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資源空間布局與服務主體匹配性探析
——以蘭州市為例

2021-02-23 03:06高發文張志斌張懷林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居住小區蘭州市民辦

高發文,張志斌,陳 龍,張懷林

(1. 蘭州交通大學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蘭州 730070;2. 西北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蘭州 730070)

學前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基礎,是教育領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幼兒園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更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2].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學前教育事業得到蓬勃發展,然而伴隨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鎮化進程提速、城市用地緊張和教育資源分布不合理,致使 “入園難”的現象更為普遍化,成為當前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3].近年以來,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對中國未來幾年的人口出生率和教育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國家和地方也相繼出臺了發展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切實解決“入公辦幼兒園難”和“入民辦幼兒園貴”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期盼.

優化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是提升城市宜居性、幸福性和持續性的重要途徑,其中學前教育資源在總量和空間上能否實現供需平衡,直接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4].幼兒園作為服務于社會基層社區的教育設施,其選址布局和入園需求關系到幼兒教育資源的可利用性、持續性、普及性和公平性.目前我國在學前教育市場化特征明顯,政府在幼兒園教育中的管控力受限[5];幼兒園權限的差異,導致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收費標準方面存在差距,使得不同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也具有差異;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影響力偏低,影響教育質量;部分幼兒園服務區域超過學生的可達范圍,空間不匹配問題較為突出.

教育設施作為公共服務設施中重要類別之一,空間布局均衡性問題較為突出,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話題.國外將幼兒園的空間研究劃歸學校的空間布局研究中,研究主要包括學校的空間布局與交通可達性、人口分布和其他服務設施關系.Barrow L等選取伊利諾斯周圍居民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數量分布等作為變量,發現私立學校大多集聚于高收入人口密集區[6].Mcdonald N C等以步行上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當地的交通和學校的布局均會對學生到學校的可達性造成一定影響[7-8].Boussauw K等學者基于ArcGIS軟件,運用中心地理論分析了家庭到學校的距離對學校周圍空間網絡的影響程度[9].Bruno G建立模型,以學校地點、數量、學校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年級學生人數為變量,研究了意大利學校聚集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學校再分配的建議,讓學生自由選擇學校,使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10].Eddie Parsons等人對教育服務設施的空間分布展開了研究,重點分析了學生對不同學校的受歡迎程度[11].而國內學者將幼兒園歸并為公共服務設施或者教育設施,對于公共服務設施的研究較為成熟.對于教育設施來講,當前正在積極探討如何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質化發展.如鄭思齊探討了幼兒園需求總量變化以及需求的空間差異性特征,發現合肥市基礎教育設施供給大于實際需求,教育設施供給與需求在空間上存在較大差異,實際供給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實際需求[12].胡思琪等基于時間建立評價模型,從可達時間適宜度和人口比例適宜度,評價了淮安新城教育設施空間可達性[13-14].張京祥等借助ArcGIS軟件和實踐調查方法,提出了常州市鄉村區域教育設施的均等化布局準則[15].幼兒園作為主體研究對象偏少,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建筑設計[16]、政策制定[17]、師資隊伍建設[18-19]和空間特征和優化對策[20-21]等方面.如鄧潔[22]發現舊的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落后于時代、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對幼兒園建筑設計中落后的內容提出建議及設計思路.宋蓉[23]評價幼兒園教育質量時堅持保教一體化原則,以促進幼兒園學生的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的有機融合.民進中央[24]提出保障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實施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政策.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外對于幼兒園城市空間布局的研究偏少,并且多數研究將其歸并到教育設施或者公共服務設施,這并不能恰當合理的解釋幼兒園存在的個性問題.幼兒園選址如何達到空間均質化布局,逐漸成為學者們首要關心的問題[25].蘭州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城市,“兩山夾一河”的地形造就了國內最為典型的帶狀組團結構[26],從而對幼兒園的公平合理配置提出了特殊要求.為此,本文以蘭州為例,運用空間分析和社會調查系統分析幼兒園現狀分布、空間特征以及是否與需求主體匹配,以期為城幼兒園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論參考和案例支持.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域

