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體系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2021-03-22 03:09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排放量土地利用溫室

(2021.3.11 聯合國糧農組織)

《自然-食品》發布的開創性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世界糧食體系占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據估計,覆蓋從土地用途變更和農業生產到包裝和廢物管理的糧食體系在2015年的排放量為18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總排放量的34%。這一比例與1990年的44%相比正在逐步下降,盡管糧食體系的絕對排放量呈持續上升態勢。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資深統計學家、氣候變化專家Francesco Tubiello與意大利伊斯普拉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撰寫的報告進行了重要的數據分析,而該研究的另一項重大成果則是提供了一個可追溯至1990年的全新數據庫EDGAR-FOOD,能夠對當前和未來的趨勢進行細化跟蹤。在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FAOSTAT的關鍵土地利用數據的支撐下,這項新工具提供了完整且一致的數據序列,涵蓋多個部門,對于規劃有效減緩行動和推動可持續糧食體系轉型至關重要。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將于今年下半年舉辦,而在此之前問世的這一數據庫可以有助于更準確地認識并估計糧食生產、分配和消費對氣候的影響。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專委)《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別報告》最近將每年的歸因于土地利用的排放量置于110億至190億噸之間,這一寬廣的數據域凸顯了縮小我們知識差距的必要性。

EDGAR-FOOD數據庫代表了全球糧食體系發展的認知里程碑。它可以評估消費者行為或技術發展的變化如何影響糧食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并為關注特定行業的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工具,也是協助政策制定者設計減緩戰略而非僅將排放量轉移至其他部門的決策利器。

糧農組織擁有強大的農業和土地利用排放數據集,同時正在創建一個全新的數據集以支持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的工作。

關鍵研究結果

全球糧食體系大約三分之二的排放量來自以土地為基礎的部門,包括農業、土地利用和土地用途變更。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更高,但隨著森林砍伐的減少以及食品加工和冷藏等下游活動的增加,這一數字也呈大幅下降趨勢。

就糧食體系在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中所占的比例而言,工業化國家總體上穩定在24%左右,而發展中國家則出現了顯著下降,,從1990年的68%降至2015年的39%,部分原因是非糧食排放占比大幅增加。

排放量最大的經濟體依次為:中國、印尼、美國、巴西、歐盟和印度。

糧食的生產階段(包括肥料等生產投入)是目前整個糧食體系排放的主要貢獻環節,占排放總量的39%。土地利用及其相關因素占38%,分配階段當前占比為29%,但且預計將持續增長。

甲烷(CH4)約占糧食體系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5%,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大致相同,且主要源自畜牧業和水稻種植。

這項研究著重分析了全球糧食體系的能源強度為何日益增加,反映了零售、包裝、運輸和加工部門的趨勢,這些部門的排放量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正在迅速攀升。與此同時,工業化國家用于制冷和其他工業應用的氟化溫室氣體排放量有所上升,這些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有渦輪增壓般的顯著增強效果。制冷占零售和超市部門能源消耗的近一半,歐洲自1990年以來的排放量增長了四倍多。全球范圍內,"冷鏈"活動約占糧食體系排放量的5%,預計這一數字還會持續走高。

報告還顯示,包裝階段目前占全球糧食體系排放量的5.4%,高于包括運輸在內的任何其他供應鏈因素。然而,排放強度因產品而異,葡萄酒和啤酒在包裝影響中占很大比例,而香蕉和甜菜糖的運輸排放則較高。

平均而言,全球人均每年與糧食有關的排放量下降了約三分之一,為兩噸二氧化碳當量。這一數字會因特定飲食結構而變化,因此不應視為"消費者足跡",但可用于設定基準,衡量一國為減少整個糧食體系溫室氣體排所做出的努力。

猜你喜歡
排放量土地利用溫室
共享社會經濟路徑在土地利用、能源與碳排放研究的應用
6300萬富人的碳排放量大于31億窮人
對于廢水排放相關分析
城市公交車非常規氣體排放特性研究
新型城鎮化視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誰困住了熱先生?(一)
中國溫室網會員一覽
中國溫室網會員一覽
中國溫室網會員一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