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泥低溫燒結制備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

2021-03-22 11:03陳新義房明浩王淇劉艷改吳小文米瑞宇黃朝暉閔鑫
礦產保護與利用 2021年6期
關鍵詞:吸水率熟料液相

陳新義,房明浩,王淇,劉艷改,吳小文,米瑞宇,黃朝暉,閔鑫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2.非金屬材料和固廢資源材料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3.礦物材料國家專業實驗室,北京 100083

1 引言

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對鋁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一些低品位鋁土礦也被大量開采。鋁土礦經拜耳法或燒結法提取氧化鋁后會產生一種固體廢棄物,這種固體廢棄物因氧化鐵含量高而呈紅褐色且外觀與紅壤相似,故名赤泥[1-4]。每生產1 t氧化鋁排放赤泥約0.7~2.5 t。目前全球赤泥庫存約40億t,并以每年1.755億t的速度增長,我國的氧化鋁生產量很大,赤泥存量已超過6億t[5-9]。

赤泥具有強堿性,pH值一般在10~13,大量堆積不僅會污染表層土壤,還會使地下的黏土層鹽堿化,導致土地難以利用。赤泥中含有的鉛、鋅、鉻等重金屬,在雨水的作用下會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對植物的生長構成威脅[10-12]。干式堆積會形成粉塵而彌漫在空氣中,影響空氣能見度,危害人類和動物的健康。濕式儲存雖不會形成粉塵,但需要昂貴的堆場維護,當出現雨季,若處理不當還會導致潰壩,危害極大[13-15]。因此,未處理的赤泥具有粒度細、礦物相復雜、具有腐蝕性、含有重金屬等特點,導致赤泥難以利用,大量的赤泥進行堆存,占用土地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系統[16-19]。

針對赤泥的綜合利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價元素提取、用作建筑材料、用于環境保護、農業生產、化工等領域[20-25]。赤泥具有強堿性及物相復雜的特點,使得處理工藝復雜、成本高昂,其大規模應用受到了限制。由于地域差異和制鋁技術的不同,所產生赤泥的物相也有所差異,一般赤泥中都含有赤鐵礦(α-Fe2O3)、水鋁硅酸鈉{Na12[(AlO2)12(SiO2)12]·27H2O}、伊利石[KAl2Si3AlO10(OH)2]、方解石(CaCO3)、鈣霞石{(Na,K,Ca)3-4[(Si,Al)6O12](SO4CO3Cl)·nH2O}等物相,主要化學成分為Al2O3、Fe2O3、SiO2等,可用作制備發泡陶瓷、多孔陶瓷、高強保溫隔熱陶瓷等陶瓷的主要原料,進而達到高值化利用的目的,因此其被廣泛關注[26-28]。但陶瓷在制備過程中所需的較高制備溫度,與我國提出的節能減排、“雙碳”戰略目標等政策與環境要求相悖,故在較低的燒結溫度下完成陶瓷的制備有較為深遠的意義,值得被深入研究。

邢芩瑞等人[29]在1 180 ℃以大理石鋸泥、鋼渣、赤泥為原料制備的鈣長石基全固廢陶瓷,具有相對優良的性能,抗折強度為85.44 MPa,吸水率為0.35%,赤泥含量為30%。張偉國等人[30]進行了拜耳法基赤泥制備輕質保溫陶瓷的中試生產,赤泥含量為70%,吸水率為21.2%,抗壓強度為0.43 MPa。魏紅姍等人[31]在1 070 ℃制備了一種赤泥基多孔材料,當赤泥的添加量為70%時,樣品的抗壓強度為0.41 MPa。張輝等人[32]在1 120 ℃制備的發泡陶瓷體積密度與抗折強度分別為0.41 g/cm3和0.85 MPa,赤泥含量為7.5%。王清濤等人[33-34]利用赤泥含量為35%、建筑垃圾為25%和瓷器拋光廢料為20%,在1 100 ℃制備的多孔陶瓷,陶瓷孔隙率為74.58%、抗壓強度高達9.87 MPa。李勇沖等人[35]在1 190 ℃以煤矸石、砂巖、赤泥為原料制備的泡沫陶瓷,赤泥含量為35%,體積密度低于0.2 g/cm3,抗壓強度低于2 MPa。通過已有的文獻資料可知,鋼渣、大理石鋸泥、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也能用于制備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但赤泥中含有更多生成長石相的物質且含有降低燒結溫度的成分,更有利于制備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雖然利用赤泥制備的致密型陶瓷具有較高的強度,制備的多孔陶瓷材料具有較好的性能,但仍存在燒結溫度高及赤泥利用率低的問題。因此,在不損失其性能的情況下,低溫燒結并大量利用赤泥制備高性能陶瓷,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根據赤泥本身的物相特征和成分,選取鋁礬土熟料和鋰瓷石補充赤泥中的鋁硅含量,在低溫條件下制備出高赤泥含量、高強度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對其抗壓強度、體積密度、吸水率等性能進行測試,并研究該陶瓷性能隨溫度和赤泥含量變化的規律,為赤泥制備陶瓷提供一種新的方法。該工藝流程簡單,成本低廉,燒結溫度低,使赤泥可以大量用于墻體裝飾、陶瓷和耐火材料等領域,實現赤泥高值化利用、大規模消耗。

