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1-03-30 10:44陳陽
建材與裝飾 2021年6期
關鍵詞:整治土地資源

陳陽

(陜西地建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陜西西安 710075)

在21 世紀,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個國家在追求經濟效益獲得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破壞了生態環境,而在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土地整治是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內容,積極有效的土地整治不僅能夠保護土地資源、保障糧食的安全,而且還能夠為生態文明的發展提供支持。為此,本文在闡述土地整治內涵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土地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聯,并立足實際情況分析如何實現土地整治工作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協調發展,旨在能夠更好地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維護生態平衡。

1 土地整治概述

土地整治是指應用科學的手段來綜合治理土地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環境資源,從而實現對區域范圍內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規劃。土地整治的發展目的是協調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保護的關系,解決人類社會發展和土地資源利用消耗的矛盾問題。通過有效的土地資源整治能夠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實現使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土地整治基本分為三個形式,分別是土地整理、土地二次開墾、土地開發。

2 土地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關系到生態環境,如果土地整治效果不理想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危害生態環境健康。

2.1 污染水資源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環境保護部門、發電廠、農田水利工程等都對水資源的利用提出較高的要求。但是從實際操作上來看,以上部門在不合理用水的情況下對地表水層造成負擔,改變水層的基本結構,加劇水資源流失。

2.2 破壞地表植被

在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中會受到外界多個因素的干擾,外界因素會對人工種植的植被和天然形成的植被產生不同程度的干擾。植被被破壞之后生態環境也會受到威脅,植物日漸單一化使得生態多樣性的發展目標無法實現。

2.3 水土流失

水資源是農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因素,土地整治不合理會威脅到土壤生態系統,加劇農業灌溉的水土流失,引發土地荒漠化。

3 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土地整治生態意識

土地整治工作起步比較晚,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仍然沒有積累足夠的經驗,一些工作人員還沒有樹立正確的土地整治生態意識,最終導致土地整治效果不理想。

3.2 土地政治理論方式和技術體系不完善

相比先進國家,我國土地生態整治技術體系的建設嚴重落后,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沒有形成科學、系統、完善的土地生態整治理論方法和技術管理體系,且土地生態整治和基本設計處于摸索試探階段。在土地整治技術和理論不完善的情況下會使整治工作出現各種不協調的現象,比如鄉土景觀被破壞、生態功能衰退、環境污染問題等。

3.3 不合理的土地整治減少了生物多樣性

土地整治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積,但是在整治過程中各個溝道都會被修復成筆直的道路,甚至在排水溝道中還會使用混凝土,由此雖然增強了道路穩定,但是威脅到生物棲息,不可避免地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加劇周圍生存環境的惡化,長此以往,還會危害生態系統結構,打破土地生態平衡。

3.4 缺乏土地整治生態化材料和生態化工藝

伴隨土地整治工作深入發展,人們對土地整治工作也開始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土地整治要從技術目標轉變為多元化目標方向發展。

現階段,我國土地整治工作及集中在單純補充耕地面積到增加耕地質量、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多重發展目的新階段,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這一階段的發展目標,在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中對新材料、新工藝的選擇和應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材料的使用能夠修復被污染的土壤、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減少對混凝土的使用。新工藝的使用能夠減少干擾土地綜合整治的外界因素,降低土地綜合整治的成本消耗。但是從當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地區土地綜合整治仍然缺乏新材料、新工藝,最終導致土地綜合政治效果不理想。

3.5 土地整治缺乏對鄉村文化的關注

土地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還需要注重協調其和周圍環境、生物的關聯。想要增強土地整治效果,需要打造環境、土地資源、生物為一體的系統。但是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地區的土地整治沒有注重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為了追求高品質的土地改造設計,在田間大量鋪筑水泥、鋼筋和混凝土,最終使地區的土地資源利用千篇一律,也使具備地區文化特色風貌的建筑居民、自然景觀遭受破壞。還有一些地區在整治土地資源的過程中一味追求大面積的建設和較強的視覺效果,在土地資源整合利用的過程中丟失地區原有的民俗民風特色,也沒有注重對地區特有村落文化的保護。

4 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態建設優化對策

4.1 增強土地整治的生態意識

為了能夠規范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立足實際,積極學習先進發達國家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并在生態建設工作中將生態保護作為重點內容,按照土地整理法的要求來實施土地綜合整治。

4.2 完善土地整治理論和技術體系

為了能夠促進土地整治工作的穩定發展,需要融合多個關聯學科,比如景觀生態學科、恢復生態學科等,在多個學科的融合作用下來打造出土地整治理論和技術體系。在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下能夠幫助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人員了解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核心和要求,并在綜合分析土地綜合整治要素的基礎上形成理論方法指導、應用技術創新、應用成果廣泛推廣的一體化土地整治研究管理體系。比如在進行生態土地整治規劃設計的時候,相關人員可以依托學科知識對整治景觀的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后打造適合區域發展需要生態型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方案。

4.3 在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中保護生物景觀多樣性

①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生物及其景觀多樣性的重視,根據地區實際情況來制定出有針對的土地綜合整治辦法,最大限度減少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另外,在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中還需要做到明確分工,權責落實到個人,從而在出現土地整治質量問題的時候及時追究個人責任;②根據地區實際情況打造科學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從而為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規范的準則和標準支持;③在實施土地綜合整治的時候要注重生態規劃設計思想,加大對生態規劃的投入管理力度。

4.4 加強對土地綜合整治材料、工藝的研發

基于國家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要求,在新時期,為了能夠提升土地資源綜合整治有效性,需要在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中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借助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來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的經驗,加快打造土地綜合整治技術平臺,形成先進工程技術成果向工業產業化的發展轉變。

4.5 加大公眾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參與力度

村莊的發展衍生出了農耕文明,新時期,土地綜合整治要高度注重保護農耕文明,即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多保留以往的地形地貌,加強對地區現有植被的開發利用。在土地整治的過程中需要在保持原有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充分汲取當地的民俗風情,打造具備地區特色的土地利用格局。

公眾是最了解地區土地資源、文化資源的所在,因而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相關人員拓展公眾參與土地整治的渠道和途徑,激發公眾對景觀價值的認識和改造利用興趣,集中智慧打造出符合當地情況、具備當地特色的土地整治生態模式。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施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維護生態平衡。為此,在新時期相關人員應當充分考慮土地整治與生態環境的關聯,從水資源破壞、地表流失、植被破壞幾個方面看待土地整治不理想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并立足當前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尋求土地整治和生態環境二者平衡點的基礎上,從增強土地整治的生態意識、加強對土地綜合整治材料和工藝的研發、加大公眾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參與力度、完善土地整治理論和技術體系、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著重分析如何優化土地整治工作,旨在能夠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更好地維護生態平衡。

猜你喜歡
整治土地資源
篤行不怠 奮力深化提升三年專項整治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我愛這土地
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養殖業整治需多措并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