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河生物群爬行類化石Monjurosuchus splendens 中文譯名討論及其屬種分類位置研究簡史

2021-03-30 01:26姬書安
地質論評 2021年2期
關鍵詞:滿洲華麗手冊

姬書安

自然資源部地層與古生物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100037

熱河生物群是東亞早白堊世最重要的陸生生物群,包含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植物等約30個大的門類,尤以近年來在早期滑體兩棲類、翼龍、長羽毛恐龍、原始鳥類、早期哺乳動物、被子植物等化石的重大發現與研究成果引人關注(季強, 2002; Chang Meemann et al., 2003; 姬書安, 2007; Zhou Zhonghe and Wang Yuan, 2010)。熱河生物群中最早被正式命名的四足類化石是一種小型爬行動物Monjurosuchussplendens,由日本人遠藤隆次于1940年研究發表(Endo, 1940),在其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是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中僅知的少數幾個四足類化石代表屬種之一。該屬種化石分布于凌源大王杖子、牛營子、大南溝,以及義縣金剛山、棗茨山、前楊、頭臺等地的下白堊統義縣組中(張偉, 高克勤, 2014)。這一屬種的拉丁學名Monjurosuchussplendens自建立以來,其中文譯名先后有不同的提法;而該屬種在命名之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對其分類位置一直也存在一些爭議,直到2000年其被正確地歸入離龍目(Choristodera)(Gao Keqin et al., 2000; 高克勤等, 2000)。本文對Monjurosuchussplendens中文譯名的變化、該屬種分類位置的研究歷史作一簡要回顧,就該屬種中文譯名提出新的建議。

1 Monjurosuchus splendens的中文譯名

1940年11月,遠藤隆次(遠藤隆次)發表了一篇論文,將凌源西南方向10.5 km大南溝狼鰭魚(Lycoptera)化石層中發現的2件爬行動物化石命名為Monjurosuchussplendens(Endo, 1940)。屬名Monjurosuchus,使用了“Monjuro-”與后綴“-suchus”的構詞法,它的中文譯名目前幾乎無例外地被稱作“滿洲鱷”?!癕onjuro-”與原英文論文題目(A New Genus of Thecodontia from theLycopteraBeds in Manchoukuo)和論文發表的刊物名稱(Bulletin of “the Central National Museum of Manchoukuo” / “滿洲帝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論叢)的“Manchoukuo”一詞中“滿洲(Manchou)”的拼法相差比較大,將其譯為“滿洲”是否符合原作者之意呢?

Endo(1940)是英文文獻,在英文正文中并未給出Monjurosuchus中“Monjuro-”的釋義,但在文末的日文摘要(熱河省建昌縣大南溝より發見された爬蟲類化石に就きて)中卻明確指出了這一屬名以及科名(Monjurosuchidae)是取自“滿洲國”之意(して前記のやうに外部骨骼に依つて被覆さるるは明かに新科,新屬に入るべきものなるを以て筆者は茲に滿洲國の古名に因みMonjurosuchusなる新屬とMonjurosuchidaeなる新科を設定せんと欲する)(Endo,194014),因此將該屬名譯為“滿洲鱷”符合原作者的最初本意。

1942年2月,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鹿間時夫)將凌源大南溝與Monjurosuchus同一地點同一層位的另1件化石命名為Rhynchosaurusorientalis(東方喙龍,早期文獻中稱“東方灣喙龍”)(Endo and Shikama, 1942),但并未將其與Monjurosuchussplendens作比較。在該論文正文最后有一小段(Endo and Shikama, 194217),對之前記述的Monjurosuchussplendens的背部骨棘(dermal spines)(Endo, 1940)訂正為腹肋(abdominal ribs),但將被訂正的化石屬種名稱寫作“PseudosuchussplendensEndo”。很明顯,這里的“Pseudosuchus”是“Monjurosuchus”的誤寫。同時,這一論文還附有簡單的日文和中文摘要(熱河山岳地帶產中生代爬蟲類化石に就て / 關於熱河山岳地帶產中生代爬蟲類化石),其中使用了“文珠龍”(文珠龍)一名,雖然沒有在文珠龍一名后跟著標明拉丁屬名,但從正文的討論中可知,這里的“文珠龍”無疑指的就是“Monjurosuchus”。

