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例晚期胃癌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應對方式探討

2021-02-25 06:25王春慧賈芳芳岳冬麗
全科護理 2021年5期
關鍵詞:屈服復雜性胃癌

王春慧,賈芳芳,岳冬麗

疾病不確定感理論是由美國護理專家Mishel首先提出,指個體缺乏確定與病程、住院、治療等疾病相關事務的能力,無法準確預測而產生的一種認知體驗[1-4]。但疾病引起相關刺激時,個體會對刺激意義進行總結認識,但當其不能歸納相關事件意義時,可產生疾病不確定感。以往研究發現,疾病不確定感可給個體帶來心理負擔,并影響個體適應能力、生活態度、應對方式,甚至生存率[5-6]。晚期胃癌在初診病人中占有較大比例,是危害我國國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類型。但關于晚期胃癌病人疾病不確定感、應對方式的研究尚缺乏大量循證支持。本研究選取61例晚期胃癌病人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疾病不確定感及應對方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晚期胃癌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女24例,男37例;年齡45~79(59.94±7.41)歲;臨床分期:Ⅲ期38例,Ⅳ期23例;農村21例,城市40例;學歷層次:小學17例,初中26例,高中12例,??萍耙陨?例;低分化癌24例,中分化癌23例,高分化癌14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小學及以上文化層次,可正常溝通交流;符合晚期胃癌診斷標準[7];非意識障礙、休克病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無精神病史。排除標準:無法理解問卷內容者;伴有肢體功能障礙者;伴有聽力異常者。

1.3 方法

1.3.1 一般資料收集 收集病人的文化程度、姓名、婚姻狀況、年齡等資料。

1.3.2 疾病不確定感調查 以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8]對病人的疾病不確定感進行調查,分為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4個維度,共33個條目,各條目分為“非常同意”(1分)、“同意”(2分)、“無法確定”(3分)、“不同意”(4分)、“非常不同意”(5分),總分范圍33~165分,以79.3分為界,分值越高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可信度良好。

1.3.3 應對方式調查 以醫學應對問卷(MCMQ)[9]進行評估,總分范圍20~80分,包含屈服(5個條目)、回避(7個條目)、面對(8個條目)3個因素,共20個條目,均按1~4分4級計分,所使用對應方式越多分值越高。

1.3.4 質量控制 MUIS、MCMQ均由同一人員發放,在研究者統一指導下由病人獨立填寫,量表中有≥1個條目未回答的均視為無效。MUIS、MCMQ各發放61份,均收回61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病人治療前后MUIS各維度得分情況。②比較病人治療前后MCMQ各維度得分情況。③分析疾病不確定感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

2 結果

2.1 晚期胃癌病人治療前后MUIS各維度得分情況 61例晚期胃癌病人MUIS得分中不明確性維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治療后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1例晚期胃癌病人治療前后MUIS得分情況比較 單位:分

2.2 晚期胃癌病人治療前后MCMQ各維度得分情況 61例晚期胃癌病人治療前MCMQ得分中“回避”維度得分最高,其次是“面對”“屈服”維度;治療后“面對”維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回避”“屈服”維度。治療后“屈服”“回避”維度得分低于治療前,“面對”維度得分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61例晚期胃癌病人治療前后MCMQ得分情況比較 單位:分

2.3 疾病不確定感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屈服”“回避”維度得分均與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呈正相關,“面對”維度得分與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疾病不確定感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3 討論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且確診時大部分病人處于疾病晚期,嚴重危害國民生命健康[10-12]。疾病不確定感是胃癌病程經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病人預后有較大影響[13-14]。Shun等[15]研究表明,疾病不確定感與癌癥病人癥狀及未滿足護理需求呈正相關。王婷婷等[16]研究顯示,疾病不確定感與胃癌化療病人生活質量呈負相關。因此,胃癌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研究對指導臨床護理工作、滿足病人護理需求、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Mishel(美國護理專家)在1988年指出,當疾病不確定感分數高于最高分1/2時可視為具有較高的疾病不確定感[17-18]。本研究61例病人治療前MUIS總分為(116.82±13.42)分,遠高于82.5分(滿分的1/2),提示晚期胃癌病人明確存在疾病不確定感,且水平較高,這一結論與以往羅婭等[19]的研究結果相符。其原因有:①晚期胃癌病人承受著腹部疼痛、嘔吐、惡心、消瘦、進食困難等癥狀,治療前剛剛接觸疾病,對各種癥狀較為困惑;②確診后常需接受手術、放化療等復雜治療,伴有不適與毒副反應,腫瘤是否轉移、手術效果、化療效果等均會產生不確定感。同時本研究還發現,晚期胃癌病人MUIS得分中不明確性維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這對指導臨床,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晚期胃癌病人治療后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提示臨床治療能減少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其原因與治療后病人癥狀緩解、對疾病了解增加等有關,但治療有效性尚需后續觀察確定,故病人仍存在不確定感,也提示單一依賴治療方案不能最大程度減少疾病不確定感,應酌情對病人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

應對方式是病人面對疾病想法、感受及行為的綜合情況。Lie等[20]研究指出,應對變化是成年癌癥病人需要挑戰的首要主題。鄧青龍等[21]研究對1 968例女性乳腺癌病人應對方式進行探討,發現病人積極應對與總體健康狀況呈正相關。Giammanco等[22]研究表明,住院病人積極應對方式能降低其跨越焦慮和抑郁臨界閾值風險。與以上學者不同的是,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晚期胃癌病人,結果顯示晚期胃癌病人治療前MCMQ得分中“回避”維度得分最高,其次是“面對”“屈服”維度。其原因為,晚期胃癌預后大多不良,病人面對疾病缺乏積極態度,不敢面對,表現為回避行為。而治療后“屈服”“回避”維度得分低于治療前,“面對”維度得分高于治療前(P<0.05),這與疾病認知增加、病情緩解有關。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屈服”“回避”維度得分均與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呈正相關,“面對”維度得分與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性維度得分呈負相關(P<0.05),提示疾病不確定感與應對方式可相互影響,屈服、回避可導致較高的疾病不確定感,而面對疾病是晚期胃癌病人積極的應對方式,能減少疾病不確定感。臨床對晚期胃癌病人進行干預時,可據此采取一定措施鼓勵病人勇敢面對疾病。

綜上所述,晚期胃癌病人明確存在較高水平的疾病不確定感,其中“不明確性”維度得分最高,且治療前主要應對方式為“回避”。疾病不確定感與應對方式可相互影響,屈服、回避可導致較高的疾病不確定感,而面對疾病是晚期胃癌病人積極的應對方式。

猜你喜歡
屈服復雜性胃癌
新時代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復雜性挑戰與路徑優化——基于復雜性理論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師秘書
碘-125粒子調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襲
非接觸廣角鏡聯合玻璃體切割系統治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的療效及預后
青年胃癌的臨床特征
復雜性背后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早期胃癌診療中的應用
百折不撓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