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對高校英語師范專業學生教育見習的指導意義

2021-03-16 12:48
大眾文藝 2021年3期
關鍵詞:師范理論專業

許 婕

(江蘇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一、前言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一環,旨在幫助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不斷強化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的反思中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相對于理論學習而言,實踐教學的活動空間較為復雜(時偉,2013),對于英語師范專業學生來說,除了平時在學校跟著導師進行課題研究和相關教學理論的學習,最主要的實踐方式就是教育見習。為了培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匹配的英語專業師范生,很多師范院校安排學生深入當地的中小學展開教學調研,了解當前教學現狀,學習一線教師的教學策略,深化專業學習,彌補專業缺陷,為今后步入社會,真正走進課堂奠定基礎。

二、實踐的意義

個體因實踐而生成、發展、豐富。

人因人的實踐生成。生成階段主要體現在教育見習前期的準備。大學英語師范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學習英語基礎知識、教育學相關理論等,對英語教學有了初步的認知。除此之外,英語師范專業學生通過預覽高中課本,了解當前高中英語教學進度,盡快進入教師的角色,并根據自己所學習的教育理論知識,嘗試針對一節英語課進行教學設計。

人因人的實踐發展。在教育見習期間,英語師范專業學生通過課堂觀察,結合自身在校期間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采用定量和質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高中英語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師范專業學生進一步深化自身對教學的理解,反思自己對英語教學的認知,嘗試對高中在職英語教師的教學設計做出改進,使得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更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立德樹人”根本理念,更能體現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除此之外,英語師范專業學生通過觀摩高中不同英語教師的不同英語課堂,可以觀察到面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同時,見習生在見習過程中學習的不僅僅是英語課堂上的教法,更要學會去分析學生,分析課堂,觀察有經驗的教師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人因人的實踐豐富。在教育見習結束之后,英語師范專業學生通過撰寫見習報告和小結,回顧見習期間的所見所聞,將所學的理論和教學實踐知識運用到今后的課堂教學中。

三、實踐中的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礎一環。先調查,后研究,只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形成科學的理論。調查要客觀、周密、系統,掌握全部材料的總和,而不是實例,不是枝節之論。見習期間的調查研究主要分為問卷、訪談和課堂觀察。

(一)問卷

在教育見習進行到1/3的時候,見習生應對高中英語課中的某些教學現象和教學情境有了新的認識,并且期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全面地探索相關知識,因此,見習生事先將編制好的問卷發給調查者填寫,然后收回問卷進行數據分析,以獲得所需信息。一份問卷應合理安排開放式、封閉式、混合式題目的比例,使得每一題都圍繞一個中心主題發散開來。

例如,在筆者見習期間,為了探究見習的某高中學生對英語課堂中交際性活動的評價,筆者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并發給學生,學生完成調查問卷之前,筆者向大家解釋了什么是交際性活動以及此次問卷調查的目的,以便讓學生對交際性活動有清楚的界定,更如實、準確地完成問卷。待學生回答完畢之后,筆者將問卷收回,并針對選擇題中每一題項的每一個選項選擇的學生人數進行統計,統計的數據在Excel表格中呈現出來,并運用相關函數計算平均值、方差等對研究有幫助的數據。

由此可見,問卷調查能很好地將定量和質性數據相結合,幫助研究者從多方面、多維度分析問題,使得研究更具說服力,使得實踐更有意義。

(二)訪談

訪談也是教育見習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調查研究方式。訪談通常以聊天的方式進行,在此過程中研究者自然滲透所要了解的相關問題。同時,在教育見習過程中,見習生通常對一線教師進行訪談,能更直接地、準確地了解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對研究有指導意義。例如,筆者在教育見習期間,觀摩了由J老師教授的一節新授課,并對其中的交際性活動的開展較有興趣。課后,為了更加深入了解J老師的教學設計理念和課堂交際性活動設計方法,筆者列了一份訪談提綱,試圖與J老師探討。值得注意的是,訪談應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訪談者和被訪談者應在聊天中自然滲透問題的回答,這樣會更加真實。

(三)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最直接的教育調查研究方法。教育中的課堂觀察是教育科學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教育活動的自然形態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觀察研究。一個好的英語教師一定是在不斷觀摩多位優秀教師的英語課堂之后,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探索分析出相對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英語師范專業見習生來說,他們通過課堂觀察直接或間接地從課堂上收集數據,并依據這些數據做相應的統計與分析。在課堂觀察過程中,見習生記錄下教學內容、授課教師設計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活動、教師的話語、學生的反應、突發狀況的應對等,以便在觀察后回顧和反思課堂教學,與見習團隊合作分析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課堂質量。盡管課堂觀察將見習生的觀察范圍限制在表面的教學和課堂上,但馬健生和孫珂(2011)認為師范生的見習活動能使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對教育教學研究的認識更加深刻,有助于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實踐中的問題意識

每一項研究都是基于研究問題展開的,問題是創新的起點,是創新的動力源。馬克思說過,“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愛因斯坦也有如是論調:“提出問題通常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后者需要的或許只是教學或實踐中的技能,而前者卻要求我們從新的角度看待舊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和可能性。這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這都標志著真正的進步”。兩位偉人都從各自的角度強調了發現或提出新問題對理論或實踐中創新的重要性。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即是矛盾,它普遍存在于理論內部、理論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之間。實踐中的問題意識,要求教育見習生充分把握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及其種種特性,結合教育經歷,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在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新的經驗和新的理論,為解決問題而創新。

要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中發現問題。在教育見習實踐中,大學所教授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都被其所處的時代約束,在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伴隨著新的實踐條件、實踐內容的產生,勢必無法及時更新。這就要求見習生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時刻關注理論所未涉及或未深入的實踐內容,發現和總結出新的問題新的矛盾。

要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矛盾分析法的核心是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這就要求見習生在看待教育問題的時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例如,在英語師范專業學生教育見習過程中以及畢業之后步入教師崗位之后,會越來越感受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發展的特殊性與差異性,而教學應盡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因材施教。

要在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出新的經驗。在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的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研究對象、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這些理論也總是會遇到新的問題并尋求新的解決方法。發現新問題是揭示矛盾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價值和政治立場決定視野,決定提出怎樣的問題;理論素養決定著提出問題的能力、深度和水平;研究對象材料積累的多少決定著提出問題的真假程度(韓喜平,2016)。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等不受到上述主觀因素的影響,這些主觀因素直接決定著創新的可能、性質、方向和程度。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見習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擺正價值取向,努力提高理論素養,積累實踐經驗以提高自身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五、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

教育見習的目的,目的是讓英語師范專業學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這些理論是否正確,在理論的范圍內能不能解決,只能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得到檢驗。在英語師范專業學生見習過程中,應給予他們機會嘗試著完成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和具體實施,只有真正參與了教學實踐,才能深刻理解所謂的教學法。檢驗理論的過程就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見習生親身上完一節完整的英語課之后,會對以往所認知的教學理論有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理論是時代的產物,世界上不存在已經完成的理論。對于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小學成為在職教師的英語師范專業學生來說,他們的專業理論知識相對缺乏。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更應該發揮創新的精神,勇于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設計與時代同發展、同進步的英語課堂。

六、結語

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當代大學英語師范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理論課程,對當代英語師范專業學生今后步入教育崗位,掌握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培養見習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意識,以及發展教學理念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對于高校英語師范專業學生,要抓住教育見習的機會,為今后的課堂教學實踐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

猜你喜歡
師范理論專業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特殊教育學院簡介
堅持理論創新
哈爾濱新區師范附屬小學校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作品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美術作品
部分專業介紹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