1940年、1942年記述凌源大南溝爬行類化石的兩篇論文的作者或第一作者為遠藤隆次,而前后兩篇論文中關于“Monjurosuchus”的中文名稱或其含義卻出現了不同的提法。

1948年4月,楊鐘健在《鱗龍類化石研究在中國之進展及其改正》一文中,回顧并討論了當時中國鱗龍類化石研究的進展與問題。在論文“(二)滿洲鱷”這部分寫道:“至一九四〇年,遠藤隆次即發表一文,記述其標本,定名榮耀滿洲鱷(Monjulrsuchus splenders)”(楊鐘健,19483)。原文中的拉丁屬種名稱未使用斜體,且屬名和種名中均有拼寫錯誤(屬名中第6和第7字母“lr”應為“ro”,種名中倒數第2個字母“r”應為“n”,應是排版印刷之誤)。這是我國學者首次以明確的中文來表達Monjurosuchus的屬名譯名,即“滿洲鱷”(原文用繁體字寫作“滿洲鱷”)。自此,“滿洲鱷”一名在其后的中文文獻(楊鐘健等, 1954;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編寫組, 1979; 姬書安, 1995; 高克勤等, 2000; 張彌曼等, 2001; 張偉,高克勤, 2014)及相關化石圖冊和科普著作中一直被使用至今。

在1978年6月商務印書館第6次印刷的《日漢辭典》(1959年1月初版)有關“文殊”的詞條寫道:“もんじゅ【文珠·文殊】(名)[佛] 文殊菩薩;◇三人寄れば文殊の智慧 / 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陳濤, 19782044)??梢?,“もんじゅ”是“文殊”(文殊菩薩)的意思,日文假名“もんじゅ”的羅馬字拼音為“monju”,與“Monjurosuchus”詞頭的前5個字母“Monju”相同,推測這可能就是1942年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將“Monjurosuchus”稱為“文珠龍”(Endo and Shikama, 1942)的原因。

綜上所述,對于屬名“Monjurosuchus”的中文譯名,之前曾有過“滿洲鱷”、“文珠龍”的不同說法。筆者認為,應該尊重1940年遠藤隆次命名論文中對于該屬屬名含義的解釋,而在古爬行動物化石屬名后綴中常見的“-suchus”多被譯為“鱷”而不被譯作“龍”,因此屬名“Monjurosuchus”被譯為“滿洲鱷”是適宜的。

再來看看種名“splendens”。1940年11月,遠藤隆次在論文中沒有明確指出這一種名的含義。楊鐘健(19483)寫道:“至一九四〇年,遠藤隆次即發表一文,記述其標本,定名榮耀滿洲鱷(Monjulrsuchus splenders)?!痹闹械腗onjulrsuchus splenders應為Monjurosuchussplendens的排版印刷之誤。該論文第一次明確地將這一種的種名用中文譯為“榮耀”(原文用繁體字寫作“榮耀”)。

《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增訂版)》在圖114的圖名中使用了“東方喙龍(楔齒滿洲鱷)”的文字(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編寫組, 1979141)。該《手冊》不僅認為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屬種是成立的(“楔齒滿洲鱷”是東方喙龍的同物異名),而且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楔齒滿洲鱷”這一屬種的中文稱謂。在其后的中文文獻、圖冊、科普讀物、展覽手冊中,“楔齒滿洲鱷”一直被使用下來。

由于遠藤隆次(Endo, 1940)沒有指出Monjurosuchussplendens的種名含義,將種名譯為“榮耀”、“楔齒”哪個更合適呢?

