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卵石地層深基坑開挖數值模擬研究

2021-02-23 07:48梁慶國艾勝軍姜懷祖馬曉文景文琪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坑底云圖立柱

趙 濤,梁慶國,艾勝軍,姜懷祖,馬曉文,景文琪

(1. 蘭州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蘭州 730070;2.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城軌工程學院, 陜西 渭南 714000;3.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濟南 250000)

為了適應地下空間開發與交通隧道建設行業的發展需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建設得到大力發展.目前,結合勘察設計、施工監測和開通運營情況,對車站深基坑開挖的安全及穩定性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基坑圍護結構的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坑底隆起是現場施工中的重點監測內容[1-2].基坑開挖與臨近構筑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復雜,通過現場監測結果與數值模擬結果相互對比,能夠有效地評價基坑安全穩定性[3-7].然而現場監測工作受限于復雜的施工因素,而且現場施工與設計之間往往也會存在一定差別,這給基坑開挖帶來較高的風險與挑戰.

當前,在深基坑開挖的安全穩定性研究方面,由于有限元法能適用各種非均質、各向異性材料以及眾多復雜邊界條件,可以借助其更好地解決非線性問題,因此有限元法在基坑開挖分析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8-10].砂卵石地層結構因其顆粒間空隙大而無粘聚力、地層反應靈敏等特點,與粘性土地層相比,砂卵石地層結構的力學性質不夠穩定[11-13],可見砂卵石地層深基坑的工程特性研究對其周邊構筑物安全意義重大.李建偉等[14]采用均勻設計與有限元相結合的方法,對砂卵石深基坑工程進行了實例驗證,并證實了該方法對參數的可辨識性.由于基坑開挖是地層結構損失的一種形式,引起基坑支護結構變形及地面沉降等具有偶然性,會給砂卵石地層帶來巨大的施工安全風險.鑒于此,本文基于MIDAS GTS NX軟件,開展砂卵石地層深基坑的開挖及支護的數值模擬,分析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層位移、支護結構的變形及內力分布特性,以期為基坑開挖及支護安全施工提供理論支撐.

1 工程概況

該地鐵車站總長613.1 m,標準段寬21.3 m,頂板覆土厚2.8~3.5 m,基坑深度17~19 m,主體沿南北向敷設,道路寬約40 m.車站西側主要有住宅樓、五斗渠和電力隧道等.車站共設4個出入口,2個消防疏散口,4個風亭組,車站兩端設置雙線盾構始發井.

1.1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

表1 土層分布情況

地勘資料顯示場地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黏性土層之上填土層中的上層滯水、第四系砂、卵石層的孔隙潛水和基巖裂隙水等.在豐水期~平水期進行的詳勘表明:地下水位埋深為5.5~7.5 m.

1.2 基坑開挖及支護結構

深基坑現場專項施工方案已經過專家組充分論證符合規范標準要求,基坑開挖及支護遵循“分層分段開挖、隨挖隨撐、支挖結合”的原則.基坑周邊圍護結構選用Φ1.2 m @1.5 m的鉆孔灌注樁,埋入坑底深4 m,總長21.7 m.橫向內支撐包括1道混凝土支撐和2道鋼支撐,其中第一道混凝土支撐截面為1.0 m×1.0 m,第二、三道鋼管支撐截面為Φ609 mm、

t=16 mm.各道內支撐跨中處設置0.8 m×0.8 m鋼立柱,埋入坑底深8 m,總長24.7 m,縱向由鋼筋混凝土系梁連接.基坑共分7次開挖,放坡系數為1∶1,距離基坑邊緣3 m.先由機械開挖至槽底設計標高500 mm以上,然后采用人工(或人工加機械)清土至要求基底標高,采用挖掘機直接挖土裝車外運,依次進行,最后進行驗槽.

2 模型建立

2.1 模型尺寸

選取車站基坑21.3 m標準寬度,由鉆孔剖面圖獲悉該處土層呈傾斜分布,基坑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共包括9 056個單元,8 714個節點,基坑開挖深度為17.7 m.考慮模型尺寸大小受邊界效應的影響,根據有關基坑開挖影響范圍經驗值及相關研究的建議[15-16]:模型左右寬度各取3倍開挖深度,即54 m,總寬度為129.3 m;土層深度方向取2倍開挖

深度,即36 m,模型總高度53.7 m.在已劃分完成的土層2D網格上采用“析取”功能建立鉆孔灌注樁、立柱及支撐等1D梁單元.土層開挖通過“鈍化”網格來完成,鉆孔灌注樁等的施加是通過“激活”如上析取的1D梁單元來實現的.考慮巖土計算空間假定為半無限空間,邊界條件為底部設置水平和豎直方向約束,兩個側面設置水平方向約束.

