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山西省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2021-03-23 08:46李建軍
江西農業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資源化秸稈農戶

呂 凱,李建軍

(山西農業大學 農業經濟管理學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量十分豐富,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農作物秸稈的理論資源量約為10.4億t[1],位居世界前列。秸稈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富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潛在利用價值巨大,除了可用于還田、飼養牲畜、培育食用菌和花卉苗木等農業生產外,還可作為開發生物質能源、加工新型材料、編織手工藝品等的重要原料。從國內外實踐來看,秸稈資源化利用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農戶是實現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重要主體和直接受益者,當前,農戶處理秸稈的方式仍是以焚燒、隨意棄置為主,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度珖r作物秸稈資源調查與評價報告》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每年廢棄焚燒的秸稈總量約為2.15億t[3]。焚燒秸稈不僅破壞耕地,影響農業生產,對全球變暖、人體健康、光化學氧化、酸化和富營養化也有影響[4]。山西農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農業廢棄物中秸稈占比相對較大,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程中如何有效利用秸稈資源,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已成為一個關鍵。按照現行通用的草谷比計算方法,山西省2017年全省秸稈資源量達到1470萬t,體量巨大[5]。地方政府先后采取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對秸稈資源開展綜合利用、探索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同時積極引導企業、科研機構參與,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研究,但是對農戶這個秸稈利用主要參與主體更多地采取被動禁止的方式,沒有更好地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長期發展趨勢看,研究農戶對于參與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影響意愿,對于更好地調動這一主體受眾參與秸稈資源化利用這項事業,實現秸稈這一再生資源有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現有的研究中,大多專家學者從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的角度,探究了如何更好地提高秸稈資源化的利用效率,例如彭書傳等[6]提出玉米秸稈與藍藻混合發酵有利于提高沼氣效率。徐麗麗等[7]從提高土壤肥力的角度,分析了秸稈還田對于SOC、TN含量的變化,從而提高稻田紅壤的土壤質量和碳匯功能。部分專家學者從引導農戶擯棄焚燒陋習、提高補償標準的角度,分析了秸稈資源化利用對農戶的影響,例如何可等[8]通過分析農民參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的受償意愿,探討了農業廢棄物補償標準問題。尹昌斌等[9]以玉米秸稈為例,探討了政府的補貼水平對農戶開展秸稈還田意愿的影響。這些研究,要么更多地深入技術層面,要么更多地從政府層面分析推動秸稈資源化的利用效率,而從農戶自身層面去探究如何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進程的相對較少?;诖?,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框架,利用山西省農戶調研數據,從農戶自身層面去探究農民參與秸稈資源化利用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如何調動農戶這一秸稈利用最大受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工作,改善農村環境治理,實現生態宜居提供一些經驗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文中所用數據來自課題組2019年開展的農戶問卷調查,調研內容主要圍繞農戶對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認知和意愿展開。調研地點的選擇以秸稈資源量為基礎,按照現行通用的草谷比方法,結合2018年《山西統計年鑒》,綜合測算出全省2017年117個縣(市、區)秸稈資源總量,利用中位數原理,以秸稈資源總量排在全省前25%的27個縣(市、區)為調研備選點,這些地區都是山西以從事農作物種植為主,秸稈資源相對富集,對于開展農戶意愿調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區。課題組以這27個縣為調研對象,按照山西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區域劃分,從每個區域各選取3個縣,共選擇9個縣開展實地調研,每個縣盡量選擇在不同鄉鎮的2個行政村,共發出問卷350份,收回問卷342份,其中有效問卷328份,有效率為95.91%。調研問卷主要集中在農戶對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行為情況,包括:(1)農戶的個性特征,如年齡、性別和學歷;(2)農戶的社會經濟活動,如是否從事養殖、是否從事非農行業、農業收入占比等;(3)農戶基本認知,如對秸稈用途、秸稈資源化利用對環境和農業生產的影響等;(4)外部環境因素,如當地是否有秸稈加工或回收企業、是否有補貼、政府宣傳力度、對焚燒查處力度以及周邊親友如何利用秸稈等。

1.2 研究方法

調查中農戶對農作物秸稈利用方式主要有2類:一是棄置或焚燒等非資源化利用方式;二是進行開展秸稈機械粉碎還田,用作飼料、燃料等資源化利用方式。將秸稈資源化利用方式視為二分類離散型變量,選擇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來分析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意愿。人是社會人,處于社會這個大集體中,選擇從事某項活動,不僅受自身特征的影響,而且還有周邊環境、政策、親朋、利益等多重要素相互疊加,也會對農戶選擇趨向造成重大影響。根據人類行為學及決策科學理論,影響主體決策行為的因素主要為行為主體自身特征變量和外界環境變量,本次研究將自身特征變量細化為個性特征、社會經濟活動和基本認知,外界環境變量細化為政府、媒體和周邊親朋等。根據現有文獻匯總、前期預調研摸底和專家咨詢等綜合分析,從農戶個性特征、社會經濟活動、基本認知和外部環境要素4個方面,選取了15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具體如下。

