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筑中的極簡主義

2021-03-30 10:44梁逍
建材與裝飾 2021年6期
關鍵詞:密斯隔墻鋼柱

梁逍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山西經貿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極簡主義的概述

近年來,“極簡主義”越來越被各行各業的人所推崇和喜愛,相關的理念和手法被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如極簡生活、極簡設計、極簡音樂等,在建筑設計領域中極簡主義亦有突出表現。其實極簡主義思想由來已久,現代著名建筑師密斯·凡·德·羅在1928 年就曾提出“少即是多”的現代建筑哲學思想,并且始終根植于他的每件設計作品之中?!吧佟辈淮砜斩礇]有。而是化繁為簡,突出本體,注重細節。

1.1 極簡主義的源起

極簡主義興于20 世紀初的西方社會,早期盛于繪畫與雕塑等領域,旨在降低藝術家本身的情感影響,突出純粹、邏輯是主要描述抽象、幾何的作品。比如1913 年俄國畫家馬列維奇的一幅白底黑方塊構圖的作品。20 世紀隨著物質生活條件日益豐富,人們可選擇的余地加大,奢靡之氣四下充斥令人繚亂,70 年代經濟不景氣,人們為生活所累,向往本初,追求精神層面,崇尚簡約雅致。80 年代,極簡主義的理念逐漸擴展到建筑以及其他行業。

1.2 極簡主義的代表作品

去掉繁復多余的裝飾,將建筑最原初的自身或形式展現于觀者面前,即是建筑“極簡主義”。很多建筑大師推崇極簡主義,創造出許多經典的極簡主義作品在建筑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1.2.1 巴塞羅那德國館(Barcelona Pavilion)

巴塞羅那德國館始建于1929 年,“現代主義四大師”之一路德維?!っ芩埂し病さ隆ち_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現代主義建筑的基石之一,正踐行了他那句著名的“Less is more”。

巴塞羅那德國館平面組織首先基于形態構成的邏輯,再融入大師本人的思想。建筑由三個展示空間,倆片水域組成。主廳是長約50m,寬約25m 的矩形平面。傳統的歐洲古典建筑是磚石結構,建筑空間封閉孤立,而這個建筑突破傳統,室內外空間未被割裂,從而形成建筑與環境的對話交流。主空間采用8 根鋼柱支撐一片鋼筋混凝土的平屋頂,屋頂適當延伸,形成灰空間,室內外過渡自然友好。全部空間隔墻主要有“I 型”“L 型”“T 型”等幾種形式,相互之間獨立、位置排布靈活自由,像是蒙德里安的紅黃藍構成,不同長度不同寬度的線型相互之間垂直練習,表現出一種非對稱的均衡性,形成連綿不斷的流動空間。

整座展館形體簡約,沒有任何多余的成分,只包含直線或直角,方形在整個建筑形體中反復出現,且比例控制精準巧妙,如使用長寬為1:1 的方形、1:2 的矩形、1:3 的矩形以及黃金分割比的矩形,呈現一種幾何純理性之美。

密斯選材時對材料的顏色、質感、紋路非常精心,鋼筋混凝土、有機玻璃、石材、鋼材等材料在展館中得到恰當的應用。大片鋼筋混凝土頂棚選擇簡單明亮的白色,像一張潔凈的畫紙一樣,襯托館內的珍藏。大片的有機玻璃隔墻豐富多彩,有煙灰色、綠色、乳白色等,偏冷色調的選擇塑造出沉靜的展館氛圍,其中北側使用的墨綠色玻璃與北面的暗綠色石材相互呼應,空間相互交疊,形成視覺趣味的焦點。隔墻和地面大面積使用了石材,地面選用灰色大理石,色調略深于頂棚,質感厚重,水平向營造出明亮不失穩重的空間感。除此之外還采用了黑色大理石、名貴的縞瑪瑙大理石以及麻石墻面等。石材上如遠山流水般的紋理增加了流動空間的趣味性,呼應館內的流水和館外的風景,使整座建筑有趣而有溫度。主廳的8 根十字形截面鋼柱鍍克羅米,不僅起到結構上的支撐作用也給整座建筑帶來鮮亮、高貴的氣氛。

展館中對于任何細節的處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作為整首建筑樂曲中的幾顆音符,前后連貫,左右相關。在巴塞羅那德國館中,透明與不透明建筑材料穿插,水平與豎向空間結構交織,共同譜寫出一曲詩意的建筑音樂。

1.2.2 柏林國家美術新館

柏林國家美術新館設計于1962 年,是密斯的最后一件作品。由于博物館新館基地地勢有些起伏,密斯設計了一個高2.4m 的混凝土底座,撐托鋼結構建筑主體。在這座建筑上密斯用全新的設計手法重新詮釋了歐洲古典建筑三段式的特點。坐落于混凝土底座上的是形體極簡對稱的玻璃方盒子展館,建筑頂部為方形鋼結構屋頂。承重作用的鋼柱全部分布于展館四周,間距為16.8m 支撐屋頂,鋼柱與屋頂的連接處設計了高為250mm 精簡小圓球,體現出密斯對建筑細節的極致刻畫。建筑立面用玻璃幕墻做表皮與主體結構脫離開,相互獨立,形成一座50.4m×50.4m的玻璃大廳,這與密斯之前設計的建筑不同,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建筑內部無固定柱和隔墻,空間開闊純凈,可根據展覽的實際功能需要設置及調整隔墻位置。透明簡約的玻璃幕墻讓視線無遮擋,模糊了室內外空間界限,建筑與場所之間互相滲透自然溝通。周邊的自然景觀四季不同,伴隨著日出日落的光影變化映照在平整明亮的玻璃上,整座柏林國家美術新館亦是一座綺麗的藝術展品,趣味盎然。