在《古生物命名拉丁語》(張永輅,1983355)中,“splendens”一詞的釋義為“華麗的”,并沒有其它含義。而表示“楔形”意思的詞根為“sphen-”或“sphaen-”(張永輅,1983354),“-dens”一詞確有“齒”或“牙齒”之義(張永輅,1983264)。但這里的種名是一個單一的單詞,并不是由兩個不同意思的單詞組合而成,且“splen-”與“sphen-”相差一個字母(“l”與“h”),前者并沒有“楔形”、“楔狀”之含義,因此將splendens譯為“楔齒”應當系誤譯,顯然不宜再繼續沿用“楔齒”。

圖1 (a) 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 splendens正型標本(Reg. no. 3671)(依Endo, 1940, fig. 1);(b) 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 orientalis 正型標本(Reg. no. 3673)(依Endo and Shikama, 1942, pl. II)Fig. 1 (a) Holotype of Monjurosuchus splendens (Reg. no. 3671) (after Endo, 1940, fig. 1); (b) Holotype of Rhynchosaurus orientalis (Reg. no. 3673) (after Endo and Shikama, 1942, pl. II)

楊鐘健(1948)將種名“splendens”稱為“榮耀”,更貼近原詞“splendens”的本義(華麗),但“榮耀”一詞具有某種程度的偽滿時期色彩。本文建議,種名應按“splendens”原義譯為“華麗”更加合適。

以上回顧和討論表明:Monjurosuchussplendens的正確中文譯法應為“華麗滿洲鱷”,種名“splendens”并不具有“楔齒”的含義,因此本文建議使用“華麗滿洲鱷”一名來替代“楔齒滿洲鱷”。本文在下面的討論中,均使用“華麗滿洲鱷”這一中文名稱。

2 Monjurosuchus splendens的分類位置

遠藤隆次(Endo, 1940)依據凌源大南溝的2件爬行類化石標本,建立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新屬種,正型標本(Holotype)(編號:Reg. no. 3671)保存了包括頭骨在內的薦椎與之前部分以及右側股骨(圖1a),而副型標本(Paratype)(編號:Reg. no. 3672)僅保存了后部背椎、背肋及其之后的部分。遠藤隆次將這一屬種歸入槽齒目/凹齒目(Order Thecodontia)、假鱷亞目(Sub-Order Pseudosuchia),并建一新科——滿洲鱷科(Family Monjurosuchidae)(Endo, 1940)。次年,遠藤隆次以摘要的形式用日文在日本的《地質學雜誌》上亦報道了這一發現(遠藤隆次, 1941)。

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Endo and Shikama, 1942)命名了凌源大南溝另外一個爬行類屬種Rhynchosaurusorientalis(東方喙龍/“東方灣喙龍”),其與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發現于同一地點同一層位,該屬種正型標本的編號為Reg. no. 3673,保存較完整,僅頭骨眶孔及其之前的部分缺失(圖1b)。他們將該屬種歸入喙頭目(Order Rhynchocephalia)、喙龍科(Family Rhynchosauridae),為喙龍屬(Rhynchosaurus)一新種,但在這篇論文中,原作者并未將東方喙龍與華麗滿洲鱷這兩個屬種作比較和討論。

許耐(von Huene, 1942)用德文發表一文《Ein Rhynchocephale aus mandschurischem Jura》,該文正文之后標注的收稿日期為1941年11月20日(Bei der Schriftleitung eingegangen am 20. November 1941)。許耐(von Huene, 1942)對遠藤隆次(Endo,1940)記述的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的2件標本(Nr. 3671、Nr. 3672)以及另1件標本(Nr. 3973)進行了簡要對比描述,其中編號為“Nr. 3973”的標本即為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Endo and Shikama, 1942)命名的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的正型標本。許耐在撰寫這篇論文時,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的論文尚未發表,而在后者不久后發表的論文中(Endo and Shikama, 1942),Rhynchosaurusorientalis正型標本的編號為Reg. no. 3673,與許耐記述的標本Nr. 3973系同一件標本(推測許耐將標本編號寫錯了)。許耐(von Huene, 1942)認為這3件標本無疑為同一屬種(Monjurosuchussplendens),且它們不能被歸入槽齒類,而應歸入喙龍類(Rhynchocephalen)。