1.2.1 農戶個性特征 決定了農戶對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認知和選擇,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中是否有干部。

1.2.2 農戶社會經濟活動 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戶秸稈利用方式的選擇,包括是否從事養殖業、是否從事非農行業、農業收入占比。

1.2.3 農戶基本認知 直接決定了農戶是否愿意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包括是否了解秸稈用途、是否了解秸稈資源化對環境的好處、是否了解秸稈資源化對農業生產的好處。

1.2.4 外部環境要素 通過多重方式疊加間接影響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認知和選擇,包括當地是否有秸稈加工或回收企業、是否有補貼、周邊親友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政府對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宣傳力度、政府對秸稈焚燒的查處力度。

基于以上分析,建立了農戶對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模型:

農戶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Y)=F(農戶個性特征,農戶社會經濟活動,農戶基本認知,外部環境要素)。其中Y的取值為0和1,“0”代表農戶對作物秸稈采取焚燒、棄置等非資源化利用的方式;“1”代表農戶采取秸稈機械粉碎還田、用作飼料、用作燃料、作食用菌培養基等。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進行分析,寫出數學模型表達式:

P=1/[1+exp(-B0+∑BiXi]

其中:P為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概率,Bi為相關因素的回歸系數,B0為回歸截距,Xi為影響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因素。Y的變化取決于自變量X的共同作用。

1.3 變量選擇及說明

本研究選取15個變量作為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影響因素: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從事養殖業、是否從事非農職業、農業收入占比、是否了解秸稈用途、是否了解秸稈資源化利用對環境的好處、是否了解秸稈資源化利用對農業生產的好處、附近是否有加工或回收企業、是否有秸稈回收補貼、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宣傳的力度、對秸稈焚燒查處的力度、周邊親友秸稈利用方式,具體變量設定見表1。

表1 變量的具體含義及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本結果分析

通過對問卷相關數據進行匯總,對農戶分布、秸稈資源化基本認知、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選擇進行基礎分析,具體分析見表2。由表2可知,受訪戶主以男性為主,占80.49%,多數以從事種植業為主,占96.95%,從事養殖行業的極少,僅占3.05%;多數農戶工作時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占72.57%,外出務工人員的比例不高,占27.43%。農戶年齡中以46~55歲和56歲以上為主,占75.91%。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為主,占50.61%,小學為28.66%,中專以上為20.73%。

關于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農戶比例,未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農戶有109戶,占比為32.23%,其中女性21戶,占比為19.27%,男性為88戶,占比為80.73%;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農戶有219戶,占比為66.77%,其中女性43戶,占比為19.63%,男性為176戶,占比為80.37%。

關于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原因,認為是政府強制的有53戶,占資源化利用戶數的24.20%;認為是政府鼓勵的有57戶,占資源化利用戶數的26.03%;自己愿意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有102戶,占資源化利用戶數的46.57%;選擇其他原因的有7戶,占資源化利用戶數的3.65%。

新聞出版業要推進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的分工與協作,發揮人工智能在數據處理和分析領域的優勢,把編輯從簡單的活動中解放出來,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人類智能擅長的領域中去。

關于可行的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選擇機械粉碎還田的有275戶,選擇用作畜禽飼料的有232戶,選擇作為燃料、食用菌基料的僅有52戶,大多數農戶認為秸稈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機械粉碎還田和作為畜禽飼料。

關于秸稈資源化利用率較低的原因分析中,有301戶選擇了成本高、收益低,有254戶選擇了缺乏相應的機械,有183戶選擇了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有171戶選擇了思想認識還不到位,由此可見,農戶認為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收益低和缺乏農機。

表2 受訪農戶基本特征分布

2.2 模型回歸結果

2.2.1 多重共線性分析 首先對所涉及的四大類15個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15個因變量多重共線性分析

利用SPSS統計軟件可以看出,當因變量為農戶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時,上述15個變量的容差均在0~1之間,且大多數變量容差均大于0.5,同時VIF(方差膨脹因子)均小于5,說明這15個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可以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2.2.2 回歸結果分析 利用SPSS軟件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如下結果見表4、表5、表6、表7。

表4 模型系數的綜合檢驗

從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模型系數的綜合檢驗中,模型已經輸出了Logistic回歸模型中所有參數均為0的似然比檢驗結果,可以看出P<0.05,表示本次擬合的模型中,納入的變量至少有一個變量的OR值有統計學意義,即模型總體有意義??ǚ街禐?80.663,NagelkerkeR2為0.711,說明可以解釋71.1%的變量,解釋效果較好。Sig.為0.566,大于0.05,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高。從表6可以看出:這四大類15項影響因素中,農戶個人特征中的年齡、農戶經濟社會狀況中的是否從事非農、農戶基本認知中的是否了解資源化對農業生產的好處以及周邊環境要素中的當地是否有秸稈加工或回收企業、是否有秸稈補貼、政府宣傳力度、周邊親朋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政府對焚燒查處的力度8項指標具有顯著性。

