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創新,夯實媒體融合發展基石

2021-03-24 11:34趙子忠
傳媒 2021年4期
關鍵詞:經濟日報習近平融合

趙子忠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新型主流媒體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傳播形勢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們的一項緊迫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論述,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這為新時期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

融合發展是趨勢,對主流媒體來說更是明確的要求。當前,媒體融合正在加速推進,新的傳播格局正逐步形成。作為以經濟宣傳為主的中央黨報、經濟大報,經濟日報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和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找準自身定位,強弱項、補短板、展優勢、創特色,進一步夯實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基石。

融合發展要旗幟鮮明講政治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是推進融合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經濟日報正努力打造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宣傳高地。經濟日報在報、網、端分別開設了“專論”“治國理政進行時”“牢記總書記囑托”“e學習”等專欄和專題,集中刊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報道與文章,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的經濟思想,并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融合發展要堅持“內容為王”

信息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的是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平臺、途徑以及獲得信息的習慣,但受眾對優質內容的追求一刻也未停息。因此,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最大的優勢和發力點依然在內容,只是傳統媒體需要思考以怎樣的方式和渠道把有價值的信息及時準確傳達給受眾。優質的內容既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又是立身之本?!皟热轂橥酢痹谌襟w時代不會過時,仍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畢竟,沒有好的內容,就無法吸引受眾、留住用戶,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更無從談起。

經濟生活很精彩,經濟日報有特色,經濟特色即經濟日報最大的優勢。在新一屆編委會確定的“減量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下,經濟日報堅持發展主業主線,深耕經濟領域,把推進經濟治理、解讀經濟布局、回應經濟熱點、服務市場主體等作為報道重點,近一段時間取得明顯成效。針對螞蟻金服暫緩上市一事,經濟日報第一時間在新媒體平臺發布評論文章《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彰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決心》,一經發布就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相關話題和稿件閱讀量超過8000萬。這是經濟日報利用自身新聞敏感性和專業化的優勢,在新媒體時代引導輿論的又一典型案例。近期,經濟日報組織的編輯部文章《直面大變局的偉大斗爭——‘十三五歷程的實踐與思考(上)》《奮進時代的偉大開創——‘十三五歷程的實踐與思考(下)》,這兩篇稿件以恢宏的視角回顧了我國“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就及引發的思考,經過在報紙一版重要位置首發,在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二次傳播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融合發展離不開改革創新

當前,媒體融合加速推進,各家媒體都立足自身優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都有創新與突破,但依然存在著頭部作品偏少、發展不平衡、受眾不夠廣、實力都不強、觀念仍陳舊、機制沒到位、人才較缺乏等問題。要破解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堅持改革創新,全面把握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突出問題導向,發揚敢為人先、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強化理念觀念、內容技術、體制機制、管理方式創新,以深化改革推進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媒體創新創造活力,釋放新聞生產力。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經濟日報近年來堅持守正創新,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已經構建起“以新聞客戶端為主體、社交媒體為側翼、第三方平臺為補充”的移動傳播矩陣。用戶總量超過6000萬,日均傳播覆蓋面近億人次。下一階段,經濟日報將繼續創新體制機制,再造生產流程,再造內容優勢,努力成為經濟領域新型主流媒體的“旗艦”。

在融合發展中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2021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昆明舉行。此次大會選擇在中國舉辦,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肯定。一直以來,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向世界交出的“綠色答卷”可圈可點。尤其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面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將進一步凸顯,對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持續發展的基礎,保護好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經濟日報在融合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為營造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保護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是設置生態環保專版,圍繞群眾關心的保護藍天、碧水、凈土等內容,刊發了一大批黑臭水體治理、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內容的稿件;突出經濟特色,策劃組織一批地方綠色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等內容的稿件;圍繞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垃圾分類、治理塑料污染等重大選題策劃組織系列報道和言論;及時跟進生態環保領域的熱點話題,如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保護濕地、國土綠化等,策劃組織系列稿件。二是結合新媒體平臺傳播特點,制作了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短視頻,分發到客戶端、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擴大了傳播范圍和效果。三是增強互動,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為增強普通民眾的環保意識,發現身邊的美,經濟日報連續舉辦多屆“大美中國”視覺大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網友參與,獲獎作品通過版面和新媒體平臺進行呈現,進而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作者系經濟日報社副社長

猜你喜歡
經濟日報習近平融合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標題黨
今年財政補貼社保逾9741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