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軌道機動的高軌目標自主感知技術

2021-03-16 06:24肖余之陳記爭
航天返回與遙感 2021年1期
關鍵詞:三維重建傾角機動

肖余之 陳記爭

基于軌道機動的高軌目標自主感知技術

肖余之1陳記爭2

(1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 201109)(2 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上海 201109)

軌道機動可為高軌目標在軌感知提供有利的成像條件,文章在高軌目標感知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主要從目標構型識別的角度介紹高軌目標精準感知技術。結合高軌目標的軌道特性和光照特性,在順光觀測的約束條件下,介紹了高軌目標的掠飛和繞飛成像軌道控制方法;針對威脅目標在軌感知,基于目標軌道特性給出了感知相機精準配置方法;針對目標構型精細感知,介紹了目標多方位成像、三維重建技術及實踐情況。軌道機動在高軌目標在軌感知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基于軌道機動平臺的高軌目標精準感知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三維重建 軌道機動 地球同步軌道 空間態勢感知

0 引言

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由于其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與地球的空間幾何關系相對固定,可以為地面用戶提供連續、長期的服務。因此,地球同步軌道資源非常寶貴,成為各個國家太空競爭的熱點區域。目前,地球同步軌道運行的衛星包括通信衛星、數據中繼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導彈預警衛星和氣象衛星等,這些衛星構成軍事信息網絡的重要節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外,地球同步軌道還分布著上千顆廢棄衛星、火箭上面級以及一些其他物體,對衛星正常工作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天基態勢感知對保證未來航天器安全穩定運行非常重要。

美國等航天強國大力發展高軌抵近成像、探測編目等多種類型的高軌目標態勢感知飛行器[1-4]。針對目標成像需求,美國于2006年6月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了微衛星技術試驗衛星(MiTEx),主要運行于準地球同步軌道,開展對目標近距離成像技術驗證。MiTEx于2009年實現了與失效DSP-23衛星的抵近觀測,充分驗證了對高軌衛星的成像能力。在此基礎上,美國分別于2014年7月和2016年8月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了4顆GSSAP衛星。美國不僅實現了對GEO軌道運行的高價值衛星嚴密跟蹤和監視,而且通過技術偵察和分析,掌握每顆衛星的任務功能、構型配置、性能指標、活動規律等信息,全面了解其意圖、過程和效果,強化太空態勢的單向透明優勢。文獻[4]仿真分析表明,GSSAP衛星在距離目標50km時,基本可以識別出目標的形狀細節。如果抵近距離更近,目標的成像效果更清晰。此外,在不同觀測方位,受太陽光照的影響,目標成像效果差別較大,因此在高軌觀測時需要綜合考慮太陽光照和觀測角度問題,選擇合適的位置才能獲得較好的成像結果。為了實現對目標抵近以及獲得對目標有利觀測角度,需要進行軌道機動。

本文在高軌目標軌道特性和光照特性分析的基礎上,介紹了高軌目標掠飛和繞飛成像軌道控制方法、感知相機精準配置方法。針對目標構型精細感知,介紹了目標多方位成像、三維重建技術及實踐情況?;谲壍罊C動平臺可以實現對高軌目標的精準感知,是空間態勢感知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1 高軌目標感知需求分析

高軌目標感知的需求包括獲取目標軌道、構型、特定部位精細特征、電磁特性等。

(1)空間目標測定軌

利用天基平臺對空間目標測定軌,不受云層等氣象條件影響;此外,不受國土面積影響,可對全球目標測定軌。天基定軌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根據天基平臺的絕對位置速度以及目標的相對位置速度確定目標的軌道,該方式對目標的探測距離相對較近;另一種方式是基于光學相機對目標單星或雙星協同測量,采用天文定軌等手段對目標進行高精度定位,通過地面軌道改進獲取目標高精度軌道[5-6]。

