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音樂表演課的“課程思政”路徑探索與實踐*

2021-03-16 12:48孫佳茵
大眾文藝 2021年3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融合

孫佳茵

(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0)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在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導下,“課程思政”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心和焦點。在“課程思政”視野下,探索高校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協同育人,相向而行,是全國高校教師面臨的教學改革的重大問題。而如何將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已成為各大藝術院校高度重視和深入探索的課題。

全面推進音樂表演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就是要在知識傳授和技能學習中潛移默化的灌輸思政教育內涵,在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筆者作為一名音樂表演專業課教師,在為期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把思政內容有機地融入了專業教育中,對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思政改革進行了多渠道、多方位的探索與實踐。

一、音樂表演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必要性

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與教育部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為推動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思想準備和理論基礎。高校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大學生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未來的發展。因此,在所有的課程教學中實施思政育人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

2.可行性

(1)“課程思政”的德育功能

思政教育是學生健康生長的條件和保證,是培養具有道德發展性的人的條件和保證。好的思政教育,能夠為專業教育指引道路,引領方向。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和實踐的每一個環節,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并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有利于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2)音樂教育的審美育人功能

音樂是一種十分富有感染力與影響力的藝術形式與文化活動?!稑酚洝酚性疲骸胺驑氛?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音一旦發出,旋律一旦響起,人的情感便會不自覺的有所起伏,情緒也會自然的隨之改變。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載體,音樂能夠直觀的傳遞思想價值,從而起到教化功能,給予聽眾審美引導、價值引導。

二、音樂表演課“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

在本學年中,筆者對所承擔的四個年級的專業課程都有意識的進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側重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在本文中,筆者以課程《琵琶Ⅱ》為例,進行具體的梳理與闡述。

課程《琵琶Ⅱ》是藝術與設計學院音樂系琵琶專業的專業主課,具有技術性、藝術性、理論性的學科特點。該課程開設于大一學年的春季學期,學生正處于適應全新的生活環境、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與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經過課程思政改革優化后的課程內容,可以使學生在系統學習琵琶演奏的技能技巧、提高演奏水平的基礎上,在思想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方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良好的職業操守,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之后大學生活打下堅實正確的思想基礎。

1.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

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先天具有“思想教育”的特質,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如果能夠將音樂作品蘊含的思政價值有機融入,則能夠進一步實現音樂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統一。

在授課內容的選擇上,我結合教學計劃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以下曲目作為該學期基本教學內容:《游擊隊歌》《飛花點翠》《三六》《送我一枝玫瑰花》。其中,《游擊隊歌》是紅色經典作品,《飛花點翠》是一首傳統曲目,《三六》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江南絲竹的代表作,《送我一枝玫瑰花》是一首根據新疆民歌改編的琵琶曲,具有濃郁的地域性風格。這四首作品分別涉獵了紅色音樂文化、傳統音樂文化、民族民間音樂以及一帶一路音樂文化等方面。進一步確保在教學中,思政教育與音樂教育進行深度的融合。另外,這四首作品的難度適中,適合大一年級的同學練習與演奏。

2.教學過程:將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深度融合

在教學實踐中,唯有將思政內容融合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授課的全過程,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才能進一步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下面筆者以《游擊隊歌》為例,闡釋其融入“課程思政”后的教學過程。

在正式授課階段,我會首先簡單介紹作品的作者與創作歷程。歌曲《游擊隊歌》的作者是我國當代著名音樂家和教育家賀綠汀先生。1937年底,賀綠汀隨上海演出團隊到了山西抗日前線,在聽彭雪楓將軍講解游擊隊戰術后,對抗日戰爭的形勢和策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由此,賀綠汀一氣呵成創作出了歌曲《游擊隊歌》。20世紀60年代,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先生將這首歌曲改編為琵琶獨奏曲,保留了歌曲《游擊隊歌》樸實的情感、鮮明的時代性,融合了大量的琵琶演奏技法,增加了琵琶的表現力與音樂的感染力。

學習這首作品,不僅要求學生們了解作品創作歷史背景,更需要他們學習與回顧抗日戰爭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查閱相關文獻與資料,才能在演奏中將游擊隊員機智、勇敢、樂觀、敢于斗爭的形象傳神地表達出來,表現出中華兒女抗戰必勝的決心和信心。

賀綠汀一生的創作都是與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游擊隊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特殊的時代背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使《游擊隊歌》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這首作品一經問世便不脛而走,深受人民群眾喜愛。通過這首作品的學習,同學們應深刻地認識到在現今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當我們的祖國母親臨各種困難和挑戰時,我們需要有這樣一首誓死保家衛國、充滿戰斗熱情的歌曲在我們的耳畔時時響起。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作為未來的藝術工作者,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敬畏和熱愛我們的國家,用藝術作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中國精神,謳歌偉大時代。

三、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本學年,我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都將思政教育融入了音樂教育中。從課堂參與情況上看,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學習能夠更加主動與積極。從效果上看,與之前相比,本學年的課程將琵琶演奏的音樂表現、審美能力、音色處理、情感表達等專業能力培養與愛國主義、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民族團結、文化傳承等思政元素更加深度融合,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道德素養與感性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演奏的情感表達也起到了反哺的作用。

四、課程思政總結與反思

經過本學年的教學與實踐,我認為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十分可行且成效明顯的。針對教學效果與反饋意見,我對這一學年的音樂表演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總結與反思。

1.應進一步創新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途徑,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能力教學建設的全過程,把握住課堂、舞臺、社會、網絡平臺這四個“陣地”,在教學中有效的滲透思政內容。(1)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寓價值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與藝術品位,引導學生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2)積極開展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結合的舞臺實踐活動,在鍛煉學生舞臺實踐能力的同時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傳播正能量;(3)積極開展服務社會、體現自我價值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以文藝演出、群眾文化活動、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等形式開展,在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充分利用網絡傳播、自媒體平臺,可以將平時專業技能練習、舞臺實踐、社會服務的過程等正能量內容進行視頻錄制與剪輯,定期在網絡媒體上發布,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擴大社會影響力,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2.作為課程思政的主力軍,高校教師應該將主動自己置身于高等教育的政治大環境之中,拓展課程思政水平的提高路徑,多方式、多渠道的學習與提高自身思政素質,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觀摩聽課等活動,積極參加教學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積極融入社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水平與能力。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者,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自覺弘揚與傳承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為社會培養更多品學兼優的人才。

作為一名音樂專業教師,筆者在今后的教學準備中會和思政教師多加溝通與學習,在思政融入的方法選擇、內容選擇、課程導入等問題上更加細化。提高自身的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在平日里積累思政教學的元素,多閱讀相關書籍,逐漸建立自身課程思政改革的資料庫。希望通過思政改革,真正實現專業教育與價值引領的齊頭并進,賦予音樂表演專業課程以新的精神內涵與發展動力,用音符奏響當代高校學子的愛國之心,用歌聲唱響新時代年輕人的家國情懷,確立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思政融合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我和這個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媒體的五個融合和兩個不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