圖1 有限元模型(單位:m)Fig.1 Finite element model (unit:m)

2.2 材料參數

表2 土層物理力學參數

2.3 計算工況

結合基坑開挖和支護施工過程中所有工序,模型中土層開挖及支護結構施作過程如下:

工況1:初始地應力平衡,位移清零.

工況2:施作鉆孔灌注樁.

工況3:全斷面開挖至-1 m,施作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和立柱;同時放坡拉槽開挖中間土層至-3.5 m.

工況4:開挖工況3剩余兩側土體,同時放坡拉槽開挖中間土層至-6 m.

工況5:開挖工況4剩余兩側土體,同時放坡拉槽開挖中間土層至-8.3 m.

工況6:開挖工況5剩余兩側土體,施作第一道鋼支撐;同時放坡拉槽開挖中間土層至-10.8 m.

工況7:開挖工況6剩余兩側土體,同時放坡拉槽開挖中間土層至-13.3 m.

工況8:開挖工況7剩余兩側土體,施工第二道鋼支撐;同時放坡拉槽開挖中間土層至-15.8 m.

工況9:開挖工況8剩余兩側土體,放坡拉槽開挖中間土層至-17.7 m.

工況10:開挖工況9剩余兩側土體至標高-17.7 m,施作底板.

表3 支護結構材料參數

3 數值結果分析

3.1 基坑模型位移分析

3.1.1 地層豎向位移

提取基坑開挖各工況下豎向位移云圖如圖2所示,位移最大值隨工況的變化棉棒圖如圖3所示,其中,(+)代表位移向上,(-)代表位移向下.由云圖2和棉棒圖3可知,鉆孔灌注樁的施作使得樁周土體沿著豎直方向有2.5 mm的豎向沉降;在各工況下,豎向位移最大值出現在坑底,表現出坑底隆起現象.且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坑底隆起不斷增大,最后一層土中間拉槽開挖完成后隆起值達到28.9 mm,之后施作1 m厚的底板,坑底隆起有所降低.圖3中的轉折點足以說明,砂卵石地層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后及時有效地施作底板對于抑制坑底隆起具有重要作用.

圖2 基坑豎直方向位移云圖Fig.2 Vertical displacement cloud diagrams of foundation pit

圖3 豎向位移最大值隨工況變化棉棒圖Fig.3 Cotton stick diagram of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changing with working conditions

3.1.2 灌注樁水平位移

灌注樁樁身的水平方向位移可反映基坑橫向凈空間大小和基坑安全性,提取各工況沿樁身方向的水平位移,左側鉆孔灌注樁水平位移如圖4所示,右側鉆孔灌注樁水平位移如圖5所示.由圖4和圖5可知,左右側鉆孔灌注樁的水平位移曲線表現出較好的對稱性,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圍護樁樁身的水平位移值不斷增大.同時樁身水平位移最大值點隨開挖深度而下移,基坑開挖完成后,最終位移最大值約位于樁長的二分之一處,左側灌注樁的水平位移最大值為2.25 mm,位于樁身埋深11.8 m處;右側灌注樁的水平位移最大值為2.94 mm,位于樁身埋深10.8 m處,出現上述左右側樁水平位移值不相等的原因,在于模型地層是一種傾斜層狀結構,基坑右側土體較左側相對密實,因而施加在右側灌注樁的土壓力相對較大,導致右側樁的水平位移值相對左側樁較大.

圖4 左側鉆孔灌注樁水平位移Fig.4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left bored pile

圖5 右側鉆孔灌注樁水平位移Fig.5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right bored pile

3.2 基坑模型應力特性分析

基坑開挖完成后土層的Mises應力云圖如圖6所示,總剪應力云圖如圖7所示.由圖6可知,開挖后土層的Mises應力有成層分布特征,地表及基坑底部Mises應力數值相等,為1.21 kPa.由圖7可知,基坑開挖完成后總剪應力在基坑兩側坡腳出現剪應力集中分布現象,且左右兩側對稱,最大值為105.85 kPa,同時由云圖可以看出在電力隧道的兩側拱肩及兩側拱腳均出現剪應力集中分布,五斗渠水工結構未表現出類似現象.根據以上分析,基坑結構設計和施工時,應重點考慮基坑開挖后剪切應力對基坑兩側邊緣、電力隧道的兩側拱肩及拱腳的影響.