楊鐘健(1948)對許耐(von Huene, 1942)認為遠藤隆次等記述的華麗滿洲鱷與東方喙龍(“東方灣喙龍”)共3件標本為同一種、且無疑應為喙龍類的觀點也很贊同:“余就已有資料比較,熱河化石,實與三疊紀之喙頭類不同,許氏之說,十分可靠。3671與3673(3672保存不佳)大小相若,一切性質相同,其為一種,亦無疑問”(楊鐘健,19484)??梢?,楊鐘健也主張遠藤隆次記述的3件標本(華麗滿洲鱷、東方喙龍)為同一屬種、且華麗滿洲鱷應歸入喙龍類。同一年晚些時候(1948年11月),楊鐘健在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A review of Lepidosauria from China》中,進一步明確了該3件標本為同一種、歸入楔齒蜥科(Sphenodontidae)、且Rhynchosaurusorientalis為Monjurosuchussplendens的同物異名這一觀點(Young Chungchien, 1948)。楊鐘健(1948)還指出:“滿洲鱷之原型,已無下落”,這也是造成其后多年對其特征以及分類位置頗多爭議的因素之一。

1954年11月,楊鐘健等在《中國標準化石(脊椎動物)》一書中,將滿洲鱷歸入喙頭類(Rhychocephalia),沒有給出其科級歸屬,并指出Monjurosuchussplendens與Rhynchosaurusorientalis為同種(楊鐘健等,1954)。

1959年9月,許耐(von Huene)在其《Saurians in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一文中,仍將Monjurosuchussplendens的分類位置置于喙頭目(Rhychocephalia)、楔齒蜥科(Sphenodontidae)(von Huene,1959)。

1961年7月,《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部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低等脊椎動物研究室,1961)出版,但其收錄的化石屬種(搜集至1959年底)并不完全,圖件和文獻也不完整。在該書第49~50頁上,給出了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的簡要特征,將其歸入喙頭目(Rhynchocephalia)、喙龍科(Rhynchosauridae)。但該書中卻未能收錄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亦未提及東方喙龍與華麗滿洲鱷的關系。

1979年2月出版的《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增訂版)》認為“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一名是成立的,將其歸入喙頭目(Order Rhynchocephalia)、喙龍科(Family Rhynchosauridae)(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編寫組, 1979141~142)。該書圖114的圖名是這樣寫的:“東方喙龍(楔齒滿洲鱷)”,可見是將“楔齒滿洲鱷”(華麗滿洲鱷)作為東方喙龍的同物異名來處理的。該書中(第141頁)東方喙龍拉丁名稱使用的是“RhynchosaurusorietalisEndo et Shikama, 1940”,不僅種名中少了一個字母(n,正確的為orientalis;應為排版印刷錯誤),而且弄錯了該種命名的年份(1940應為1942)。書中還寫道(第142頁):“遠藤隆次將本屬進行重新研究,建一新屬滿洲鱷(Monjurosuchus)并表明材料來自狼鰭魚層?!爆F在看來,該書是將1940年和1942年這兩篇論文發表的時間先后弄反了。事實是:遠藤隆次1940年先命名了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而不久后(1942年)又與鹿間時夫共同命名了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筆者推測,正是因為將1940年和1942年的兩篇文獻的時間弄反了,才導致了該手冊中將“東方喙龍”作為有效屬種,而將“楔齒滿洲鱷”作為東方喙龍的晚出同物異名;雖然如此,該手冊也明確表達了一個觀點,即遠藤隆次建立的這兩個屬種實為同一屬種。該手冊圖版48之圖3所使用的化石照片(頭骨和部分軀體)顯然不是遠藤隆次記述的3件標本中的任何一件,在正文中用腳注的形式說明該標本“是發現于福建南園組中的一塊標本”,筆者對這一點深表懷疑。