2 試驗

2.1 原料

本試驗所用赤泥為河南焦作某氧化鋁廠的拜耳法赤泥(簡稱赤泥)。鋰瓷石和鋁礬土熟料均為市售工業原料。

2.2 制備工藝

以赤泥、鋁礬土熟料、鋰瓷石為原料,根據生成高強度相的要求,將鋰瓷石和鋁礬土熟料以質量分數35%和65%配成陶瓷粉,根據初始單一赤泥的燒結情況以及“盡可能多地利用赤泥”這一研究目的,將赤泥含量定為50%、55%、60%、65%、70%五個梯度,制作陶瓷坯體原料,按m(配料)m(磨球)m(水)=11.52的比例稱量后放入球磨罐中,濕磨3 h后,在90 ℃下干燥48 h,放入模具中壓制成型后(干壓成型)進行燒結,低溫燒結的溫度為800~1 050 ℃、升溫速率10 ℃/min、保溫時間3 h,制備出陶瓷樣品,并進行后續性能表征。

2.3 表征方法

本試驗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PANalytical Axios;RIGAKU ZSX Priums)檢測了原料的化學組成;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PANalytical X'Pert PRO,Holland)檢測了原料的物相及陶瓷樣品的物相組成,掃描速度為0.2 °/s,步長為0.02°,掃描角度范圍為5°~80°;采用微機控制電液伺服萬能試驗機(WAW-2000F,濟南科匯試驗設備有限公司)以0.5 mm/min的加載速率對陶瓷樣品的抗壓性能進行試驗(QB/T 4740—1999);采用掃描電鏡(SEM,SUPRA55,USA)對原料和陶瓷樣品形貌及微觀結構進行觀測;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測試了陶瓷樣品的體積密度、顯氣孔率(QB/T 1642—2012)及吸水率(QB/T 3299—2011),還測量了收縮率;采用等離子發射光譜儀(ICPOES,Aglient 725-Es)檢測了陶瓷樣品浸出液中鈉、鉀、鈣、鐵、鈦的含量。

3 結果與討論

3.1 原料組成

3.1.1 拜耳法赤泥

試驗所用赤泥為河南焦作某氧化鋁廠的拜耳法赤泥,利用XRD對赤泥的物相進行了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赤泥原料XRD圖

赤泥中主要物相為石英(SiO2)、赤鐵礦,還含有少量金紅石(TiO2)、紅柱石(Al2[SiO4]O)、云母、方解石、鈣霞石等物相。表1為利用XRF對河南焦作赤泥化學成分的分析,表明赤泥中氧化鐵及堿性氧化物含量較高,氧化鋁與二氧化硅含量接近11,氧化鋁和氧化硅是生成莫來石(3Al2O3·2SiO2)、鈣長石(CaAl2Si2O8)、鈉長石(Na2O·Al2O3·6SiO2)、剛玉等高強度物相的主要化學組分,因此赤泥適用于制備高強度的復相陶瓷。其強堿、高鐵的特點,可降低赤泥陶瓷坯體燒結時的溫度,有利于赤泥在復相陶瓷制備中的應用。

