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華郵輪空間體驗感知的影響因素分析

2021-04-01 01:57蔣旻昱徐博亞
關鍵詞:郵輪變量因子

蔣旻昱,楊 秀,陳 健,徐博亞

(1.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上海201306;2.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上海200092;3.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上海200092;4.招商局郵輪制造有限公司,江蘇南通226116)

近年來,在我國居民收入不斷提升以及消費升級的助推下,迎來了“大眾旅游時代”,郵輪旅游呈現爆發式增長,以郵輪、游輪旅游等為代表的新型旅游已經逐步成為滿足國民旅游休閑消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郵輪的體驗和需求不斷提升,未來10~20年將是中國郵輪產業的黃金發展期[1]。海上移動的綜合體、多目的地的特點,讓郵輪擁有了一種社會交流的特點,游客在一個航程中會經歷一系列文化和知覺體驗,郵輪消費者不僅需要優質的消費產品和服務,還追求獨特的難忘旅程[2]。如何才能激起中國游客的郵輪旅游興趣,得到獨特的旅游體驗;郵輪中影響空間感知的因素有哪些,不同體驗因素如何影響游客滿意度評價,這些都是郵輪設計初始階段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保證船舶按照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設計,構建合理的郵輪人文體驗環境并提高經濟效益[3-4]。

我國一直是全球船舶建造大國,但在豪華郵輪方面仍然缺少實踐經驗和重要技術,郵輪是我國唯一未攻克的高技術船舶,豪華郵輪設計與建造已明確作為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由于國外郵輪制造企業的壟斷,郵輪領域現有研究文獻的高度特異性和稀缺性,與郵輪有關的研究被認為是跨學科的,預范式的[5]。大部分研究是從經濟學、社會科學來探討郵輪空間的行為交往和體驗。Yarnal認為郵輪是一個社交和度假的理想場所,郵輪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它獨特、安全和舒適的休閑娛樂空間[6],滿意的旅行體驗是游客和旅游組織的一個重要目標。社會學家Papathanassis提出由于文化多樣性,針對某一地域的研究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區域的郵輪游客滿意度[7]。亞洲特別是中國游客在郵輪體驗與消費的過程中,顯現出特有的行為與習慣[8],相對于西方游客,這些行為與消費習慣也反映出中國文化在游客心理上的隱形特征,對郵輪功能布置,空間功能,物理環境等都會有別于西方游客[9],本次研究重點就定位在中國沿海航線郵輪游客。

隨著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在2016年接下我國首艘郵輪訂單后,國產豪華郵輪步入了實質性的啟動階段,船廠和各大船舶研究院開始對郵輪建造進行實質性研究:羅小林等從舒適性、安全性和個性化角度分析郵輪的設計[10];孫利等從游客需求及中、西方游客人群類別、飲食差異、消費習慣等方面論述了中西方豪華郵輪設計特點異同[11];何寧等借鑒建筑設計中的功能與流線分析方法,對郵輪游客活動區域的總布置設計技術進行研究[12],郵輪空間需要結合建筑學領域理論和方法進行交叉研究。Lazarus指出個體的體驗生成必須進行認知評價分析[13],Ponty從知覺現象學角度提出空間與物理環境在使用者感知環境過程中會相互作用和影響[14],Pallasmaa得出空間體驗研究傾向于建立用戶與空間之間的良性關系,尺度、色彩和視覺、聲響等都可以改變用戶的空間體驗[15],空間體驗研究不只是空間屬性或者是心理感知單因素的研究,而是多因素、整體的綜合感知評價分析。