蘭州市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甘肅省省會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行政區劃上轄永登、榆中、皋蘭3縣和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5區,總面積13 085.6 km2,2017年常住人口372.9萬人,其中心城區經過漫長的發展演進逐漸形成了以政治、商業、科教為主導職能的城關區,以輕工業、機械、鐵路和交通樞紐為主的七里河區,以電子儀表、教育科研為主的安寧區,以石油化工為主的西固區[19].截止2017年底,中心城區4區共轄49個街道和1個高新開發區,總面積213.2 km2,常住人口267.6萬人.本文以蘭州市主城區作為研究區域(圖1),探討幼兒園在城市空間分布的規律.

1.2 數據來源

本研究中幼兒園資源數據來源于蘭州市教育網以及通過蘭州市教育局調查訪問所得,屬性包括名稱、權屬、幼兒園數量、學生數量、教師數量、地址等.截至2018年12月,蘭州主城區共有注冊幼兒園(含托兒所)565所,在園幼兒數量74 186人,根據其權屬將幼兒園分為民辦和非民辦,將權屬為教育部門、地方企業、事業單位、其它部門、部隊的均歸為非民辦(表1).為了進行空間可視化,根據幼兒園地址在百度地圖中利用坐標拾取器獲得相應的經緯度,然后通過GIS進行屬性信息的空間匹配,建立蘭州市幼兒園的空間數據庫(圖1所示).通過搜房網提取蘭州市中心城區1291個二手房居住小區的詳細資料(獲取時間為2018年),包括地址、容積率、建筑面積、用地面積等屬性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實地調研對每個居住小區屬性數據的準確性進行進一步核實和修正,并利用百度地圖的API接口獲取居住小區的地理坐標.

1.3 研究方法

1) 核密度分析(Kernel)

核密度是用于計算要素在其周圍領域中的密度.該方法以特定要素點的位置為中心,將該點的屬性分布在指定閾值范圍內,在中心位置處密度最大,隨距離衰減,到極限距離處密度為零.用核密度方法將幼兒園數量和在校學生人數在地里空間上進行可視化表達,研究其空間分布特征[27];表達式為:

(1)

式中,k(x)為核函數;h為閾值半徑,且大于0;n為點狀物個數,x-xi是估計點x到樣本xi處的距離.

圖1 蘭州市幼兒園空間分布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kindergartens in Lanzhou

表1 幼兒園數量及在園幼兒人數

2) 克里金插值分析(Kriging)

克里金插值的基本原理是根據相鄰變量的值,利用變異函數揭示的區域化變量的內在聯系來估計空間變量數值.克里金法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對已知點進行結構分析,提出變異函數模型;第二步是在該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克里金計算.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步驟1計算半方差,衡量各點之間的空間相關程度,其計算式為:

(2)

其中,h為各監測之間的距離,n為由h分開的成對樣本的數量,z(xi)為點xi的屬性值.

步驟2建立空間變異函數,將不同距離的半方差值都計算出來后,找出與之擬合得最好的理論變異函數模型,可用于擬合的模型包括高斯模型、線性模型、指數模型等.

步驟3利用擬合的模型估算未知點的屬性值,計算式為:

(3)

其中,z0為未標記樣本的AQI估計值,zxi為標記樣本點xi的AQI值,s為用來估算未知點的已知樣本點的數目,λxi為在估計z0時的zxi的權值系數.λxi由計算式 (4)計算:

(4)

其中,γ(xi,xj) 為已知樣本點xi和xj之間的變異函數值,μ為拉格朗日常數,γ(xi,x)為未知樣本點與其他已知樣本點xi之間的變異函數值.