表1 赤泥的主要化學成分 /%

3.1.2 鋰瓷石及鋁礬土熟料

試驗制備復相陶瓷的原料還有鋰瓷石和鋁礬土熟料,利用XRD對兩者的物相進行了分析,如圖2所示。

表2 鋰瓷石的主要化學成分 /%

表3 鋁礬土熟料的主要化學成分 /%

圖2 鋰瓷石(a)和鋁礬土熟料(b)的XRD圖

圖2a表明鋰瓷石的主要物相為石英、鈉長石和鋰云母;圖2b表明鋁礬土熟料的主要物相為剛玉和莫來石。表2為利用XRF對鋰瓷石化學成分的分析,表明鋰瓷石中最主要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硅,氧化鋁次之,此外還含有較少的鉀、鈣、鈉等物質,鉀、鈣、鈉等物質可降低赤泥陶瓷坯體的燒結溫度。表3為利用XRF對鋁礬土熟料化學成分的分析,表明鋁礬土熟料中氧化鋁含量最高,其次是二氧化硅。鋰瓷石和鋁礬土熟料是生成莫來石、剛玉的優質原料,與赤泥搭配使用,不僅可以提高陶瓷產品的品質,還可以提高赤泥的利用量,解決赤泥堆積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3.1.3 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原料粉形貌及微觀結構

試驗以工業固體廢棄物赤泥為主要原料搭配少量的鋰瓷石及鋁礬土熟料低溫燒結制備復相陶瓷。圖3a為赤泥的微觀形貌圖,赤泥中大小顆粒并不均勻,為赤泥中較大顆粒的放大形貌圖,為細小的赤泥顆粒團聚在一起的放大形貌圖,細小的顆粒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有利于固相反應的進行;圖3b為鋁礬土熟料的微觀形貌圖,鋁礬土熟料多為顆粒被液相包裹或黏在一起而形成的塊體,這是因為鋁礬土熟料是鋁土礦高溫煅燒后的產品,由區域和區域放大圖片可知,其塊體分為液相包裹細小晶粒的致密型及蜂窩狀兩種;圖3c為鋰瓷石的微觀形貌圖,鋰瓷石多為片狀結構,對區域和區域放大可以看出,大顆粒上附著少量的細小顆粒。通過SEM分析,與鋁礬土熟料和鋰瓷石相比,赤泥具有更小的粒徑,微粒更多。該復相陶瓷的三種原料均為大顆粒及細小顆粒的黏聚體,大顆粒棱角分明,可通過其邊緣的融化情況分析其燒結程度,另外還可通過小顆粒被液相包裹的情況以及生成大顆粒的形貌來判斷燒結情況。

圖3 赤泥(a)、鋁礬土熟料(b)和鋰瓷石(c)的SEM圖

3.2 物相行為研究

3.2.1 赤泥煅燒后物相行為

利用XRD對赤泥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的樣品進行物相分析。圖4為赤泥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XRD圖,結果表明赤泥在700 ℃和800 ℃時的主要物相為石英、赤鐵礦、金紅石;溫度升高到900 ℃時有少量的霞石相生成;溫度升高到1 000 ℃時有極少量的鈣鋁黃長石(C2AS)以及大量的霞石相生成。在圖4中并未生成預期的鈣長石、剛玉、莫來石等高強度物相,這是因為赤泥中鋁硅含量不多導致的。另外,從XRF和XRD的結果來看,赤泥中赤鐵礦含量高,鋁硅含量較少,因此不適合單獨用來制備復相陶瓷,需要添加鋰瓷石和鋁礬土熟料進行搭配使用。