(2)目標構型獲取

目前地基設備難以獲取高軌目標的形貌特征,天基平臺在軌對目標成像是獲取目標形貌的主要手段。通過多角度對目標成像,由圖像序列可以獲得目標的三維構型,進而可以判斷目標的狀態,如衛星太陽翼或天線展開狀態等。

(3)特定部位精細識別

天基平臺在軌近距離對目標特定部位高清晰成像,獲取目標的精細特征,可對目標的工作狀態或特定部件的工作狀態進行評估。例如對故障衛星的故障部位進行高精度清晰成像,評估故障狀態,并為進一步的救援操作提供支撐。

(4)目標電磁特性探測

隨著各國航天事業的發展,GEO軌道航天器的數量急劇增加,GEO軌道變得越來越擁擠,需要避免臨近衛星的無線電信號干擾。通過對目標電磁特性探測,可以掌握GEO軌道帶目標的頻率、調制方式、波束指向等,豐富目標庫內容。

本文重點從目標構型識別的角度介紹高軌目標精準感知技術。

2 GEO目標軌道及光照特性分析

對GEO軌道帶目標進行抵近順光成像偵察,首先需要分析GEO目標的軌道分布、光照特性以及相對運動規律。

2.1 GEO目標軌道分布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在軌正常運行并能夠查閱到軌道參數的衛星近600顆,此外,GEO軌道帶還運行著上千顆廢棄衛星等物體[7-9]。正常運行GEO衛星按照傾角和定點經度的分布情況見圖1。軌道傾角小于0.1°的同步軌道衛星比例為64.3%,傾角小于1°的比例超過69%,傾角小于15°的比例約為96.8%。從GEO衛星定點經度的分布看,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上空分布的衛星數量最多,與這兩個區域的戰略重要性密切相關。

圖1 GEO目標軌道分布

2.2 GEO目標光照特性

太陽在GEO衛星軌道面內投影運動與地面光照類似,1天內太陽光照方向依次為下方、前方(東)、上方、后方(西)、下方。

對于0°傾角的GEO目標,太陽光與目標軌道面夾角不大于23.5°。對于初始軌道為0°傾角的GEO目標,如果軌道傾角不進行控制則發生自由漂移,雖然目標傾角發生了漂移,但太陽光與目標軌道面夾角仍不大于23.5°。

目標初始軌道為標稱GEO軌道,在無控狀態下軌道傾角以及軌道面和太陽的夾角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在54年內目標軌道傾角漂移至15°后又返回到0°;在目標軌道傾角漂移的過程中目標軌道面與太陽光的夾角始終不大于23.5°。

圖2 軌道傾角和太陽光照角變化曲線

2.3 GEO目標相對運動分析

1)共面目標相對運動速度慢,在探測范圍內停留時間長。以巡視軌道與目標軌道的高度差為50km(GEO-50km)的GEO目標監視為例(如圖3所示),計算可得兩者的相對速度約5.5m/s,從A點目標進入300km成像范圍到G點遠離300km范圍,共計約30.2h;在200km范圍內(BF段)停留的時間約19.7h;在100km范圍內(CD段)停留的時間約8.8h。

2)異面目標的相對運動速度快,主要從側方進入觀測視場,傾角相差1°時相對運動速度約為54m/s。對于15°傾角目標相對速度約800m/s,進出300km包絡的時長約10min,比共面目標的可探測時間短得多。天基平臺主要在目標過赤道面時進行探測,如圖4所示。

圖3 共面目標的相對運動關系

圖4 傾角不為零GEO衛星星下點軌跡

針對GEO軌道帶上已知軌道參數的1503個目標,空間目標監視衛星沿GEO-50km軌道漂移,對GEO軌道帶目標的探測發現情況進行了仿真。每天進入衛星不同大小包絡球內的目標數量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如果對目標的成像距離為300km,則每天最多可對9個目標進行成像。

