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公路軟土地基沉降監測分析

2021-03-10 09:53李培樂
山西建筑 2021年6期
關鍵詞:路段斷面土體

李培樂

(山西機械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高速公路軟土地基處治不當,會造成路基路面結構出現較大的沉降變形,進而導致道路整體結構破壞。為了解決軟土地基沉降變形問題,通常采用強夯法、水泥攪拌樁法對軟土地基進行處治。為了準確確定軟基處治效果,布置測點在路基、路面施工過程中進行沉降監測,收集數據進行分析,作為分析軟基處治效果的主要依據。

1 軟基的沉降機理

軟土地基承載能力差、強度低,在外界荷載作用下容易出現較大的壓縮變形。高速公路沿線分布廣,地基地質情況變化較大,準確掌握地基土的基本特性難度比較大。在路基填筑施工過程中,在路基填料重量的作用下,會使地基產生進一步的固結變形,使路基產生沉降變形。

地基土的變形包括體積變形和形狀變形兩部分,體積變形時在正應力的作用下壓密地基土,使土體體積縮??;形狀變形是在剪應力作用下土體結構產生剪切破壞,使地基土形狀發生變化,進而使土體產生剪切破壞,地基沉降主要是由于土體體積變形引起的。

地基土在外界荷載作用下,會產生壓縮變形,發生固結。外界荷載一部分由地基土中的水承擔,從而產生孔隙水壓力;另一部分荷載由土體骨架結構所產生的有效應力承擔。根據太沙基理論,孔隙水壓力和有效應力之和構成了地基土的總應力。土體在外界荷載作用下,產生沉降變形會經歷以下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土體顆粒在外界荷載作用下產生壓縮和側向膨脹變形,此時壓應力沒有超過地基土所能承受的極限壓應力,因此土體顆粒的變形量較??;第二個過程是在壓應力超過極限壓應力,土體結構產生流體排出,這個過程中土體體積大幅縮小,水分和空氣被排出,進而造成地基產生沉降變形。

2 聞合高速軟基沉降監測方案

2.1 工程概況

聞合高速公路設計采用雙向四車道,路基設計寬度26 mm,路線全長75.98 km,設計車速100 km/h。該高速公路處于黃土高原干濕過渡區,夏季濕潤多雨,冬季干旱少雨,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該地區一年中平均氣溫最高月份出現在7月,平均氣溫為23.8 ℃,平均氣溫最低月份出現在1月,平均氣溫為-20.6 ℃。冬季冰凍厚度為56 cm,冬季干燥少雨,冬歇期間應做好防護。該地區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9月,其中7月~8月降雨量最大,路基施工過程中應做好防排水設計,防止雨水浸泡。路線個別路段穿越軟土地區,主要為粉土、粉質粘土,軟土厚度為3.7 m~8.7 m,軟土區域地基土含水量高,承載能力差。為提高地基承載力,采用強夯法和水泥攪拌樁處治軟基路段,并制定監測方案對路基沉降變形情況進行監測,確保路基穩定性滿足設計要求。

2.2 軟基沉降監測方案

該項目軟基處治后,進行路基填筑施工,由于施工工期緊張,填筑施工速度快,為了控制路基沉降變形,在路基填筑完成后對軟基沉降情況進行控制。結合路基填筑高度布置監測斷面,在每個斷面布設沉降板、測桿開展監測工作。為了準確確定各路段軟基沉降情況,分別在強夯法和水泥攪拌樁處治路段布置監測斷面和觀測點。監測斷面間距為150 m~200 m,在路基與橋梁、涵洞等構造物連接處適當加密。

沉降監測采用電子水準儀、銦鋼尺進行觀測,測量精度必須滿足二等水準測量要求。根據路基實際情況確定觀測頻率,對一般路段,觀測初期1次/(1~2)d或1次/3 d,如出現沉降突變增加觀測頻率至1次/d,完工后或冬歇期1次/14 d。路面施工后6個月1次/(10~15)d,通車運行0~3個月1次/月,4個月~12個月2次/月。

