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現狀及對策

2021-02-21 09:40史蘋香
鄉村科技 2021年26期
關鍵詞:總面積耕地質量

史蘋香

(清水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甘肅 清水 741400)

耕地是農業發展之要、糧食安全之基、農民安身之本,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蛾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完善支持政策。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耕地質量,強化監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責任?!?/p>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李克強明確指出:要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實行特殊保護,扎緊耕地保護的“籬笆”,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耕地既是“藏糧于地”的核心載體,也是“藏糧于技”的重要載體,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是國家糧食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助推鄉村振興的基礎[1-4],是當前刻不容緩的工作。

1 清水縣耕地基本情況及地力現狀

1.1 耕地基本情況

清水縣地處于甘肅省東南、天水市東北、隴山西南麓、渭河上游北部支流牛頭河流域,屬隴山山地向隴西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理坐標為北緯34°32′~34°58′、東經105°45′~106°30′,總面積1 982.8 km2,現轄15鎮3鄉、260個行政村、1 118個村民小組。全境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略呈長方形,最高點海拔2 201 m,最低點海拔1 112 m,年平均氣溫12.58 ℃,年降水量570 mm左右。清水縣耕地面積 8.633 萬 hm2,園地面積 0.195 萬 hm2,林地面積7.021 萬 hm2,草 地 面 積 1.938 萬 hm2,其 他 用 地 面 積0.767 萬hm2。其中,耕地面積占比最大,達46.64%,耕地以旱地為主,旱地面積為8.630萬hm2,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99.97%,除去東南部林區外,清水縣各鄉鎮旱地分布均勻;水澆地面積僅為26.667 hm2,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0.03%,僅在河流水系的兩側零星分布。清水縣土壤類型多樣,有褐土、黑壚土、黃綿土、新積土和紅土等9 個土類,又可分為11 個亞類、28 個土屬、41 個土種。其中,褐土占全縣總面積的40.2%,黑壚土占全縣總面積的28.2%,黃綿土占全縣總面積的5.0%,新積土占全縣總面積的0.9%,紅土占全縣總面積的11.6%。

1.2 耕地地力情況

2017—2020年清水縣耕地質量等級更新評價結果顯示,清水縣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總體呈提升趨勢。2020 年度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為7.73級,較2019年提升了0.03等級,較 2018 年提升了 0.05 等級,較 2017 年提升了 0.06 等級,其中2020 年三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占比相比前幾年均有所增加,九等地、十等地相比前幾年占比較少,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相比前幾年有所提升(見表1)。

表1 2017—2020年清水縣耕地質量等級

根據4 個年度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結果,質量等級較高的一等地和二等地在清水縣沒有分布,三等地占耕地總面積的0.4%左右,分布在紅堡鎮、永清鎮和白沙鎮,土壤類型為淀土、褐色土、黑壚土等。中等級耕地中的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占耕地總面積的9.0%左右,其中四等地占耕地總面積的1.0%左右,五等地占耕地總面積的6.5%以上,六等地占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中等級耕地主要分布在永清鎮、紅堡鎮、白沙鎮、黃門鎮、白駝鎮和松樹鎮,金集鎮、草川鋪鎮、豐望鄉及新城鄉少量分布,而西部土門鎮、遠門鎮、郭川鎮、王河鎮及東部的秦亭鎮、山門鎮幾乎沒有分布。低等級耕地中的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在清水縣分布較多,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90.0%左右,清水縣18鄉鎮均有分布。其中,八等地面積最大,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50.0%以上,是今后改良利用的重點;九等地在草川鋪鎮和秦亭鎮分布最多;最低等級十等地在清水縣也有分布,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3.0%以上,主要分布在隴東鎮和王河鎮??傮w來看,清水縣耕地以低等級耕地為主,耕地質量等級有所提升后,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和十等地仍占耕地總面積的90.12%,清水縣低等級耕地面積占比仍然較大。

從近幾年清水縣土壤養分含量化驗結果來看,清水縣大部分耕地土壤呈堿性,極少部分為中性,土壤平均pH 值為8.0。耕層土壤養分含量普遍偏低,其中有機質平均含量在15.0 g/kg,屬于居中偏低水平,且呈由東北向西南遞減的趨勢;全氮平均含量在1.1 g/kg,屬于居中偏低水平,全縣分布不均,松樹鎮、秦亭鎮、永清鎮、隴東鎮和山門鎮部分地區含量較高,王河鎮、白駝鎮、郭川鎮含量較低;有效磷平均含量在15 mg/kg,屬于居中偏低水平,在全縣分布不均,松樹鎮、土門鎮、豐望鄉部分地塊含量較高,秦亭鎮、新城鄉北部地區含量偏低;速效鉀含量較高,平均含量在200 mg/kg,屬于居中偏高水平。

2 清水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現狀

清水縣采取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評價及開展耕地污染阻控等措施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清水縣于2008年開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每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5.333萬hm2以上,基本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在清水縣農作物上的全覆蓋,通過取土化驗明確了清水縣土壤養分含量,實現了主要農作物的配方施肥。通過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及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劃定工作,完成了清水縣永久基本農田及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劃定,保障了耕地數量穩定。通過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廢舊農膜回收、尾菜田間處理利用、土壤污染防治等項目,減少了化肥、農藥生產投入品的不合理利用,減輕了農業生產中農業投入品和生產廢棄物造成的耕地土壤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耕地質量。

