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后期西方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譯介用語與傳播

2021-03-07 14:55
文化學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譯介階級工會

李 璜

19世紀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困難重重、危機四伏的世紀,同時也是一個抗爭頻發、思想活躍的世紀。鴉片戰爭的爆發,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由此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錯綜復雜的斗爭中,中國社會生活、意識形態都發生了急劇變化。帝國主義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侵略、中國人自發的尋求救亡圖存的斗爭,也激發了更多的新思想、新主義的引入和誕生。自《普法戰紀》在中華印務總局正式出版開始,中國人逐漸開始了解到國際工人運動以及西方社會主義學說的只言片語。由此為發端一直到19世紀末的國際工人運動以及西方社會主義學說的引入和傳播,具有獨特的譯介用語特色和傳播方式。

一、譯介用語的載體概況

鴉片戰爭爆發后,中國開始經歷“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傳教士、洋務派、保守派等紛紛通過著書立說和創辦刊物的方式來宣傳自己的主張,在這些主張中,社會主義學說也夾雜其間,被引入中國思想界。19世紀后期,以個人著述、圖書或報刊等出版物形式來介紹(或部分介紹)工人運動及西方社會主義學說的主要有《普法戰紀》(1871—1873)、《三述奇》(1871)、《西國近事匯編》(1873—1881)、《萬國公報》(1877—1899)、《時務報》(1896—1897)、《西洋雜志》(1878—1879)、《使德日記》(1878—1879)、《富國策》(1880)、《佐治芻言》(1885)、《實理公法全書》(1886—1891)、《大同學》(1892)、《北中國每日報》(1897)、《泰西民法志》(1898),等等。這些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各有特點,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歐美渠道翻譯或介紹而來。

在與歐美世界的交往中,尤其是中國近代前期,中國人通過直接與歐美國家交流,產生了大量有關西方的文件、文章、著作的翻譯和介紹作品,在譯介的過程中,他們嘗試用中文傳統術語或新創詞匯,作為大量外來語的中譯名。在19世紀西方社會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創造和引入的與社會主義有關的術語,可分為音譯類和意譯類兩種。具體分述如下:

(一)音譯類

近代中國人在與歐美世界的直接交流中,通過翻譯或者直接感受觀察的方式記述事件時,對于地名、人名、計量單位等多采取音譯的形式。

地名?!镀辗☉鸺o》中介紹西歐的工人運動時,提到的“蔑士”(今譯麥茨)、“華西路”(今譯凡爾賽),《西國近事匯編》中提到的“伯靈”(今譯柏林),《使德日記》中提到 “波希米阿”(今譯波西米亞)。

人名?!镀辗☉鸺o》中將對巴黎公社進行殘酷鎮壓的梯也爾譯為“爹亞”,將巴黎公社活動家弗路朗斯譯為“富洛伶”,將在缺席情況下仍然被推舉為巴黎公社國民自衛軍總司令的加里波第譯為“勉拿地”,將法國國防政府總統兼巴黎武裝力量總司令特羅胥譯為“德祿蘇”?!段鲊聟R編》提到的“德國相臣畢士麻克”即“俾斯麥”,此外還有“漢代兒”,今譯作“赫德爾”,是一個已被德國社會民主黨開除黨籍的無政府主義分子,他在1877年行刺德王,被認為“由康密尼人黨而來”。不久,無政府主義者拿弼林(今譯作“諾比林”),再次行刺德王未遂[1]14?!短┪髅穹ㄖ尽穼ⅠR克思譯為“馬格司”,將恩格斯譯為“恩吉爾”,將燕妮譯為“堅妮氏”,將普魯東譯為“柏魯亨”[2]?!洞笸瑢W》在“相爭相競之理”介紹了社會主義各流派,將馬克思譯為 “馬客偲”“馬克思”,將頡德譯為“企德”,將亨利·喬治譯為“爵而治”,將貝拉米譯為“柏辣彌”,將費邊譯為“法便”[3]。