3) 源點OD成本矩陣分析(Origin-Destination(OD)Cost Matrix)

源點OD成本矩陣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源點目標點成本矩陣是計算從源點到目標點的距離成本,OD成本矩陣可以用于后勤路線分析模型,以便進行優化選擇[28].GIS優化模型一般包括最大化覆蓋范圍、最小化阻抗、最小化設施點數、最大化市場份額、最大化人流量[29].在本文幼兒園與居住小區分析中,用優化模型包括最大化覆蓋范圍模型和最小化抗阻模型.它的主要思路為:基于最大化覆蓋范圍模型,以任一幼兒園位置為中心,查找所有在搜尋半徑(15分鐘)范圍內的居民小區.

2 結果與分析

2.1 蘭州市幼兒園分布現狀與特征

1) 集中分布于城關區,區域間數量差異明顯

本文選取幼兒園數量、班級人數、學校權屬等相關指標來評價蘭州市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分布情況.統計2018年末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和西固區的幼兒園和托兒所,共有在冊565所,在園幼兒人數有74 186人,平均每個學校131人,學校權屬包括教育部門、地方企業、事業單位、部隊、民辦和其它部門等.其中,城關區幼兒園數量為284,占總數的50.27%,幼兒園人數為36 044人,占總數的48.58%;七里河區幼兒園數量為130,占總數的23.01%,幼兒園人數為16 987人,占總數的22.90%;安寧區幼兒園數量為72,占總數的12.74%,幼兒園人數為10 518人,占總數的14.18%;西固區幼兒園數量為79,占總數的13.98%,幼兒園人數為10 637人,占總數的14.34%.從上可以總結出,城關區在幼兒園數量和在校人數上優于其它行政區,形成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等級分布.此外,蘭州市主城區民辦幼兒園數量占總數的88.50%,并且各行政區的民辦數量均遠高于其它權屬的幼兒園數量.

2) 聚集水平差異性較大,“核心-邊緣”特征顯著

幼兒園相比小學和中學更具有其特殊性,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可知,其服務半徑一般為500 m為宜,因而更應該重視在地理空間和人口密度上的相對均等化布局.核密度分析可以較好的反映空間點位置分布狀況,做幼兒園數量空間分布核密度圖,輸出柵格大小為20 m,搜索半徑為1 500 m,運用自然間斷點分級法(Jenks)按照計算結果將劃分為四個等級:低密度等級,較低密度等級,較高密度等級和高密度等級(圖2).

由圖1可知,整體上幼兒園密度等級空間分布呈現向心集聚態勢,空間結構上呈現出“帶狀多中心”多層次的圈層結構,存在顯著的空間非均衡分異特征;分區來看,城關區和七里河區分布較為均質,西固區和安寧區分布較為集中.高密度區域僅分布于城關區,包括雁北街道、雁南街道和鹽場路街道.較高密度區域分布于城關區的拱星墩街道、渭源路街道、東港西路街道、臨夏路街道、張掖路街道、白銀路街道和酒泉路街道等,七里河區的西湖街道、西園街道、龔家灣街道,西固區的西固城街道、臨洮路街道和福利路街道,安寧區的銀灘路街道、西路街道和孔家崖街道.較低密度區域圍繞較高密度區域依次向外遞減分布,其中,在七里河區的秀川街道形成較低密度中心.低密度區域基本分布于四區邊緣區域,即城鄉結合部地區,具有明顯的邊緣弱化特征.

圖2 蘭州市幼兒園核密度等級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nuclear density in kindergartens in Lanzhou

長期以來幼兒園教育作為非義務教育,促使民辦幼兒園得到了大量發展,形成了幼兒園“公辦少民辦多”的特征,并且空間分異特征顯著.通過對民辦幼兒園和非民辦幼兒園的空間分布比較(圖3和圖4),可以看出非民辦幼兒園主要集中分布于城市早期建成區的廠礦企業單位所在和行政單位所在地,比如西固城街道、白銀路街道和鐵路西村街道等.而民辦幼兒園多分布于城市新建成區的居住區附近,以雁灘高新區為典型代表.在現階段城市空間快速擴張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對新建成區基礎教育資源的資本投入相對滯后,導致公有基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但是,民間教育資本投入發揮市場調節的優勢,補充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和缺失.由于公立和民辦幼兒園投資渠道不同,在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生收費標準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幼兒園的空間分異使得不同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也存在空間差異性,教育資源質量分配的不均衡會導致學生難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條件.

