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方苦參注射液輔治直腸癌同步放化療所致急性放射性腸炎臨床觀察

2021-03-31 06:20湯志謀黃曉琴張錫泉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1年1期
關鍵詞:苦參腸炎放射性

王 凌,湯志謀,黃曉琴,張錫泉

(江西省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急性放射性腸炎是盆腹腔腫瘤接受放射治療后常見的腸道放射損傷。臨床表現常有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肛門墜痛、粘液樣便甚至血便,輕者可耐受,重癥者癥狀持續時間長,可發展為直腸狹窄或腸瘺,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1-2]。直腸癌患者由于本身腸胃道惡性腫瘤影響,接受同步放化療治療發生急性放射性腸炎的概率及嚴重程度更高。本研究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輔治直腸放射性損傷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40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同步放化療所致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直腸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男13例,女7例;年齡29~74歲,平均(53.87±6.11)歲。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32~75歲,平均(54.26±7.11)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放射性腸炎診斷標準:①直腸部位受分次照射或等效1次照射直腸累積吸收劑量范圍:45~60Gy;②盆腔器官腫瘤,采用腔內照射或外照射治療或直腸局部大劑量意外照射后數日出現里急后重、排黏液便、腹痛等癥狀,數周甚至在半年內出現腸道功能紊亂(便秘或腹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肛門刺痛、大便時墜痛等直腸反應;③纖維腸鏡檢顯示直腸黏膜水腫、充血、出血灶、糜爛乃至壞死。

納入標準:①病理證實直腸惡性腫瘤[3];②符合急性放射性腸炎診斷標準[4];③年齡18~75歲;④預計生存期1年以上;⑤美國東部協作腫瘤組體能狀況評分小于等于2分;⑥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慶大霉素16萬單位、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10mL、生理鹽水50mL每日1次保留灌腸,每次30min。

實驗組加用復方苦參注射液(巖舒)25mL加入250mL生理鹽水中靜脈點滴,1min40~50滴的速度靜滴,日1次。

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大便次數、腹痛、大便帶血情況等,進行中醫癥狀積分量表評分,分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4項,評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治療前后評估直腸黏膜積分,檢測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評價兩組臨床療效。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常規鏡檢正常,腸鏡檢查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消失,療效指數大于等于95%。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鏡檢RBC≤5個/鏡下1個視野、WBC≤10個/鏡下1個視野,腸鏡檢查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明顯減輕,療效指數70%~95%。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大便鏡檢RBC5~10個/鏡下1個視野、WBC≤10個/鏡下1個視野,腸鏡檢查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有所減輕,療效指數30%~70%。無效:臨床癥狀、大便常規鏡檢以及直腸黏膜均無改善或惡化,療效指數小于等于30%。

5 治療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和直腸黏膜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和直腸黏膜積分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和直腸黏膜積分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腹瀉 黏液膿血便 腹痛 里急后重 直腸黏膜積分觀察組 20 治療前 2.16±0.22 2.67±0.52 2.22±0.60 2.50±0.37 10.69±2.12治療后 0.96±0.12*△ 0.95±0.05*△ 1.0±0.45*△ 0.99±0.14*△ 4.59±0.95*△對照組 20 治療前 2.21±0.28 2.71±0.50 2.17±0.59 2.44±0.28 10.61±2.16治療后 1.18±0.16* 1.47±0.18* 1.28±0.37* 1.25±0.22* 6.07±0.8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IL-6(pg/mL)CRP(μg/mL)TNF-α(pg/mL)觀察組 20治療前92.64±9.88 15.22±3.41 395.67±58.62治療后20.06±5.95*△ 2.98±0.95*△ 108.97±19.47*△治療前91.44±10.70 15.27±4.00 406.95±65.81治療后26.14±6.87* 4.06±1.17*127.29±22.44*對照組 20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6 討 論

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攀升。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治療的主要方法,但治療過程中極易對腸道機械屏障、腸道免疫屏障以及腸道生物屏障產生損傷,導致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6]。

放射性直腸損傷屬中醫“下痢”、“腸風”等范疇。病機為熱毒傷絡,濕熱蘊結。放射線為熱毒之邪,外襲體表絡脈,內傳腸腑,可致使氣虛、津液代謝失常、濕邪與熱交結于腸腑,腸道傳導失司。對于放射性直腸損傷,當以清熱、燥濕、通絡、止血為治療原則。

復方苦參注射液具有抗癌、抗炎、止痛、止血等多種功效?,F代藥理研究證實,苦參素注射液在機體各組織中分布的趨勢大致相同,在直腸組織中具有相當水平的藥物濃度,進而發揮藥理作用。其次,苦參素可以通過減少促炎細胞因子TNF-α的產生和上調白介素-10 的負調控作用,抑制多種致炎劑誘發的炎癥反應[7]。此外,動物研究結果發現,13α-羥基苦參堿能顯著抑制組胺引起大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拮抗蓖麻油和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和抑制小鼠胃腸墨汁推進運動[8]。因此,推測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放射性腸炎的作用機制可能與是抗炎和抑制胃腸推進運動有關。相對于常規抗生素灌腸治療,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有效率顯著升高,臨床癥狀和直腸黏膜情況均得到明顯改善。

炎癥反應在放射性腸炎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腸黏膜放射損傷促使吞噬細胞與自然殺傷細胞活化,產生大量炎癥細胞因子,促使機體做出免疫應答,甚至可能發生炎癥瀑布[9]。治療后兩組IL-6、CRP、TNF-α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可有效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其作用效果優于單獨抗生素灌腸治療。此外,兩組治療不良反應無顯著差異,表明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并不會增加治療不良反應,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輔治直腸癌同步放化療所致急性放射性腸炎更為安全有效,其治療機制可能與降低機體炎癥反應有關。

猜你喜歡
苦參腸炎放射性
苦參可緩解帕金森病癥狀
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參湯)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參為主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中醫治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進展
冬季雞腸炎易發 科學防治有方法
腸炎的癥狀有哪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感染性腸炎如何應對
腸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該注意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