圖4 赤泥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XRD圖

3.2.2 赤泥低溫燒結制備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的物相行為

圖5為不同赤泥含量、在不同溫度下燒結的陶瓷XRD圖,該復相陶瓷的主要物相為鈣長石、剛玉、赤鐵礦、石英以及少量的莫來石。圖5a顯示在800 ℃生成鈣長石;圖5b~d顯示出在800 ℃有霞石相產生,900 ℃才有鈣長石相生成;單一赤泥原料在900 ℃才有少量霞石相生成,說明鋰瓷石和鋁礬土熟料的添加有助于降低燒結溫度。圖5a~c顯示在1 050 ℃霞石相消失,而在圖5d中還存在少量的霞石相,說明赤泥含量增大不利于固相反應的發生。圖5顯示出該赤泥陶瓷物相變化規律為:在較低溫度下原料中含鈉、鋁、硅的礦物先結合生成了霞石;隨著時間延長,紅柱石分解為莫來石和石英,如反應式(1)所示;隨著溫度升高,方解石分解出的氧化鈣與部分石英、氧化鋁生成鈣長石,如反應式(2)、(3)所示;霞石相在較高溫度時會形成液相促進固相反應的發生,并最終形成玻璃相。部分氧化鋁形成剛玉相以及與二氧化硅等物質形成玻璃相,使陶瓷在較低的溫度下便能獲得較高的強度。鈣長石和剛玉為該陶瓷試樣的主要晶相,承擔著成瓷和提高強度的作用。該陶瓷試樣中存在少量的玻璃相,玻璃相主要是赤泥和原料中的氧化鐵以及氧化鈉等成分與石英反應生成。玻璃相在較高溫度下呈液態,經過陶瓷內應力的作用形成網狀結構,提高陶瓷的強度。另外玻璃相也是部分固相反應的場所和媒介,加快固相反應的進行,使燒結溫度降低。

a. 50%;b. 55%;c. 60%;d. 65%

3Al2[SiO4]O→3Al2O3·2SiO2+SiO2

(1)

CaCO3→ CaO+CO2↑

(2)

CaO+Al2O3+2SiO2→ CaAl2Si2O8

(3)

3.3 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力學性能研究

3.3.1 溫度對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力學性能的影響

圖6為赤泥含量60%的陶瓷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體積密度與線收縮率變化規律。圖中顯示,隨著溫度的升高,陶瓷體積密度和線收縮率在變大,但并沒有嚴格的線性相關關系。溫度較高時的收縮為燒成收縮,陶瓷的線收縮率變大,說明陶瓷產生了物化反應和易熔雜質生成液態填充于顆粒間,使得陶瓷體積密度變大,但為防止陶瓷開裂,線收縮率不宜過大。在900~1 000 ℃時體積密度幾乎沒有發生變化,線收縮率變化也小于1百分點,因為在此溫度下部分有機物分解及霞石相的生成,使得陶瓷中并未產生較多的玻璃相。而當溫度繼續升高至1 050 ℃時,其性能極大提高,這是因為霞石形成液相,液相增多填補孔隙的同時促進固相反應的發生,使得陶瓷坯體中的氣體被排出,體積不斷縮小,線收縮率變大。在1 050 ℃時體積密度最大為1.85 g/cm3,線收縮率最大為7.34%。

圖6 赤泥含量為60%的陶瓷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的體積密度與線收縮率

圖7為赤泥含量60%的陶瓷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吸水率與顯氣孔率變化。圖中顯示,隨著溫度升高,陶瓷的吸水率和顯氣孔率不斷降低,但在900~1 000 ℃幾乎沒有變化。這是因為在900 ℃升溫到1 000 ℃的過程中并未出現較多的液相,雖有霞石(ρ=2.62 g/cm3)轉變為鈣長石,但兩者密度相近從而導致吸水率和顯氣孔率并未出現明顯下降;在800~900 ℃的燒結過程中,液相生成量較少,從XRD中可知細小的原料顆粒燒結在一起形成了鈣長石,降低了比表面積,從而使得陶瓷收縮,其吸水率和顯氣孔率下降;在1 000 ℃升溫到1 050 ℃時,體系內出現了較多的液相,霞石相逐漸消失,鈣長石相增加且晶粒長大,使得陶瓷更加致密,吸水率和顯氣孔率明顯降低;在1 050 ℃最小吸水率為19.87%,顯氣孔率為36.70%。