圖3 蘭州市民辦幼兒園核密度等級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nuclear density grade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Lanzhou

圖4 蘭州市非民辦幼兒園核密度等級分布Fig.4 Nuclear density grade distribution of non-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Lanzhou

2.2 幼兒園與服務主體匹配性評價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城市原有的公共服務設施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城市適齡兒童“入園難”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地方政府為解決小區適齡兒童上學問題,要求房地產開發商在規劃與建設居住小區的同時要將幼兒園設施考慮在內.經過實地走訪勘察發現,由于部分居住小區建設時間較早,缺乏幼兒園配置,例如城關區的天慶嘉園、七里河區的蘭牧大院、安寧區的華泰小區和西固區的宏澤園等.為了研究當前蘭州市主城區幼兒園空間分布問題,通過兩方面進行空間檢驗:基于核密度分布與進行居住用地疊加分析和通過構建模型來評價幼兒園與居住小區空間分布匹配度.

1) 幼兒園與居住用地匹配性分析

幼兒園的建立與城市居住用地聯系較為緊密,由于使用群體的特殊性和為了提高教育設施服務質量,一般建立在居住區內部或若干居住區之間.為了分析幼兒園分布與居住用地的匹配度,利用2010年蘭州市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現狀圖,提取出主城區居住用地,與幼兒園核密度分布圖進行空間疊加;根據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要求,幼兒園服務半徑最大范圍為800 m,以此為半徑做緩沖區分析(圖5).由圖中疊加分析結果可知,蘭州主城區幼兒園的空間布局與居住用地布局基本吻合.其中,靠近主城區邊界的區域居住用地分布明顯稀疏,這可以合理地解釋該區域無幼兒園分布的原因.但是,居住用地分布并不等同于入園需求,通過緩沖分析可知,部分居住區不在緩沖服務范圍之內,例如銀灘路街道包括南坡坪社區和齒輪廠社區,二者相距5 km,但卻只有一個幼兒園為蘭州市安寧區實驗幼兒園,位于齒輪廠社區,顯然南坡坪社區的學前教育存在問題.另外存在同樣問題的街道包括四季青街道、陳坪街道、土門墩街道、伏龍坪街道、東港街道和青白石街道.

圖5 蘭州市幼兒園核密度與居住用地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ar Density and the Residential Land of the Kindergarten in Lanzhou

從幼兒園點的核密度緩沖區分析可以發現,各行政區中心區域幼兒園數量分布密集,緩沖區存在較為嚴重的疊加現象,說明部分區域幼兒園分布過于密集,建設中缺乏統籌規劃.幼兒園空間分布的密度等級反映了不同地域幼兒園空間布局的差異性,而反映幼兒園辦學規模的重要指標是幼兒園的在園學生數.為了更好地解釋這一現象,將每一個幼兒園所在學生數量進行空間插值(圖6).從圖5和圖6進行比對可以看出,幼兒園數量分布密集的區域其學生數量密度也偏高,二者空間分布相對應,說明整體上蘭州市主城區的幼兒園空間分布較為合理,但也存在部分街道不匹配的現象,其中幼兒園數量分布密集而學生數量分布較少的街道包括雁北街道、雁南街道、高新區拱星墩街道、龔家灣街道、西園街道和安寧堡街道;幼兒園數量分布稀疏而學生數量分布偏多的街道包括焦家灣街道、草場街街道、靖遠路街道、西柳溝街道、十里店街道和土門墩街道.

圖6 蘭州市幼兒園人數空間分布Fig.6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kindergarten population in Lanzhou

2) 幼兒園與居住小區匹配性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蘭州市主城區幼兒園與服務主體的空間匹配度情況,建立街道尺度的空間權重矩陣,統計幼兒園與居住小區數量然后導入SPSS軟件進行空間相關性分析與顯著性檢驗,得出二者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385 9,說明在空間上幼兒園與居住小區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可以進行空間匹配性分析.