圖6 基坑開挖完成后Mises應力云圖Fig.6 Cloud diagram of Mises stress after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s completed

圖7 基坑開挖完成后總剪應力云圖Fig.7 Cloud diagram of total shear stress after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s completed

提取基坑土層的塑性狀態分布如圖8所示,等效塑性應變云圖如圖9所示.由圖8可知,基坑開挖完成后,土層的塑性狀態主要分布于基坑兩側及坑底局部范圍,且左右對稱分布,從地表距基坑邊緣一定距離呈滑弧至基坑底部,同時在電力隧道附近有個別區域土體進入塑性狀態.在進行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應避免在地表基坑邊緣一定范圍內長時間集中堆放重物或大型重載機械活動甚至有高頻振動施工作業,防止進入塑性狀態的土體因附加荷載的施加而達到破壞極限,以至整體發生失穩破壞.同時應當重點監測灌注樁、立柱與坑底交界面處土體的應變狀態,以確?;邮┕ぐ踩?由圖9可知,等效塑性應變在灌注樁、立柱與坑底土體交界面附近達到最大,其數值為7.73e-3,這可能與混凝土結構材料和土體結構材料的剛度差異較大有關.

圖8 塑性狀態分布圖Fig.8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status

圖9 等效塑性應變云圖Fig.9 Cloud diagram of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3.3 基坑支護結構內力分析

基坑支護結構的軸力、彎矩、最大彎曲應力(組合)云圖如圖10~12所示.由圖10可知,鉆孔灌注樁、三道橫向內支撐均承受軸向壓力;立柱在底板以上受軸向壓力呈梯形分布直至底板壓力值達到最大,隨著立柱埋入坑底其軸向壓力不斷減小直至變為軸向拉力(拋物線形分布),軸向拉力最大值為1 241.5 kN.由圖11可知,基坑支護結構的彎矩圖對稱分布,第一道混凝土支撐的彎矩值較二、三道鋼支撐大,最大負彎矩值達-1 402.8 kN·m,位于立柱與第一道支撐連接處;最大正彎矩值為806.1 kN·m,位于第一道支撐兩端.由圖12可知,支護結構組合形式的最大彎曲應力云圖也表現出對稱性,最大組合彎曲應力在第二、三道支撐的四分之一跨處達到最大,數值為32.0 MPa.綜合上述支護結構內力分布云圖可知,支護結構設計時立柱埋入坑底土體段,因受軸向拉力需要配置相應的抗拉構件,施工中底板以下的抗拔樁應滿足抗拉要求.針對第一道支撐兩端、跨中與立柱連接部位彎矩較大,應重點設置抗彎構件.

圖10 支護結構軸力Fig.10 Axial force of support structure

圖11 支護結構彎矩Fig.11 Bending moment of support structure

圖12 支護結構最大彎曲應力(組合)Fig.12 Maximum combined bending stress of supportstructure

4 結論

1) 深基坑先拉槽中間再放坡開挖兩側時,豎向位移最大值出現在坑底,且有坑底隆起現象.隨著分層開挖深度的增加,坑底隆起不斷增大,同時灌注樁身水平位移最大值位置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加而下移,基坑開挖完成后,最終位移最大值約位于樁長的二分之一處.

2) 基坑開挖完成后,土層的塑性狀態區主要分布于基坑兩側及坑底局部土體,呈現出左右對稱分布,從地表距基坑邊緣一定距離呈滑弧至基坑底部.施工中應當重點監測灌注樁、立柱與坑底土體交界面處土體的應變狀態,以確?;邮┕ぐ踩?

3) 基坑立柱埋入坑底段,因受軸向拉力需配置抗拉構件,施工需重點關注底板以下的抗拔樁應滿足抗拉強度要求.針對第一道支撐兩端、跨中彎矩較大的特點,應考慮抗彎構件的設置,在施工中著重開展受力變形監測.

鑒于砂卵石地層土體具有顆粒大且粘聚力微弱的特性,圍護樁和立柱結構的施工需深入地層足夠深度,如遇到大的孤石會給樁和立柱結構施工帶來巨大困難,施工中應做好相應的專項應急方案.考慮砂卵石地層的顆?;匦?,采用離散元方法開展卵石地層基坑開挖及支護數值模擬分析,并與有限元計算結果進行對比探討.同時,地下水滲流是影響基坑開挖過程及支護結構設計和施工的重要影響因素,進一步考慮地下水滲流作用對基坑的影響,將對基坑工程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工程價值.

猜你喜歡
坑底云圖立柱
水利工程中鋼立柱灌注樁施工安全與質量控制要點
利用精密衛星星歷繪制GNSS衛星云圖
綜采工作面液壓支架立柱撓度影響因素試驗分析及其仿真
八旬老者 文化養生——記85歲北大老學長陳立柱
天坑坐井觀天
兩只螃蟹
五臺山掠影
三維云圖仿真系統設計與實現
黃強先生作品《雨后松云圖》
云圖青石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