圖7 赤泥含量為60%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的陶瓷吸水率與顯氣孔率

圖8為赤泥含量60%的陶瓷在不同燒結溫度下燒結后的抗壓強度。圖中顯示隨著溫度的升高,陶瓷的抗壓強度增加且在1 000~1 050 ℃之間發生了突變。這是因為在800~1 000 ℃之間液相含量較低且生成了大量的霞石相,高強度的鈣長石相較少導致抗壓強度變化不大,而在1 050 ℃時,陶瓷中出現大量的液相填補陶瓷孔隙,加快固相反應,霞石相消失且生成大量的鈣長石相使得陶瓷更加致密,抗壓強度極大提高。在1 050 ℃燒結后的抗壓強度最大為79.48 MPa。

圖8 赤泥含量為60%的陶瓷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的抗壓強度

綜上所述,當赤泥的含量為60%時,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在1 050 ℃燒結的性能最好,體積密度最大為1.85 g/cm3,線收縮率最大為7.34%,吸水率最小為19.87%,顯氣孔率為36.70%,抗壓強度最大為79.48 MPa。

3.3.2 赤泥含量對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力學性能的影響

圖9為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在1 050 ℃下燒結后體積密度與線收縮率變化。圖中顯示隨著赤泥含量的增加,陶瓷體積密度在降低,而線收縮率呈現先降低后增大的趨勢。這是因為在此溫度下赤泥本身難以產生較多的液相,當赤泥的含量增加時液相量較少,導致陶瓷中孔隙未被填充且固相反應難以進行,最終使得體積密度和線收縮率不斷降低;另外,赤泥的粒徑較小且礦物中含有較多的結構水以及可分解的方解石等,當赤泥含量過高時會有更多的結構水揮發以及方解石分解使得線收縮率增大。赤泥含量為50%時體積密度最大為1.88 g/cm3,赤泥含量為60%時線收縮率最小為7.34%。

圖9 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在1 050 ℃下燒結后體積密度與線收縮率變化規律

圖10為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在1 050 ℃下燒結后吸水率與顯氣孔率變化。圖中顯示隨著赤泥含量的增加,吸水率和顯氣孔率呈現先降低后增大的趨勢。由于赤泥含量增加使液相含量減少,導致固相反應難以發生且液相量不足,而產生較多的孔洞使吸水率和顯氣孔率增加;赤泥含量在50%~55%時規律異常,可能是由于試驗誤差所致。赤泥含量為55%時吸水率最小為19.46%,顯氣孔率最小為36.04%。

圖10 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在1 050 ℃下燒結后吸水率與顯氣孔率變化規律

圖11為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在1 050 ℃下燒結后的抗壓強度。圖中顯示抗壓強度隨著赤泥含量的增加而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因為赤泥含量的提高使得原料中的鈉和鈣的含量增多更易生成鈣長石,繼續增加赤泥的含量,使得燒結過程中液相含量降低,導致高強度相不易生成且孔洞較多,陶瓷致密化程度降低,抗壓強度下降。赤泥含量為60%時的抗壓強度為79.48 MPa。

圖11 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在1 050 ℃下燒結后的抗壓強度

綜上所述,當燒結溫度為1 050 ℃,赤泥含量為50%時有最大的體積密度為1.88 g/cm3;赤泥含量為55%時吸水率最小為19.46%,顯氣孔率最小為36.04%;赤泥含量為60%時線收縮率最小為7.34%,抗壓強度為79.48 MPa。雖然赤泥含量為50%和55%的陶瓷,部分性能優于赤泥含量為60%的陶瓷,但差距甚微。因此,為使赤泥的利用率最大化,最優的赤泥含量為60%。

3.4 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微觀結構研究

3.4.1 溫度對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微觀結構影響

圖12為赤泥含量60%的陶瓷在不同溫度下燒結后的微觀形貌。當赤泥含量為60%,燒結溫度逐漸升高時微觀形貌及結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圖12a~b顯示出在800 ℃、900 ℃條件下,陶瓷形貌與原料相比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沒有看到燒結現象的發生;圖12c顯示,在1 000 ℃時原料顆粒間有少量的黏結現象,說明液相開始產生,促進了原料顆粒間的固相反應發生,使得陶瓷致密化;圖12d顯示出在1 050 ℃時其原料顆粒黏結得更加緊密,有明顯的燒結在一起的大顆粒,陶瓷微觀層面更加致密。因此,溫度升高使陶瓷中的液相含量增加促進固相反應的發生,充足的液相量填補陶瓷中的孔隙使陶瓷更加致密化。