社會主義及黨派?!妒沟氯沼洝穼⒐伯a主義譯為“廓密尼士”,將俄國民意黨譯為“尼赫力士”,將德國社會民主黨譯為“莎舍爾德瑪噶里會”[4],《西洋雜志》將社會主義譯為“索昔阿利司脫”[5]而《西國近事匯編》則將德國社會民主黨譯為“康密尼黨”。

以上這些音譯中的絕大多數,由于種種原因并未流傳至今,但可作為當時中西交流的一個歷史階段加以考察,而《大同學》的譯者蔡爾康是我國第一個將Karl Marx 譯為“馬克思”的人。

(二)意譯類

近代中國人在與歐美世界的直接交流中,通過翻譯或者直接感受觀察的方式記述事件時,對于一些中國之前沒有的詞匯或概念,除了個別的采用音譯,大部分采用意譯的方式。舉例如下:

書名?!短┪髅穹ㄖ尽分谐霈F了《英倫勞傭鏡》(今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哲學實禍》(今譯《哲學的貧困》)、《實禍哲理》(今譯《貧困的哲學》)。

工會?!段鲊聟R編》直接譯為“工會”,如在對英國議會針對工人運動的立法情況的報道中“(西歷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英議院以工會請定做工時刻,隨令采訪,使會同內部查確,妥議舉國官商各廠……”在提到西班牙的工會會議和“工會”黨派時,“(西歷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西班牙瓦棱薩部之阿勒蒯城各工會……” “(西歷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四日)西班牙巴士羅拿郡各工會欲仿照亞拉蒯居民……西班牙義斯德勒、馬都拉部各工會欲仿阿勒蒯居民……”“西班牙議官,現分四黨……一黨于工會,欲公晰富室私產者……”[6]《時務報》在1897年倫敦機器制造業工人罷工的轉載翻譯報道中,將“工會”譯為“公會”?!澳肯掠鴻C器制造各工匠停工之意……夫此次停工原由,實因各工匠立有公會業已多年,頗事蓄儲,專為一切公用[7]?!?/p>

社會主義。這一時期并沒有使用“社會主義”一詞,而是用其他詞匯或描述來代替這一概念。主要有如下幾種:《西國近事匯編》作為晚清的官方報刊,對當時19世紀西方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多有報道,并使用了一些中文詞語來概括工人革命的述求和性質,而這些提法也顯示了當時的國人對早期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如記述了西班牙的工會會議和工人運動的情況時,《西國近事匯編》介紹了當時工會提出“按名公晰”西班牙境內的“富室積產”,希望達到“以贍貧困”的目的;公晰工廠的“工值”,冀圖以此來實現“以均有無”的理想社會。 在阿勒蒯郡的工會會議及罷工活動的影響下,西班牙多地也掀起了一波以“借富室私產而公晰之”“借富室私產而公分之”“公晰富室私產”的工人運動[8]。又如對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進行介紹時,稱其為“主歐羅巴大同”的議員。再如對美國國內工人運動的發展、德國社會民主黨首領在美被捕的報道中,提到“國內有無賴之人為奸徒唆使行兇,以償其貧富適均之愿”[1]13。對俄國平民提出“貧富均財之說”“欲借其本境殷富,奪其資財,以予貧乏”的介紹[9]。19世紀末出使德國大臣李鳳苞在其《使德日記》中,介紹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并將其意譯為“平會”,以“平”字對譯“社會主義”。對“平會”的主張,李鳳苞將其解釋為“欲天下一切平等,無貴賤貧富之分”?!陡粐摺废涤撕嗬しㄋ嫉轮摹墩谓洕鷮W提要》中譯本,譯者汪鳳藻和丁韙良將原文中的socialism一詞譯為“均富之說”?!蹲糁纹c言》 把法國的部分民眾的要求概括為“平分產業”,即“一國產業,必與一國人平分,令各人皆得等分,方為公道”。1895年,曾經留學英國的嚴復在其政論文章《原強》中也曾以“均貧富之黨”指稱西方的社會主義政黨,但嚴復也沒有使用“社會主義”的譯名?!洞笸瑢W》中介紹了社會主義各流派。對各國的社會主義分別用了“安民新學”“救貧”“均富”“平等”等來進行解釋??梢?,19世紀后期,國人通過歐美途徑無論是音譯還是意譯來認知西方社會主義概念種種,但并未提及“社會”一詞,更沒有因此衍生出“社會主義”一詞。