上述研究探討了對本土游客進行空間感知分析的重要性,已有的文獻并未打通學科之間壁壘,要么從心理學角度進行感知體驗研究,要么從船舶工程的角度進行建造和布置研究,并未從建筑學的角度對郵輪空間體驗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從郵輪空間的體驗感知出發,通過“威尼斯號”郵輪現場調研獲得的數據,用因子分析提煉出感知四維度,并用結構方程模型實證研究方法得出體驗感知和總評價的相互關系,分析各維度與游客體驗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研究的結論可以為我國本土郵輪空間的規劃和改進提供思路和方向,并為郵輪室內設計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和中國港口協會郵輪游艇碼頭分會聯合統計,2019年上半年全國沿海13個郵輪港中上海郵輪港出入境達到85萬人次,中國郵輪市場近一半來自上海,上海依然為亞洲第一郵輪母港[1],因此,本次研究選取了19年駛入中國且停駐上海港口的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進行調研。

1.1 研究日志和場所分析

“威尼斯號”郵輪由意大利芬坎蒂尼船廠建造,長323 m,總噸位為135 500 t,可搭乘5 260名乘客,是目前在中國市場運營的最大型Costa郵輪。本次航線為上?!虾?,行程共計5 d。表1為調研的行程安排。

“威尼斯號”為歌詩達郵輪推出的第一艘以城市命名的特色主題郵輪,設計理念和設計主題均來自于威尼斯這座城市,具有濃厚的意式風情特色。威尼斯號一共14層甲板,1~2層為客艙區域,包括內艙房和海景房;3~5層為公共區域,有劇院、賭場、中央大廳、免稅店、畫廊等休閑娛樂場所;6~9層為客房區域,包括內艙房、陽臺房和各類套房;10~13層首部為陽臺房和套房,尾部為公共區域,主要是自助餐廳、戶外甲板和運動美容區域(圖1)。

通過課題前期對全球96艘中大型郵輪空間布置規律的文獻整理分析,繪制出現代豪華郵輪空間布局模型:除去最下面幾層工作艙和船員生活區,郵輪的底層為居住艙室層,往上兩層結合游客上船入口進廳設置公共娛樂區,再往上為若干層居住艙室(具體居住艙室數量根據不同郵輪的規模而定),郵輪的頂部幾層一般結合室內運動場地設置為公共區域,與戶外甲板空間連成一體[16]。從以上的甲板布置分析可以得出,威尼斯號的布局和圖2的功能布局模型非常接近,因此,可以將“威尼斯號”郵輪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其他同尺度豪華郵輪空間研究中。

表1 研究對象實地調查日志概要Tab.1 Summary of field survey logs

圖1“威尼斯號”郵輪平面布置以及空間位置圖Fig.1 Layout and map of spatial location of the“Venice”

圖2 豪華郵輪功能布局模型Fig.2 Functional layout model of luxury cruise ship

1.2 數據的獲取

此次研究調研對象為5日短途郵輪旅行的乘客。2019年11月,研究團隊乘坐“威尼斯號”郵輪,對其進行“郵輪空間體驗”為主題的問卷調研。在圣馬可廣場大堂、馬可波羅餐廳、活動中心和客艙這4個空間內尋找合適的被試,要求每位被試暴露在空間里20 min以上,用問卷的形式記錄游客的空間體驗?,F場總共發放了250份問卷,收獲212份有效問卷,使得本次調查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達到了預期效果和研究需求?;厥盏暮细駟柧碇?,全部的數據都進行了如實統計,以求真實反映調研的結果。

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個人社會經濟屬性(表2)、空間體驗感知以及改善需求,空間體驗共設置了多對體驗詞匯,每一對形容詞中一個表達正面印象,另一個表達負面印象,本文選取了20對形容詞作為描述影響要素的評價因子,空間高/矮、不舒適/舒適、模糊/清楚、陌生/熟悉、俗氣/高雅、擁擠/寬松、封閉/開敞、緊張/放松、平靜/興奮、吵鬧/安靜、雜亂/有序、簡潔/復雜等。針對這些詞分別設置Linkert7級評價尺度,即很差、差、較差、一般、較好、好、很好,7個等級對應的分值為1~7分。

表2 個人社會經濟屬性分析Tab.2 Analysis of personal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

從調查樣表的個人社會經濟屬性統計可以得出人員構成結構特點:

(1)男性略多,多為長三角游客。

根據表2所示,乘客91.5%來自于長三角地區,其中51.9%來自于上海。很大原因是我國沿海郵輪碼頭的增加,目前有上海為基點的長三角郵輪圈、以天津為基點的渤海灣郵輪圈以及香港、廣州、深圳、廈門為基點的南部郵輪圈,沿海游客可以在就近碼頭登船。

(2)職業背景多樣,多為首次乘坐

本次調查對象為全船游客,為了使調查結果能夠代表年齡跨度更大的群體,調查人員在發放問卷時盡量注意在多個年齡段獲取盡可能均衡的參與人數。但問卷比較專業,年齡大的老人配合度不高,如果沒有一對一指導而回收的問卷,基本就只能作廢,因此,本次問卷年輕人比例相對較高。同樣出于為了讓調研結果更具廣泛代表性的目的,問卷發放時還盡量將多種職業的游客納入調研范圍。其次,還統計了出行次數,這對于體驗需求以及旅途安排會有較大差異,從統計結果看,大部分為首次出行游客,對郵輪空間以及大海充滿新奇。

(3)整體滿意度高,再次選擇的比例高

威尼斯號是一艘新船,室內功能齊全,設施完備,風格獨特,裝修細致,因此,游客滿意度都非常高,且大部分游客愿意再次來郵輪上度假。大部分不滿意的顧客都是因為岸上游的不合理安排和暈船等身體原因而不愿意再選擇郵輪出行。

1.3 研究方法

(1)探索性因子分析

用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軟件對20個心理認知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抽取方法選用主成分法,旋轉方法選用最大方差法。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按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提取公因子,并剔除因子載荷小于0.5和獨立成公因子的題項。

(2)相關性分析

相關系數是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測度,相關性是指兩類數據在發展變化的大小與方向維度存在的關系。對空間尺度、物理環境、體驗和美學分別做相關性分析。

(3)結構模型分析

各因子采用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Alpha)值、校正的項總計相關性來衡量問卷各指標的信度情況,內容效度的檢驗主要通過統計量檢驗(Kaiser meyer olkin,KMO)和巴特利特球體(Bartlett's)檢驗,建構效度的檢驗主要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進行,測量題項與模型的擬合程度主要通過卡方(Chisquare)與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F)之比、比較擬合指數TLI(tucker lewis index)、NFI(normed fit index)、CFI(comparative fit index)、增值適配指數(incremental fit index,IFI)以及近似誤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來檢驗。通過信度和效度檢驗后,用矩陣結構分析(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AMOS)初步建立模型,并應用修正指數(modification indices,MI)進行模型擴展和應用臨界比率(critical ratio,CR)進行模型限制兩種方法,對初始模型進一步修正以達到良好的擬合效果。由模擬路徑擬合結果可知主效應中路徑呈現的關系。