a.800 ℃;b.900 ℃;c.1 000℃;d.1 050 ℃

3.4.2 赤泥含量對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微觀結構研究

圖13為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在1 050 ℃下燒結后的微觀形貌。當溫度相同時,不同赤泥含量的陶瓷試樣微觀形貌與結構也不相同。圖13a、13b中赤泥含量為50%、55%,陶瓷顆粒間孔隙極少,液相含量較多,使得陶瓷具有一定的韌性;圖13c中,赤泥含量為60%陶瓷孔隙較少,原料結合更加緊密,說明有足夠的液相量來填充孔隙使得孔隙率降低,同時,生成合適的液相量進一步促進燒結,出現了燒結在一起的大顆粒;圖13d中赤泥含量達到65%,原料顆粒間結合得更加緊密,但陶瓷試樣具有較大的孔洞,小顆粒較多,部分黏結在一起的顆粒并不連續,說明液相含量不多;圖13e中赤泥含量達到70%,陶瓷顆粒的粒徑與原料相差不大,沒有看到燒結現象。因此,隨著赤泥含量的升高,液相含量逐漸減少不利于固相反應的發生,不能使陶瓷更加致密。

a.50%;b.55%;c.60%;d.65%;e.70%

3.5 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對堿金屬元素與有害元素的固化

將赤泥及陶瓷坯料的浸出液進行pH檢測,結果表明赤泥原料的pH值約為10;赤泥含量為60%時,陶瓷坯體的pH值約為8。說明赤泥及陶瓷坯體中堿金屬以氧化物、游離態或者易溶出的狀態存在,遇水則溶,產生強堿性。因此,在雨水的作用下流入江河湖泊或浸入地下,將嚴重危害環境?;诖?,對燒結后的陶瓷試樣進行ICP測試,其測試結果如表4所示。表明陶瓷試樣7 d浸出液的pH值及各元素含量均符合我國飲用水標準GB 5749—2006中的規定,該復相陶瓷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結合XRD的分析可知,陶瓷樣品的主要物相含有鈣長石和玻璃相。氧化鈣、氧化鋁和氧化硅在一定溫度下反應生成的化合物,為陶瓷材料提供強度的同時,使鈉、鉀、鈣等堿金屬被固化在新生成的物質中,難以溶出,即使浸泡很長時間,也僅有極少量溶出。另外,其中的鐵、鈦等有害元素也會固化在玻璃相中。

表4 赤泥含量60%、1 050 ℃燒結的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試樣ICP測試結果

4 結論

以拜耳法赤泥、鋰瓷石、鋁礬土熟料為原料制備出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拜耳法赤泥含量為60%,燒成溫度為1 050 ℃時,體積密度為1.85 g/cm3,吸水率為19.87%,收縮率為7.34%,抗壓強度為79.48 MPa。陶瓷性能隨溫度升高而提高,隨赤泥含量增加而呈現降低趨勢;抗壓強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強,隨赤泥含量增加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該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中的主要物相為鈣長石、剛玉、赤鐵礦、石英、玻璃相以及少量的莫來石相,經低溫燒結后,原料中的堿金屬及鐵、鈦等有害元素被固化在陶瓷晶體與玻璃相中。因此,將赤泥制備成長石-剛玉質復相陶瓷,不僅使赤泥得到高值化利用,還使其在墻體裝飾、陶瓷和耐火材料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猜你喜歡
吸水率熟料液相
真空度不足對陶瓷磚吸水率的影響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紡織品中的羥脯氨酸含量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水產品中四環素類的含量
廢棄銅尾礦水泥熟料的制備及性能表征
通過優化配料方案來提高熟料質量及降低配料成本
水泥熟料優選原燃材料及改善配料方案的實踐探討
牙膏中禁用漂白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GB/T 40190-2021)
熱固復合聚苯板吸水率快速測試方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水泥熟料線燒成系統節能降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淺談外加劑和配合比對泡沫混凝土降低吸水率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