在《東北地區古生物圖冊(二)中新生代分冊》中,收錄了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條目(中國地質科學院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1980159),將其歸入喙頭目(Rhynchocephalia)、喙龍科(Rhynchosauridae),但并未提及華麗滿洲鱷以及其與東方喙龍的關系。該圖冊中東方喙龍的照片(圖版77,圖1)應該是采用了《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增訂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編寫組, 1979)圖版48之圖3的化石照片,這從兩張照片中化石的形態以及比例尺等諸多細節可以證明。而該《圖冊》中并沒有指明標本照片的出處,更沒有對這一標本進行記述比較的相關文字內容。筆者推測,該《圖冊》對于東方喙龍和華麗滿洲鱷的觀點應該是直接采用了1979年《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增訂版)》的觀點。

可能受1979年《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增訂版)》和1980年《東北地區古生物圖冊(二)中新生代分冊》的影響,在隨后的個別關于遼西地層等的論著中,還可見到“東方喙龍”或“喙龍”作為屬種名或屬名被引用(如:王五力等, 1989124,RhynchosaurusorientalisEndo et Shikama; 周明鎮等, 1991, 表1,Rhynchosaurus)。

Benton(1985)對雙孔類爬行動物的分類與系統關系進行了討論,在“Sphenodontia”一節中指出:“Monjurosuchus(Endo, 1940; Huene, 1942: geological age uncertain) is hard to determine——even the descriptions are conflicting. It is almost certainly not a sphenodontian, and is left as Neodiapsida, incertae sedis”(Benton,1985147),認為其不能被歸入楔齒蜥類,而作為“新雙孔類”(Neodiapsida)下分類位置尚不確認的一個類型。這一觀點在Benton于1993年編輯出版的《The Fossil Record 2》一書的“Reptilia”章節中仍有體現,但認為其科級單元為存疑的滿洲鱷科(?Family Monjurosuchidae)(Benton, 1993686)。

1988年,Carroll在《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一書的附錄中,給出了較為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分類系統(Vertebrate Classification)與代表性屬,其中也收錄了滿洲鱷屬(Monjurosuchus),將其置于雙孔亞綱(Subclass Diapsida)、鱗龍型次亞綱(Infraclass Lepidosauromorpha)、鱗龍超目(Superorder Lepidosauria)、楔齒蜥目(Order Sphenodontida)、楔齒蜥科(Family Sphenodontidae)(Carroll,1988616)。

1992年,Sun Ailing 等編寫的《The Chinese Fossil Reptiles and Their Kins》一書中,分別將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作為楔齒蜥目(Order Sphenodonta)楔齒蜥科(Family Sphenodontidae)、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作為喙龍目(Order Rhynchosauria)喙龍科(Family Rhynchosauridae)之下的屬種分別列出,也就是將該兩屬種均視為有效屬種(Sun Ailing et al., 199260~61, 82)。

應該指出的是,以上的不同觀點都是基于遠藤隆次等1940年和1942年所描述的3件標本所提供的信息(Endo, 1940; Endo and Shikama, 1942),給華麗滿洲鱷與東方喙龍的關系、以及其分類歸屬等的討論帶來了諸多困難。

姬書安(1995)描述了遼寧凌源2件新的華麗滿洲鱷化石標本,這是華麗滿洲鱷命名后55年再有新的標本被研究描述。通過對比討論,認為東方喙龍是“楔齒滿洲鱷”(華麗滿洲鱷)的晚出同物異名,由于“楔齒滿洲鱷”的命名時間早于東方喙龍命名時間,因此建議保留“楔齒滿洲鱷”一名,但仍將其歸入楔齒蜥目(Order Sphenodontida)、楔齒蜥科(Family Sphenodontidae)。