2 實例分析

2.1心理體驗指標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可以用少量新指標代替研究設置的體驗感知系列指標,同時這些新指標最大地反映原指標信息。初步進行因子分析,得出累計貢獻率64%,其中“Q5陌生/熟悉”的因子載荷系數均小于0.5,“Q3交通不便/交通便捷”這個指數單獨成為一個公因子,考慮到問卷包括公共空間和客艙空間,這個因素并不太準確,因此刪除這兩項題目。對剩下變量再次進行KMO和Bartlet球形檢驗,KMO的值為0.887,大于閾值0.5,且接近0.9,故說明了變量之間是存在很強的相關性;然后Bartlett球形檢驗的值為1 791.231(自由度為171),伴隨顯著性(significance,Sig)概率值為0<0.01,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說明拒絕零假設而接受備擇假設,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子分析[17]。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對因子進行提取,選擇方差最大法進行因子旋轉,共提取出4個因子(表3),累積總解釋方差為69.589%,表示問卷的結構效度較好,具有較強的累計解釋能力;且公因子方差都在0.501~0.832之間,表明所得到的公因子可以解釋所調查變量的大部分變異。通過以上分析,并根據條目語義以及因素載荷的大小進行探索。最后保留了18個條目:空間面積小/空間面積大(Q1)、空間高度矮/空間高度高(Q2)、不真實/真實(Q4)、俗氣/高雅(Q6)、吵鬧/安靜(聲環境)(Q7)、擁擠/寬松(Q8)、封閉/開敞(Q9)、緊張/放松(Q10)、平靜/興奮(Q11)、不愉悅/愉悅(Q12)、不舒適/舒適(Q13)、模糊/清楚(Q14)、雜亂/有序(光環境)(Q15)、冷/熱(熱環境)(Q16)、喜歡/不喜歡(風格)(Q17)、家具尺度偏小/家具尺度偏大(Q18)、整體裝飾簡潔/整體裝飾復雜(Q19)、室內圖案傳統/室內圖案創意(Q20)。并得到4個公因子,其中,第一公因子的貢獻率為39.880%,在“不舒適/舒適、模糊/清楚、不愉悅/愉悅、緊張/放松”有較大的載荷,主要在體驗感知層面,命名為認知感受;第二公因子的貢獻率17.361%,在“聲、光、熱”上有較大的載荷,表現為物理環境,第三公因子的貢獻率為6.756%,在“裝飾、家具尺度、圖案”上有較大載荷,表現為空間的美學認知體驗,命名為美學感知;第四公因子的貢獻率5.593%,在“面積、高度、封閉/開敞”上有較大的載荷,表現為空間屬性。

2.2 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2.2.1 體驗因子的擬合檢驗

確定了4個公因子后,對自變量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onfirmative factor analysis,CFA),初始模型的適配度欠佳,因此本研究根據修正指數MI指標進行模型修正。經過兩次修正之后,模型的擬合指標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表4),卡方與自由度之比、TLI、NFI、IFI、CFI和RMSEA的擬合指數達到了理想標準。因此,可以認為修正后的模型擬合結果較好。

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用于檢驗潛變量所屬的各個觀測變量之間的內在一致性,若組合信度達到標準,則表明該潛變量下的各個觀測變量的一致性較高。在本研究的測量模型中(表5),18個題項的因子載荷均在0.5~0.95范圍之間,達到標準,而組合信度均大于0.6,平均方差萃取量分別為0.617、0.527、0.546和0.647均大于0.5,因此該模型具有較好的聚合效度,由于各自變量下面都只有對應題項,沒有再劃分維度,故不需要做區分效度的檢驗,所以該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表3 空間體驗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Tab.3 Results of analysis of spatial experience exploratory factor

2.2.2 總評價的擬合檢驗

空間體驗常常與偏愛和評價混在一起,偏愛是一般體驗過程深化,評價則設計更為理性和全面的思維過程[18]。本次研究的空間總評價由空間滿意度、對室內空間的喜愛程度,是否愿意再次選擇郵輪旅行3個題項組成,KMO值為0.591接近0.6,且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Sig為0(小于0.05),表明顯著性不為零,適合做因子分析。因變量經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后,聚合成1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總共的解釋度為79.707%,表示因變量的三個題項解釋了79.707%的總評價信息,整體效度良好。由于此處只提出一個因子,故無需做旋轉成份分析。然后,對因變量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表6為自變量的總評價模型擬合檢驗結果,初始模型的適配度較佳,因此,可以認為模型擬合結果較好。

表4 模型擬合結果Tab.4 Results of model fitting

表5 自變量聚合效度檢驗Tab.5 Validity tes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用于檢驗潛變量所屬的各個觀測變量之間的內在一致性,若組合信度達到標準,則表明該潛變量下的各個觀測變量的一致性較高,在本研究的測量模型中(表7),三個題項室內空間體驗的滿意度(A1)、對室內空間的喜愛程度(A2)、是否愿意再次選擇郵輪旅行(A3)的因子載荷基本達到標準,而組合信度大于0.6,平均方差萃取量為0.696,大于0.36,因此該模型具有較好的聚合效度,由于因變量只有三個題項,沒有再劃分維度,不需要做區分效度的檢驗,故該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空間體驗存在4個維度感知因素:認知感受、物理環境、美學感知和空間屬性。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構建體驗感知初始模型,預設模型中共包括4個外生潛變量和18個外生觀察變量,1個內生潛變量和3個內生觀察變量(圖3)。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1:認知感受對體驗總評價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表6 總評價模型擬合結果Tab.6 Fitting results of overall evaluation model

