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實踐與思考

2021-03-10 06:20顧金濤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課程的形式、內容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日益多元化,但是評價標準出現了問題,甚至一些評價者根本沒有標準意識。雖然這種比較隨意的評價還是以正面評價為主,但是過于隨意無疑會讓評價的激勵作用大打折扣。同時,教育評價如果只注重教育結果導向,忽略教育的過程,只注重片面的量化而忽視綜合的定性評價,那么教學評價的教育性和發展性功能就會被忽視,同我們推行的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中應融入信息技術的手段,使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理念更好地得到實施、落地。本文闡述了建立課堂評價的理論依據和課堂評價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實踐方法,對現代小學數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信息技術

作者簡介:顧金濤(1984.8—),男,江蘇省連云港市徐圩新區實驗學校,一級教師。

教學評價體系是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盤,左右著教學思路的走向、教學質量標準以及社會人才觀取向,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關鍵和必要前提,只有制定一套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評價體系,素質教育才能在全社會中得到真正的開展與實施。目前,雖然“素質教育”和“教學能力”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實際的教育中,仍然是以知識和智能教育為核心、為主體、為主要內容的,人們仍然是以學生的學業成績為衡量和評價學生甚至是衡量和評價學校的主要標尺。教學課程的評價一直都是由期末考試一張考試卷,結合學生的平時上課表現確定學生分數,考試的方法也可以是由任課教師出卷、組卷。但其實,數學的考查形式也可以更隨機,這些內容都是值得研究和討論的[1]。

一、建立課堂評價的理論依據

評價是衡量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一方面,建立符合教學要求、課堂發展的評價體系,是學校積極的探索、有益的創新,符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新時代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應該建立“自上而下”的系統性課堂教育評價體系,并且要與課堂教學、學生學習需求相吻合,使課堂評價助推學生綜合發展。

信息技術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背景下的產物,是一種新型手段。目前課堂評價存在諸多問題,推進過程舉步維艱,如課堂評價標準單一、有局限性,只重視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結果的評價,這是“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各項指標的重要性;只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沒有重視對學生的認知水平、獨立思考能力等綜合因素進行評價,評價以學生學習結果、學習能力來決定,會導致學生只重視學習成績,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課堂評價教育理念相去甚遠。因此,亟待建立科學、系統的課堂評價,將信息技術融入了課堂評價,可使課堂評價“大放異彩”[2]。

二、課堂評價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課堂評價是動態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評價應運而生,并受到教育管理者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課堂評價關系著教學質量、學校整體水平等,在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3]。但是,課堂評價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課堂評價的出現本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對于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缺乏明確的衡量標準,而且每個階段的學生綜合能力不同。學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因此,在制定課堂評價標準時,應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制定與時俱進的課堂評價體系,并且要不斷更新課堂評價體系的內容模塊,使課堂評價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課堂評價符合課堂教學需要

課堂評價不是靜止、孤立的,而是與課堂教學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當下,課堂評價一般是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課堂評價不僅包括學生學習結果,也包括課程設置、課堂氣氛、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態度等[4]。因此,教育管理者應加強對課程評價的思考與研究,結合教育情況與學校需要,制定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的課堂評價,建立完善的課堂評價體系。

(三)課堂評價要能優化課堂教與學

目前,課堂評價被教育管理者廣泛應用,其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教師將課堂評價生搬硬套,對課堂評價了解不深入,使課堂評價的優勢難以發揮出來,期末考試成為評價的主要手段,不利于學生個人發展。而課堂評價的主要目的在于豐富教師教學方式,為教師教學減輕壓力,促進教師課堂教學,使教學質量得到更好的提升[5]。同時,課堂評價的作用也在于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綜合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

三、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實踐

(一)教學策略方面

評價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課堂問題的設計等方面。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中,營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遷移、銜接,打破認知沖突、提高總結能力;教師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與學生進行互動,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充分利用圖片、小視頻、多媒體等,對學生實踐能力、邏輯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6]。

1.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一切未知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將小學數學以生動形象的圖畫、抑揚頓挫的聲音、真實有趣的短視頻等形式進行展示,觸發學生多感官的參與,讓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課程時,可以運用幾何畫板制作動態對折圖形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認識角,了解角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并且可以輕松地分辨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哪些角是相等的。若是學生不清楚怎么得到角,教師可以點擊鼠標進行再次操作,學生由此便會在大腦中形成深刻記憶,并掌握“角是由一個公共頂點連接的兩條射線形成”的概念,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2.課堂問題的設計