Gao Keqin 等(2000)、高克勤等(2000)對保存于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幾件近于完整的華麗滿洲鱷新標本進行了再研究,指定了該屬種的新型標本(Neotype; 編號:GMV 2167; 圖2)。研究發現,該化石顯示了一系列離龍類的特征,如:背腹扁平的頭骨,很寬的后顳區向后突出,亞槽齒型的尖錐狀牙齒,3枚薦椎,平凹型椎體等等,因而將該屬種歸入了離龍目(Choristodera)(Gao Keqin et al., 2000; 高克勤等, 2000)。同時還修訂了其鑒定特征:中等大小的離龍類,上顳孔小,下顳孔次生封閉,額骨極狹窄,腹膜肋纖細、每枚背椎間有3~4排、每排由5部分構成,前后足具蹼。該觀點一經提出,很快得到國內外古生物學者的認可和采用,在之后的文獻中均將華麗滿洲鱷置于離龍目(張彌曼等, 2001; Chang Meemann et al., 2003; Gao Keqin and Fox, 2005; Gao Keqin and Li Quanguo, 2007; Matsumoto et al., 2007; Li Jinling et al., 2008)。Gao Keqin 等(2000)和高克勤等(2000)均未給出華麗滿洲鱷的科級分類單元。

圖2 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 splendens新型標本(GMV 2167)(依Gao Keqin et al., 2000, fig. 1)Fig. 2 Photograph of the neotype of Monjurosuchus splendens (GMV 2167) (after Gao Keqin et al., 2000, fig. 1)

在《熱河生物群》一書(張彌曼等,2001)中,亦將華麗滿洲鱷(“楔齒滿洲鱷”)置于離龍目,但未指出該屬種的科級單元,在書中所附的“楔齒滿洲鱷”化石照片實為蜥蜴類細小矢部龍Yabeinosaurustenuis的標本(張彌曼等,200164)。在《Jehol Boita: The Emergence of Feathered Dinosaurs, Beaked Birds and Flowering Plants》一書(Chang Meemann et al., 2003)中,仍將華麗滿洲鱷置于離龍目(Order Choristodera),但認為其科級單元未定(Family incertae sedis)。

Gao Keqin 和 Fox(2005)建立了遼西早白堊世九佛堂組的另一離龍目新屬種——朝陽戲水龍(Philydrosaurusproseilus),并分析了包括華麗滿洲鱷在內的熱河生物群中離龍類各屬的分支系統關系,分析結果支持華麗滿洲鱷與朝陽戲水龍構成一單系,同為滿洲鱷科(Family Monjurosuchidae)的成員。

Gao Keqin 和 Li Quanguo(2007)描述了1件保存完好的華麗滿洲鱷標本(北京自然博物館標本,編號:BMNHC V073;圖3),進一步厘定了該屬種的特征,尤其是頭骨的特征,并對其分支系統關系進行了進一步討論。他們給出的鑒定特征為:小型至中等大小的滿洲鱷類,頭骨相對較短、寬,其頂視略呈三角形;鼻骨與前額骨骨縫橫向展布;額骨的前側突顯著突出且與淚骨相接觸;后額骨明顯大于眶后骨;后額骨與鱗骨相接觸,眶后骨不參與構成上顳孔的邊緣;枕骨部沿中線向前具一深的V形缺口;腸骨骨體短,其向上延伸的方向與水平面夾角約45°。

Matsumoto 等(2007)記述了發現于日本的可歸入滿洲鱷屬的化石材料(Monjurosuchussp.),也指出了華麗滿洲鱷屬于離龍目(Order Choristodera)、華麗滿洲鱷與東方喙龍應為同種,但其分支系統分析并未支持滿洲鱷(Monjurosuchus)與戲水龍(Philydrosaurus)為一單系的觀點,文中亦未明確給出華麗滿洲鱷的科級單元。

回顧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分類位置的研究歷史(表1),目前對其分類歸屬基本達成一致認識:華麗滿洲鱷隸屬于離龍目(Order Choristodera)、滿洲鱷科(Family Monjurosuchidae);而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為華麗滿洲鱷的晚出同物異名,應予以廢棄。2008年出版的《The Chinese Fossil Reptiles and Their Kin (Second Edition)》一書即采用了這一觀點(Li Jinling et al., 2008107~108)。

圖3 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 splendens 一完整骨架標本(BMNHC V073; 姬書安攝)Fig. 3 Photograph ofa complete skeleton of Monjurosuchus splendens (BMNHC V073; photographed by JI Shu’an)

