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和基本經驗

2021-03-22 02:59朱川東
現代商貿工業 2021年12期
關鍵詞:基本經驗小康社會

摘 要:202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迎來重要的歷史節點,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分析研究小康概念的動態發展、科學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以及基本經驗,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國情、掌握未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上,要繼續朝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奮斗,到21世紀中葉,使中華民族以更加富強民主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東方。

關鍵詞:小康社會;決定性成就;基本經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06

改革開放以來,實現小康社會就成為我國各族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共同奮斗的發展目標。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小康社會的發展過程真實的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探索。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深入分析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小康社會建設的發展過程、取得的偉大成就,從理論和實踐中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小康社會建設的基本經驗,這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 小康概念的動態發展過程及科學內涵

1.1 小康概念的動態發展過程

“小康”是一個源遠流長具有豐富內涵的詞語。早在古代就曾有人對“小康”作出了描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詩經》,《詩經》中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在描述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時賦予小康新的時代內涵。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靶】抵摇贝蟾乓馑季褪请m然算不上富裕,但是能夠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鄧小平不拘泥于中華傳統文化對小康的局限定義,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和新的發展形勢,賦予小康新的時代內涵。從此,小康一詞就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具體表現。黨的十三大,將小康社會建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目標之一。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深化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因此,“小康”概念的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從鄧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到黨的十九大以來,小康社會的概念不斷發展豐富、與時俱進,我們現在所指的小康社會不僅包括物質生活水平的要求,更包括精神文化、民主、生態層面的要求,這充分體現了小康社會概念的變化發展。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能夠取得偉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全面”是前提,“建成”是關鍵,“小康社會”是目標。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小康社會”。目標指引前進的方向,“小康社會”就是現階段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所追求的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底我們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小康社會,到那時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并且社會普遍充滿公平正義、民主法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小康社會的內涵也不斷發展豐富,小康社會所涉及的領域也就越來越廣泛,這與我國的國情具有密切聯系。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建成”?!敖ǔ伞笔且粋€動態過程,表示的是某一種預期計劃取得了成功,之前的預期成了現實。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從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致力于小康社會的建設,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引來了建成小康社會的光明前景。在黨的十八大制定的關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規劃下,要大力發展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經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維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升社會公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最終如期建成小康社會。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是“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涉及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包括“覆蓋的區域要全面、覆蓋的領域要全面、覆蓋的人口要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不僅包括東部發達地區,更要包括西部欠發達地區;建成的小康社會是“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小康,是平衡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小康;建成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掉隊,少了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歷史性的新突破、新成就,開創了新的歷史局面。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引來嶄新的歷史起點,這是歷史給出的最佳答案;這是對社會主義發展的強有力的肯定;這是對黨和人民過去艱苦奮斗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涵蓋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包含各種因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主要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個方面。

(1)經濟領域,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加完善?!笆濉逼陂g,我國經濟獲得巨大發展,經濟總量不斷增加,2020年我國GDP將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這是具有歷史性的時刻。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但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更加趨向于創新驅動發展。新發展理念擺脫了傳統經濟發展對環境破壞的傳統模式,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長期性、綠色性。我國經濟的綠色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物質保障。

(2)政治領域,社會主義更加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實現社會主義高度民主、法制健全一直是我們黨所追求的目標。一方面,政治制度不斷完善,人民的民主政治意識不斷發展,人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各種應盡的義務,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治更加民主,各種憲法法律法規的制定,依法治國得到貫徹落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3)文化領域,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文化對一個國家、對一個民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一方面,九年義務教育得到貫徹落實,人民的素質普遍提高,基本消滅文盲。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明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另一方面,中華文化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在世界舞臺上中華文化具有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

3 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經驗

在黨的正確領導和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穩扎穩打,一步一步向前邁進,取得了豐碩成果,逐漸開拓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建設道路。在新時代,我們要總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功經驗,從而為下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寶貴經驗。

(1)堅持和加強黨的統一領導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夠取得巨大成功很關鍵的一點在于堅持和加強了黨的統一領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又迎來了“強起來”的光明前景;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正確的領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在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奮斗實踐中,要牢牢堅持和加強黨的統一領導,才能確保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奪取中國夢的偉大勝利。

(2)堅持改革開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為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小康社會建設不可能取的今天的輝煌成就,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不可能取的如此成功。改革開放具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的特點,在未來的經濟發展與社會主義建設中,要牢牢堅持深化改革,提高開放水平,不斷突破各種腐朽落后體制機制的約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我們必須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決不能半途而廢。

(3)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群眾利益能否得到有效落實、保障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尺度,社會主義發展成果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人民群眾的頭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能動主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人民的參與性、積極性。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民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時代創新。在現在和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必須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確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尹成杰.關于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幾點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9,(10).

[2]江可佳,徐明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05).

[3]蒲實,黃文浩.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小康社會:歷程、成就與經驗[J].行政管理改革,2020,(08).

作者簡介:朱川東(1995-),男,苗族,重慶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基本經驗小康社會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公平觀的歷史嬗變
國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基本經驗探討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為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新形勢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