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毒化瘀法輔治川崎病臨床觀察

2021-03-31 06:21周釗鶴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1年1期
關鍵詞:涼血川崎計數

周釗鶴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兒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川崎病也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屬于兒科常見疾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及嬰幼兒,以全身性中、小動脈炎性病變為主要病理特征,以發熱(持續5天以上,呈弛張熱)、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腫、雙眼球結膜充血、口唇干紅皸裂、楊梅舌、口腔及咽部充血明顯、頸部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損傷冠狀動脈,并發冠狀動脈瘤。本研究用解毒化瘀法輔治川崎病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68例,均為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兒,根據盲抽法分為兩組各34例。觀察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1~5歲,平均(3.06±0.24)歲。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1~5歲,平均(3.08±0.2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美國心臟病學會(AHA)川崎病診斷指南》[1]川崎病相關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醫兒科學》[2]川崎病診治標準,中醫辨證為氣營兩燔,癥見壯熱不退,晝輕夜重,眼紅目赤,唇赤干裂,煩躁不寧,肌膚斑疹,頸部淋巴結腫痛、手足硬腫、隨后指趾端蛻皮,舌質紅絳,狀如草莓,苔黃或少,脈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家屬知情研究內容,簽署同意書;③無重要臟器器質性損傷。

排除標準:①患精神系統疾??;②對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③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者;④治療依從性較差或中途退出。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大劑量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13011)治療用量2g/次,于10~12h內緩慢滴入,使用1次。阿司匹林片口服,每日30~50mg/(Kg·d),日3次;體溫正常后減至每日3~5mg/(Kg·d),日1次,頓服,至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并維持3個月。冠狀動脈損傷或對阿司匹林片不耐受者,加服潘生丁片3~5mg/(Kg·d),日3次。

觀察組加用解毒化瘀法治療。以清瘟敗毒飲加減。藥用生石膏20g(先煎),水牛角10g,黃芩10g,丹皮5g,連翹10g,玄參10g,生地10g,紫草5g,甘草3g。便秘者加生大黃,腹痛腹瀉者加黃連、蒼術等。根據患兒體質調節藥量。每日1劑,水煎服,日100~200mL,日3次。

兩組均于7天后觀察療效。

3 觀察指標

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醫兒科學》川崎病診治標準,對兩組治療前、治療7天后癥狀進行評估,主要從發熱、目赤、口唇干紅咽紅、皮疹、四肢硬腫/手足肛周蛻皮方面評估,依據病情程度分為無、輕、中、重度,分別計為0、1、2、3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血小板計數:于治療前、治療7天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3mL,采用熒光法檢測兩組血小板計數。

4 療效標準

顯效:體溫正常,其他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證候積分降低大于等于70%。有效:體溫接近正常,其他臨床癥狀、體征有效好轉,證候積分降低30%~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劇,證候積分降低小于30%。

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發熱 目赤 口唇干紅咽紅 皮疹 四肢硬腫/手足肛周蛻皮治療前 觀察組 34 2.05±0.58 2.04±0.61 1.92±0.61 2.11±0.74 1.94±0.69對照組 34 2.07±0.56 2.02±0.64 2.02±0.59 2.09±0.77 1.97±0.65 t 0.145 0.132 0.687 0.109 0.185 P 0.885 0.896 0.494 0.913 0.854治療后 觀察組 34 0.48±0.22* 0.69±0.25* 0.52±0.18* 0.58±0.26* 0.69±0.31*對照組 34 0.86±0.69* 1.14±0.89* 1.09±0.81* 1.04±0.95* 1.22±0.86*t 3.060 2.839 4.006 2.730 3.381 P 0.003 0.006 <0.001 0.008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比較 (×109,±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比較 (×109,±s )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34 532.03±69.35 255.64±40.58 20.057 <0.001對照組 34 529.55±71.52 291.69±45.52 16.360 <0.001 t 0.145 3.447 P 0.885 0.00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6 討 論

川崎病是兒童常見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該病多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且尚未明確病因和發病機制,可能與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有關,常見癥為發熱、皮疹、口唇充血裂開、兩側眼結膜充血、楊梅舌等,嚴重可導致心臟或冠狀動脈受累,造成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等[3]。目前治療川崎病主要以藥物治療提高免疫力和殺菌消炎為主,丙種球蛋白作為臨床常用藥物可緩解癥狀,還可降低冠狀動脈損傷程度,可將血液內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單核細胞相關受體封閉,從而降低血管免疫反應,起到消炎效果,還可調整白細胞水平,起到退熱作用[4-6]。

川崎病屬中醫“溫病”范疇。主要因感受溫熱邪毒、從口鼻侵入,犯于肺部,蘊于肌腠,侵犯營血所致。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7]。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小板計數、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高,可見解毒化瘀法治療川崎病效果較好,可使血小板計數降低,減輕癥狀。解毒化瘀法具有祛邪毒、暢血脈、營血之效。清瘟敗毒飲是白虎湯、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三方加減而成,功效為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方中生石膏清陽明經火熱,甘草和中益胃,連翹輕清宣透,黃芩清上焦之火。諸藥合用,可大清氣分之熱毒。水牛角、生地、丹皮涼血解毒,養陰化瘀,以清血分之熱,使得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涼血止血又無冰伏留瘀之弊。紫草涼血活血,透疹解毒,加強藥效。諸藥共用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暢通氣血,從而緩解癥狀。便不通則邪毒蘊結,至邪無出路,故對于便秘者加生大黃通便排毒,引邪外出;蒼術性味苦溫,胃脘脹滿可加以蒼術健脾調胃,同時蒼術還具有祛痰除濕之功效;黃連性味苦,歸心、胃、脾、肝等,對心火亢盛、高熱神昏加黃連瀉火敗毒、清熱燥濕?,F代藥理研究認為[8],清熱活血類中藥能抗炎、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清瘟敗毒飲能解熱鎮靜、抗炎、解毒、抗血小板凝聚、拮抗高黏綜合征[9],能減輕LPS所致的肺損傷,減少炎癥細胞深處、浸潤,減少肺組織中NF-kBp65的表達,從而抑制炎癥反應[10]。此外,解毒化瘀法可暢通氣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炎殺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與丙種球蛋白聯合使用可加速發揮藥效,快速緩解癥狀,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解毒化瘀法輔治川崎病效果較好,可降低血小板計數,緩解癥狀。

猜你喜歡
涼血川崎計數
涼血五花湯洗劑霧化冷噴治療血熱型面部皮膚病的療效觀察
微軟進軍“工業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設備制造機器人
清熱涼血散結方外用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療效觀察
古人計數
川崎病的研究概況及診斷治療進展
伴急腹癥的川崎病兒童臨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鈉肽在識別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遞歸計數的六種方式
涼血活血解毒法內服外洗治療糖尿病合并銀屑病的有效性
古代的計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