響廣泛的百度百科所引用):教育家,是指通過親力親為的教育實踐創造出重大教育業績,對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是一個用于描述高層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沈玉順.“教育家”評價標準建構及其內涵解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9):17。依此定義,當代中國無疑活躍著一大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實踐創新的中青年教育家。如果非要對“教育家”再苛求一些,不妨說他們更是一群在教育事業中永不滿足、不斷追尋、引領前行的人。

周校長就是一位追尋教育家品格的優秀教育者。正如他在書中第五章“成長散思”中的開篇文章《教育家:遠方的地平線》所談及的:

如何做一個有品格的教師?我在追尋。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其偉大之處在于,聯結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與希望,牽掛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福祉與期盼。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在于,對每一個稚嫩生命的呵護與關愛,對每一顆純真心靈的理解與尊重。

教育是一項幸福的事業,其幸福在于,每一天都是新的、七彩斑斕的,每一天都處于挑戰與機會共存、繼承與創新共舞的氛圍之中……③ 周衛東.為品格而教[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1:216,219。

周校長的這種追尋,是思考伴著行動的。不可否認,在城市名校中,在當下經濟多元、價值多元,特別是“自我中心”“佛系養生”等思想的影響下,少部分教師定力不穩,精氣神不足;普通教師在工作中只滿足于做好本職工作,對教師職業發展缺少向上的動力與熱情;一些資歷較長一些的教師對工作中的思考止于經驗交流的程度,對教育教學科研的熱情不夠;一些青年教師的業務發展被動感強、依賴性大,自主發展的愿望不大。作為一校之長,周校長以身作則,一個人領著一群人奔跑。他說:“當校長其實是對教育的回報,尤其是對自己過去獲得那么多成長機會的反哺。做校長,回報的不是一個班的教學,而是整個教育理念,獲益者是全校學生和教師。從這個角度看,專業水平和能力同時也是做管理工作強有力的支撐,甚至能決定校長的管理高度。如果不能以專業服人,哪怕你是校長,老師都不會跟著你走?!?③

周校長有個以專業為基準的科研思維和行動方式:每天早上6點起床,6:30到學校,6:30到7:20讀書、思考、安排工作,還有硬性的寫作任務。這樣的習慣其實是他科研行動范式的固型,能長期堅持,天天如此,實屬不易。他堅信以專業為基準,學校發展不只是具體的工作目標、任務、項目,更重要的是更上位的“道”,即學校核心價值的追求,學校品格的鑄造。

周校長承諾自己的課堂隨時向老師們開放,走在校園里看見紙屑便躬身拾撿。2021年的暑期,南京全城“抗疫”,我校又成為全市防疫指揮中心所在地。周校長兩個月里每天都到學校值班,這樣他才放心。開學后,又逢“雙減”政策落地,行政任務繁重的他依然承擔著延時服務的課程,并跟學生有言在先:校長再忙,絕不會少一節你們喜歡的“思維提升課”。每一天,他依然會如約走進教師的課堂聽課、評課,自己還有思考研究,不斷開啟新的著述……

讀了周校長的書,感受到他讀書人的底色、好老師的修養、教育家的追尋,這些品格共同匯聚成校長的風度。

站在他的身旁,便會看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一天天向著身邊的榜樣靠近,也像追隨著太陽行走,平凡如我,也能折射出一縷縷光芒。

(趙凱寧,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小學。)

猜你喜歡
好老師風度讀書人
風度
我是快樂讀書人
風度
扎根三尺講臺 爭做“四有”好老師
讀書人
淺談中職語文教育對學生的引導作用
死亡壓力下的尊嚴和風度
新時期高校 “四有”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錯別字先生
美與風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