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鼠護理對早產兒綜合發育的影響

2021-03-26 02:24葉銀花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3期
關鍵詞:早產兒

葉銀花

摘要:通常情況下,將胎齡低于37周的新生兒定義為早產兒。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所發布的《出生過早:有關早產問題的全球行動報告》中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占全部新生兒出生比例的11.1%。目的分析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綜合發育的影響。方法選出本科室2015年3月—2016年3月100例早產兒,遵循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各50例,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袋鼠式護理,對比兩組早產兒的神經行為、發育商、生命體征情況。結果常規組的NBNA總評分為(31.7±6.0)分,觀察組為(39.4±7.9)分,觀察組高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3、6、12個月時的發育商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的早產兒血氧飽和度比常規組早產兒的血氧飽和度相對更穩定(P<0.05)。結論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發育具有促進作用,且可改善生命體征,值得推行。

關鍵詞:袋鼠式護理;早產兒;神經發育

袋鼠式護理,又稱皮膚接觸護理,是指早產兒母親模仿袋鼠照顧幼兒的方法,在住院或出院早期將早產兒以直立位或俯臥位的方式與母親進行持續性皮膚接觸,提供新生兒所需的溫度[4],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早產兒袋鼠式護理,觀察早產兒體格發育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遵循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0例。常規組:男27例,女23例;體重1600~2100g,平均(1887±118)g;出生胎齡24~37周,平均(31.5±2.2)周;出生身長36~49cm,平均(42.9±3.8)cm;出生頭圍26~35cm,平均(30.7±2.1)cm;陰道分娩29例,剖宮產21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體重1600~2100g,平均(1884±117)g;出生胎齡24~37周,平均(31.6±2.2)周;出生身長36~49cm,平均(43.0±3.7)cm;出生頭圍26~35cm,平均(30.9±2.2)cm;陰道分娩28例,剖宮產22例。對比兩組早產兒的性別、體重、出生胎齡、出生身長、出生頭圍以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規組

實施常規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包括:動態觀察早產兒的病情變化,監測其心率、呼吸、血壓,觀察其精神反應、哭聲、翻身及肢體末端溫度等情況;調節好室溫,維持在24℃~26℃,相對濕度控制在55%~65%;根據早產兒的不同病情實施保暖措施,并監測其體溫變化;觀察早產兒的呼吸頻率與節律,維持有效呼吸,避免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暫停綜合征等情況,準備好氧氣、吸痰器等,以便早產兒出現異常時可立即展開搶救;盡早開奶,提供母乳喂養,指導產婦正確喂奶的方法與姿勢;運用輸液泵,調節好給藥速度,加強巡視,以防藥液外滲;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保持病房安靜,調整好燈光亮度,減少對早產兒的刺激。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袋鼠式護理,實施過程:①醫護共同評估,判斷寶寶可以進行KMC后,由醫生開具KMC醫囑;②患兒家屬了解KMC的意義和作用,樂意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③于寬敞,光線柔和,溫度適宜的空間內準備躺椅,腳凳,保暖用物及搶救用品。播放柔和的輕音樂,幫助患兒家屬放松;④家屬來前沐浴,穿干凈棉質的前開式衣服,排空小便,指導其七步洗手,家屬裸露腸部皮膚,確保體位安全舒適。寶寶保留呼吸支持設備及生命體征檢測設備,寶寶頭部向上處于袋鼠式體位,僅戴帽子,穿尿褲,頭偏一側,使用小毛毯等幫助保溫;⑤鼓勵在KMC時母親親授母乳,指導母親與早產兒交流,使早產兒感受母親的體溫,聲音,呼吸等;指導產婦用一只手托住早產兒臀部,另一只手置于早產兒背部;于早產兒出生后3~5d進行,每天2次,每次60min[1]。兩組早產兒的護理措施均從出生開始,到出院時終止。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早產兒護理后的神經行為:運用早產兒20項行為神經測查法(NBNA)進行評估,內容包括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主動肌張力、原始反射、一般反應,計算總得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經功能越強[2]。(2)對比兩組早產兒護理后3、6、12個月時的發育商:運用蓋澤爾發育商檢測法進行評估,發育商=發育年齡/實際年齡×100%,評分超過85分提示發育正常;處于70~84分之間提示為邊緣狀態,低于70分視為發育異常[3]。(3)對比兩組早產兒各項生命體征,密切監測其血氧飽和度,心率,體溫,呼吸等。

1.4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兩組早產兒護理后的NBNA評分比較,見表1。

2.2兩組早產兒護理后的發育商對比,見表2。

2.3生命體征對比

觀察組的早產兒血氧飽和度比常規組早產兒的血氧飽和度相對更穩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早產兒的生命體征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率和呼吸頻率均未產生不良影響,心率和呼吸較為平穩。

3討論

早產兒是指未達到孕育周期提前分娩的胎兒,由于胎兒的孕周不足,身體的各項生長條件都相對缺乏,臨床上對早產兒進行護理時,應強化發育支持性護理,以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確保其健康成長。另有研究報道指出,影響早產兒神經行為與發育商的主要因素是先天性遺傳因素和后天性環境因素[4]。因此認為,通過后天對早產兒環境的改善,為其提供舒適溫暖的環境,有助于其神經行為與發育商的發展。袋鼠式護理是新生兒科1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中發展起來的,具有人性化、多效性、易操作等特點,能夠實現低成本獲得高效益的護理效果。將袋鼠式護理應用于早產兒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可大大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于:①對于早產兒而言,能夠維持體溫,穩定生命體征,提高睡眠質量,促進神經系統發育,還可緩解疼痛,促進母嬰喂養;②對于家庭而言,可加強親子關系,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提高產婦信心,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從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發育的影響層面來分析,因為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且最初期行為主要通過皮層下中樞完成的無條件反射來保證內部器官功能與外界環境的適應,袋鼠式護理強調母嬰共室及母嬰之間的皮膚接觸,對皮膚上分布較廣的器官進行刺激,能給早產兒帶來“安慰”的感覺,且皮膚接觸能夠刺激早產兒細胞傳入纖維興奮大腦邊緣系統,有利于其心率、呼吸頻率、動脈血氧飽和度維持在正常水平,還可影響大腦的血流動力學及心肺活動,因此可促進新生兒的神經發育[5]。

4小結

袋鼠式護理可通過環境營造以及皮膚的溫和良性刺激,引起早產兒全身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系統的良性反應,以此促進其生長以及腦功能的發育,伴隨著母親的語言交流,可以有效穩定早產兒情緒,降低其神經的緊張性,使其生命體征慢慢恢復正常并維持穩定水平。綜上所述,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發育具有促進作用,可改善生命體征,對早產兒的綜合發育有良好作用,值得推行。

參考文獻

[1]馬盼盼,李杏良,劉亭君,等.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發育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0):252-254.

[2]畢葉,官祥麗.“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17):12-16.

[3]朱跟娣,張翠鳳.“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3):72-74.

猜你喜歡
早產兒
嬰兒撫觸護理法對早產兒呼吸及睡眠的臨床觀察
強化母乳喂養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
早產兒的頭號敵人:呼吸系統疾病
早產兒喂養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法總結
淺談如何預防強光噪聲對低體重早產兒的影響
早產兒喂哪種奶粉好
口腔按摩提高早產兒經口喂養研究
早產兒消化系統干預的護理措施研究現狀
早產兒莫忘視網膜篩查
怎樣養護早產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