小學書寫的教學內容較為基礎,大多源自實際生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應注重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出來,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再現,問題的設置由淺入深,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學生學習數學鋪磚加瓦,為學生運用數學保駕護航[7]。

例如在講解“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圓的面積”時,教師應該在授課之前將講解內容以PPT的形式展現出來,突出重點、難點和相關教學問題,借助信息技術,對于學生來講生澀難懂的數學知識就變成了生動形象的圖片展示,使數學理論知識“活靈活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獨立思考能力,重難點內容便被學生“迎刃而解”。

(二)教學效果方面

評價教學效果主要包括學生思維活躍、教學效果良好等方面。具體應對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生思維活躍性、善于提問、敢于質疑、樂于交流;獲得知識、技能,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

1.活躍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源于實際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課堂情境,活躍學生思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等個體差異,創設多元化課堂情境,由于每節課程的時間為40分鐘,且教學要在班級進行,因此要想創設不同的課堂情境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這一手段,打造虛擬的學習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思維活躍性。

例如教學“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出示例題:一年級的小朋友打算外出游玩,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兩輛車,每輛車載客30人,一共有男生34名,女生24名,兩輛車能否承載這些學生?在對題目進行計算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動畫,讓“學生”一一入座,以動態的形式結合學生歡快的笑聲和汽車的駕駛聲音,最后再將結果自然呈現出來,營造出豐富的教學情境,豐富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供便利,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8]。

四、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優化措施

(一)多元化課堂評價體系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建立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例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數學計算題計算錯誤的現象時,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考察該學生對小學數學概念的理解程度,并讓學生根據該題表述相應的解題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他的計算有誤。這種評價方式可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綜合判斷該學生究竟是因為計算能力較弱導致計算題出現錯誤,還是因為對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導致無法有效使用概念。

并且,小學數學教師還應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的方式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渠道,進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將班級劃分為4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將互相對同學的作業進行批改與點評。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學生“三角形”這一章節中,可讓學生互相考察關于三角形的概念以及某些試題中需要運用三角形哪些概念來解答。小學數學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可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數學課堂評價主體性作用,并通過各種教學渠道來實現課堂教學評價工作,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二)結合課外讀本方式教學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通過課上為學生講解相關數學概念,課下為學生提供相應考題的方式,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解題能力。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進而無法保障學生科學有效地學習數學。此外,這種教學方式難以促進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工作的開展,因為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通過某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難以鍛煉綜合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而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也難以對學生某些特點進行量化考核,無法形成科學全面的考核標準。

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通過課外讀本結合課堂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乘法”章節時,教師通過講授課本知識之后,為學生提供與乘法知識相關的益智類課外讀本。學生在學習課外讀本期間,教師可根據學生對于課外讀本中思考題和益智類題的回答進行考量。由于課外讀本的內容與形式相比于傳統數學教材更具吸引力,因此小學生更喜歡在課外讀本中學習相關知識。此外,課外讀本還可將知識從書本帶入到實際生活中去。例如,“一個蘋果兩只松鼠吃,那十個蘋果需要幾只松鼠吃?”相對于教材,這種題可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將自身帶入到該情景中。學生可想象自己就是一只松鼠,如果自己最多只能吃兩個蘋果,那么兩個自己就能吃四個,以此類推。

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而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利用課外讀本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更為全面地評判學生是否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學數學相關知識點。結合課外讀本教學模式為教師開展小學數學課堂評價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標準,教師通過多種考量可更好地了解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態。最后,教師通過不斷改善和優化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競爭日益轉化為人才之間的競爭,“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教育決定人才的質量,所以培養青少年“要從娃娃抓起”,基礎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這決定著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育者要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不斷優化課堂評價體系,不能只將期末考試卷作為課堂評價的唯一標準,而應該將教學策略、教學效果等都納入課堂評價體系中,豐富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標準,為科學化評價提供參考,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讓數學更貼近生活。

【參考文獻】

[1]張哲.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實踐與思考[J].文理導航,2016(6X).

[2]王守君.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78.

[3]牛玉娟.秦皇島市小學數學作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19):118-121.

[4]盧彩珠.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15.

[5]梁倩.初中數學發展性作業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6]任寶環.小學數學評價方式多元化與教學的認識[J].文淵(小學版),2019(10):143-144.

[7]龍玉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多元化探討[J].新一代,2018(2):80.

[8]鄭玉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解析[J].數學大世界(小學5-6年級版),2016(1):70.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小學數學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