表7 總評價聚合效度檢驗Tab.7 Validity test of aggregate evaluation

H2:物理環境對體驗總評價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3:美學感知對體驗總評價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4:空間屬性對體驗總評價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圖3 郵輪室內空間體驗初始模型Fig.3 Initial model of interior space experience of cruise ship

2.3 模型結果解釋

通過表4~表7的信度和效度檢驗,得知本文各變量的測量題項與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進行下一步的結構模型檢驗,并對社會經濟屬性和5個潛在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表8)。

相關系數表格顯示,“認知感受”中,年齡和各類體驗感知大部分呈現顯著正相關性,主要由于年齡大的人對郵輪功能需求比較簡單,度假和放松是他們的訴求。年齡越大對空間的體驗感知年齡與空間尺度需求和總評價微弱相關性,相關性不顯著。

總評價與學歷呈現顯著負相關性,與認知感受、美學感知和空間屬性都為弱負相關性,說明高學歷的游客,對空間體驗感知期望就越高,滿意度總評價就可能越低。如果要吸引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來郵輪度假,在心理體驗方面設計需要提升。

總評價和4個因子均呈顯著正相關性,心理體驗指數越高,對郵輪空間的評價越高。其中,認知感受與總評價相關性最高。

表8 游客體驗與社會經濟屬性的相關性Tab.8 Correlation of tourist experience and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

2.4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分析

圖4得出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分析結果。由表9可知,初次模型卡方與自由度比處于可接受范圍內,但并未達到好的理想標準,同時TLI、NFI、IFI、CFI、RMSEA的指標均未達到0.9,說明初始模型與數據的適配度欠佳,需要對初始模型進一步修正以達到良好的擬合效果。因此根據修正指數MI指標進行模型修正,經過兩次修正之后,即增列誤差變量e23(e為各個變量的殘差)與誤差變量e25間有共變關系,增列誤差變量e7與誤差變量e8間有共變關系。從表9數據可知,卡方與自由度之比、RMSEA、IFI、TLI和CFI的擬合指數達到了理想標準,而NFI雖未達到理想標準但也屬于可以接受的范圍。因此,可以認為修正后的模型擬合結果較好。

圖4 空間體驗修正后模型圖Fig.4 Modified model of space experience

由表10模擬路徑擬合結果可知,主效應中有4條路徑呈現正向顯著,認知感受、美學感知、空間屬性和物理環境的顯著性值(p值)小于0.1,估計標準誤(standard error,SE)沒有負數,通過顯著性檢驗。同時其標準路徑系數分別為0.169、0.425、0.119和0.504,表明認知感受、美學感知、空間屬性和物理環境與總評價有正向的顯著作用,美學感知、空間屬性和物理環境與總評價呈正相關,假設結果成立。間的視覺感受和社交需求。

空間屬性包括Q9開敞/封閉,Q2空間高度和Q1面積,相對來說空間屬性對總評價影響最小,因為郵輪結構的限制,空間有限,人們在進入郵輪前已經有所預期。雖然空間屬性非常重要,但是還是在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如果能在設計方面提升空間開敞度、高度和面積,更有利于體驗的提升。

表9 模型擬合檢驗結果Tab.9 Test result of goodness-of-fit indices

表10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結果Tab.10 Fitting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由圖4所示,物理環境影響效應最大,物理環境每提高1個單位,總評價就會提高0.5個單位。物理環境是居住的基礎,聲光熱環境會極大影響居住舒適性?!癚15雜亂/有序(光環境)”和“Q7吵鬧/安靜(聲環境)”對居住環境影響最大,改善空間照明環境,盡量減少噪音有助于提高總評價。室內美學感知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美學感受每提高1個單位,總評價就會提高0.43個單位。郵輪空間最主要的就是藝術的享受,裝飾是人們進入空間第一個體驗到的部分,美學感知中“Q19室內裝飾簡潔/復雜”對總評價影響最大,說明人們還是更偏好造型豐富、帶來感官刺激的空間。