1.2.3 米勒住宅(Villa Muller)

米勒住宅于1930 年建于布拉格,建筑師盧斯。盧斯1908 年發表了著名的《裝飾與罪惡》,他認為裝飾是一種文化上的退化,外加裝飾是不經濟且不實用的,所以裝飾是不必要的。盧斯與密斯的主張異曲同工,他喜愛材料的自然美,認為附加于材料本身的裝飾是多余且虛偽的。盧斯曾提出著名的“飾面律令”,推崇建筑的一切以自然本初的狀態呈現。

米勒住宅是盧斯最著名的建筑作品之一。建筑總面積約600m2,建筑形體為簡單的立方體,僅有白墻加簡單的窗戶沒有過多的飾面裝飾,立面開窗數少。雖開窗簡單,但仍遵循幾何對稱的邏輯,體現理性之美??紤]到房屋主人的隱私,建筑沿街一面較封閉;考慮到生活品質的需求,住宅背街一面則設計大面積的開窗面向后花園以及室外樓梯和室外平臺。盧斯注重空間體驗的細節,將建筑設計聚焦在建筑的內部空間的組織中。

2 極簡主義的意義

2.1 體現建筑本相

建筑的產生源于人類對遮風避雨的物質生活需求,上古時代人們創造了穴居和巢居兩種原始的居住方式,后在生活中不斷探索逐步發展形成了木骨泥墻建筑和干闌式建筑。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前提下,還需要滿足精神需求,形式和功能即成為建筑的兩大重要支柱。分析大師的作品,極簡主義應用在建筑設計中則是用最精簡的建筑形式呈現最重要建筑功能,滿足人們對建筑的最本初的愿望。

巴塞羅那德國館在建筑設計中擯棄裝飾采用了鋼材、玻璃、石材、混凝土等材料本身的色彩、花紋、質感,依靠模數化的極簡的幾何建筑形式,反復使用直線、直角、比例矩形等,構造出詩意的流動空間,不僅實現了展館的使用功能,也成就了極佳的觀展體驗。其中還不乏對細節的處理,如鋼柱的十字形截面,玻璃隔墻與石材隔墻位置和色彩相互呼應,以增加視覺的趣味性。

玻璃和鋼材是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密斯作品中最常用到的材料,這兩種材料的組合也讓柏林國家美術新館充滿精簡理性的光輝,這個建筑作品采用了鋼結構骨架,玻璃幕墻的外表皮,兩者相互脫離,館內空間毫無遮擋,一覽無余,簡約大氣。通透的建筑立面讓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雖未有過多的裝飾,但玻璃的反射作用將建筑外部空間中的景色映照在幕墻上,建筑是環境的一部分,就像人是大自然的孩子。鋼柱與混凝土屋頂連接處的小圓球讓整座有細節且充滿品質感。

盧斯基于米勒住宅的場地特點將沿街一面設計成較封閉的立面,背街一面則借助極簡的大面積開窗、室外樓梯和室外平臺與外空間充分交流。建筑形體采用方盒子,顏色選擇純凈的白色,開窗的序列基本遵循對稱原則,顯示極簡之美。內部空間的設計通過“體積規劃”的手法實現住宅主人對房屋的功能要求,不乏的巧思細節。

2.2 對話自然萬物

古希臘作家索??死账乖凇栋蔡岣昴分刑岬剑骸按笞匀恢杏性S多美好的東西,而最美好的則是人?!比祟愲x不開大自然,對大自然具有天生的親近感,同樣大自然的懷抱會帶給人以療愈。所以建筑不能封閉起來與周邊環境產生對立,而是要與周邊環境相互融合積極對話,從而產生良好的空間體驗感。

巴塞羅那德國館的大片混凝土墻給了室內外空間只有一個示意性的劃分,而主要的支撐結構只是幾根精簡的鋼柱,并沒有將室內空間封閉起來,展館的流動空間并不只限于室內部分,還延伸到室外。部分隔墻采用透明的有機玻璃材質,形成空間之間的對話窗口。

柏林國家美術新館將透明的玻璃幕墻作為建筑表皮,對視線不產生遮擋,四周的玻璃幕墻也將周邊環境的景色借來形成靈動的立面效果。

米勒住宅建筑形體和立面的設計理性低調,在背街一面則通過平臺、樓梯和大面積開窗去擁抱自然。

2.3 重獲生活感受

極簡主義的建筑摒除了多余繁雜的元素,還原最本初的建筑精髓,讓身處其中的人們不受擾亂的感受大自然,回味自己在建筑中遮風避雨的初心,用有品質的細節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 結語

社會高速發展,物質和欲望帶來的痛苦,讓人身心負累,人們在享受現代物質生活的同時,渴盼著心靈能夠重歸質樸與安靜。上古時代,建筑是人遮風避雨的處所,而今天建筑還可以成為人治愈心靈的港灣,而建筑中的極簡主義正是一劑對癥良藥,這也是它能在建筑中長盛不衰的原因。

猜你喜歡
密斯隔墻鋼柱
基于主筋軸力長期監測的連拱隧道淺埋段中隔墻受力特性研究
鍋爐中隔墻中間集箱管座泄漏分析及處理措施
提高核心筒內鋼柱錨固作用的試驗研究
跨多層支護結構的地下室鋼柱施工技術
名媛
路德維?!っ芩埂し驳铝_
我喜歡密斯(Mies van der Rohe)
軸心受壓鋼柱截面的優化設計
新型高溫隔墻結構的研究與開發
大直徑地鐵隧道中隔墻施工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