表1 每天進入衛星包絡球范圍的目標數量統計

Tab.1 Targets quantity entering various envelopes

3 基于順光成像的軌道機動技術

衛星對目標近距離順光成像的主要軌道機動模式包括掠飛和繞飛。繞飛模式適用于軌道面相近的目標,掠飛模式可適用于異面目標[10-12]。

3.1 自然繞飛成像模式分析

衛星對目標自然繞飛軌跡為橢圓,長半軸位于東西方向(前后方向)、短半軸位于上下方向,長半軸與短半軸的比為2∶1。

GEO軌道自然繞飛周期為1天,太陽視運動周期也為1天,兩者周期相等,因此,自然繞飛過程中對目標成像時光照條件基本保持不變。

通過軌道機動建立對目標的繞飛軌道,并且繞飛軌道的初始相位與太陽光線方向一致,則在繞飛成像過程中始終保持對目標順光(如圖5所示)。其中典型時刻太陽光方向及繞飛相位為:

1)當地時間06:00,太陽光從目標前方(東方)照射目標,衛星位于目標的前方,可對目標順光成像;2)當地時間12:00,太陽光從目標上方照射目標,衛星位于目標的上方,可對目標順光成像;3)當地時間18:00,太陽光從目標后方(西方)照射目標,衛星位于目標的后方,可對目標順光成像;4)當地時間00:00,太陽光從目標下方照射目標,衛星位于目標的下方,可對目標順光成像。

圖5 自然繞飛順光成像

綜上所述,可以保證在繞飛一圈時間內,衛星始終對目標順光成像??梢愿鶕上裣鄼C的最佳光照角將視線方向與太陽光線偏置一定的角度,例如偏置30o。

3.2 掠飛成像模式分析

對于傾角不為0°的GEO目標,其星下點軌跡為“8”字形軌跡。GEO目標約每12h經過赤道面一次,因此,衛星可以在目標經過赤道面附近時對其抵近清晰成像。對異面目標掠飛成像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到達規定的位置對目標順光觀測。這里規定的時間指目標過赤道附近的時刻,規定的位置指目標指向太陽方向的某位置。如圖6所示,當目標過赤道時刻太陽位于后上方時,衛星也需機動到目標的后上方進行成像;當目標過赤道時刻太陽位于前上方時,衛星也需機動到目標的前上方進行成像。

圖6 掠飛成像軌道

傾角不為0°的GEO衛星,每天2次經過赤道面,一次經過赤道面時間在當地時間06:00~18:00,另一次經過赤道面時間在18:00~次日06:00。如果巡視軌道位于GEO下方,則優先選擇18:00~次日06:00目標經過赤道面時對其進行成像,此時可以從下方或側下方對目標順光成像。但考慮到在春分或秋分附近,存在不大于72min的地影時間,因此需要對目標的觀測時機進一步細分,具體如圖7和表2所示,例如當地時間為23:24~00:36時,太陽位于目標下方(B區),衛星應從下方對目標進行成像;但春分或秋分時,目標處于地影中,此時可見光相機無法對其進行成像。