認知感受對總評價呈現正向相關,根據因子的歸類,認知感受可以細分為視覺、情感感知和社交三部分。認知感受每提高1個單位,總評價就會提高0.17個單位。在認知感受中,有4個值影響度最大,分別為“Q10緊張/放松”、“Q12不愉悅/愉悅”、“Q13不舒適/舒適”和“Q14模糊/清楚”,解釋值為0.84~0.85。Q10、Q12、Q13都屬于情感感知部分,表明游客對空間認知更注重情感體驗方面,一個愉悅身心、輕松舒適的空間是人們在所期待的居所。其次為空

3 結論與討論

本文以2019年威尼斯郵輪游客居住滿意度感知評價數據為基礎,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結構模型的方法,探討了我國郵輪游客空間體驗感知因素與空間整體評價的相互關系,研究結果表明:

郵輪室內體驗度評價主要受認知感受、美學感知、空間屬性和物理環境4個維度影響,按影響效應大小排序依次為物理環境>美學感知>認知感受>空間屬性。影響郵輪空間的主要因素為物理環境和美學感知,但同時認知感受和空間屬性也對總評價起到顯著作用。郵輪的內裝設計是整個郵輪設計比重最大的部分,也是體現一艘郵輪主題風格、豪華程度的最重要部分。根據郵輪的結構特殊性,首先要滿足最基礎的物理環境舒適性,同時要兼顧艙室室內空間的藝術感和特色要求。其次,改善游客認知感受也要作為提高滿意度和宜居性的重要部分進行考慮,在空間中營造舒適愉悅的社交和人文氛圍[19]??臻g尺度方面,在設計中盡量能做好人流的規劃,不要造成空間擁擠,并能用設計手段增加空間寬敞度。

游客的社會經濟屬性也是影響郵輪室內體驗度評價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結果表明,年齡、學歷、性別、年收入、出行次數均與游客的使用評價有顯著的相關性。郵輪一直努力為所有客戶服務,但大于60歲的客戶仍是市場的一個重要部分,老年游客對空間品味和空間尺度滿意度最高,他們不僅僅需要娛樂購物,而主要以休息、感受和交往為主,熟悉放松的環境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在空間布置和室內裝飾中盡量體現人性化和實用性。學歷越高的游客,大部分心理指標都呈負面感知效應,說明他們對體驗指標更加關注和看重,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必須在認知和空間感知方面多做提升,同樣,收入越高的乘客對空間屬性的評價呈負面感知效應[20]。因此,吸引高層次的優質客戶,需要注重空間認知感受,考慮各個階層的需求;空間裝飾重視融合文化,并符合主流審美;空間流線合理規劃,空間尺度適宜。

本文基于游客體驗感知視角,分析了體驗感知組成機制,驗證了各變量與總評價正向關系,對艙室設計中空間體驗相關理論和環境心理影響因素研究等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對構建合理的郵輪空間環境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但受限于郵輪的客觀屬性,調研的持續時間短,對象持續跟蹤難等問題,體驗感知評價因素還有欠全面,在調研方法和樣本數量上還需要做一些改進。

作者貢獻申明:

蔣旻昱:研究命題的提出、論文的起草和最終版本修訂;

楊秀:數據的獲取、提供和分析;

陳?。禾峁┭芯克悸泛驮O計研究方案;

徐博亞:負責調研和數據獲取。

猜你喜歡
郵輪變量因子
大型郵輪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風險及對策
抓住不變量解題
山藥被稱“長壽因子”
直徑不超過2的無爪圖的2—因子
巧解難題二則
扮靚愛車拒絕潛伏危險因子
分離變量法:常見的通性通法
意大利郵輪觸礁釀慘劇
不可忽視變量的離散與連續
航海(2009年1期)2009-02-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