階級?!半A級”一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兩種意思,一是表示“臺階”,二是表示“(官員的)官銜和等級”的“階級”。有學者認為,中國采用現今在漢語中表示“社會階級”概念的“階級”一詞來源于日譯書籍[10]。但實際上,早在19世紀的中國——歐美的翻譯渠道中,就已經使用了表示“社會階級”的這一“階級”概念:“馬(克思)所舉民法學之綱要,分別如下。一、上下古今,以物理學貫徹之。二、民間政法教宗哲理諸要端,以理財為本。三、自十五期以后,積財與勞力者,始分資本制度之階級”這一記述出自《泰西民法志》,將社會上的人分為“積財”與“勞力者”兩種不同類型,認為他們是“資本制度之階級”的開端。這一“階級”的概念的出現,要早于1902—1904年間的日譯書籍風潮。

其他專有名詞?!稌r務報》載《社會黨開萬國大會》一文,將第二國際譯為“萬國社會黨”?!短┪髅穹ㄖ尽穼ⅰ肮伯a主義者同盟”譯為萬國聯會。

三、譯介術語的傳播特征

19世紀西方工人運動及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不僅帶來了“社會主義”這一新事物,也帶來了一套描述這一概念的譯介用語。

通過對19世紀西方社會主義學說的譯介和傳播的主體來看:一方面,西方傳教士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西方的宗教,同時也帶來了西方的科技與文化,而其中也包括了不少碎片化的社會主義內容[11];另一方面,中國的封建官員或士人,或是直接與外國人接觸,或者是直接駐外或出使,通過自己的耳聞目睹,記錄西方國家的工人運動情況和社會主義的發展。

由于這些傳播者的出身,使其在傳播工人運動及社會主義思想時,帶有深深的階級烙印。清政府的駐外或出使官員以及清代的官方報紙,在記述歐洲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時,往往從封建統治者的角度,著眼于所謂的“正統”觀點,把這些事件視為平民“造反”。西方傳教士所帶來的西方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學說,也都是被包裹在基督教救世教義之中,作為傳教的“背景板”挾帶而來,本身就存在著歪曲和不準確的介紹,更談不上深入地理解和推敲。

上述這兩類傳播者,因其社會和階級背景,缺乏對西方社會主義了解的動力,使得他們在西方社會主義術語的譯介中,既沒有主觀上想要深入專研目的性,又沒有足夠的耐心,導致最終呈現的譯介作品,在內容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偏差,在譯介用語的使用上也較為隨意和膚淺。更有甚者,在同一本書、同一篇文章中,對同一個名詞采用前后不同的譯法也毫無察覺??梢哉f,19世紀傳入中國的西方社會主義學說的論著,與20世紀初資產階級維新派對西方社會主義思潮的介紹、日本留學生譯書群體大量翻譯近代社會主義及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相比,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都相差甚遠。這也導致了19世紀傳入中國的西方社會主義術語不僅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術語形式,也沒有得到有效地傳播。

四、結語

社會主義作為來自歐洲的舶來品,在19世紀后期零零星星地開始傳入我國。這一時期主要的傳播主體是清政府負責辦理外交事務的人員和在華的西方傳教士。在內容上主要以歐洲工人運動的“時事”和與之相應的西方近代社會主義思潮為主。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學說零碎而粗淺,而且“往往是扭曲了的,是與許多錯誤的東西混雜在一起的”[12],這些問題在譯介語言上也充分地反映了出來,相關的譯介用語甚至沒有流傳下來,但他們仍然對當時的中國思想界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為后續的譯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前提。

猜你喜歡
譯介階級工會
數讀·工會
數讀·工會
數讀·工會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工會
馬克思階級概念的當代理解
“偏離”與“回歸”:京郊土改中的路徑依賴與階級劃分(1949—1950)
閻連科作品譯介①
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 促進階級階層關系和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