圖7 掠飛時間分區

表2 掠飛時間分區

Tab.2 Time intervals for intersection

掠飛成像的主方向為太陽光線方向在赤道面內的投影,此時,視線方向與太陽光線可偏置一定的角度,例如偏置30o。

4 告警相機視場精準配置技術

威脅目標的逼近方向遵循軌道相對運動規律,可以根據目標逼近特點進行告警相機視場的精準配置,實現較小相機視場實現較高發現概率的目的。

4.1 目標逼近特點分析

共面目標主要從前上方和后下方逼近,逼近速度慢,高度差100km時逼近速度約11m/s。針對共面目標重點告警區域要包括前上方和后下方區域,如圖8(a)所示。

圖8 目標逼近方位

異面目標主要從±側逼近,逼近速度快,傾角15°目標逼近速度約800m/s。針對異面目標告警區域要包括側向,即±方向,如圖8(b)所示。

4.2 光學告警相機精準配置方案

根據上述分析,提出了一種周向配置的告警方案,視場范圍是與平面夾角不大于30°的區域,如圖9所示。圖9中坐標系為航天器速度與當地水平(Vehicle Velocity and Local Horizontal,VVLH)軌道坐標系,軸指向地心,軸在軌道平面內垂直于軸指向飛行方向,軸與、軸構成右手直角坐標系;方向在軌道平面內與VVLH坐標系軸的夾角為20°(偏向-軸方向為正),為的反方向。告警相機視場區域包括前上方(方向)、右側(VVLH坐標系軸方向)、后下方(方向)、左側(VVLH坐標系軸方向)等重點方向。告警相機的視場范圍為360°×60°,其視場區域為4π全空域的50%。

圖9 告警相機視場

衛星運行在GEO-50km軌道,采用上述告警相機配置方案,相機探測能力取7等星,對GEO軌道帶已知軌道參數的1503個目標進行探測告警。運行8年期間目標逼近至衛星100km以內共計2975次,目標抵近至100km時的方位如圖10所示。仿真計算表明,可發現目標抵近次數為2831次,即目標發現概率為95%。

圖10 目標逼近至100km時的方位

綜上所述,從發現目標的角度考慮,可以采用光學告警相機精準配置方案,在4π全空域50%視場的條件下可實現95%的目標發現概率。

5 目標三維重建及驗證

衛星在軌對目標成像并下傳至地面,地面主要采用基于目標圖像序列進行三維重建[13-20]。

5.1 重建方案

衛星在軌對目標繞飛或懸停,并利用成像載荷對目標探測成像,再將成像數據和相對導航信息下傳地面,最后在地面進行數據處理完成三維重建與目標運動參數估計,三維重建原理如圖11所示。

圖11 三維重建原理

為實現三維重建,首先要對目標進行多角度成像。對于姿態穩定的目標,通過繞飛方式對其成像,獲取多角度圖像序列;對于姿態翻滾目標,需通過多點懸停的方式對其成像,獲取多角度圖像序列。

衛星將目標圖像序列和相對導航信息下傳至地面,地面經過圖像篩選、特征點提取與匹配、稀疏點云重建、稠密點云重建、表面恢復等步驟完成目標三維重建,具體流程如圖12所示。

圖12 三維重建流程

5.2 地面試驗

為了驗證三維重建技術,構建了地面空間光學動態特性測試系統,試驗系統由目標姿態模擬系統、周視探測車、圓周形的測試軌道、太陽模擬器和中央控制系統等組成(如圖13所示)。目標姿態模擬系統用于模擬目標的三軸姿態運動,周視探測車上安裝可見光探測相機并在圓周形的測試軌道上運行,圓周形的測試軌道用于模擬衛星和目標的相對軌道運動,太陽模擬器用于模擬空間太陽光照,中央控制系統負責整個試驗系統的控制并具備目標三維重建功能。

以角速度為5(°)/s的某翻滾目標為例,利用地面空間光學動態特性測試系統模擬衛星3點懸停對目標成像探測,利用圖像序列進行三維重建,得到目標表面各點的三維坐標集,即三維點云。通過重建點云與真實目標比較可得,重建點云精度優于0.05m。

圖13 空間光學動態特性測試系統

6 結束語

本文結合高軌目標的軌道特性和光照特性,介紹了高軌目標順光成像的機動控制、告警相機視場精準配置、目標三維重建及實踐情況。衛星通過軌道機動可采用掠飛或繞飛方式對目標順光抵近成像;根據目標軌道特性,采用光學告警相機精準配置方案,采用4π全空域50%的視場配置下可以實現95%的目標發現概率;衛星在軌對目標繞飛/懸停成像并下傳地面進行三維重建,地面試驗表明重建點云精度優于0.05m。軌道機動是實現對高軌目標精準感知的重要手段,為目標成像提供需要的距離和光照等條件。軌道機動平臺與空間目標監視載荷相結合,實現對目標的自主感知,是未來空間目標態勢感知的重要發展方向。