幼兒園與居住用地的分析是建立理想化的緩沖區分析服務區域,粗略的估計幼兒園的有效服務區域.為了解決這種不足,在現實路網基礎上按照交通距離更準確的模擬幼兒園在服務半徑內可以覆蓋的居住小區數量.利用ArcGIS中Network Analyst工具建立OD成本矩陣分析,在“分析設置”中將請求點設為居住小區、設施點設為幼兒園,在“高級設置”中將問題類型設置為最大化覆蓋范圍,基于十五分鐘“生活圈”理念,將“阻抗”的出行時間設置為十五分鐘,并將得到的結果進行克里金插值(圖7).

整體而言,在最大化覆蓋范圍下,有1 085個居住小區位于服務范圍內,占比為92.95%,而有91個居住小區不在服務范圍內,其空間分布如圖7所示,說明蘭州市主城區幼兒園與居住小區的空間匹配性整體較好,但也存在部分區域還不夠合理.從空間上來看,幼兒園與居住小區空間匹配性由高到低依次為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且較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各行政區的核心區域,包括張掖路街道、酒泉路街道皋蘭路街道、西湖街道、西固城街道.空間匹配度較差的區域主要分布于城鄉結合部區域,主要包括青白石街道、鹽場路街道、伏龍坪街道、銀灘路街道、秀川街道等;此外,城市核心區域也存在部分匹配度較差的服務盲區,例如廣武門街道和雁南街道等.

圖7 幼兒園與居住小區空間匹配性Fig.7 Spatial matching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residential district

3 討論

幼兒園分布現狀與特征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具有“帶狀多中心”多層次的圈層結構,呈現向心集聚態勢,存在顯著的空間非均衡分異特征,與相關的研究結果一致[31-32].這種“帶狀”特征的形成是受到“南北兩山夾一河”地形的主導作用,蘭州作為我國西北“河谷型”城市的代表[33-34],城市中心在河谷盆地沿東西向拓展.就蘭州主城四區而言,七里河區、安寧區和西固區當屬城市副中心,相比于城關區發展較弱,可定位為同一發展層級卻也存在差異.高密度區域僅分布于城關區,包括雁北街道、雁南街道和鹽場路街道,較低一級密度區域圍繞上一級密度區域依次向外遞減分布;低密度區域不僅沿較低密度區域向外延伸,還廣泛分布于四區邊緣區域,具有明顯的邊緣弱化特征.同時,非民辦幼兒園主要集中分布于城市早期建成區的廠礦企業單位所在和行政單位所在地,而民辦幼兒園多分布于城市新建成的居住區附近,也存在顯著的空間分異特征.

幼兒園與居住用地和居住小區的匹配度可知,匹配高值區域與核密度等級分布的范圍基本吻合,由高密度中心區域向外擴散,匹配度逐漸降低,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35].幼兒園的空間分布與居住用地的疊加基本吻合.其中,靠近主城區邊界的區域居住用地分布明顯稀疏,這可以合理地解釋該區域無幼兒園分布的原因.通過緩沖區分析發現銀灘路街道的南坡坪社區和齒輪廠社區不在緩沖服務范圍之內,顯然南坡坪社區的學前教育存在問題.根據幼兒園設計規范要求,幼兒園必須規劃在居住區內,簡單的做空間疊加分析不乏存在片面性.為了更好地解釋這一現象,建立OD成本矩陣分析,在最大化覆蓋范圍下,有1 085個居住小區位于服務范圍內,占比為92.95%;而有91個居住小區不在服務范圍內,這些小區主要分布于城鄉結合部區域,主要包括青白石街道、鹽場路街道、伏龍坪街道、銀灘路街道、秀川街道等;此外,城市核心區域也存在部分匹配度較差的服務盲區,例如廣武門街道和雁南街道等.總得來看,作為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前教育設施,與居住用地和居住小區還存在一定的優化空間,空間形態格局局部區域存在較大“錯位,尤其對于大面積的外圍區域的新開發居住片區,例如九州開發區和雁灘高新區,仍缺乏學前教育設施的配置,幼兒園空間供給與需求的失衡和如何優化布局進而實現供給平衡值得管理者的深思.