3 結論

Monjurosuchussplendens是遼西地區熱河生物群中第1個被正式命名的四足類化石,按這一屬種拉丁學名的含義和本義,它的中文譯名應為“華麗滿洲鱷”,建議在以中文表達時用“華麗滿洲鱷”替代目前通常使用的“楔齒滿洲鱷”。華麗滿洲鱷隸屬于雙孔亞綱(Subclass Diapsida)、離龍目(Order Choristodera)、滿洲鱷科(Family Monjurosuchidae)。東方喙龍(Rhynchosaurusorientalis)為華麗滿洲鱷的晚出同物異名,應予以廢棄。這里將華麗滿洲鱷的分類位置、模式標本、產地層位、鑒定特征等信息作一簡要歸納。

雙孔亞綱Subclass Diapsida Osborn, 1903

離龍目Order Choristodera Cope, 1876

滿洲鱷科Family Monjurosuchidae Endo, 1940

滿洲鱷屬GenusMonjurosuchusEndo, 1940

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splendensEndo, 1940

1940Monjurosuchussplendens, Endo, 1940: pp. 1~14, figs. 1~2, pls. I~II.

1942Rhynchosaurusorientalis, Endo and Shikama, 1942: pp. 2~6, pls. I~III.

1942Monjurosuchussplendens, von Huene, 1942: pp. 244~252, abb. 1~10, taf. V~VI.

1948Monjurosuchussplendens, Young Chungchien, 1948: pp. 715~717, fig. 2.

1979Rhynchosaurusorientalis,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脊椎動物化石手冊》編寫組, 1979: 141~142頁, 圖114.

1992Monjurosuchussplendens, Sun Ailing et al., 1992: pp. 60~61, fig. 58.

1992Rhynchosaurusorientalis, Sun Ailing et al., 1992: p. 82, fig. 82.

1995Monjurosuchussplendens, 姬書安, 1995: 146~152頁, 圖版30~31, 32-1.

2000Monjurosuchussplendens, Gao Keqin et al., 2000: pp. 417~421, figs. 1~3.

2007Monjurosuchussplendens, Gao Keqin and Li Quanguo, 2007: pp. 261~271, figs. 2~5.

2008Monjurosuchussplendens, Li Jinling et al., 2008: pp. 107~108, fig. 117.

詞源:屬名中Monjuro指“滿洲”;suchus(希臘詞)意“鱷”,常用于部分爬行類屬名的后綴。種名splendens(拉丁詞),意“華麗的”。

正型標本:一近完整頭骨與部分頭后骨架,原“滿洲中央博物館”標本編號Reg. no. 3671。

副型標本:頭后骨架的部分后部骨骼,原“滿洲中央博物館”標本編號Reg. no. 3672。

新型標本:一較完整骨架印痕,中國地質博物館標本編號GMV 2167。

產地及層位:遼寧凌源大南溝、牛營子、大王杖子,義縣金剛山、棗茨山、前楊、頭臺;下白堊統義縣組。

鑒定特征:小型至中等大小的滿洲鱷類,頭骨相對較短、寬,其頂視略呈三角形;鼻骨與前額骨骨縫橫向展布;額骨的前側突顯著突出且與淚骨相接觸;后額骨明顯大于眶后骨;后額骨與鱗骨相接觸,眶后骨不參與構成上顳孔的邊緣;枕骨部沿中線向前具一深的V形缺口;腸骨骨體短,其向上延伸的方向與水平面夾角約45°。

表1 華麗滿洲鱷Monjurosuchus splendens分類位置研究認識沿革表Table 1 Research history 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Monjurosuchus splendens

致謝: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李素萍副研究員、周炫宇碩士協助收集部分文獻資料,筆者在此表示感謝。

猜你喜歡
滿洲華麗手冊
冬的華麗
流絢夏日
“神經末梢”的華麗轉身
《竹葉亭雜記》中的滿洲薩滿遺風
橫田文子“在滿”期間的創作
“滿洲”文學與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滿洲
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兔兔自殺手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