表5 模型匯總

表6 Hosmer和Lemeshow檢驗

表7 方程中的變量

(1)農戶個性特征。年齡通過了5%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說明年齡對于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有著一定影響。從受訪對象來看,75%的農戶年齡在46~65歲之間,這部分農戶長期從事農業生產,一方面因為長期以農業種植為主,對于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的意愿更為強烈;另一方面這部分群體具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在日常的生產中積累了一些“土經驗”,對于秸稈資源化利用有著自己的理解[10]。

(2)農戶經濟社會狀況。是否從事非農行業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具有顯著影響,且系數為正,說明農戶從事非農行業,希望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一方面因為從事非農行業的農戶大多處于青壯年,受教育程度較高,易于接受政府倡議;另一方面,從事非農行業的農戶主要精力投入到外出務工中,對于農業生產投入精力較少,且市場經濟意識較強,對于種植過程中產生的秸稈資源更希望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就是變相地進行了秸稈資源化利用[11]。

(3)農戶基本認知。是否了解秸稈資源化對農業生產的好處對于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具有顯著影響,且系數為正。這表明對于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來說,如何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撐,對于他們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影響較大[12]。當他們認識到秸稈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掙錢,而且對今后的農業生產有利,他們就更愿意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

(4)外部環境因素。當地是否有秸稈加工或回收企業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表明如果當地存在秸稈加工或回收企業,農戶更愿意對秸稈進行資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省去處理秸稈的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是否有補貼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說明政府對于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補貼越高,農戶越愿意進行資源化利用,這是一種“趨利”行為[13]。政府宣傳力度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說明政府對于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宣傳力度越大,農戶對于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認知也更為濃厚,也更愿意接受并選擇秸稈資源化利用。周邊親朋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說明農戶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受周邊人的影響,即所謂的“從眾”心理,特別是周邊親近的人,對他們的影響最大,周邊人都進行資源化利用,那農戶有大概率選擇同樣的利用方式[14]。政府對焚燒的查處力度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說明政府對于焚燒的查處力度越大,懲罰力度越大,農戶由于“避害”心理,會減少秸稈焚燒,轉而采取機械粉碎還田等資源化利用方式[15]。

3 討論與結論

本文以秸稈資源化利用主體農戶為分析對象,從農戶個性特征、社會經濟活動、基本認知和外部環境要素4個方面,列出了15個指標對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意愿影響因素分析,更多地關注農戶的自身所想、所得,進而引導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采取針對性舉措,促進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開展[16]。從農戶自身角度考慮,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因為大多數從事種植的農戶所賴以生存的行業還是農業,受自身個性特征和社會經濟狀況的影響,不僅要看到秸稈資源化利用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要能夠增加收入,要多從這方面去做正向引導[17]。另外,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更多地需要政府或者社會組織去從事,因為當前秸稈資源化利用主要方式還是機械粉碎還田和用作飼料,這些都需要大型機械進行集中處理,目前農村仍是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耕地規模小、地塊細碎化和農村空心化等現象普遍存在,對于農戶來說很少有意愿去購置這類機械,技術條件達不到,即使政府宣傳力度再大,對焚燒查處懲罰力度再深,對農戶而言,不具備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條件,那么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也就無從談起[18]。因此,政府要更多地以人民為中心,關注農戶的真實想法和訴求,有的放矢方可事半功倍。

基于實地調研數據,從4個方面進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1)從提高農戶基本認知入手,政府的政策宣傳一方面要聚焦技術層面,向農戶提供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聚焦農戶本身,發揮身邊典型示范的教育引導作用,開展示范推廣,讓農戶能切身感受秸稈資源化利用帶來的好處,特別是對他們關注的對農業生產的好處,引導農民樹立科學的秸稈資源化利用意識[19]。

(2)從創優政策環境入手,政府一方面要聚焦秸稈資源化利用政策本身,分區域、分品類探索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差異化補貼政策,也可以通過農資、化肥和農藥等置換補貼等方式,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形成正向激勵;另一方面要聚焦其他配套輔助政策,加強農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和扶持秸稈加工和回收企業,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推動農村地區的土地規?;洜I,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繼續加大對秸稈焚燒的查處力度,利用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加大監測頻次和力度,獎懲結合,雙向發力[20]。

(3)從建立長效機制來說,重點還是要加強農機具利用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加大科研攻關,降低資源化利用成本,提高綜合收益,通過形成比較效益,讓農戶主動選擇秸稈資源化利用[21]。

猜你喜歡
資源化秸稈農戶
磷石膏資源化綜合利用任重道遠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CO2資源化回收技術分析
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農戶致富新選擇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危險廢物等離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資源化應用潛力
秸稈計劃燒除 吉林打算這樣干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