3 軟土地基沉降監測結果分析

3.1 施工中路基中心沉降變形分析

為了準確確定路基中心在施工過程中的沉降變形情況,選取有代表性的斷面進行沉降變形分析。在路基填筑過程中,分別在每次填筑完成后進行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變形數據如表1所示,繪制沉降量—填高—時間曲線如圖1所示。

表1 監測斷面路基中心沉降變形數據統計表

分析監測斷面監測數據和變化曲線,在路基填筑施工初期該監測斷面路基中心沉降變化速度較快,后期變化速度趨緩。這主要是由于施工期間隨著路基填筑厚度不斷增加,軟基上部荷載不斷增加,在荷載作用下軟基不斷被壓密和固結。施工初期沉降變形大,瞬時沉降速率高;在填筑施工后期,軟基固結變形逐漸下降,沉降速率下降,變形曲線逐步趨于平緩。

3.2 軟基沉降結果分析

為了準確確定軟基沉降變化情況,在路基填筑施工過程中,完工后分別進行監測,收集數據分析軟基變形情況。項目施工過程中先后布置60多個觀測斷面,分別在路基填筑施工階段、完工后和路面施工階段開展沉降監測。

軟土地基采用強夯法、水泥攪拌樁進行處治,分別在各處治路段選擇監測斷面,其中斷面一、斷面二位于強夯處治路段,斷面三、斷面四和斷面五位于水泥攪拌樁處治路段。該施工區域軟土地質主要為粉土和粉質黏土,監測斷面布置如圖2所示。監測時間自2018年8月開始,一直持續到2019年2月,監測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監測斷面沉降監測記錄表

分析表2數據,軟土路基沉降監測時間為7個月,5個監測斷面監測時間分布范圍201 d~210 d。各監測斷面最大沉降量達到了95.4 mm,為斷面四,遠小于規范要求的300 mm,位于水泥攪拌樁處治路段。斷面二沉降量最小,為83.1 mm,位于強夯處治路段。最終月沉降量為0.1 mm~0.3 mm,說明軟基沉降已基本趨于穩定。通過對比分析,強夯法處治路段沉降變形量低于水泥攪拌樁處治路段,說明強夯法軟基處治效果更好。

3.3 軟基沉降速率分析

分析五個斷面監測結果,各斷面沉降監測結果見表3,繪制各斷面沉降速率變化曲線詳見圖3。

表3 各監測斷面沉降速率統計表

分析圖3曲線變化情況,在監測初期,路基沉降變化速度快,且隨著路基荷載的增加,沉降速率迅速增大。這是由于路基施工階段,路基填筑厚度不斷增加,荷載不斷增大,軟土地基在荷載作用下逐漸產生固結和壓密,加快了沉降速率變化速度。路基填筑完成后,路基沉降速率明顯下降,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沉降速率不斷變小,到路面施工階段路基沉降變形速率接近于0,遠小于規范要求的3 mm/月,說明路基沉降變形已基本趨于穩定。

4 結論

通過對處治后高速公路軟土地基開展沉降監測工作,對路基、路面施工過程中和完工后軟基沉降情況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分析監測斷面路基中心沉降監測結果,得出路基填筑施工初期沉降變化速率較快,后期變化速率趨緩,這是由于施工初期軟基壓密和固結變形大,后期變形小造成的;

2)分析軟土路基沉降監測結果,得出各監測斷面最終沉降變形量均小于規范要求的300 mm,滿足設計要求,且強夯法處治的軟基沉降變形較水泥攪拌樁處治路段??;

3)分析路基沉降變形速率曲線,得出施工前期軟基沉降變形速度快,后期逐步趨于穩定,且沉降速率小于3 mm/月,說明沉降變形趨于穩定,達到了預期的處治效果。

猜你喜歡
路段斷面土體
頂管工程土體沉降計算的分析與探討
單相土體與飽和土體地下結構地震反應對比研究
一種精確的輪胎斷面束縛方法
高深度大斷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術探索與應用
軟黏土中靜壓樁打樁過程對土體強度和剛度影響的理論分析
超大斷面隧道初期支護承載力學特性及形變研究
無機土壤固化劑路基改良效果及應用研究
中國交通信息化(2019年9期)2019-11-16
基于XGBOOST算法的擁堵路段短時交通流量預測
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件檢測技術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