[1] 范志涵, 蔡亞星, 李鳳簪. 針對GEO目標的美國天基態勢感知技術發展研究[J]. 航天器工程, 2019, 28(6): 87-95. FAN Zhihan, CAI Yaxing, LI Fengzan.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Space-bas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Technology for GEO Objects[J]. Spacecraft Engineering, 2019, 28(6): 87-95. (in Chinese)

[2] 蒙波, 黃劍斌, 李志, 等. 美國高軌抵近操作衛星MiTEx飛行任務及啟示[J]. 航天器工程, 2014, 23(3): 112-118. MENG Bo, HUANG Jianbin, LI Zhi, et al.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Approaching Operation Satellite MiTEx in Geostationary Orbit and Its Inspiration[J]. Spacecraft Engineering, 2014, 23(3): 112-118. (in Chinese)

[3] 宋博. 美國天基空間態勢感知系統發展[J]. 國際太空, 2015(12): 13-20. SONG Bo. Development of US Space-based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System[J]. Space International, 2015(12): 13-20. (in Chinese)

[4] 刁華飛, 張雅聲. 美國高軌態勢感知衛星能力分析[J]. 航天電子對抗, 2019, 35(4): 48-51. DIAO Huafei, ZHANG Yasheng. Analysis of US Geosynchronous Situational Awareness Satellite Capability[J]. Aerospace Electronic Warfare, 2019, 35(4): 48-51. (in Chinese)

[5] 程瑞, 林喆, 張艾, 等. 基于相對運動的GEO目標精確成像跟蹤方法研究[J]. 航天返回與遙感, 2020, 41(1): 56-63. CHENG Rui, LIN Zhe, ZHANG Ai, et al. Research on Accurate Imaging Tracking Algorithm for GEO Targets Based on Relative Motions[J]. 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 2020, 41(1): 56-63. (in Chinese)

[6] 李冬, 易東云, 程洪瑋. 天基光學監視的GEO空間目標短弧段定軌方法[J].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2011, 31(3): 1-7. LI Dong, YI Dongyun, CHENG Hongwei.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GEO Objects with Short Arcs of Space-based Optical Observations[J]. Chinese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31(3): 1-7. (in Chinese)

[7] 李恒年. 地球靜止衛星軌道與共位控制技術[M].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10. LI Hengnia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al Analysis and Collocation Strategies[M]. Beijing: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 2010. (in Chinese)

[8] RLOHRER T, FREY S. Classification of Geosynchronous Objects, Issue 18[R]. European Space Agency, European Space Operations Centre, Space Debris Office, 2016.

[9] 梁斌, 徐文福, 李成, 等. 地球靜止軌道在軌服務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宇航學報, 2010, 31(1): 1-13. LIANG Bin, XU Wenfu, LI Cheng, et al. The Status and Prospect of Orbital Servicing in the Geostationary Orbit[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0, 31(1): 1-13. (in Chinese)

[10] 袁建平. 航天器軌道機動動力學[M]. 北京: 中國宇航出版社, 2010. YUAN Jianping. Spacecraft Dynamics of Orbital Maneuvers[M]. Beijing: China Astronautic Publishing House, 2010. (in Chinese)

[11] 劉二江. GEO目標接近軌跡規劃與控制方法研究[D]. 長沙: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6. LIU Erjiang. Research on Trajectory Planning and Control Method of GEO Target Approaching[D]. Changsh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6. (in Chinese)

[12] 劉翔春. 空間目標光學監視衛星軌道設計與任務規劃[D]. 長沙: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8. LIU Xiangchun. Orbit Design and Task Planning of Optics Surveillance Satellite for Space Objects[D]. Changsh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8. (in Chinese)