學前教育資源空間布局存在的問題是我國學前教育整體布局的一個縮影,折射出我國學前教育空間布局中普遍的現象.本文綜合測度了幼兒園空間布局及其與居住用地和居住小區的空間匹配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相關分析技術可視化反映了學前教育空間分布不均衡,不公平等問題,為調整學前教育資源空間布局提供決策依據.由于教育設施分析對象是需要精確到居民年齡和設施詳細管理信息的,所以在數據精度滿足的情況下,對幼兒園的分析方法是可以推廣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根據定期更新的管理調查數據,對教育設施進行實時調整,精準判斷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下居民對教育設施需求的變化,從而提前做好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和數量增長的設施調整.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以蘭州市幼兒園數量、在園人數、居住用地以及居住小區為基礎性數據,運用核密度、克里金插值以及源點OD成本矩陣分析了學前教育資源的空間布局與居住用地和居住小區的匹配性,得出如下結論:蘭州市城關區在幼兒園數量和在校人數上優于其它行政區,形成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的等級分布;幼兒園空間分布呈現向心集聚態勢,空間結構上呈現出“帶狀多中心”多層次的圈層結構,存在顯著的空間非均衡,并存在“公辦少民辦多”的數量特征和空間分異特征.幼兒園的空間布局與居住用地和居住小區的匹配性整體較好,但也存在部分區域還不夠合理.匹配度較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各行政區的核心區域,而較差的區域主要分布于城鄉結合部,具有明顯的“弱化”現象,此外城市核心區域也存在少量的服務“盲區”.總體上,各級行政區內幼兒園空間布局相對完善,城市邊緣區域幼兒園的發展數量和質量有待加強.

4.2 建議

1) 樹立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理念

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設施的優化配置是提升城市品質、建設宜居城市、確保民生的重要內容,因此,幼兒園布局必須堅持城鄉一體化的均衡發展理念.本文研究的蘭州市主城區4區的城市化水平并不一致,區域發展并不均衡,同樣在學前教育大發展背景下應嚴防出現城鄉割裂、區域差異的辦園格局.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城市骨架在不斷延伸,原先的城鄉結合部、鄉村地區變成了城市新區.老城區教育資源集聚程度較高,新城區卻存在著大量的學前教育服務盲點,新居民們對城市優質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為此,學前教育要從教育公平角度出發,合理規劃公民辦幼兒園、等級幼兒園等布局.城市新區幼兒園建設要與居民區開發同步進行,要加大政府投入,落實公辦幼兒園建設項目,在新城區培育優質園,通過“名園集團化”辦學等舉措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2) 大力發展公辦園或普惠性幼兒園

學前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必須堅持為每個家庭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針對目前蘭州市民辦幼兒園占比大、公辦幼兒園資源較為缺失的現狀,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建設公辦園,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辦學質量較好的民辦幼兒園向該區域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務,實現當地適齡兒童“就近入園”“入好園”的需求.在本課題的調研中已發現,目前蘭州市已經開展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引導民辦幼兒園又好又快地向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是目前解決學前教育公平問題、提高人民教育滿意度的有效舉措.

猜你喜歡
居住小區蘭州市民辦
新時代加強民辦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多維韌性”的老舊小區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戲樓居住小區為例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居住小區規劃與設計
高層居住小區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淺析
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小學優秀書畫作品選
陽光少年的飛馳年華——蘭州市第四十六中學輪滑社團活動掠影
教育部要求各地為民辦幼兒園紓困
蘭州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對策
蘭州市藝彩少兒美術作品選登
寒冷地區居住小區規劃與建筑設計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