3 清水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存在的問題

3.1 耕地保護意識淡薄

清水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占比較大,年農作物種植面積在6萬hm2以上。但是,由于大部分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參與農業生產者年齡偏大,文化素質相對偏低,加之農業尤其是種糧效益較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耕地保護意識淡薄,部分耕地被閑置、撂荒,耕地資源浪費問題突出。另外,部分農業生產者對耕地“重用輕養”,對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相關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不足,不合理施用化肥、農藥的現象依然存在。

3.2 耕地質量水平較低

近幾年清水縣耕地質量等級更新評價結果顯示,清水縣耕地質量等級較低,屬于黃土高原區隴中青東丘陵農牧區耕地質量等級偏低的縣(區),也是天水市耕地質量等級偏低的縣(區)[5]。2019 年,清水縣耕地質量平均等級比黃土高原區平均耕地質量等級低1.29 級,比全國平均耕地質量等級低3.00 級。其中,評價為高等級的一等地和二等地在清水縣沒有分布,三等地僅占清水縣耕地總面積的0.4%左右;中等級的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占耕地總面積的不足10%;低等級的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面積之和占耕地總面積的90%以上,且耕地土壤養分含量偏低??傮w來說,清水縣耕地以中低等級耕地為主,耕地質量不高。

3.3 耕地土壤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存在

農用地質量類別劃分結果顯示,清水縣部分耕地存在重金屬污染問題,雖然近兩年清水縣通過開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對污染耕地進行了治理,但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周期長,污染問題短時間內得不到徹底解決。另外,由于部分農戶對化肥、農藥、地膜等生產投入品的使用不合理,清水縣耕地土壤污染問題依然存在。

3.4 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措施單一

自2008 年以來,清水縣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5.333 萬hm2以上,并開展了化肥農藥減量控污、殘膜污染防控等污染耕地阻控修復和高標準農田質量建設等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工作。但受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及基礎條件限制,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秸稈還田、機械施肥等技術在清水縣的推廣應用仍不到位,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措施仍然比較單一,不夠多樣化。

3.5 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專業技術力量不足

清水縣缺乏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機構,參與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專業技術人員較少,且專業技術人員中缺乏土壤肥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導致技術創新力度不足。

3.6 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清水縣積極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測土配方施肥、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以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等項目,但存在項目資金被整合的現象,且地方財政對耕地保護及質量提升方面的資金投入仍然不足。

4 清水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對策

4.1 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農民耕地保護意識

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原則,根據不同農時季節,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及互聯網等媒體,大力宣傳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宣傳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相關法律制度。通過現場培訓、組織參觀等多種方式,開展水肥一體化、機械化施肥、綠肥種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等相關技術指導培訓,切實提高農業生產者的耕地保護意識和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水平。

4.2 加強耕地質量動態監測,掌握動態變化

在已建立的117個測土配方施肥及13個省級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的基礎上,建立覆蓋清水縣主要土壤類型、主要耕作制度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積極開展耕地質量動態監測,化驗、分析耕地土壤養分變化情況,全面掌握耕地質量動態變化情況,為分類指導耕地質量提升工作提供依據,以確保農業生產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建立受污染耕地污染動態監測網絡,每年開展監測,掌握耕地土壤污染動態變化,為耕地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依據。

4.3 開展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提升耕地質量

根據清水縣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地力要素等,結合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結果,分析各區域、各等級耕地主要障礙因素,針對障礙因素,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措施,對于耕地質量等級較高的三等地可采取加大有機肥的投入力度、深翻耕、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等農藝措施進一步提升土壤養分含量,中等級的四等、五等、六等耕地可采取秸稈還田、增加有機肥投入等農藝措施提升耕地質量,低等級耕地可采取農藝措施及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種植結構等相結合的措施,達到提升耕地質量的目的。

4.4 加大各項技術推廣力度

在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基礎工作的同時,加大對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和機械化施肥等耕地質量提升技術的推廣力度,推動良種與良法相配套、工程與農機農藝相結合,逐步提升耕地質量等級。同時,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尾菜處理等技術的推廣,引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投入品,合理處理農業廢棄物,不斷改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防止耕地質量惡化。進一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指導及工作力度,確保各項污染治理措施落實到位,不斷改善耕地土壤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4.5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耕地保護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機構,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充實技術力量,并加強設施和設備配備,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4.6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以中央財政和省級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為依托,積極爭取市縣級財政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鼓勵、支持、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4.7 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體制機制

進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制度,執行并完善耕地質量管理法規,加強耕地安全監管,嚴格落實耕地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建立耕地數量、質量、生態紅線綜合管理制度,形成多方參與、上下協作的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機制,在保障耕地數量穩定的同時穩步提升耕地質量。

5 結語

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是一項系統、基礎和長期工程,清水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必須提高對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的重視程度,形成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長效機制,在保障耕地數量紅線的同時,著力提高耕地質量,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夯實糧食安全基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總面積耕地質量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大連有座生蠔小鎮
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 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二年級下冊期末質量檢測(一)
太平洋名字的來歷
耕地種田也能成為風景
我國濕地10年“丟”一個海南省
我國濕地的狀況如何?
睡個好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