[13] 陳鳳, 張澤旭, 王盈, 等. 基于序列圖像的三維重建方法在空間目標探測識別中的應用研究[J]. 載人航天, 2016, 22(6): 732-736. CHEN Feng, ZHANG Zexu, WANG Ying, et al. Application Study of 3D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 Sequences in Space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J]. Manned Spaceflight, 2016, 22(6): 732-736 (in Chinese)

[14] 彭科舉. 基于序列圖像的三維重建算法研究[D]. 長沙: 國防科技大學, 2012. PENG Keju. 3D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 Sequence[D]. Changsh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2. (in Chinese)

[15] 閆世博. 基于圖像的三維重建及網格化算法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3. YAN Shibo. 3D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Images and Meshing Algorithms[D]. Shanghai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3. (in Chinese)

[16] Carlo Tomasi, Takeo Kanade. Shape and Motion from Image Streams under Orthography: a Factorization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1992, 9(2): 137-154.

[17] KUTULAKOS K N, SEITZ S M. A Theory of Shape by Space Carv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0, 38(3): 199-218.

[18] 催德靖. 基于圖像序列的運動目標三維重建方法研究[D]. 南昌: 南昌航空大學, 2013. CUI Dejing.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3D Recognition for the Moving Target Based on Image Sequence[D]. Nancha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2013. (in Chinese)

[19] 劉鋼, 彭群生, 鮑虎軍. 基于圖像建模技術研究綜述與展望[J].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5, 17(1): 311-326. LIU Gang, PENG Qunsheng, BAO Hujun. Review and Prospect of Image-based Modeling Techniques[J]. 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Graphics, 2005, 17(1): 311-326. (in Chinese)

[20] 唐永鶴. 基于序列圖像的空間非合作目標三維重建關鍵技術研究[D]. 長沙: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TANG Yonghe. Researches on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for Non-cooperative Space Targets Using Image Sequence[D]. Changsh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2. (in Chinese)

Autonomous Situation Awareness of GEO Objects Based on Orbital Maneuver

XIAO Yuzhi1CHEN Jizheng2

(1 Shanghai Academy of Spaceflight Technology, Shanghai 201109, China)(2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Shanghai, Shanghai 201109, China)

Orbital maneuver can provide favorable imaging conditions for on-orbit situation awareness of GEO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utonomous situation awareness of GEO ob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orbit and sunlight, it proposes the control methods of intersection and flying around orbits for the purpose of imaging under direct sunlight. According to the orbit analysis of threat targets, it gives a precise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warning camera field of view. Finally, it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of multi-angle imag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rbital maneuver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ituation awareness. Autonomous on-orbit situation awareness of GEO objects based on orbital maneuv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rbital maneuver; geosynchronous orbit; space situation awareness

V11

A

1009-8518(2021)01-0001-10

10.3969/j.issn.1009-8518.2021.01.001

肖余之,男,1964年生,1991年獲復旦大學計算數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員,研究方向是航天器總體設計。

陳記爭,男,1978年生,2011年獲西北工業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博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是航天飛行動力學與控制。E-mail:jzchen805@163.com。

2021-01-05

肖余之, 陳記爭. 基于軌道機動的高軌目標自主感知技術[J]. 航天返回與遙感, 2021, 42(1): 1-10.

XIAO Yuzhi, CHEN Jizheng. Autonomous Situation Awareness of GEO Objects Based on Orbital Maneuver[J]. 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 2021, 42(1): 1-10. (in Chinese)

(編輯:夏淑密)

猜你喜歡
三維重建傾角機動
脛骨內側開放楔形高位截骨術中矢狀位截骨傾斜角度對脛骨平臺后傾角的影響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obots?
三維重建的飛機機動動作庫設計與可視化
車輪外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系列長篇科幻故事,《月球少年》之八:地球軸傾角的改邪歸正
12萬畝機動地不再“流浪”
機動三輪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互聯網全息位置地圖迭加協議與建模制圖技術
無人機影像在文物建筑保護中的應用
光編碼技術在犯罪現場重建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