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紅宇:“十四五”開局之年,鄉村振興關鍵要抓什么?

2021-03-22 03:09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十四五攻堅農民

(2021.3.11 新華網)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農”工作重心發生歷史性轉移?!笆奈濉遍_局之年,鄉村振興要抓的關鍵點是什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者有哪些聯系與區別?如何實現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著這些問題,思客采訪了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

“十四五”開局之年,鄉村振興要抓的關鍵點是什么?

張紅宇:今年兩會,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間三農工作的著力點,都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和發展方向,明確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扎實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

事實上做好今年的這些工作,不僅對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有全局性的意義,而且對推進整個“十四五”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起好步開好局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做好鄉村振興工作事關重大。我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涉及到農業、農村、農民三農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生產、生活、生態,換句話講它是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的戰略工作的總抓手。

2021年的鄉村振興,我認為最重要的關鍵點在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即要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如果用我的語言來表達,這是2021年鄉村振興工作的兩個靶心。第一,農業要增產,確保全年糧產量在13000億斤以上,確保14億中國人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第二,在這個過程中要確保農民增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使農民收入增速比國民經濟增速、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還要高一些,為我們下一步縮小農民和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建立堅實基礎。

鄉村發展應具備哪些獨有功能?

張紅宇:從全球角度來觀察,特別是從中國上下幾千年的農業農村傳承的角度來講,鄉村振興,我認為它的功能主要聚焦在三大方面。

第一,農產品的產出功能。全世界的鄉村發展都有促進產業發展問題,對14億中國人來講,重中之重是糧食安全,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是兩會,都強調怎么樣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我們一定要下力氣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億人的糧食安全。所以我們要聚焦糧食安全的兩方面,一個是耕地保護,一個是“種”。

從耕地保護角度看,中國的耕地數量非常有限,怎么樣在嚴格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促使我們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產出更多。第一,要保耕地數量;第二,要保我們的糧食播種面積;第三,要發揮好糧食生產功能區的作用和效果。這其中涉及四條紅線,一是18億畝耕地紅線,任何時候都不可以逾矩;二是確保糧食種植總面積穩定在17.5億畝以上;三是水稻和小麥兩大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四是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后,確保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谷物需求。所以聚焦到耕地上,今年工作的重點是完成1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2年實現總量達到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標要求。

第二方面是關于種業革命,種業安全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要確保水稻小麥這兩樣谷物或者說口糧的種業安全,100%靠自己供給。第二,要正視我們在種子方面和世界發達國家存在的客觀差距,比如大豆、玉米,和單產水平比較高的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著30%和40%的單產差距。怎么樣克服單產方面差距,這是種業工作的第二個大方向。第三,在種業發展方面,我們還是要保護好自己的種質資源,包括建設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種質資源庫,保證我們多元化的優良品種傳承下來的,同時在種業方面有所突破,種質資源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僅僅是種植業的種子,還包括畜禽種質資源。

第二,鄉村振興的功能表現在文化傳承。在全球范圍內看,中國是非常獨特的,很多國家的農業沒有太多文化傳承,中國擁有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國一年中有24個節氣,這都是老祖宗傳承給我們的。由于農業在生產期間融合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規律,于是產生很多農耕節氣,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就是從農村傳承下來的,包括我們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也是有意要弘揚農耕文明,傳承傳統文化。

第三是生態傳統、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F在強調要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什么把綠色放到其中?為什么要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農村?為什么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那么鄉村功能就體現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什么時候我們處理好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的農業農村發展就有可持續性。如果我們處理不好這個關系,農村面貌就可想而知,臭氣熏天、作物秸稈隨意焚燒,這并不是農村文明的表現。

我們講新農村建設要有橋有路、有山有水,連排房屋錯落有致,這是建設方面的問題,但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過程。當周末以及節假日來臨時,城里人愿意去農村游玩,農村讓城里人更向往,這就是鄉村發展第三個功能。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者有哪些聯系與區別?

張紅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經過八年持續奮斗,解決了全世界最大規模人群的脫貧問題,我們下一步工作是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絲毫不亞于脫貧攻堅。在鄉村振興方面,我們的任務更艱巨,涉及的問題更多,需要解決的困難量更大。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者之間有聯系也有區別。

從聯系來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它們內在一致性都需要全黨全社會的力量來支持。從區別來講,第一,脫貧攻堅有階段性,比如到2020年,8年時間我們要完成9899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但是鄉村振興具有全面性長遠性,到2050年,“三農”工作都圍繞著鄉村振興這個主線來安排;第二,脫貧攻堅具有區域性,832個貧困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是個區域概念。但是鄉村振興覆蓋960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這其中不僅僅是鄉村問題,也是城市問題,不僅僅是農民問題,也是市民問題;第三,脫貧攻堅有特定性,比如它聚焦的是貧困人口,但是鄉村振興涵蓋的是14億中國人。所以如果說脫貧攻堅有階段性、區域性、特定性,那么鄉村振興隨之對應的就是長遠性、全面性和普惠性、深刻性。

如何實現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張紅宇:實現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我認為要做三件事:

第一鞏固。所謂鞏固就是怎樣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鞏固我們已經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果。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也就是說,脫貧攻堅的有效政策不能戛然而止,要有延續性。與此同時,還要保障已經脫貧的人有長久的生存和發展之道,讓他以及子孫后代有穩定的收入,解決就業問題。對于失去勞動能力的人,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的社會保障機制,解決后顧之憂。

第二拓展,就是把脫貧攻堅當中的成功辦法、有用的領導體制、有用的投資渠道,拓展到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

第三升華,脫貧攻堅解決的是極貧地區貧困問題,那么到了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格局下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工農之間要實現平衡發展,所以能不能借鑒脫貧攻堅有效的成功經驗,解決區域矛盾、城鄉二元體制機制矛盾,包括農民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

鄉村振興需要哪些人才?怎么留住人才?

張紅宇:鄉村振興需要人才,我們要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農村人才,還要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一懂兩愛”)的人才。同時要讓這些人才在農村待得住,發展得好,而且確確實實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應起的作用。

人才培養第一個方面,重中之重是職業教育,可以通過免費教育,通過各種各樣的補貼等,讓愿意做農業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進入這個行業。第二個方面,對返鄉務農的新農民,可以進行在職培訓,我們需要吸引一批有志于建設農業農村的新型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有能力資本的農村人才。

他們有四個方面的品質表現,第一,愛農情懷,喜歡農業這件事,把農業作為畢生職業不斷地追求;第二,工匠精神,要有把事業做到極致的不斷攻關的精神;第三,創新精神,現在的農村不是過去的農村,只是會種麥子、會養豬、會養鴨就可以了,現在的一些產業新業態在不斷釋放,最常見的是農產品電商云,怎么樣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把農產品生產出來更賣得出去,這非常具有挑戰;第四,社會責任,一個人富了不是富,要帶領鄉親富裕起來。

總而言之,未來會有成百上千萬的農村勞動力繼續向外流,向城市遷移,在城市安居樂業,但是還會有數以百萬的人回流到農村,建設家鄉。所以我認為農民不是身份,而是一份職業,并不是說住在農村的每一個人都是農民,你的職業決定你是做農業的還是做非農業的,所以農民要職業化,要具有“一懂兩愛”、有文化、懂科技、會管理,同時具有工匠精神、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猜你喜歡
十四五攻堅農民
耕牛和農民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農民
攻堅脫貧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已達1200萬(等10則)
做農民的貼心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